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中国各地名鸡 看看可有你家乡的?


而从吃法上讲,中国人对于鸡肉的处理方法,花样门类之丰冠绝寰宇,可谓南北皆不同、东西各相异,甚至千家万户,都能诞生独特的风味。

中国做鸡看广东,广东做鸡看白切

从地图上看,不管是位置还是形状,广东省都很像一只大鸡腿。

广东人亦不曾辜负“鸡腿省”之名,在吃鸡这件事上讲究颇多。

在他们手中,每只鸡都要经历一番精致“理疗”,变得皮滑肉嫩,才能安心上桌。

可以说,死于广东人之手,鸡也算得到礼遇,可谓“极尽哀荣”了。

在广东,几乎每个市、每家粤菜餐厅都有自己的招牌鸡。最为经典的吃法白切鸡,是给鸡做的传统“水疗”,最能体现广东人对“鸡有鸡味”的追求。

要达成这一点,使用高品质的食材是先决条件。

嘴刁的广东人做白切鸡多用三黄鸡,以肉质嫩滑、骨软皮脆的湛江鸡为上品,清远人则更偏爱用本地的清远麻鸡。

特别是其中放养在田间地头、广东人称之为“走地鸡”的土鸡,打小在外四处觅食,练出一身紧致肌肉,口感更是绝佳。

广东白切鸡的蘸料,一般只用姜蓉和油简单调制 / 图虫·创意

白切鸡只用清水煮,看似简单,却最讲究时机和温度。

鸡肉处理干净后,在煮沸的清水里整鸡下锅,入水“浸鸡”要“三提三放”,里外才受热均匀;

再转小火煮约一刻钟,出锅后立马放入冰水里“过冷河”,使外皮收紧,锁住水分。

骨中略微带血的白切鸡,才算煮得好 / 图虫·创意

历经“温泉”和“冷水浴”洗礼后的鸡,鸡骨四周略显桃色,骨髓里犹带着几分血丝,而外皮金黄顺滑,肉质柔嫩细腻,皮肉之间还夹着一层透明啫喱,看着就足够诱人。蘸料则多用葱、沙姜剁成蓉,加以油、盐调制,入口时不会喧宾夺主,反而带出了鸡肉本身的鲜甜,回味无穷。

到了隔壁广西,吃白切鸡的时候,海边人家会以自制的沙蟹汁作料,兼顾了海陆两味,层次更丰;而在“浓油赤酱”的上海菜里,白切鸡要蘸着酱油、醋、麻油吃,还得放些糖。上海人多称之“白斩鸡”,又以“小绍兴”白斩鸡最为出名,吃的时候配上一碗店里每日限量供应的鸡粥,鲜得要掉眉毛。

“小绍兴”白斩鸡,最开始就是卖鸡粥的 / 图虫·创意

惠州的盐焗鸡,则像是国外流行的“盐浴”。

盐得是疏松的大粒海盐,取三分之一炒热后,锅中即飘出一股海洋的气息,再用油纸包好腌制过的鸡,入锅用剩下的海盐覆盖过鸡身。

鸡肉在滚烫粗盐的作用下,水分被充分吸收,香气随油脂析出,“海味”则慢慢渗入,细嫩的鸡肉外裹着焦香的皮。

吃的时候直接上手,连皮带肉撕着吃,才是真正的“老撕鸡”。

跟人不太一样,鸡做“盐浴”一般是屁股朝天 / 图虫·创意

顺德的“桑拿鸡”,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鸡肉的新嫩多汁。

将当地放养的鸡剔骨取肉,切成便于蒸熟的薄皮,再以高温水汽迅速烫熟。

正如人蒸完桑拿之后,皮肤往往变得水润光滑,“桑拿鸡”也以丰润细腻的口感著称,这道富有创意的美食,正是古老的烹饪方法“蒸”与新潮的理疗思想,在顺德人手中的巧妙结合。

鸡片横陈在“桑拿房”里 / 图虫·创意

而猪肚包鸡又是另一种巧妙思路,用滋润的猪肚给鸡做了一次“全身面膜”。

这道菜的成败,首先在猪肚这张“面膜”有没有制好——在反复几道冲洗间,内外依次用面粉、油以至白醋去味(不同厨师手法略有差异),最后入酒浸泡。

待猪肚腥味散尽,将焯过水的整鸡塞入囊中封口,放胡椒等材料炖煮。

一锅之间,汇集了猪肚的香气与鸡汤的浓郁,鸡肉则在密闭空间中保持了原味,切开后恍若新生般细嫩,无怪乎广东人又称之为“凤凰投胎”。

大多数时候,吃的是猪肚鸡火锅而非“猪肚包鸡”,不会把鸡包进去,而是两者切块一同下锅煮 / 视觉中国

至于“推拿按摩”的手法,在粤菜厨房中更为常见,无论是潮汕地区以普宁豆酱腌制的豆酱鸡,还是寻常人家都会做的豉油鸡,在涂抹酱料的时候做个“马杀鸡”,总会使得肉质更柔软可口。

广式烧腊店里的白切鸡、烧鸡和烧鹅 / 视觉中国

行走在广东,每个地区都有好吃的鸡,每个饭店的师傅都有几道拿手鸡料理,可以说不会做鸡的饭店,也绝对不是好饭店

广东人对鸡的烹饪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大家也都知道,粤菜的三大菜系中( 广府菜 、 客家菜 、 潮州菜 )每一种菜系都有做鸡的方法,然而,小编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十大名鸡里面没有广东的鸡呢?

中国十大名鸡:

1、河南的道口烧鸡

2、山东的德州扒鸡

3、安徽的符离集烧鸡

4、辽宁的沟帮子熏鸡

5、海南的文昌鸡

6、云南曲靖的汽锅鸡

7、江苏常熟的叫花鸡

8、四川成都锦江的口水鸡

9、浙江绍兴的白斩鸡

10、台湾台北的盐酥鸡

中国哪里的鸡最和你心意?

新疆丨椒麻鸡

椒麻鸡,一种听着就让新疆人骨酥的食物。

椒麻鸡来自四川手撕鸡。但新疆人不满意,用上红花椒,把熬制的椒麻油把鸡肉麻的属性点满。在椒麻油加持下,别说是鸡肉,就连配料也会变得油光可鉴。大葱、皮牙子、青椒一筷子再浸一浸汤汁,舌尖酥麻也让人肝儿颤。

一把肉串、一瓶乌苏,但愿长醉不愿醒。

西安丨葫芦鸡

葫芦鸡,是被称作长安第一味的传奇存在。

从唐代传承至今,卤、煮、蒸、轻炸一堆功夫下来做鸡费尽心机。端上桌的鸡,表面要起一层半透明金黄酥皮,内里还要挂满丰盈汁水。有人把它的口感比作「炖鸡天妇罗」,毕竟是盛唐时的官府菜,总归比北方其他的鸡高贵了许多。

徐州丨地锅鸡

徐州,往北往南五百里,都找不到口味比它更重的城市。

一口大铁锅,不分青红皂白地炖着辣椒、鸡块。吃了热辣的鸡块尝了鲜味,还有浸了鸡汤慢慢熬熟的锅贴饼子给这一顿画上圆满结尾。

香气与热辣气氤氲,在地锅鸡面前上了头的徐州人,顺理成章地把感情寄托在一句句彪悍的徐州话里。

北京丨美式炸鸡

来北京您可不得尝尝咱老北京美式炸鸡?

北京本土的炸鸡大概和KFC进入中国同时代兴起。名字很洋气,做法很土气。还是分了部位,用上花椒八角桂皮豆蔻之类香料,多不见怪,腌透再裹面粉炸。

高热量谁不爱?30多年小吃界风云变幻,老北京美式炸鸡依然在菜场里坚挺。

海南丨海南鸡饭

吃着榕树籽散着步,听着海风声的文昌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能成新加坡的国菜。

不过好的食物是有根的。最正宗的海南鸡饭一定要在中国吃。以海南文昌当地的白切鸡为食材,配以鸡油和浸鸡水烹煮的米饭,南国只有海南文昌鸡能与广东鸡一争高下。

东北丨小鸡炖蘑菇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吃烧烤」,那确实是东北狠人的真实写照。而每个迷途知返的铁子到了该养生的年纪,总会爱上东北一锅出的代表作——小鸡炖蘑菇。

用上东北严寒山区生长的榛蘑,在抓一只黑土地上咋喂都肥的笨鸡先炒再炖,还得记得是在农家的大土灶上,这一顿冬天该有多暖心!

江西丨三杯鸡

在辣椒重度爱好者江西人的食谱里,三杯鸡是独特的存在。

所谓三杯,就是烹制只用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把农家三黄鸡剁成块,盛在瓦钵内密封,小火煨炖,三种调料加上鸡的原味,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醇香四溢。

重庆丨口水鸡

白砍鸡是巴蜀地区的硬通货,演化出了椒麻鸡、水八块、棒棒鸡等名菜。但重庆人做的口水鸡才最终在一众白砍鸡里脱颖而出。

鸡肉倒不见得多出色,但天使般的重庆厨子能用丰富多变的调味赋予鸡肉新生。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口味一如巴蜀人民一样生猛自在,热辣过瘾。

顺德丨桑拿鸡

桑拿鸡实在是顺德人脑洞大开的烹饪方法。为了求鲜,顺德人把锅搬到食客面前,用「桑拿」这个形象的动词重新演绎了古老的烹饪技法「蒸」。

蒸锅上层放微苦的荷叶或桑叶,铺一层切薄片、混入虫草花、陈皮等的拆骨走地鸡肉,让食客最快享受由生转熟的绝妙瞬间,生猛!

惠州丨盐焗鸡

惠州产盐,宋代盐场就有三个;更不缺鸡,漫山遍野都是当地上好的三黄鸡。

喜好「肥、咸、熟、香」的当地客家人很自然把这两种食材结合在一起,而且是用最热切的方式。把三黄鸡用油纸包好埋进滚烫的粗盐中「焗」熟,油纸吸附油脂,粗盐逼出鲜香,鸡皮焦香脆,鸡肉嫩滑爽。

云南丨汽锅鸡

建水的紫陶砂锅、武定的阉鸡、昭通的天麻再加上文山的三七,统统加进「汽锅」,切忌放水,蒸汽循环,锅里美味自然酝酿。

一开锅,就是肉耙骨离,鲜嫩无比。

安徽丨符离集烧鸡

宿州符离集,一个烧鸡比当地还有名气的地方。烧鸡随火车而兴,也随铁路时代落幕而被人们遗忘。

作为宿州人的陈晓卿,反而对这种家乡食物不是很感冒:「每次在火车经过这里,乘客争相叫鸡,我都会仇视社会……」用汪曾祺的话来说,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烧鸡似的!

河南丨道口烧鸡

在铁路四大鸡里,道口烧鸡是最有身份的那一只。

它的创始人是从清宫御厨那里求来的配方,一句话「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说白了,还是北方爱用的卤制那一套。后来借着铁路当上了网红鸡的事,早就随着火车上难以抵挡的鸡香刻在北方老一辈的记忆里了。

辽宁丨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位于中国烧烤重镇锦州。

在这座城市还没兴起烧烤之前,熏鸡是它的代名词。和德州扒鸡一样,沟帮子熏鸡的兴起要感谢京奉铁路,熏鸡色泽枣红明亮,肉质细嫩,烂而连丝,是无数闯关东人民的心头好。

袁枚说:「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善哉,如果一只鸡进了口中,踏踏实实地变成了解馋的蛋白质,而非脂肪和碳水,那也算是鸡祖上积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