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的追寻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期盼家国未来。萧红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等。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成名作《生死场》,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砾》,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停的与命运作抗争,这背后到底在追寻些什么?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一、拥有新思想的女文青,却生在封建家庭,这注定了要遭受苦难。

1911年,萧红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内(现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张家大院,张家在当地是地主。8岁时生母感染霍乱病故,后父亲续弦。生母去世后,祖父是最疼爱她的人,也是她最亲的人。高中时期萧红喜欢文学和绘画,在校刊上发表过抒情诗,之后还参与过学生游行示威活动。

学生时期的她已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同时也是一个爱国积极分子。在她18岁时,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失去了至亲,她对这个冰冷的家已经没有任何感情和留恋了,这也为她后来的出走埋下了种子。

1930年,萧红初中毕业,当时已有婚约在身,但她却不顾家人反对,与已婚的表哥逃到北平,进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习。

这在当时算是惊世骇俗的行为,一个女子不但违逆婚约,还与一个有妇之夫混在一起,对于他们张家来说是奇耻大辱,也让未婚夫家颜面尽失。这是她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她想要自由,想要自己主宰命运。

失去了家里的经济支持,她和表哥在北平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无法继续下去只能返回呼兰县,被父亲软禁在家中。后来再次返回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两人一起回到哈尔滨。汪恩甲的哥哥不满萧红的种种行为,代替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萧红到法院状告汪恩甲的哥哥,汪恩甲为了维护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他自己的主张。萧红输了官司,回到呼兰县,后随家人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

最后在姑姑的帮助下,从福昌号屯逃到哈尔滨。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的她又去找汪恩甲,两人在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近产期,汪恩甲却不辞而别。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了萧军。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如果萧红留在呼兰河,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汪恩甲结婚,过着寻常人平淡安稳的生活,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流亡与苦难了。但这就是萧红,一个永不循规蹈矩,随性而活的女子。

二、能患难与共,却不能共享荣华。我爱你,但我更爱我的理想。

萧军第一次去萧红那儿,见她憔悴不堪,一头披散的长发下隐藏着一张苍白的脸,让人心生怜悯。萧军看了桌子上随意放着的诗画手稿,被萧红的才华所吸引。两人聊天时,萧军问:“你为什么活着?你自杀的条件如此充足。”萧红说:“因为这个世上,还有一点能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存在维系着我。”她说的这点东西,就是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932年,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萧红无力偿还高额房租,旅馆不让她搬走。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她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萧红住进医院生下了孩子,因她当时无力抚养,就把孩子送了人,后来夭折。萧红出院后,两人开始一起生活,没有固定收入,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的工资和借债度日。

在这期间,萧红开始创作,先是发表了小说《弃儿》,随后又发表了诸多作品,开始踏上了文学道路。除此之外,他们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萧军也有着一腔爱国之情,总想上战场去杀敌,但是萧红却只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写作。她认为笔杆子是文人最好的武器。

萧红是爱萧军的,和萧军在一起,她把自己放的很低很卑微。萧军也爱她,但还是会在外面招花惹草,不止一次地出轨。即便这样,萧红也没有离开萧军,始终留在他身边,忍受他的暴脾气,甚至被打骂。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为了躲避迫害,他们逃离哈尔滨,到达青岛。后来联系上了鲁迅,并得到鲁迅夫妇的指导和鼓励。1935年,《生死场》在上海出版,署名“萧红”,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这部作品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举成名。

之后,萧红与萧军的感情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前往日本。在日本期间,她一直给萧军写信,诉说日本生活的点滴。同时创作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砾》。后来鲁迅先生逝世,萧红回到上海悼念,与萧军的关系有所缓和。

1938年他们在山西临汾民族大学担任文艺指导员,当时临汾形势紧张,需要紧急撤退。而萧军坚决要留下来去前线抗战,为此他们俩争执多次,谁也不愿意为对方的理想做出让步和牺牲,最终分道扬镳,从此萧郎成故人。一个以笔为剑,一个弃笔从戎。

三、谁能免我惊,免我忧,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一段感情的结束,是另一段感情的开始。萧红从小缺爱,所以她的一生都在寻找爱和安全感。她之前遇到的三个男人, 都无法给她长久的爱和依靠。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端木蕻良是萧红在武汉时认识的,当时端木居无定所,萧红和萧军便收留他,三人同住。端木非常认可萧红,认为她的文学作品远在萧军之上,这给了萧红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自临汾与萧军分别后,萧红和端木走到了一起,后来在武汉结婚。

萧红曾经明确表示过她不喜欢端木,因为端木太软弱了。她之所和端木结婚,是因为她只想过正常老百姓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这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看淡一切的心态,本以为可以和端木平淡安稳地相守到老,谁知命运总是跟她开玩笑,让她遭受一次次重创与打击。

萧红与萧军分手时,已怀了萧军的孩子。端木是知情的,但仍然愿意取萧红为妻,从这一点看来他对萧红的爱确实是真心的。虽然之后在武汉沦陷时,端木抛下萧红一人,独自乘船去重庆避难这件事,遭到后人种种指责,但或许真如他后来所说,他是为了提前去重庆为怀孕的萧红安顿住处的。

萧红在朋友的帮助下,艰难的到达重庆,不久便生下了孩子,产后第四天,孩子便不见了,萧红称头天夜里抽风而死。这是她第二个孩子,如果那个年代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要孩子,我想她应该不会选择将孩子生下来,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而无能为力,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巨大的痛苦了吧。

1940年萧红随端木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在那儿创作了她人生中最后一部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她被检查出患有肺结核,多次转院治疗,加上香港战乱,病情加重,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动喉管,致使她不能正常饮食,身体日渐衰弱,最终在玛丽医院与世长辞,享年31岁。

《黄金时代》萧红的逆向人生,与命运抗争的背后到底在追寻什么?

去世之前,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命运赋予她才华,也带给她痛苦。她的一生一直在追寻自由和爱情,并始终如一的热爱着文学创作。即便在逆境中,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活法,与命运和苦难抗争,正是这种逆向选择,才注定了她流芳百世,千秋万代。

作者简介:QY青衣,一个喜欢记录,热爱文字的女子。希望通过文字省察自身,安顿内心。我是@ QY青衣,喜欢我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