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在現小學語文課本介紹是“人”字型,為什麼一些人記憶是“之”字?

九龍雄霸


雖然“人”、“之”無足輕重,卻反映出了我們認識事物是否真假的問題,這就不是無足輕重,而關係重大了。

20多年前,一次公幹,從包頭返回北京,到青龍橋站剛好近天亮,就一個人下了車。事先只在地圖上看準了這條線路,比回北京再坐旅遊車到八達嶺要省。下車後,問題來了,四周竟然沒有看到一個人,車站工作人員也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天還沒大亮,只有車站路燈,就藉著路燈在鐵路邊轉悠,看到了詹天佑的塑像,還有一些京張鐵路的介紹。依稀記得,有一塊很大的黑色石頭牌,上面畫著鐵路的示意路線,比較複雜,現在已經記不得是人形還是之形,早知道今天會回答這個問題,當時就把看到的鐵路示意圖和實際看見的鐵路走型記清楚就好了,當時只顧了看懂去八達嶺的線路,沒料到有今天。

真實的線路究竟什麼形,以真實的線路形狀描述就是了,儘管那裡的線路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估計哪塊石碑還是原樣的。總之,認識事物,只能根據事實,而不是靠記憶或者傳說,更不是根據需要而改編的東西。


通用漢語研推


是這個形狀的。火車站在圖一右側,車開過來進站,然後開出走岔道另一側。躺著的人字。





土司不是吐司


其實和盤山公路一個原理,直線上山……車輛連剎車也沒用了,爬不上還溜下來!

盤山公路的轉彎,道路彎度比較容易實現……火車彎不了,辦法是兩個火車頭,斜向左爬到半山腰停下來……再用另一個火車頭、換軌,斜向右到山頂!鐵路線象"人"行!

但為什麼又會有人說"之"形呢?因為京張鐵路後來改建、擴建了,從擴建的鐵道上來:火車是先向右、再向左、再向右才能上山頂!

所以詹天佑的京張鐵路就是"人"形,被說成"之"形只是後來改多了一彎、誇大其詞!


新晴辛靜


功能部分是人字形的,其實主要這麼設計是當年內燃機車動力小,需要在這裡由一前一後雙車頭牽引才能上去,現在其實沒必要了,單機頭一樣上


兔兔的胡蘿蔔


我記憶裡,是之字形


大夢既人生


我讀書的時候只說過人字形,沒說過之字形啊。


不與S比爭論


不說別的,就說具體的具,為什麼我的印象中是三道槓,好多頭條朋友印象中是兩道槓,而且不在少數?不是一兩個人的說法。

還有我記得98年我們這洪水,可隔壁村的朋友就是說是99年洪水。


人間的酒


我的記憶是人字形,火車上到一半時,人字的一撇推了一把就上坡了。


山西日月同輝


我廣東86年的,我清晰的記得當年的課本確實是說“之”形。還有一段描述火車上山下山的,說是採用前後雙火車頭,上山的時候這個推那個拉怎麼怎麼的。現在想來應該是印刷錯誤還是怎麼的後來改了吧。


麥田裡的螢火蟲


我70後,小學時學的課文是“人”字結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