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一些朝代存在的时间不超过三百年?

用户58877987167


我认为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是财富的分配不均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而封建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均就表现为土地兼并,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


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往往是土地分配最不均的时候,少数人掌握着绝大部分土地财富,而绝大部分平民却没有土地,这必然要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恶化,直至不可调和,进而发生农民起义和一系列连锁反应。战争引发的社会动乱又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崩塌和无政府状态的出现。无政府状态下,社会上层掌握的财富没有了保护,下层社会的人会趁机洗劫他们的财富。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从少数人手里,重新流回大部分人手中。所以旧的王朝灭亡,新的王朝建立之初,社会阶层被重新洗牌,社会财富也基本被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分配趋于相对平均化,所以社会矛盾相对很缓和。


但是随着王朝的发展,产生了以开国元勋为代表的新权贵阶层。这些权贵又借助政府的保护和优惠政策,聚敛社会财富。与此伴随发生的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民的破产,失去土地。这样就造成大量的自耕农变成了只能帮地主种地的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耕农越来越少,佃农则越来越多,土地进一步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人贪婪的劣根性,决定了人都是短视的,他们不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王朝覆灭和自己的财富被平均。当社会财富的分配再次出现极端不均时,下层人民为了生存,会再次铤而走险选择揭竿而起,社会再次进入战争和动乱,社会财富进入新一轮分配。另外,因为大地主往往是不缴税的,土地兼并的另一个副作用是自耕农消失导致的中央政府税收的急剧减少,进而削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而这又会加剧原有社会秩序的崩溃,加速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以上就是王朝更替的底层逻辑。至于为什么一个王朝一般不会超过300年。我想可能是因为以上讲的社会财富从相对平均到极度不均的最长时间周期,一般不会超过300年。



哈达博士


历史是有规律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开朝之初会穷兵黩武,毕竟是武力抢夺政权来的。

2.新朝前几十年,民众会有前朝(朝代没落腐败…)记忆效应,所以民众的生活再困难也会坚持承受下来。

3.约20-50年左右后,如果新朝还未缓过劲来,表现为经济发展缓慢+民众生活困难,这个时候前朝记忆基本没有(因为社会主要群体都是新朝后出生的新生代),会导致新朝危机开始;如果缓过劲来,新朝将开始50-150年的繁荣昌盛。

4.经过繁荣昌盛后,因为新朝的统治阶层越来越多,特别是皇亲贵戚封地属地(包括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社会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在既得利益集团中,普通民众生活水平逐步下降,贫富差距到达警戒线,社会矛盾激化。这个时候新朝要么向外扩展以缓解矛盾,要么逐步滑向皇朝没落…

5.经过上面四步后,由于皇族(或既得利益集团)和民众的矛盾不可调和,两大阵营必将爆发社会资源掠夺的战争!由于人类社会科技力量的进步,导致武器装备的悬殊,底层通过革命来终结一个皇朝将越来越困难;但是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和皇朝体制的缺陷…不能通过政治选举等来缓和矛盾,这战争将不可避免,并且会通过统治阶层内部的瓦解和境外军事的干预来实现皇朝替换(如宋朝、明朝都是被境外势力成功上位,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以史为鉴,中国历史上的皇朝逃不过上面五步!因此,一旦产生皇朝,同时也意味着必将有皇朝的终结。清朝是极少数皇朝更替后,其皇亲国戚还得善终的一个朝代。


yy27706


在古代皇朝兴亡300年的朝代年序表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夏朝、商朝、周朝,其中周朝统治时间最长,达到了791年。夏朝471年,商朝554年,统治时间都超过了300年。但是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为主的朝代。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分裂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自秦始皇一统六国,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下面来看一下,自秦始皇的大秦帝国为之后的封建王朝各朝寿命:秦朝只有15年,到了汉朝405年,西晋和东晋合计155年,接下来是隋朝38年,唐朝289年,宋朝319年,元98年,明276年,清朝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共享国296年。如果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则是268年。从这里看出,唐宋明清这些大一统的王朝比较长寿,其它多数是分裂或者虽然名义上统一,受内忧外患影响严重,都在200年以下,而统治超过300年的只有宋朝和汉朝。


(秦始皇)

封建王朝大多不超过300年的原因

1、历代皇朝的大势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绝对的权力让人绝对的腐化,封建王朝实行的是皇位世袭制,世袭制有一个好处,能够更加稳定的实现权力交接, 但是将天下所有的权力集于一家,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 这是任何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的。

在每个王朝初期,上位者都是能者居之,强者得天下,为了王朝的稳固,励精图治,懂得爱惜得来不易的天下,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于是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所谓富不过三代,随着老一辈的统治者老去,新上位的统治者没经过创朝立代的艰辛,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个人生活日益腐化,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康熙剧照)

以清朝为例,清朝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满清政权根基,后来经过康熙、雍正相对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之后,清朝的农业、商业及民族统一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雍正,这是个不显山露水的“低调”皇帝,除了他的上位手段被人诟病之外,雍正大力整顿吏治、摊丁入亩、惩治贪污、解放贱民,为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乾隆帝即位以后,开始的前十年执政还算可以,到了中年之后,逐渐变得好大喜功,还贪图享受,乾隆六下江南耗费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实就是得意忘形之下,去看一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江南的富庶。

在用人方面,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在执政中晚年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上效下仿,严重败坏了清廷的吏治。

(乾隆剧照)

这不单单是一个和珅的问题,是代表了整个乾隆政权的吏治执政态度。和珅贪污的银子从何而来?还不是统治阶级一层一层的往下剥削而来。残酷的封建剥削,土地高度集中于乡豪土绅,将广大农民逼向绝境。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必定走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各地开始爆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就是明证。

2、宦官扰乱朝纲。宦官就是太监,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是导致是东汉由盛转衰的原因之。到了明朝,由于前车之鉴,朱元璋是不允许宦官干政的。后来明朝的太监得到重用的原因,其实离不开朱棣的执政方针,因为太监是没有子孙后代的,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权利完全依靠皇帝,朱棣可能是这样想的,太监即使有了问题,也是可以很轻松的把他们拿下的,如此事实上真的吗?




朱棣执政后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到了明熹宗后,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宦官势力达到历代顶峰。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都交由宦官主持。许多朝臣为一己之权益,往往结交宦官,来排除异己。后来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几乎控制了整个皇权的执政流程,扯着皇帝这张大旗,对文武百官发施号令,独断专横的态度前所未有。他们欺压良臣,污陷忠良,制造了大量的冤狱,致使明朝朝政昏暗、民生凋零,是明朝逐渐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小刀刀说史


以前是家族王朝,现在是人民当家,精英施政。时代不同了,只要不断革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龚春光670


王朝兴替是中国几千年历史规律,几十个朝代轮流做庄,要给其他人奋斗希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犹如人的生老病死,任何王朝到了一定时间都难逃历史周期率。


沦为韭菜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细说恐怕需要很长的篇幅都说不完!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独裁专制!!一个国家;如果和这四个字沾上了边!那么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崩溃、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迟早而已!因为一个独裁专制的政权;是不可能让广大劳苦大众翻身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奴隶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主子!否则,谁为现行政权服务?!


雨夜5211314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都超不过300年就会改朝换代,根源是什么?这个话题回答范畴比较多,有表面现象和深层次矛盾问题,历代王朝的认知和封建社会历史文人在史料的认识都集中在表面现象说事,比如:只知道将王朝的兴衰更替归咎于暴政,苛捐杂税繁重,某某皇帝无能或不作为,某某奸臣作乱,贪污腐败严重,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等表面恶劣现象,而对封建社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几乎是盲点,看不懂、找不准王朝衰亡的深层次根源问题一一即私有制社会剥削制度必然致贫致困人民越来越严重的主要根源问题,本文主要回答这历史深度盲点问题。

由于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家天下的严重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为了保证皇权占有,皇族,君臣,贵族,官员等的分封私有财产合法化,社会财产财富匀建立在个人私有制基础上,因私有财产个人自主支配,财富财产的变迁转化就无限自由而不受约束,剥削和掠夺就成了财产转变的允许手段。每个新建王朝初期,基本上都是推翻旧制,全面夺取前朝财产进行新的分封分配,皇族,功臣,官员都任功行赏实行土地分封,剩余土地又从新分配给农民耕种,休养生息,对前期稳定和发展封建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封建私有制社会将剥削和掠夺财富财产合法化,虽然农民开始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土地,但手指有长有短,各位农民的生产营生能力有大有小,家庭劳动力有强有弱,最弱的一代农民或天灾人祸家庭,生活生存首先会进入贫困,遇上建房,儿子结婚等大开支时只能借贷或出卖土地,生活有积蓄农民收购土地逐渐成为新的富民和地主,失去土地农民成为长工细农,到第二代农民时又会产生新的一批弱势农民出来,被迫也走上出卖土地度过难关,以此类推,世代越多失去土地农民也越来越多。按古代三十年为一代计算,300年也就十代农民劳动力更替,也就是说根本到不了十代人,绝大部分农民基本失去了土地,成为长工或租地种细农,这种现象有理由想信,因农业是野外种植行业,靠天吃饭,洪劳干旱也是威胁农民贫困的自然灾害,个体单干农户根本无力抵抗自然灾害,今天的农民都没有这种能力,更不用说古代。而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又促成富有地主,皇族,大臣,官员,贵族有钱有势阶层娶多妻多妾,多妻又自然子女代代都生的多,子女多的富人一旦分家,财富就变得不是那么富裕了,也会促成地主加大对细民和长工越来越苛刻的剥削,财富不多子多的分家后也成了平民,没皇权继承的皇帝儿孙逐代失去了王候继承权也失去了后继分封权,子多后代也逐渐成了平民,因封建王朝的稳定发展前期也是人口不断增多过程,总的趋势是富人即使不断加大剥削力度,因子多分家后也是趋向更不富裕或贫困化,到封建社会中后期,失去土地农民贫困化愈加严重,原富人代代子多分家也趋向平民化,整个社会都往贫困化趋势发展,人口又不断增多,王朝的繁荣建设用钱也必然开支增加,而社会贫困化总趋势又使王朝税收越来越困难,中央王朝没有钱支配地方政权了,地方政权也会产生离心离德,自然就越来越不听中央王朝,拿不出钱来的中央王朝,也只好放任地方政权自主权解决问题,中央王朝集权失控,藩镇割据也无可奈何听之任之,地方权力一大全国性苛捐杂税层层加码,腐败贪污恶化加深,人民民不聊生,饿死不如反死,王朝灭亡换代成了必然。在唐朝盛世武则天篡权时期,按封建社会女性做皇帝严重违背封建刚常,理应天恕人怒举国反对,徐敬业等反武则天,骆宾王反叛书写得再好也号召不起来民农反朝庭和武则天,为什么?因时机不成熟,农民大多只要有饭吃能过日子时,决不愿意去冒险做掉脑袋的事,所以盛世唐朝没人愿意去反叛,而唐朝衰败晚期,无名份的黄巢等人也能领导声势浩大的农民军横扫大江南北。

古代封建王朝虽然也知道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但王朝的覆灭不仅仅是得不得民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能不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问题,而封建社会私有制剥削制度最终都必然使人民活不下去是必然规律,这才是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封建私有制剥削社会致富致困人民的过程,用不了300年社会矛盾就会空前恶化而不可调和,王朝也就难过三百年寿命。


老百姓8281


有历史学家分析,中国王朝不过300年,根本原因在于人口。

通常新朝初建,人口往往是前朝的一半或者更少。大致经过100年太平盛世,人口恢复到前朝水平。再有100年太平日子,人口通常就是前朝的一倍以上。但是古代总体还是人少地多,养活这些人口一般不会有问题。再有100年问题就来了,原来的耕地就养不活更多的人口,一部分人口就需要离开原住地,到别处垦荒种地。这就带来问题:一是寻找新耕地的人口很容易会成为流民,这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因素;二是新垦的地不一定有原来的耕地收成好(在农村我们把这些地叫“生地”,不太好种庄稼);三是自然灾害。由于人多地少,粮食往往没有多余,一旦出现自然灾害,那么就会造成大面积饥荒,造反就成为饥民(流民)唯一的出路。

与此同时,经过300年历史,从高层的皇帝到低层的官史通常都已忘乎所以,体制的劣根性暴露无遗,早就民怨载道。加之军队几十、上百年不打仗,战斗力可想而知。

好了,改朝换代时机成熟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老百姓造反就容易成功。

可能您会说忘了外族入侵因素。没忘!如果仔细阅读中国历史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无论哪个朝代,只要内部不乱,没有哪个外族可以拿我们怎么样!


看不清楚


中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持续最久的国家,从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一直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请宣统帝退位,持续时间长达2300多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个体封建政权所持续的时间似乎是短暂的,最长的汉朝也不过才400余年,期间还有王莽篡权,光武中兴等将近50余年的断层,抛开秦朝,隋朝,这些立国不足50余年就灭亡的超短命的王朝不说。像唐朝不过200余年,宋朝不过300余年,元朝不过百余年,明朝不过200余年,清朝不过200余年,也就是说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寿命超过300余年的也就汉朝和宋朝,这两个王朝还不是一脉传承,而是两相代递!

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政权更迭如此频繁?寿数为何都超不过300年?这期间的原因很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但是总结起来又很简单,不过是下列3方面的原因,在此我列出来,还请大家见教!

一 内部矛盾尖锐日益突出不断激化不可调和,最后被人民暴力推翻!

中国封建朝代绝大多数都是王衰落与灭亡,都与农民起义直接相关,比如秦朝衰落于陈胜吴广起义,西汉衰落于赤眉绿林起义,东汉衰落于张角黄巾起义,唐朝衰亡于黄巢起义,北宋衰落于宋江,方腊起义,元朝衰落于红巾起义,明朝亡于李自成起义,清朝衰落于白莲教起义,衰亡于太平天国起义!



二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权力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导致王朝崩溃。

秦朝虽然亡于暴政,但是秦始皇后期的皇权之争极大的削弱了秦朝的统治根基。胡亥当上皇帝之后赐死扶苏,蒙恬,大肆屠戮皇族宗亲,杀戮大臣!严重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量,这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的恶果!西汉的皇族与外戚权力之争,东汉的皇族,外戚,宦官权力之争。西晋的八王之乱,元朝的皇位继承之争等都是如此!


三 国家制度日益腐化,弊端日益显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仍然是用打天下的制度来做天下。依旧是按照商鞅变法之后的那一套去这里整个庞大的华夏,然而法制固然没有错,但是过度的严刑峻法,却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西汉末期,西汉的整个财政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土地制度都几尽崩溃的边缘!但是西汉统治者墨守成规,不肯改革,最终使得以改革旧政的名义王莽谋朝篡位。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高度完备但是在完备之下,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弥补的漏洞,然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陈陈相应不做改变,只是小修小补,苟延残喘!



旧事旧人历史说


达三百年的朝代不多,更多的是百年左右的。末年有个通病就是腐败和民不聊生,这并不是说老百姓没饭吃了,而是老百姓生存的社会环境恶化了。为什么会恶化到衰败直至走向灭亡的地步,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封建官员们为满足私欲人为的致使法律严重失衡导致社会环境恶化,当私欲达到基本满足的时候为避免被秋后算账,他们会不余遗力的开始倒国家的灶拆国家的台,最大程度的激发激化社会矛盾直到灭亡以保存自己非法所得,为什么?中国历史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的规矩,那就是新朝不算旧朝帐,他们一直在钻这个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