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細雨不須歸,心安處才是鄉

“斜風細雨不須歸”,對於遊西湖的人來說,若是趕上濛濛細雨,雨中游湖又是別樣的風情。雨天的西湖是一個傘的世界,然而最讓人懷念的還是那油紙傘,因為我們對於西湖的傳說與故事都與油紙傘有關,和油紙傘相連,西湖的故事或許可以說成是用油紙傘撐起來的。從許仙與白娘子的借傘到戴望舒的雨巷,一把油紙傘連接著百年前的宋朝。


斜風細雨不須歸,心安處才是鄉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西湖的雨水,打溼了多少杏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把她叫做西子,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子。西湖的山山水水與文人的思想一旦相融,文人的一切都成為了西湖的底蘊,文人的思想與性格讓西湖具有多樣的性格特徵。


斜風細雨不須歸,心安處才是鄉


即使你一次也沒有來到過西湖,當你初次與她見面時,你會覺得很熟悉,有種重溫的感覺,之所以有這樣感覺,那是因為在我們沒有真正接觸到西湖的時候,當我們讀到與西湖相關的作品時,我們已經來過了無數遍,我們對於西湖已有了感情。1922年,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寫道:“眼前的西湖是那麼飄渺,那麼遼闊,面對眼前的和平景色,有了小說中描寫的那種心情。石碣村的柳梢沐浴著晚春的日影,阮小二坐在柳樹根處一直心無旁騖地釣魚。


阮小五洗完雞就進屋取菜刀,阮小七還在洗他那件舊褂子。”這當然不是真的,只是作者的幻想。《遲桂花》是郁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遲桂花的故事已經被人們所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滿覺隴,當地百姓以種花為主。因為郁達夫寫過,如今那裡已成為欣賞桂花的景點,被人們稱之為“滿隴桂雨”。


斜風細雨不須歸,心安處才是鄉


《湖心亭看雪》用僅僅一百多個字,將冬日裡的西湖描寫的如此優美,崇禎五年的大雪也因為憑藉著文學的魅力而被人們所熟知。這不僅僅是西湖的雪景也是她的財富。中國古代文人在大雪天必有梅花,在杭州孤山的梅花享有的地位較高,林和靖的墳墓就在孤山的山麓。相傳林和靖一共種了三百六十五棵,林和靖準備了三百六十五個小包,裡面放著每一棵的收入,每日取一包,正好一年。


餘秋雨曾經說:“我說西湖提出了一個宣言,這個宣言是一個世界性的宣言,起草宣言的有白居易和蘇軾。每次面對西湖,如果能從人類學的高度和世界的眼光來看的話,那麼西湖的文化地位還要更高。”


山外青山樓外樓,現在當我們身處西湖放眼遠眺,我們可以看到那山外山樓外樓。對於沒有來過西湖的人來說,心中都有一個西湖情節,而來過西湖的人總願意留在此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當我們走進西湖,走進這片湖光山色,我們應該瞭解那西湖水下面深不可測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