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令人痛彻心扉

朱安,鲁迅的原配夫人,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

因为鲁迅是长子,自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

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痛苦终生的婚姻大事。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令人痛彻心扉

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场婚姻中,她一开始就处于最被动的地位。从这一天起,她的命运就和周家联系到了一起,然而她名义上的丈夫的一切又似乎与她无关。鲁迅仅仅跟她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她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令人痛彻心扉

在朱安的思想意识里,嫁了鲁迅,这辈子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鲁迅的立场就是她的立场。就连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反目,朱安也记在心里,在鲁迅死后,她宁愿挨饿,也不受周作人的接济。

朱安是小脚,知道鲁迅喜欢大脚,在新婚时,穿了一双大鞋,给鞋子里塞了棉花,谁知下轿时,鞋子滑掉,让鲁迅很是讥讽。

鲁迅讥讽朱安的小脚,讥讽朱安不识字,讥讽朱安长得难看。朱安心里难过,却还是满怀希望地做着蜗牛,她吃力地往上爬,想着总有一天大先生能明白她的好,接纳她。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令人痛彻心扉

朱安后来已不是爱鲁迅,而是讨好和巴结,在鲁迅的冷淡里,她依然展现着自己的韧劲儿,努力把大先生往自己身边拉。

1919年,鲁迅在北京买下一处院子,接母亲同住,问朱安愿意不愿意过来。如果朱安想结束这种守活寡的生活,不再跟过来,鲁迅也是愿意的。然而,朱安非常乐意跟过来。

鲁迅对朱安采取的态度是,当她不存在。他内心为这桩不爱的婚姻痛苦万分,却不说离婚。他明白,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来说,抛弃她就等于把她往死路上赶。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令人痛彻心扉

朱安要跟过来,鲁迅只能接纳她。最可怜的是朱安,还以为与大先生有了与她在一起的意思,晚上铺好床被,等鲁迅同睡。哪想,鲁迅看到铺好的床被,心头的火一股脑涌出来,他掀掉被子,闹着要把床拆了。

朱安明白了,大先生并没有要与她同床的意思。她委屈着,依然讨好着他。

那以后,鲁迅与她分床,不穿她补的衣服。但是在朱安生病时,他还是会带她去看病。无疑,鲁迅这种做法是残忍的。如果对朱安坏到底,朱安也就死了心。可是他心内偶尔的不忍,比如不休妻,让朱安搬来同住,她生病的时候带她看病,无疑让朱安觉得大先生对她还是仁慈的。

这种仁慈,让她看见了希望,为了那个希望她宁愿讨好他。于是,在鲁迅说有一种糕点好吃时,朱安马上接口说她也吃过,是很好吃。本来是想讨鲁迅高兴,却哪知,这种糕点是鲁迅在日本吃的,朱安见都没见过。

朱安也亲眼见过鲁迅温情的一面。搬到新院时,他教邻家的一对姐妹做运动,两个姐妹很年轻,做起运动来很好看。朱安看着,羡慕万分,也跟着在一旁扭动身体,而她裹着一对小脚,扭动身体的样子很滑稽,鲁迅扭脸看到,更是嫌恶她了。

在鲁迅与许广平同居后,朱安非常难过,终于死了心。就这样,她依然没有想过离开鲁迅。这年朱安已五十岁,一个年老的女人,长得不好看,也没文化,年轻时没有想过离开鲁迅,到年龄大时更不可能了。

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说的最伤心的一句话是,她是鲁迅的遗物。

跟了鲁迅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孩子也没有。她只有一个名分。

她与鲁迅的书稿一样,毫无生命,只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孤独地来孤独地走。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个漫长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