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最近工作任務很重,壓力也大,小王和同事們很多時候不得不加班到深夜。

經過幾天鏖戰,捧著倍加珍視的勞動成果,小王滿懷希望地去找領導彙報。

“做的什麼玩意?”“有沒有真正把握客戶的需求?”

“公司的品牌遲早被你們敗光!”“你們也就這點水平!”

期望得到的是肯定與安慰,卻沒想到迎來奚落和痛批。小王面無表情走出辦公室。

這時,手機鈴聲響起,房租的電話來了。

“小王,最近該交房租了哦,好幾個人在你後邊排隊,就等著你搬走呢!”

小王一邊說著,好的,沒問題,一邊掛掉電話,計算起近來的開支。

下午,在接到父母一個噓寒問暖的電話後,堅持許久的小王終於還是崩潰。

一邊崩潰,還一邊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當感覺世界在和你作對,你是否動搖,想過放棄。

有人說,生活包含著辣和鹹,更有許多酸和甜,憑什麼我只負責吃苦。

可是,灌木和小溪只會養出溫馴的兔子,山海和長空才能孕育勇敢的雄鷹

有人選擇放棄,卻總會有人堅持向難而行。

當逃避的人在沿途欣賞鮮花和綠草,攀登者將站在峰頂俯瞰山川與大地

也許你對成功有千百種定義,但世界很粗暴,它認可後者。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拿破崙說,勝利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

早在1785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就在實驗中發現,將空氣中已知的氮、氧、二氧化碳清除,還會殘留少量氣體。

他宣佈實驗結果,就放下了,沒有作進一步的研究。

而這些殘留的神秘氣體,因此而默默無聞,繼續隱藏了100多年。

直到19世紀末,物理學家瑞利在實驗中發現。

空氣中除去氧和二氧化碳,剩下的“氮氣”,比氮化物直接製得的氮氣,每公升重0.0064克。

是實驗的誤差還是另有原因?瑞利花費了2年時間反覆證明。

瑞利認為,空氣中應該含有尚未被發現的氣體,才使“氮氣”重了一些。

於是他和化學家拉姆賽合作,揭開了未知氣體的秘密。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原來,多出的是一種稀有氣體,因為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因此很難被察覺。

它的體積佔空氣體積不到1%,比氮氣稍重,經過光譜分析後斷定,這種氣體是一種新元素。

1894年,瑞利和拉姆賽宣佈這一元素的發現,並把它命名為“氬”。

根據門捷列夫元素週期律理論,人們陸續發現氦、氖、氪、氙、氡等另外5種惰性氣體,填滿了原來元素週期表零族的位置。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原來,堅持意味著更大的成功概率。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生理學上有個詞叫“耐受”,指的是受到持續的外部刺激,人體反應性會逐漸降低。

人的身體有耐受,心理上也有。

它有時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有時候卻給我們輕易放棄提供了理由。

一次又一次堅持後,曾經天大的難受,會變得無足輕重

一次又一次放棄,曾經的羞恥和沮喪,將再難掀起內心波瀾

說起“堅持”這門功夫,曾國藩是個中高手。

小時候的曾國藩,並非天資聰穎,智力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

有個關於他與小偷的故事流傳很廣,說有天夜裡曾國藩正背書,一個小偷跑到家裡偷東西,發現曾國藩一篇文章背了一晚上,還是磕磕巴巴。

於是小偷生氣地從樑上跳下來,流利地把書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與同時代的俊傑比起來,曾國藩更是像差了一大截——小他1歲的左宗棠,14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李鴻章也是17歲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啟超更是一個神童,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

就是這樣“平庸”,甚至顯得“愚鈍”的曾國藩,進入仕途後卻十年七遷,連升十級,封一等毅勇侯,成為整個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

更在去世之時享受清廷國葬,被後世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的厲害之處,就是管你天資如何,我自久久為功

在給弟弟的信裡面,曾國藩提到,“每天做好三件事”:楷書寫日記,讀史十頁,記《茶餘偶談》一則。

三件事未嘗一日間斷,成為曾國藩修身、為學、做人態度的一個縮影。

反觀我們自身,有多少人善於設計夢想,卻難於堅持目標

“這件事,還是放到明天來做吧。”

“這是我抽的最後一根菸。”

“最後再刷5分鐘抖音就睡。”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就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那個曾經在課堂上,向你請教問題的普通同學,已經需要你抬頭才能仰望。

原來,堅持代表著更好的行動習慣。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電視裡播放著的畫面,別有意味。

非洲馬拉河畔,一群羚羊正在覓食。一隻獵豹潛伏在不遠的草叢中,伺機而動。

突然,它像一支箭射向羚羊群。羚羊非常敏捷,立即四散逃開。

獵豹盯住一個目標,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飛快,非洲豹卻更快。

在追與逃的過程中,獵豹超過一頭又一頭在旁觀望的羚羊。

羚羊很累,非洲豹也很累,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比拼的是最後的堅持。

終於,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豹牙咬斷了羚羊的脖子。

很奇怪,在追獵中,非洲豹為什麼不放棄原來的目標,選擇路邊更近的羚羊呢?

電視旁白給出了答案,因為它已經很累了,而別的羊還不累。

中途放棄,更換目標,最後的結局肯定是一隻也追不上。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原來,堅持本身就是成本更低的投資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人生本就是逆墒而行,向上攀爬雖然伴隨著痛苦,卻飽含生命的終極價值。

有個非常著名的馬拉松選手,叫約翰·斯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

他之所以被認可,不是因為賽事成績多麼出眾,而是在一次比賽中墊了底。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頒獎儀式結束,組委會通知馬拉松沿途服務站開始撤收。

這時得到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這個人,就是30歲,代表祖國坦桑尼亞,參加馬拉松項目的阿赫瓦里。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後,就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

但他卻沒有退出,而是一瘸一拐繼續前進。

漸漸的,天色暗下來,當所有人都覺得比賽完結,阿赫瓦里本人卻依然堅定地跑著。

在他心裡,自己的比賽還未結束。

半小時後,天完全黑了,身邊的記者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毫無準備,默默跑了好一會兒,才堅定地回答。

“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被深深感動的記者,將自己的稿子,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

阿赫瓦里的名言,很快通過廣播,迴盪在墨西哥城上空。

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又紛紛回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加油。

在人們的簇擁下,阿赫瓦里走進專門為他重新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一點一點挪過了終點線。

人們太過激動,居然忘了統計他的成績,只在奧運成績冊上記下了他的名次。

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

就是這樣一位墊底者,獲得了比不少奧林匹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和更廣泛、更深久的影響力。

如今,時過境遷已52年,人們仍忘不了他。

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在他的家鄉坦桑尼亞,“約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時時刻刻開足馬力運作,為那些家境貧寒、卻富有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讓他們在今後的奧運賽場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後。

原來,堅持是種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在其晚年的人生回憶錄中寫到:“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頑強和堅韌。才能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隨處可見;教育不可以——世界上充斥著學而無用,學非所用的人;只有頑強和堅韌,才能無往而不勝。”

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它的父親,是堅持!

如果生來只能具備一種品質,我選擇“堅持”

最後,如果您想交流更多,可以搜索同名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