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長說:要通過“留學”彎道超車,不可能


一位校長說:要通過“留學”彎道超車,不可能

曾經網絡上有一篇《offer背後的故事》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

不少網友對用自己的方式,叩開國外高校大門的同學,發出了“別人家孩子”的感嘆。

網友“易成”:感覺很棒!個個都是非常出眾的小人才。願:在大千世界的頂尖學校裡獲得更多、更廣、更有用的知識,成為對人類有貢獻的人!

還有網友為靠自己申請、拿到高校OFFER的同學打Call。

網友“April”:是的,留學完全可以DIY,不必找中介。自己在學校官網上瀏覽一下就知道專業要求,申請流程和所需材料了。

何先生曾留學加拿大,博士學位,看了那篇報道後深有感觸:“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出國留學。就像文中幾位孩子,首先要有自主性,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出國之後,家長控制少了,需要自己把握住方向,有自控力。但是,出去走走終究是可以擴展認知的,至少世界觀會受到影響。話說回來,有得也有失,在國外學習和生活,也會缺失了相同時段在國內的經歷。”

另外,這組報道也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關注。昨天,我們也採訪了幾位曾經把孩子送出國,或孩子正在國外求學的學校校長,聽他們講講對孩子留學的感受。

一位校長說:要通過“留學”彎道超車,不可能

清河實驗學校校長周芸佳

國內讀不好,送出去也讀不好

我兒子2017年上高一時被英國一所私立高中錄取,正式踏上了留學之旅,第二年這段經歷還登上了都市快報。快報深8度報道《OFFER背後的故事》,每一篇我都認真看了,寫得很好。有幾點,我依然感觸很深——

首先,不要把海外留學當成是孩子成長的一條捷徑,如果不是真有本事,現在的海歸也並不那麼“值錢”。家長要思考一個目標問題,把孩子送出去是為了逃避還是為了搭平臺。我觀察了身邊的孩子,如果是前者,結果是失敗的多。最好能給孩子一定的目標,不要對留學抱著幻想。

其次,但凡想真正學有所成的孩子,付出的努力比在國內求學要多得多,家長和孩子都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也曾問過兒子一個問題:國內國外哪裡辛苦。兒子說,想學好,哪裡都辛苦。我又問他,哪個更適合?他說,在國內永遠有人推著走,在國外不得不學會自己走。他更適合後者。

作為家長,更要關注過程性的各種問題,多溝通多瞭解孩子。其實現在的大部分家長都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不知道孩子會面對怎麼樣的困難。兒子剛留學時,我也迷茫。接下去兒子遇到了各種學習問題,比如語言、學業甚至評價等等,我也都瞭解並保持及時與他溝通。但這也是海外求學最好的一點,可以挖掘出孩子們的很多潛能,遇到這些問題時,他們只能獨立面對,自己去想辦法解決。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像鍊金石。

還有一個觀點是,不管國內國外,責任心、耐挫力、堅持性、學習力,才是家長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最需要關注的。我認為,國內讀不好,送出去一定也讀不好。

教育的東西本身就是一步一個臺階,如果這裡走不過去了,你打個地洞換條路,其實還是走不通的。學習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不論國內讀還是國外讀,最終想讓孩子幹什麼,有的說鍍金找個好單位,可現在真不是這麼回事情。

觀成實驗學校校長李潔

要通過“留學”彎道超車,不可能!

女兒在國內各方面能力不錯,到了國外環境相對輕鬆的氛圍當中,是不是可以跑得相對更快一些?我在半年前抱著這樣的心態將女兒小草送到了加拿大。

女兒很早就希望走這條路,但我和家人執著地認為,女兒可以在國內讀到大學畢業後,再去國外讀研究生。這份堅持,一直成為女兒留學路上的“攔路虎”。

直到去年,念高一的女兒,得知所在學校有一個和加拿大合作的留學項目,開始面向高三招生。她很有興趣,發現高一學生也可以考考看,所以就去試了試,沒想到被錄取了。因為語言功底好,學校同意女兒進入加拿大這所高中的九年級,直接上高中課程。

用四個字形容當時自己對女兒未來留學之路的設想——彎道超車。事實上,我發現遠沒有這麼容易。

絕對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國外留學壓力會小一點,恰恰相反,女兒要學會將更大的壓力分散在每一天當中,分散在每一個環節當中。在加拿大,女兒的每一次作業和小測試,期中期末考試都會計入GPA成績,作為申請優秀大學的依據,每一次,每一天,都不能放鬆。

女兒想出國還有另一個因素,因為中考成績與她期許的還是有差距,一直比較失落。小草有一個特點,平時成績平穩,不過,一旦壓力過大了,她反而無法正常發揮。國外這種每天分散壓力的方式,比較適合她的個性和學習方式。

小草出去的半年時間裡,我和她爸爸心情很忐忑,因為很多事情還是靠她自己了。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