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项羽一直觉得自己从小的命运是已经定好的,身为汉室的后代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他身体里涌动着曾经开疆扩土的先人的血液,他的基因里天生蕴含了不安定的因素。

自小他就在叔父的带领下,苦练武艺,苦学兵法,为的是在乱世中能够一展雄风,实现自己的抱负,站在权力的顶峰,也不负江东父老们的期望。的确,他展现出了他自身惊人的力量和军事领导能力,他成功地在乱世中成了一方的枭雄,如果按照他继续的征伐,那么这天下早晚会落到他的手里。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然而历史的存在所具有的最大迷人之处就在于你看到了这个人刚开始的命运,但命运的船舵很可能发生转折,向相反的方向驶去。很不幸,在这乱世中,项羽遇到了他这一生最大的敌手刘邦。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从个人实力和魅力看,刘邦绝对是比不上项羽的,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的任性,他没有选择实力强劲的项目偏偏选择了看上去没有任何优势的刘邦。刘邦纵然有千万种弱势,但是她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他善于任用贤才,他手下的人个个都具有十分强大的才华,

为他取得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项羽当然不可能轻易的认输,楚汉之争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震惊的事件。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在最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项羽只有2万部队,而刘邦有60万军队,60万军队牢牢的围困住2万的军队,再加上刘邦当时采用心理战,许多项羽的部下心理防线纷纷崩溃,项羽的军心非常涣散。但是项羽怎么可能是那么轻易认输的人,趁着夜色带着自己的护卫突围出来,准备退回自己的江东。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如果项羽能够成功的退回江东,重新积蓄力量,准备来日再与刘邦争斗,那么或许现在的历史就要重新再被重写一遍了,但正因为项羽没有成功的退回,所以事情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转,让我们难以猜中结局,谁也想不到项羽之所以没有成功的退回江东健而是因为一个安徽的农夫。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话说,项羽带着自己剩余的部队往南退的时候,一路上可谓是心惊胆战,将士们也是饥寒交迫,体力遭受了巨大的损耗,一行人狼狈不堪,当他们出现在那片原野上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这是曾经威武霸气的西楚霸王。但不幸的是他们在南下的过程中,在那片原野上迷路了。

恰好旁边路过一个农夫,于是他们就像那个农夫问路。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正常人看到一堆狼狈不堪的人非常凶狠地向你问问题,心里是会非常害怕的,他们一看就不是好人,自然不会轻易顺从他们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于是项羽就成功的被这位农夫给坑了,他们顺着农夫所指的方向走,没有想到步入的是一条死路。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到了乌江河畔,如果项羽这时候能够听从部下的建议,乘小船立马渡江回到江东,那么可能日后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但是项羽是何其骄傲的人物呀,他怎么可能承认自己的失败怎么会有颜面去面对江东的父老。

他自己知道他已经失败了,虞姬为了她而选择了自刎,他的子民为了他付出了一切,但是他却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在这场争夺中注定已经失败。

即使是死,他也要悲壮的死去轰轰烈烈的死去,是要死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死在敌人的手里,他坚决不能让刘邦看他的笑话,不能让刘邦小看他是个逃兵是个失败的人,也是一代霸王就这样陨落。

安徽一农夫,只因给大军指错一条路,皇帝知道高兴封他为王

历史就被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但是我们不仅反过头来思考,如果当初那个安徽农夫给西楚霸王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那么项羽是不是会改变他此时的想法,而是选择回到江东卷土重来。一个小小的农夫竟然没想到影响到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件,一个小环节没想到影响到了整体,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中间的任何细小的环节都不能忽视。

而这位指路的农夫,最后被刘邦封了阴陵忠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