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1个孩子身后有2个父母,4个老人。于是孩子成为全家的大宝贝,应了那句,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爱孩子的心,为人父母都能懂,但是不理智的宠爱,很可能将孩子宠坏!而孩子一旦被宠坏,走入社会后可以说步步坎坷,毕竟社会上没他的亲爹亲妈,没人惯着他!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

一、2岁以后还不自己穿衣、吃饭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可爱的像一个洋娃娃,给她穿衣,喂她吃饭这些事从不会让父母觉得辛苦!家里的老人和妈妈们总是喜欢这样照顾孩子,没有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结果错过2岁独立意识的最佳形成阶段培养自理能力,孩子就会变得懒得自己动手,久而久之自理能力差,甚至到了幼儿园还要喂饭,家里人帮孩子穿衣服。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穿衣、吃饭是孩子最先学会的自理能力。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儿童的早期认知来自生活的实践。儿童每学会一项技能,就是对世界更深刻的认知。蒙氏教育中也提倡,父母要排除危险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探索,而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孩子自我探索。2岁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期,这个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尝试,此时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所有孩子能做的事情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二、自私,打人

生活中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对爸妈也会拳打脚踢。很多家长认为,打两下就打两下,毕竟还小,不懂事!这就是被宠坏的征兆,孩子5岁前不把行为引导好,未来可能成为习惯,而在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一颗自私,不会为他人考虑的内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未来无论是上学还是步入社会屡屡碰壁,在团体中遭到孤立内心中的不满还会撒到父母身上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多半是这2点,第一个原因,在3岁前孩子没有良好的情商启蒙,也就是说孩子不会情绪管理遇事只会发泄自然不顾及他人感受。第二个原因,在家中长期扮演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家里人都顺着孩子,孩子自然不会感知他人情绪,越来越自我。所以父母要注重孩子3岁前的情商启蒙,学会正确地让孩子认识自我,同时家里人也不要把孩子太当回事儿!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三、总是拿别人东西

一些孩子上幼儿园后就会出现经常拿别人东西的情况,什么橡皮、铅笔、糖果等等经常的往家拿。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些都是一些小东西,到时候自己补给其他小朋友就好了!但是过了五岁以后这些行为形成了习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认为别人的东西自己是可以拿的,而且也没有什么错,那么将来就可能出现偷盗的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在孩子2-3岁的时候是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能观察到自家的孩子非常霸道,如果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家长不制止也会导致孩子物权意识的薄弱,到了上幼儿园以后就会出现习惯拿人东西的情况。所以父母在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要制止,以免孩子被宠坏酿成大错!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在孩子3岁前就要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行为的引导,情商的启蒙。敏敏的女儿3岁前特别喜欢看这套绘本《幼儿情商行为管理亲子儿童绘本》共30册,里面有各种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教会孩子穿衣、吃饭、刷牙、洗澡等等自理行为,同时告诉孩子不挑食,懂礼貌,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分享等等情商启蒙。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除了行为的引导情商的启蒙,还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套《0-3岁行为习惯绘本》共10册,里面包含不捣乱,一起玩,不说谎,抱抱,打招呼,安全,没关系,再见,弄脏了,不哭不哭。绘本中的故事内容主要是针对好习惯的培养,非常实用!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格与习惯

孩子“被宠坏”的3个迹象,家长需要警惕,5岁前及时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