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文丨大川

導語:

國內最大遊戲廠商騰訊,連續八年蟬聯全球遊戲公司收入排行第一名,曾靠某款遊戲裡角色的“皮膚”一天賺1.5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那麼到底是誰在給這些遊戲買單呢?


昨天有家長朋友聯繫我說:“老師,孩子的網課不用繼續上了,我剛把他的平板電腦給砸了……”,我從這位家長朋友的溝通裡面感受到了他發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嘆。

很多的家長在買電腦、手機,他們的初衷都是幫孩子學習,不料孩子在手機電腦上玩遊戲的時間卻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時間,這讓家長怎麼不會憤怒呢?
成千上萬的孩子被這樣一個“怪物”給深深地迷戀住了,他們對於遊戲的熱愛甚至已經到了通宵達旦、廢寢忘食

的地步。以至於現如今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跟家長朋友們都對這個問題憂心忡忡。很多的家長,他們一看到孩子放假在家玩遊戲,就氣不打一處來,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更多的是對孩子身體健康和學習的憂慮。


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一:首先,家長要對遊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一個產業如果發展迅速,那麼必定有自己的優越之處。
遊戲是5g時代到來的“剛需品”,電子遊戲在我國發展也就不到20多年的時間,可是它的發展速度卻極其驚人。並且大多數的“死忠粉”都是中小學生,其實從電子遊戲廳到網吧,再到網咖,這是一個信息時代發展的見證,我們要去正確的認識遊戲,還能凌駕於遊戲之上,而不是被遊戲掌控。
網絡遊戲確實有獨特的魅力:畫面逼真、內容豐富人物情感描述充沛、人物故事情節設置,都非常的引人入勝。

其實更多的是切身體驗的參與感

,這才是遊戲最大的“亮點”,它能給遊戲者提供一種打破現實社會中條條框框的一種“虛空夢境”,從上古時代戰爭時代的種種體驗,這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二:那麼孩子到底能不能玩網絡遊戲呢?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正確的去看待網絡遊戲?


實踐證明:如果對孩子玩遊戲採取放縱自由的態度是行不通的。孩子迷戀遊戲的行為造成了不少的問題:長期玩手機、電腦,眼睛近視;耽誤功課考,不上大學;精神恍惚,對待實際生活態度及其消極;有的甚至為了能夠上網而從家裡偷錢甚至敲詐勒索同學,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就目前而言,該遊戲上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法治約束階段,這給父母老師的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玩遊戲成癮既耽誤了學習,又讓身心健康得不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對於網絡遊戲的管理,必須要採取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比如每款遊戲的“防沉迷”功能,就是十分有必要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刀切,那麼只能夠大範圍的造成家長與子女之間產生極大的矛盾,會誘發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


如果孩子心裡總是因為跟父母鬧矛盾而不愉快,在學校又怎麼可能專心聽講呢?並且有的孩子他根本就不喜歡學習,你不從根本上去解決他的厭學心理,僅僅只是禁止他玩遊戲,那麼他也肯定會轉移興趣愛好,迷戀上其他的東西,比如說盲目追星、打麻將,難道這些事情就見得對他好嗎?


如果孩子適度的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遊戲,適度的娛樂休閒一下,會使他的大腦腦運轉更快,精力更加充沛,這樣還是有利於學習的。

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所以問題的關鍵點產生了,不是孩子該不該玩遊戲的問題,而是應該想辦法如何提高孩子對學習、生活的興趣!

三:玩遊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大家都在玩遊戲,為何有的人能靠著遊戲年入千百萬,成為“明星”呢?


我以前陪孩子玩過一款遊戲叫做“智慧橋”,我覺得這款遊戲設計的非常好,它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訓練觀察能力,對於邏輯思維的推理,空間想象能力圖形分析,以及手眼協調性都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或許在網絡上面找不到這款遊戲了,我嘗試過很多次。
但現在得遊戲幾乎都是“

打打殺殺”,真正的益智遊戲很少,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講,孩子在選擇遊戲上面,家長也要適當的干預,給出建議。引導孩子玩一些教學遊戲或有益於大腦開發的遊戲,說不定會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如果每位家長每位老師都做這樣的,有心人,何愁浪子不回頭!

四: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實踐得出一個可行的方法(對於年輕的父母):


那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如果家長自己學會玩電子遊戲,並且玩的比孩子好,那麼恐怕以後你不玩的時候,他自己也應該不會玩的。因為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講,他們崇拜遊戲裡的“神”,能夠帶他Carry贏得比賽,這其實是給孩子一種滿足感

孩子玩遊戲耽誤學習,成績差誰負責?知道這些何愁“浪子不回頭”

現在大部分家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情感層面上來分析,他們喜歡玩遊戲的原因無非是缺少一起玩耍的夥伴。如果他連最基本的感情交流都滿足不了,那麼就只能寄託於遊戲中的“人物”。
家長跟孩子一起玩遊戲,首先可以監測遊戲中不正常的內容;其次,可以防止孩子因為遊戲時間過長而損害視力的問題;家長如果在遊戲當中學會因勢利導,在遊戲過程中給孩子進行科學知識教學,這個效果可能完全就不一樣。


並且在遊戲中作為隊友來溝通的口吻肯定是平易近人,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當中,孩子逐漸會改掉瘋狂玩遊戲的壞毛病。

結束語:

家長要學會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教育孩子,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一定要從小培養。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的開心,玩的高興,誰也不希望在家庭裡面經常發生矛盾。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成年人的“謀略”來治他們。
如果你有好的教育方法,歡迎留言,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