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直有說盛唐弱宋 作為‘弱宋’也有不少革新

先說文化:

趙宋與李唐大不相同,不但政權是新的,制度是新的,文化是新的,生活是新的,就連首都也是新的。過去的京城不是長安便是洛陽,宋卻先是開封,後是杭州。

最熟悉都市生活的,是柳永。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永的歌謠。所謂“有井水的地方”就是市井。因為在沒有專門商業區的聚落時代,貨物常常是在公用水井旁邊買賣的。後來聚落髮展為城市,有了街道和商鋪,井也仍然存在,甚至成為市中心。中國古代的市民卻沒有那麼簡單。他們在歷史上更為常見的稱謂,甚至不是“市民”,而是“市人”。

二說制度:

從理論上講,一個農家子弟只要肯讀書,便有可能由布衣而卿相,頃刻之間改變個人和家族的命運,正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王安石變法以後,儒家經學成為官方唯一指定內容,大門終於向所有人敞開。

宋代皇帝之尊重讀書人,也可謂前越漢唐,後逾明清。

讀書人有了出頭之日,由此可見一斑

正如王安石所說: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不形成於漢,在宋。事實上,官僚政治的真正成熟正是在宋代。

歷史上一直有說盛唐弱宋 作為‘弱宋’也有不少革新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憑藉軍事政變奪取政權的趙宋官家也終於意識到,最靠譜的,是由儒家思想武裝起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文官。作為個人,他們既沒有雄厚的社會基礎,也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根本就造不了反;而儒家忠君愛國的主張,又讓他們不生此念,不作此想。說得直白一點,科舉官員並不想黃袍加身,只想永保富貴,而他們的青雲直上和飛黃騰達,又只有君臨天下的皇帝能夠給予。宋代大興科舉,原因恐怕就在這裡。

意義之一是保證了帝國的長治久安,從宋開始便不再有國家分裂的局面。

其次是促進了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尤其是圖書出版業興旺發達。

更重要的,是真正形成了士大夫階層。

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趙官家以士人為臂膀,這是開明的專制,也是聰明的專制。

共治天下的共識就這樣達成。這是開明的專制,也是聰明的專制。明清兩代放棄開明專制,選擇君主獨裁,中華文明就開始走下坡路。

三說莊園:

宋代莊園興旺發達,原因何在?戶籍制度,經濟政策,市場需求。

這樣一種放任寬容,也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歷朝歷代的土地政策,是強調國有,抑制兼併;宋則是承認私有,不抑兼併,還把私人佔有視為藏富於民和為國守財。

實際上,也只有規模宏大、從事多種經營的莊園,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四說城市:

唐代京城是封閉型的,宮城和皇城之外劃分為住宅區和商業區,前者叫坊,後者叫市。市是市,坊是坊,不相混雜,只不過長安的市分東西,洛陽的分南北。市和坊也都有門禁。住宅區早上開門晚上關閉,商業區則日中擊鼓開市,日落鳴鉦(讀如徵,金屬樂器)打烊。長安和洛陽的夜晚靜悄悄。

到了宋代,情況就變了。開封城內,便既有上半夜營業的夜市,也有下半夜營業的鬼市。夜市在州橋,專賣各種吃食;鬼市在東十字大街拐角處茶館,除了賭博,也賣衣服之類。

到仁宗時期,封閉型的坊市制便徹底崩潰,代之而起的是開放型的街市制。住宅區與商業區連成一片,商家紛紛沿街設店擺攤。宵禁根本無法實行,夜市也就合法,難怪可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了。[插圖]這是重大轉變。因為沒有了宵禁,才會有夜生活;有了夜生活,才會有煙火氣。原本壁壘森嚴,作為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城堡,也才變成了世俗的、市井的、人間的城市。或者說,消費型商業城市。

看過這段歷史,才真正理解《清明上河圖》的價值!

正如我們在《清明上河圖》所見,汴梁瀰漫著濃濃的商業氣息。小飯店的桌椅板凳擺到了路邊,木結構的房屋窗戶比牆還大。陽光和叫賣聲透過竹簾傳進室內,看熱鬧和講價錢的人比比皆是,貨車和駝隊則忙進忙出。

歷史上一直有說盛唐弱宋 作為‘弱宋’也有不少革新


這實在已經是相當現代和文明的城市。開明的政策,良好的管理,使大宋成為當時全世界城市最多也最大的帝國。早在太宗皇帝時期,開封便已是駐軍數十萬、居民上百萬的特大城市。南宋臨時首都杭州,人口則應該在六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其餘如成都、蘇州,北宋時的洛陽,南宋時的建康(今南京市)和泉州,人口都在五十萬以上。這時歐洲的大城市,一般都還不到十萬人。

鄂州城外的南草市,並不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開發區,而是民間自發建立的自由市場,所以才叫草市。一個官本位的王朝,卻能如此寬容善待商品經濟和自由貿易,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城市不設宵禁,農村不抑兼併,正是宋代經濟政策與唐不同的緊要之處。官方管制放鬆,民間資本和創新能力便活力自現。國內市場的繁榮,並非沒有原因。

五說海外貿易:

從海外傳入並且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生活的,遠遠不止摺扇。最重要的當然是農產品,比如綠豆和西瓜。綠豆是北宋時期從印度引進的,吃到西瓜則要拜回紇、契丹或女真所賜。這在當時是稀罕物。直到元代,農學家王禎還以“醍醐灌頂,甘露灑心”來形容吃西瓜的感覺,南宋文天祥更是這樣讚美西瓜: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漢代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的葡萄,原產波斯的石榴。巴西的菠蘿和北美的草莓,則要到明代才傳入中國。來得最晚的是歐洲的蘋果,1871年引入山東煙臺,

對外貿易便只好走海路。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主通道,由此誕生了一系列沿海明星城市。明星城市從北到南,主要包括治所在今山東省蓬萊市的登州,山東省膠州市的密州,江蘇省連雲港的海州,浙江省嘉興市的秀州,浙江省紹興市的越州,以及浙江省的台州和溫州,福建省的福州,廣東省的潮州。但最重要的,除南宋臨時首都杭州,便是現在叫作寧波的明州,以及福建的泉州和廣東的廣州,它們是宋代海外貿易的三大巨星。

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務,開明的管理,使大宋成為當時世界的海洋貿易大國。路線則主要有兩條,一條從泉州或廣州出發到達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各國,或者經由印度洋直至阿拉伯各國,甚至遠到埃及、索馬里和坦桑尼亞;另一條則是從登州、密州和明州出發,前往高麗和日本。

,宋代知識界遠非人們普遍想象的那樣迂腐,統治集團更是歷朝歷代中最有商業頭腦的。

士農工商的界限蕩然無存。過去,士人的子孫世代都是士人;此後,則商人的子孫才能為仕——簡直是顛覆性的變化。

歷史上一直有說盛唐弱宋 作為‘弱宋’也有不少革新


六說科學技術:

指南針是宋代的發明。

航運發達的原因之一,是帝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富庶的江南地區成為大糧倉和經濟作物的供應基地。這裡面同樣有科學技術的貢獻,並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包括:在濱水之處修築堤壩開墾圩田(圩讀如圍);引水上山,第一次出現了梯田;發明了插秧用的秧馬和中耕用的雲蕩等新農具;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自己也培育出優良稻種;大面積推廣冬麥和晚稻兩熟制;在南方和四川種植茶樹、甘蔗、荔枝等經濟作物;養蠶種麻的同時,棉花栽培區逐漸擴大,等等。[插圖]

宋代的物流快遞!

有行,有綱,有郵傳,還有浩蕩的船隊和車隊,全國性的商業網絡就建立起來了。

宋代就有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

歷史上一直有說盛唐弱宋 作為‘弱宋’也有不少革新


蘇軾抱怨刻印他的文集中摻有別人的文章,朱熹的作品則被建陽書商盜了版。好在當時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很大,書商被繩之以法,私刻的書版也被銷燬,儘管那麻沙本的盜版書早已覆蓋全國。

七 說商業奇觀:

兩宋商人的地位,也是歷朝歷代最高的。商人不得騎馬坐轎穿絲綢,商人子孫不得參加科舉出任官員的規定,在宋代統統不再執行。就連一個開肉鋪的屠戶,只要生意做得好,也能被尊為“大官人”。

八說對外關係,大家聽書聽多了,小說演義與正史有差別,有空看看,我不敢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