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一些朝代存在的時間不超過三百年?

用戶58877987167


我認為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是財富的分配不均造成的社會矛盾激化。而封建社會的財富分配不均就表現為土地兼併,因為在古代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擁有了土地就擁有了財富。


一個封建王朝的末期往往是土地分配最不均的時候,少數人掌握著絕大部分土地財富,而絕大部分平民卻沒有土地,這必然要導致社會階級矛盾惡化,直至不可調和,進而發生農民起義和一系列連鎖反應。戰爭引發的社會動亂又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崩塌和無政府狀態的出現。無政府狀態下,社會上層掌握的財富沒有了保護,下層社會的人會趁機洗劫他們的財富。這個過程中社會財富從少數人手裡,重新流回大部分人手中。所以舊的王朝滅亡,新的王朝建立之初,社會階層被重新洗牌,社會財富也基本被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分配趨於相對平均化,所以社會矛盾相對很緩和。


但是隨著王朝的發展,產生了以開國元勳為代表的新權貴階層。這些權貴又藉助政府的保護和優惠政策,聚斂社會財富。與此伴隨發生的是處於劣勢地位的農民的破產,失去土地。這樣就造成大量的自耕農變成了只能幫地主種地的佃農。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耕農越來越少,佃農則越來越多,土地進一步轉移到少數人手中,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人貪婪的劣根性,決定了人都是短視的,他們不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王朝覆滅和自己的財富被平均。當社會財富的分配再次出現極端不均時,下層人民為了生存,會再次鋌而走險選擇揭竿而起,社會再次進入戰爭和動亂,社會財富進入新一輪分配。另外,因為大地主往往是不繳稅的,土地兼併的另一個副作用是自耕農消失導致的中央政府稅收的急劇減少,進而削弱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而這又會加劇原有社會秩序的崩潰,加速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


以上就是王朝更替的底層邏輯。至於為什麼一個王朝一般不會超過300年。我想可能是因為以上講的社會財富從相對平均到極度不均的最長時間週期,一般不會超過300年。



哈達博士


歷史是有規律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開朝之初會窮兵黷武,畢竟是武力搶奪政權來的。

2.新朝前幾十年,民眾會有前朝(朝代沒落腐敗…)記憶效應,所以民眾的生活再困難也會堅持承受下來。

3.約20-50年左右後,如果新朝還未緩過勁來,表現為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困難,這個時候前朝記憶基本沒有(因為社會主要群體都是新朝後出生的新生代),會導致新朝危機開始;如果緩過勁來,新朝將開始50-150年的繁榮昌盛。

4.經過繁榮昌盛後,因為新朝的統治階層越來越多,特別是皇親貴戚封地屬地(包括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社會資源會越來越集中在既得利益集團中,普通民眾生活水平逐步下降,貧富差距到達警戒線,社會矛盾激化。這個時候新朝要麼向外擴展以緩解矛盾,要麼逐步滑向皇朝沒落…

5.經過上面四步後,由於皇族(或既得利益集團)和民眾的矛盾不可調和,兩大陣營必將爆發社會資源掠奪的戰爭!由於人類社會科技力量的進步,導致武器裝備的懸殊,底層通過革命來終結一個皇朝將越來越困難;但是由於社會資源的稀缺,和皇朝體制的缺陷…不能通過政治選舉等來緩和矛盾,這戰爭將不可避免,並且會通過統治階層內部的瓦解和境外軍事的干預來實現皇朝替換(如宋朝、明朝都是被境外勢力成功上位,日本的侵略戰爭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

以史為鑑,中國歷史上的皇朝逃不過上面五步!因此,一旦產生皇朝,同時也意味著必將有皇朝的終結。清朝是極少數皇朝更替後,其皇親國戚還得善終的一個朝代。


yy27706


在古代皇朝興亡300年的朝代年序表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是夏朝、商朝、周朝,其中周朝統治時間最長,達到了791年。夏朝471年,商朝554年,統治時間都超過了300年。但是夏、商、周都是奴隸社會為主的朝代。而春秋、戰國時期則是分裂的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自秦始皇一統六國,才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下面來看一下,自秦始皇的大秦帝國為之後的封建王朝各朝壽命:秦朝只有15年,到了漢朝405年,西晉和東晉合計155年,接下來是隋朝38年,唐朝289年,宋朝319年,元98年,明276年,清朝如果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共享國296年。如果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則是268年。從這裡看出,唐宋明清這些大一統的王朝比較長壽,其它多數是分裂或者雖然名義上統一,受內憂外患影響嚴重,都在200年以下,而統治超過300年的只有宋朝和漢朝。


(秦始皇)

封建王朝大多不超過300年的原因

1、歷代皇朝的大勢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腐化,封建王朝實行的是皇位世襲制,世襲制有一個好處,能夠更加穩定的實現權力交接, 但是將天下所有的權力集於一家,在缺少監督的情況下,勢必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腐敗問題。 這是任何封建王朝都無法避免的。

在每個王朝初期,上位者都是能者居之,強者得天下,為了王朝的穩固,勵精圖治,懂得愛惜得來不易的天下,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於是生產力得到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所謂富不過三代,隨著老一輩的統治者老去,新上位的統治者沒經過創朝立代的艱辛,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個人生活日益腐化,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

(康熙劇照)

以清朝為例,清朝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建立滿清政權根基,後來經過康熙、雍正相對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之後,清朝的農業、商業及民族統一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雍正,這是個不顯山露水的“低調”皇帝,除了他的上位手段被人詬病之外,雍正大力整頓吏治、攤丁入畝、懲治貪汙、解放賤民,為日後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乾隆帝即位以後,開始的前十年執政還算可以,到了中年之後,逐漸變得好大喜功,還貪圖享受,乾隆六下江南耗費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實就是得意忘形之下,去看一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江南的富庶。

在用人方面,吏治敗壞也成為乾隆後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在執政中晚年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貪贓枉法,上效下仿,嚴重敗壞了清廷的吏治。

(乾隆劇照)

這不單單是一個和珅的問題,是代表了整個乾隆政權的吏治執政態度。和珅貪汙的銀子從何而來?還不是統治階級一層一層的往下剝削而來。殘酷的封建剝削,土地高度集中於鄉豪土紳,將廣大農民逼向絕境。封建統治的腐敗沒落,預示著皇朝日漸衰落的必定走向。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末期、嘉慶初期,各地開始爆發了大量的農民起義就是明證。

2、宦官擾亂朝綱。宦官就是太監,宦官干政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現,例如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是導致是東漢由盛轉衰的原因之。到了明朝,由於前車之鑑,朱元璋是不允許宦官干政的。後來明朝的太監得到重用的原因,其實離不開朱棣的執政方針,因為太監是沒有子孫後代的,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權利完全依靠皇帝,朱棣可能是這樣想的,太監即使有了問題,也是可以很輕鬆的把他們拿下的,如此事實上真的嗎?




朱棣執政後開始把宦官視為心腹,當作控制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到了明熹宗後,大宦官魏忠賢專權,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權勢,宦官勢力達到歷代頂峰。錦衣衛、東西廠等特務機構,都交由宦官主持。許多朝臣為一己之權益,往往結交宦官,來排除異己。後來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幾乎控制了整個皇權的執政流程,扯著皇帝這張大旗,對文武百官發施號令,獨斷專橫的態度前所未有。他們欺壓良臣,汙陷忠良,製造了大量的冤獄,致使明朝朝政昏暗、民生凋零,是明朝逐漸走向滅亡的原因之一。


小刀刀說史


以前是家族王朝,現在是人民當家,精英施政。時代不同了,只要不斷革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萬歲,萬萬歲!


龔春光670


王朝興替是中國幾千年歷史規律,幾十個朝代輪流做莊,要給其他人奮鬥希望進而推動社會發展。猶如人的生老病死,任何王朝到了一定時間都難逃歷史週期率。


淪為韭菜


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細說恐怕需要很長的篇幅都說不完!歸納起來;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獨裁專制!!一個國家;如果和這四個字沾上了邊!那麼問題也就接踵而至!崩潰、爆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遲早而已!因為一個獨裁專制的政權;是不可能讓廣大勞苦大眾翻身的!理由很簡單!一個奴隸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主子!否則,誰為現行政權服務?!


雨夜5211314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都超不過300年就會改朝換代,根源是什麼?這個話題回答範疇比較多,有表面現象和深層次矛盾問題,歷代王朝的認知和封建社會歷史文人在史料的認識都集中在表面現象說事,比如:只知道將王朝的興衰更替歸咎於暴政,苛捐雜稅繁重,某某皇帝無能或不作為,某某奸臣作亂,貪汙腐敗嚴重,藩鎮割據,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等表面惡劣現象,而對封建社會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揭示幾乎是盲點,看不懂、找不準王朝衰亡的深層次根源問題一一即私有制社會剝削制度必然致貧致困人民越來越嚴重的主要根源問題,本文主要回答這歷史深度盲點問題。

由於封建社會是建立在家天下的嚴重私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制度,為了保證皇權佔有,皇族,君臣,貴族,官員等的分封私有財產合法化,社會財產財富勻建立在個人私有制基礎上,因私有財產個人自主支配,財富財產的變遷轉化就無限自由而不受約束,剝削和掠奪就成了財產轉變的允許手段。每個新建王朝初期,基本上都是推翻舊制,全面奪取前朝財產進行新的分封分配,皇族,功臣,官員都任功行賞實行土地分封,剩餘土地又從新分配給農民耕種,休養生息,對前期穩定和發展封建社會產生了積極作用,正因為封建私有制社會將剝削和掠奪財富財產合法化,雖然農民開始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土地,但手指有長有短,各位農民的生產營生能力有大有小,家庭勞動力有強有弱,最弱的一代農民或天災人禍家庭,生活生存首先會進入貧困,遇上建房,兒子結婚等大開支時只能借貸或出賣土地,生活有積蓄農民收購土地逐漸成為新的富民和地主,失去土地農民成為長工細農,到第二代農民時又會產生新的一批弱勢農民出來,被迫也走上出賣土地度過難關,以此類推,世代越多失去土地農民也越來越多。按古代三十年為一代計算,300年也就十代農民勞動力更替,也就是說根本到不了十代人,絕大部分農民基本失去了土地,成為長工或租地種細農,這種現象有理由想信,因農業是野外種植行業,靠天吃飯,洪勞乾旱也是威脅農民貧困的自然災害,個體單幹農戶根本無力抵抗自然災害,今天的農民都沒有這種能力,更不用說古代。而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又促成富有地主,皇族,大臣,官員,貴族有錢有勢階層娶多妻多妾,多妻又自然子女代代都生的多,子女多的富人一旦分家,財富就變得不是那麼富裕了,也會促成地主加大對細民和長工越來越苛刻的剝削,財富不多子多的分家後也成了平民,沒皇權繼承的皇帝兒孫逐代失去了王候繼承權也失去了後繼分封權,子多後代也逐漸成了平民,因封建王朝的穩定發展前期也是人口不斷增多過程,總的趨勢是富人即使不斷加大剝削力度,因子多分家後也是趨向更不富裕或貧困化,到封建社會中後期,失去土地農民貧困化愈加嚴重,原富人代代子多分家也趨向平民化,整個社會都往貧困化趨勢發展,人口又不斷增多,王朝的繁榮建設用錢也必然開支增加,而社會貧困化總趨勢又使王朝稅收越來越困難,中央王朝沒有錢支配地方政權了,地方政權也會產生離心離德,自然就越來越不聽中央王朝,拿不出錢來的中央王朝,也只好放任地方政權自主權解決問題,中央王朝集權失控,藩鎮割據也無可奈何聽之任之,地方權力一大全國性苛捐雜稅層層加碼,腐敗貪汙惡化加深,人民民不聊生,餓死不如反死,王朝滅亡換代成了必然。在唐朝盛世武則天篡權時期,按封建社會女性做皇帝嚴重違背封建剛常,理應天恕人怒舉國反對,徐敬業等反武則天,駱賓王反叛書寫得再好也號召不起來民農反朝庭和武則天,為什麼?因時機不成熟,農民大多隻要有飯吃能過日子時,決不願意去冒險做掉腦袋的事,所以盛世唐朝沒人願意去反叛,而唐朝衰敗晚期,無名份的黃巢等人也能領導聲勢浩大的農民軍橫掃大江南北。

古代封建王朝雖然也知道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但王朝的覆滅不僅僅是得不得民心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廣大人民能不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問題,而封建社會私有制剝削制度最終都必然使人民活不下去是必然規律,這才是封建王朝必然滅亡的根本原因,封建私有制剝削社會致富致困人民的過程,用不了300年社會矛盾就會空前惡化而不可調和,王朝也就難過三百年壽命。


老百姓8281


有歷史學家分析,中國王朝不過300年,根本原因在於人口。

通常新朝初建,人口往往是前朝的一半或者更少。大致經過100年太平盛世,人口恢復到前朝水平。再有100年太平日子,人口通常就是前朝的一倍以上。但是古代總體還是人少地多,養活這些人口一般不會有問題。再有100年問題就來了,原來的耕地就養不活更多的人口,一部分人口就需要離開原住地,到別處墾荒種地。這就帶來問題:一是尋找新耕地的人口很容易會成為流民,這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本因素;二是新墾的地不一定有原來的耕地收成好(在農村我們把這些地叫“生地”,不太好種莊稼);三是自然災害。由於人多地少,糧食往往沒有多餘,一旦出現自然災害,那麼就會造成大面積饑荒,造反就成為饑民(流民)唯一的出路。

與此同時,經過300年曆史,從高層的皇帝到低層的官史通常都已忘乎所以,體制的劣根性暴露無遺,早就民怨載道。加之軍隊幾十、上百年不打仗,戰鬥力可想而知。

好了,改朝換代時機成熟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老百姓造反就容易成功。

可能您會說忘了外族入侵因素。沒忘!如果仔細閱讀中國歷史會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無論哪個朝代,只要內部不亂,沒有哪個外族可以拿我們怎麼樣!


看不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封建社會持續最久的國家,從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在秦國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體一直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請宣統帝退位,持續時間長達2300多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個體封建政權所持續的時間似乎是短暫的,最長的漢朝也不過才400餘年,期間還有王莽篡權,光武中興等將近50餘年的斷層,拋開秦朝,隋朝,這些立國不足50餘年就滅亡的超短命的王朝不說。像唐朝不過200餘年,宋朝不過300餘年,元朝不過百餘年,明朝不過200餘年,清朝不過200餘年,也就是說在整個封建社會里壽命超過300餘年的也就漢朝和宋朝,這兩個王朝還不是一脈傳承,而是兩相代遞!

為什麼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政權更迭如此頻繁?壽數為何都超不過300年?這期間的原因很複雜,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楚,但是總結起來又很簡單,不過是下列3方面的原因,在此我列出來,還請大家見教!

一 內部矛盾尖銳日益突出不斷激化不可調和,最後被人民暴力推翻!

中國封建朝代絕大多數都是王衰落與滅亡,都與農民起義直接相關,比如秦朝衰落於陳勝吳廣起義,西漢衰落於赤眉綠林起義,東漢衰落於張角黃巾起義,唐朝衰亡於黃巢起義,北宋衰落於宋江,方臘起義,元朝衰落於紅巾起義,明朝亡於李自成起義,清朝衰落於白蓮教起義,衰亡於太平天國起義!



二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導致權力爭奪日趨激烈,最終導致王朝崩潰。

秦朝雖然亡於暴政,但是秦始皇后期的皇權之爭極大的削弱了秦朝的統治根基。胡亥當上皇帝之後賜死扶蘇,蒙恬,大肆屠戮皇族宗親,殺戮大臣!嚴重削弱了秦朝的統治力量,這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的惡果!西漢的皇族與外戚權力之爭,東漢的皇族,外戚,宦官權力之爭。西晉的八王之亂,元朝的皇位繼承之爭等都是如此!


三 國家制度日益腐化,弊端日益顯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仍然是用打天下的制度來做天下。依舊是按照商鞅變法之後的那一套去這裡整個龐大的華夏,然而法制固然沒有錯,但是過度的嚴刑峻法,卻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西漢末期,西漢的整個財政制度,經濟制度,以及土地制度都幾盡崩潰的邊緣!但是西漢統治者墨守成規,不肯改革,最終使得以改革舊政的名義王莽謀朝篡位。明清時期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高度完備但是在完備之下,也出現了許多不可彌補的漏洞,然而明清兩代的統治者陳陳相應不做改變,只是小修小補,苟延殘喘!



舊事舊人歷史說


達三百年的朝代不多,更多的是百年左右的。末年有個通病就是腐敗和民不聊生,這並不是說老百姓沒飯吃了,而是老百姓生存的社會環境惡化了。為什麼會惡化到衰敗直至走向滅亡的地步,原因是人為造成的:封建官員們為滿足私慾人為的致使法律嚴重失衡導致社會環境惡化,當私慾達到基本滿足的時候為避免被秋後算賬,他們會不餘遺力的開始倒國家的灶拆國家的臺,最大程度的激發激化社會矛盾直到滅亡以保存自己非法所得,為什麼?中國歷史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的規矩,那就是新朝不算舊朝帳,他們一直在鑽這個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