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和"亡"兩個漢字,內在的含義有何不同?

曹正彪


雲中答題,相互學習。

死,漢語漢字。筆畫共六畫,為半包圍結構,活是它的反義詞。

死,這個字基本上有以下幾種含義。

一是用作名詞,指失去生命、死亡。

二是用作動詞,比如拼死一戰、堅守等。

三為作形容詞用,指態度堅決死不認輸,而下棋的時候,我們也常說這是一部死棋等等。

還有一種就是作副詞用,比如口語中常說的高興死了,累的時候會說累死了。

說文解字注:死,澌也,人所離也。形體與䰟魄相離,故其字從歺人。凡死之屬皆從死,古文死如此。

在《周禮·天官》疾醫注:少曰死,老曰終。

在《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亡,漢語漢字,筆畫共三畫。

亡,有兩種含義。一用作動詞,指逃離出走。如詞語亡命之徒、亡命天涯。

二是作名詞,但作為名詞時,讀音為wu,指人或事物的過去式。

說文解字:亡,逃也。從入從。凡亡之屬皆從亡。

在《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通過以上對兩個字的對比與分析,含義上存在著明顯的一個不同點。死,是結束、終止不存在了。而亡是暫時的消失,事物的本身還存在。

但是,死字開頭已經介紹了,它本身有好幾種屬性。就好像一個變形金剛,每一種含義不同的用法,就改頭換面一個模樣。對比產生的明顯不同點,是死用作名詞的情況。如果換作形容詞、動詞以及副詞時,這個不同點無法不成立了。

當用作形容詞時,比如死不放手,這裡的死就不是終止、結束的意思了。而副詞的累死了、高興死了,並不是真的死了不存在了。

而亡如果說陣亡、亡故的時候,這個亡就成了死用作名詞的時候,是事物真的終止不存在了。

所以說,這兩個字在含義上存在不同,關鍵看錶現出的是那種屬性。死與亡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看起來模樣相似差不多,但那只是外在,而性格上還是有差異的。

要想了解它們的不同,就得靈活掌握其中的屬性,以及它們的變化規律,這樣才能正確無誤的切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對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事物的外表迷惑。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也博大精深。漢字作為其文化的一部分,經過漫長的演變,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關於漢字有倉頡造字的說法,漢朝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大多了消亡了,只有漢字一直久盛不衰。歷經歲月長河的侵蝕不斷的沉澱,證明了漢字強大的生命力。成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靈家園。

大家好,我是雲中之筆。歡迎朋友們留言點評,一起交流學習。我在頭條裡等你,不見不散!


雲中之筆


"死"和"亡"兩個漢字,內在的含義有何不同?

在現代漢語中,這兩個字的含義看上去是差不多的,都代表肉身和精神的消滅。但是這是漢字發展融合、引申之後的意思,在古代,這兩個字區別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各有各的本意,然後在發展之後有了交集,最終走到了一起來。

“死”字,其本義為生命終止,後引申為無生命的、難活的、不活動的、行不通的、拼命地、不顧一切地等義。

也就是說“死”字本意到如今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個字從古文字形就可以看出,是一個人在對著一具殘骨鞠躬,慢慢地才演化到今天這個形狀。其實這個字中的“匕”是誤傳而來。

“亡”字,本意是指逃離,出走,亡讀wáng時,有傷亡,逃走的意思,讀wú時,有過去,沒有的意思。

所以“亡”字原本並沒有生命終結的意思。“亡羊補牢”,丟了羊,才補羊圈。“亡命之徒”,不要命的人。但是估計是古人慢慢地將人的死亡不但看作肉體的終結,還有精神的逃逸、消失,就出現了“死亡”這個詞,指一個人不但器官失去活力,精神也脫離肉體離開,去哪兒了,不知道。

因為人一旦死亡,肉體是可見的終結,思想確實是不知所蹤。

是之謂“死亡”,挺合適的。

慢慢地“亡”字也可以用來指代“死”了,比如說“陣亡”,就有“戰死”的意思,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逃兵和不知所蹤者。而“戰死”,那就是確確實實被打死了。不過到了後來,兩個詞好像就沒什麼區別了。

還有一說,“死之久謂亡”。《大戴禮記•五帝德》: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活著的時候老百姓得到他的教化,受益一百年。死了老百姓敬畏他的神靈,又一百年。死了很久老百姓還在使用他教的知識,又一百年。所以說影響了三百年。

孔廣森補註:亡,死之久也。

不過這種說法如今沒人使用,也沒什麼參考意義。

到了今天,“死”和“亡”的區別應該還是在生命終結和思想湮滅上。而“亡”如果和其他字組成詞就不一定是死的意思,比如“消亡”,就是不見了的亡字本意。

而“死”字不管和什麼組成詞,意義上都是以生命終結的本意為主。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兩個字,最初的意思,完全不同的。

伏羲氏一畫開天地,造字術開始,每個字都能追根尋源的。都代表了宇宙萬物的一些特徵和意義。

隨著社會更替,詞意不斷演化,加之我們現在簡化字的普及,很多字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孃家人了。看的人云裡霧裡,一頭霧水。

是會意字,一個枯萎的形骸邊上,一個人在作揖做禮,表意是人的生命已經消失了。

會意字,最原始表達的是鋒利的刀刃,假借為逃亡。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把死也做為一種亡。

我們現在生活在認字不識字的階段,啟蒙階段,沒有過說文解字的教育,所以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偏頗了。自己的文化也越來越不明白了。

徐文兵講解《皇帝內經》,感受到中國文字的妙不可言,可謂字字珠璣,微言大義,其神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最美中國字。


五歲菡寶誦讀古典


擅於獨立思考者之問!

“死亡”二字,均非指“生命終結”、“肉體斷氣”……

死:圍堵,封閉,隔絕,阻斷——不能再超過,到頂了,不靈活之意也。

如:想死你了。氣死我了。堵死了。死扣。死衚衕。煩死了。臭死了。美死了。香死了。愁死了。愛死你了。恨死你了。愛死個人。你這死妮子。死心眼子。笨死了。笑死了……

亡:逃離,隱藏,掩身,埋沒也;丟失,丟失不見了。

凡遠古著作中,出現“死”,“亡”時,都不是表示“生命終結,身體斷氣,血液斷流”。

如:亡羊補牢。

如:老死不相往來。

如:陳放之亡與……

如:亡國。(只是將國權丟失了。國土何曾丟失?)

如:亡靈。故人認為生命只是丟失不見了。

唯我們之“現代漢語字典”,無知的將“死與亡”二字合併為一,還“規範”成“生命終結,肉體斷氣斷血”。


卜耐夫哲學


"死"和"亡"兩個漢字,內在的含義有何不同?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亡的甲骨文左邊類似於一個九十度的牆角,右邊是一個人的象形。這是一個會意字,人躲在牆角來表示逃跑。所以古人的“亡”不是死的意思,而是逃跑、消失不見的意思。

同樣的“亡國”並不是國家滅亡的意思,而是說從他自己的國家流亡到外國。

後來,以人消失來表示死亡。

與亡相近的死這個字,才是真正的死亡。如何用文字表示死亡呢?

甲骨文的死左邊表示人的骨頭,就是“骷髏”,右邊是一個跪著的人形。人死了之後自然要爛掉,最後就只剩下骨頭了。我們的古人很聰明,就用死後只剩枯骨的狀態來表現死亡,簡潔易曉。同時古代不同人死亡的說法也是不一樣的。皇帝死了叫崩,寓意大山崩塌;諸侯叫薨,意思是在夢中死去;大夫去世叫卒,卒字表示衣服裁剪完成,有結束的意思;士去世叫不祿,也就是以停止領取俸祿來表示死;平民死亡才叫做死。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歡迎大家探討!


沐雨離音


從原始的字甲骨文可以看出他們的分別,死,是一個人對著一堆骨骼。表示已經沒有生命的,亡表示的是隱藏,逃跑。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亡就是逃跑,亡和死兩個字有時意思相同,比如,亡故二字。在這裡亡就是死的意思,二者從字源上是不同的。


自防水新材料王衛


中國字除了象形字就是會意字,“死”字拆開是“歹”和“匕”,一個歹徒手執匕首就是要你命來的,必“死”無疑,“亡”可以解釋成“沒了或失蹤和跑了,流浪等等”不一定是死了,譬如“亡羊補牢”裡的亡就羊跑了,“死亡”“滅亡”的亡就是沒了,“亡命天涯”有流浪的意思等等,亡不一定就是死。


無箭而射1


死:就是嚥氣了,不存在了;亡:就是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意思差不多


用戶9016232536019


死是指肉體皮囊消毀,亡是指意識、神兒消散。參禪悟道目的就是道教合元神天人合一與道同體,佛教見真性真如不滅,基督與神同在,就可保證元神長生久視。道德經雲:死而不亡者,壽也。希望你能領悟真義。


偷一袋月亮


死是指動物或植物,己經沒有活力就叫死,亡就是指某件事物失去了活力並且無宗影了就叫亡,這是死與亡的根本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