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只有思维才能认识上帝

黑格尔是19世纪初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辩证法,不过由于以唯心主义为基础,所以,黑格尔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多的是受到人们的批判。黑格尔最主要的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而《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思想成熟的一部作品,这部书也基本代表了他一生的哲学观点。《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主要分三大部分,即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黑格尔一直都坚持哲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他的逻辑学是研究理念的科学,自然哲学是研究理念外化的科学,而精神哲学则是研究外化的理念返回自身的科学。这样,黑格尔的哲学就构成了理念——理念的外化——返回自身,一种正、反、合的系统性理念的哲学。


可以看得出来,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理念,那么理念是什么呢?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道:"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就是理念。"而逻辑学研究的是理念,也就是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思维的规律的学说。


这样,黑格尔就赋予了思维以最高的认识形式,他认为只有思维才能让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而且,思维的规定和规律是思维自身给的,绝对不是外面存在的现成的事物。我们可以说,从这里开始黑格尔就确定了精神的最高地位,也就是他唯心主义的发端之处。


黑格尔:只有思维才能认识上帝

黑格尔(1770.8.25—1831.11.14)


我们是否有认识真理的能力?


真理是哲学的目标,也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在人类是否有能力认识真理这个问题上,就存在作为有限的人和无限的真理之间,即有限和无限之间的关系问题。真理是永恒和普遍的,也是无限的,同样思维也是普遍和无限的。而人的感觉则是个别和具体的。


黑格尔说:"上帝是精神,凭借感官则对上帝好恶所知。"


黑格尔认为,感觉到的东西不是精神的,精神的内核是思想,而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


感觉本身,或感觉这种方式是一回事,而感觉的内容又是一回事,感觉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这是人和动物所共同拥有的,感觉或许能把握最具体的内容,但感觉的内容却非感觉这种形式所能达到。


感觉形式是精神内容的最低形式,精神的内容——上帝,只有在思维中才有真理性。在这种意义下,思想是把握永恒和绝对的最高形式,也是唯一形式。如果逻辑学研究思维和它的产物,那么逻辑学的内容就是超感官的世界。


作为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否定了他的时代哲学对思维的价值,他认为那时的思维不但未能认识真理,反而推翻了政府和宗教,所以,亟需辩护思维的效用,要考察思维的本性,维护思维的权能,他认为这构成了其时代代哲学的主要兴趣。


黑格尔:只有思维才能认识上帝


思维认识的几种阶段


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就是"我"。


从思维的主观意义看,思维好像是精神的活动或能力之一,不过,思维活动的产物——思想的形式一般是普遍抽象的东西。因此,思想便可称为实现自身的普遍体。


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只要他有思想,并考察其思想,便可经验的发现他的思想具有普遍性。


弄清感觉、表象、思想之间的区别,对于了解人类认识的本性至关重要。


1.感觉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就是感性认识,即在我们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觉接触客观外在的事物,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感性内容。


要规定感性的东西,首先要追溯到其外在的来源,即感觉的官能。但只叫出感觉官能的名称还不能规定感官感到的内容。


黑格尔认为感性事物与思想的区别在于感性事物的特点是个别的,个别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感性事物都是彼此相外的个别东西。


所以,感性事物的抽象形式都是彼此并列和相续的。也就是说感性事物都是空间上并列的而时间上是相续的。


2.表象


表象是人脑中对事物的形象,这些形象代表的事物并不在眼前,而只是人脑中思维的产物。表象以感性材料为内容,但表象的内容设定在"我"的思想之内,是具有思想规定的东西,因而表象也具有普遍性。


黑格尔认为,除了感性材料,表象又能以自我意识的思维材料为内容,如法律、伦理、宗教的表象,甚至是思维自身的表象。


黑格尔说,表象的特性,须到表象内容的个别性中去寻找。与思想不同,像法律、正义等规定,这样潜在的精神规定,在这些表象的抽象普遍性上,就成为个别化的了。在个别化的情形下,这些表象、或者说精神的规定都是简单的,不相联系的。这种表象之间是相互外在的,所以表象只能让这些孤立化的规定在意识中互相排列。


这段话说得很绕,不过原文说得更绕,简单解释出来就是,我们通过感觉认识到感性的事物,这些个别的感性事物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类似印象),表象可以脱离眼前之物而存在,但头脑中形成的各个表象是互相没有联系的(也是个别的),也是像感性事物一样互相排列的。


划分表象和思想的区别很难,因为表象和思想同时具有普遍性。讨论表象和思想的区别有个很大的重要性,那就是哲学除了把表象转变为思想,更进一步还要把单纯抽象的思想转变成概念。


3.概念和思维


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阶段,从逻辑学的角度讲,从概念开始人类的认识就上升到思维的形式了。如果我们问"这个事物是什么?"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概念,从概念中我们获得的是对象的本质属性。


像我们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如太阳、月亮、雨雪等等,我们都会形成一个概念。而且我们认识事物时未必会形成准确的概念,如雪的一种说法是:是一种冬天飘落的白色的物体。而另一种定义是:由冰晶聚合而成的固态的降水。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虽然能认识事物,甚至是下定义,形成概念,但是并不能保证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事物的本质属性。


柏拉图就曾经做过十分可笑的事情,当初柏拉图把"人"定义为没有羽毛的两只脚的直立行走的动物。于是他的一个学生就找来一只鸡,把鸡毛全部拔掉,然后拿给他。"没有羽毛、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看,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


可以说,感性认识是对各种事物的表面认识,一般都是非本质属性。而在感性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感性内容进行加工,把握出事物的本质,这才能形成概念。从概念向上,人类更复杂的思维形式还有判断、推理、命题等思维形式。


黑格尔:只有思维才能认识上帝


黑格尔为什么将思维作为最高存在?


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解释我们存在的世界。——黑格尔也不例外。


但是每个哲学家,不论他如何有才华,都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藩篱。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他的才华使然。但把思维作为最高的存在而流入唯心主义,却是时代的限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看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更要了解其所生活的时代。很不幸,作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近代形成唯物主义的很多关键科学都是在1831年黑格尔死后的数十年间实现突破的。下面就让我简单说说这些关键的自然科学成果。


1.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的。细胞学说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细胞学说是19世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细胞学说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它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我们今天人体的组织结构,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功能,都是从细胞学说之后开始逐渐完善的。


2.生物进化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继承了之前的生物发展学说,通过自己长期的调查研究,把生物发展的理论提高到更加完备的阶段。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及其机制。


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遗传性和变异性学说,物种形成学说等。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理性所产生的物质条件——即是自然选择的力量把一种哺乳动物从动物推到了人类的起点上,是自然选择促动了人的意识的形成。


达尔文学说解释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3.元素周期律


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易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作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的必要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多国化学家迈锡尼等分别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


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以后的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上面三个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是我们今天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这些基础科学的基础,所以说,黑格尔把精神当成最高的存在,成了绝对唯心主义者,那真不全是他的错。而且他提出的辩证法仍然是哲学上的王冠。因为辩证法在今天依然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