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长说:要通过“留学”弯道超车,不可能


一位校长说:要通过“留学”弯道超车,不可能

曾经网络上有一篇《offer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

不少网友对用自己的方式,叩开国外高校大门的同学,发出了“别人家孩子”的感叹。

网友“易成”:感觉很棒!个个都是非常出众的小人才。愿:在大千世界的顶尖学校里获得更多、更广、更有用的知识,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还有网友为靠自己申请、拿到高校OFFER的同学打Call。

网友“April”:是的,留学完全可以DIY,不必找中介。自己在学校官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专业要求,申请流程和所需材料了。

何先生曾留学加拿大,博士学位,看了那篇报道后深有感触:“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国留学。就像文中几位孩子,首先要有自主性,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出国之后,家长控制少了,需要自己把握住方向,有自控力。但是,出去走走终究是可以扩展认知的,至少世界观会受到影响。话说回来,有得也有失,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也会缺失了相同时段在国内的经历。”

另外,这组报道也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昨天,我们也采访了几位曾经把孩子送出国,或孩子正在国外求学的学校校长,听他们讲讲对孩子留学的感受。

一位校长说:要通过“留学”弯道超车,不可能

清河实验学校校长周芸佳

国内读不好,送出去也读不好

我儿子2017年上高一时被英国一所私立高中录取,正式踏上了留学之旅,第二年这段经历还登上了都市快报。快报深8度报道《OFFER背后的故事》,每一篇我都认真看了,写得很好。有几点,我依然感触很深——

首先,不要把海外留学当成是孩子成长的一条捷径,如果不是真有本事,现在的海归也并不那么“值钱”。家长要思考一个目标问题,把孩子送出去是为了逃避还是为了搭平台。我观察了身边的孩子,如果是前者,结果是失败的多。最好能给孩子一定的目标,不要对留学抱着幻想。

其次,但凡想真正学有所成的孩子,付出的努力比在国内求学要多得多,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也曾问过儿子一个问题:国内国外哪里辛苦。儿子说,想学好,哪里都辛苦。我又问他,哪个更适合?他说,在国内永远有人推着走,在国外不得不学会自己走。他更适合后者。

作为家长,更要关注过程性的各种问题,多沟通多了解孩子。其实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不知道孩子会面对怎么样的困难。儿子刚留学时,我也迷茫。接下去儿子遇到了各种学习问题,比如语言、学业甚至评价等等,我也都了解并保持及时与他沟通。但这也是海外求学最好的一点,可以挖掘出孩子们的很多潜能,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只能独立面对,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炼金石。

还有一个观点是,不管国内国外,责任心、耐挫力、坚持性、学习力,才是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我认为,国内读不好,送出去一定也读不好。

教育的东西本身就是一步一个台阶,如果这里走不过去了,你打个地洞换条路,其实还是走不通的。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论国内读还是国外读,最终想让孩子干什么,有的说镀金找个好单位,可现在真不是这么回事情。

观成实验学校校长李洁

要通过“留学”弯道超车,不可能!

女儿在国内各方面能力不错,到了国外环境相对轻松的氛围当中,是不是可以跑得相对更快一些?我在半年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将女儿小草送到了加拿大。

女儿很早就希望走这条路,但我和家人执着地认为,女儿可以在国内读到大学毕业后,再去国外读研究生。这份坚持,一直成为女儿留学路上的“拦路虎”。

直到去年,念高一的女儿,得知所在学校有一个和加拿大合作的留学项目,开始面向高三招生。她很有兴趣,发现高一学生也可以考考看,所以就去试了试,没想到被录取了。因为语言功底好,学校同意女儿进入加拿大这所高中的九年级,直接上高中课程。

用四个字形容当时自己对女儿未来留学之路的设想——弯道超车。事实上,我发现远没有这么容易。

绝对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国外留学压力会小一点,恰恰相反,女儿要学会将更大的压力分散在每一天当中,分散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在加拿大,女儿的每一次作业和小测试,期中期末考试都会计入GPA成绩,作为申请优秀大学的依据,每一次,每一天,都不能放松。

女儿想出国还有另一个因素,因为中考成绩与她期许的还是有差距,一直比较失落。小草有一个特点,平时成绩平稳,不过,一旦压力过大了,她反而无法正常发挥。国外这种每天分散压力的方式,比较适合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小草出去的半年时间里,我和她爸爸心情很忐忑,因为很多事情还是靠她自己了。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