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到底在哪裡?

洪良


昨天有朋友問,水滸傳中的梁山泊現在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這麼個地方?

這個問題引起了主任的好奇心,畢竟研讀水滸這麼久,作為一部名著,那就是要把它的來龍去脈,把它的歷史背景弄清楚。梁山作為宋江創業起家的地方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畢竟當時朝廷屢派大軍圍剿,最後圍而不能剿,剿了卻沒有效,反而讓梁山一步步做大做強,這裡面除了宋江的帶兵治理有方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泊的地形,水滸中說梁山是三面臨水,只有一面連接陸地,可謂易守難攻。

那麼真正的梁山泊到底在哪裡呢?從今天所有的資料來看,梁山泊是在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其遺存水域在魯西南的梁山、鄆城、東平等縣間。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到底是因為水滸傳的出名,從而有了梁山縣,還是一開始就有這麼個地方呢?其實梁山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絕非水滸中所描述那樣,宋江帶領幾萬兄弟在此聚義氣。

真正的梁山,其實只是一座不高的小土丘,連山都算不上,更別說易守難攻了,因為真實的梁山既不雄偉,也不險峻。站在土丘上舉目四望,並不見什麼滿目蘆花,茫茫煙水,更別說什麼“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了。

但是有一點還是存在,比如什麼忠義堂,什麼聚義廳都還在,大家都懂得,這是發展旅遊吸引遊客的需要,和水滸中的場景儼然不是一個東西。

所以,要是問當地人,他們都弄不清楚宋江以前領導那麼多兄弟在哪辦公,朝廷又是從哪個方向進攻的梁山。

山寨版的景點越來越多,名著中的味道卻蕩然無存。這或許是一個通病。就是當我們面對一些文學名著帶給我們知名度、好處、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會不斷的製造噱頭,然後把知名度變現。

但是,誰又知道這些東西原來都未曾發生過,它只是存在煙雨名著中,存在一個個人心裡。


美麗晉州


水泊梁山,是《水滸傳》中晁蓋、宋江聚義造反的根據地,也是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這是《水滸傳》中所描繪的梁山泊景象。

眾所周知,《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山東。如今在山東,梁山還有,就在梁山縣境內——梁山縣是1949年才設立的,此前梁山在山東壽張縣境內。但是,方圓八百里的梁山泊卻尋不見了,只在臨近的山東東平縣,有一塊東平湖。

梁山有山無水,那麼,《水滸傳》小說描寫的場景,是施耐庵的虛構嗎?清康熙年間修撰的《壽張縣誌》就是這麼認為的,認為小說都是欺人之談。

臺灣歷史學者蘇同炳在《梁山泊滄桑談》一文中,比較詳細地回顧了史料中記載的梁山泊歷史變遷,充分說明了,八百里梁山泊不是小說家的欺人之談,而是在北宋年間水滸故事發生的年代中,真實存在的。不僅如此,梁山泊在歷史上還有複雜的變遷過程。

據清初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表述的觀點,梁山泊從前在沒有因黃河灌注而成為大湖以前,本來就因地勢低窪而為汶、濟二水匯合成湖,其淵源可以上溯到漢代以前。到五代時期,因為黃河在滑州決口,河水向東浸漫,梁山泊開始成為大湖。

由《金史》的記載可以得知,北宋時曾被宋江據為水寨的梁山泊,在南宋初年,已因黃河改道而水涸田出,無復當年的八百里之廣。然而到了元朝時,黃河又發生潰決,河水再由昔日河湖相通的故道侵入,於是梁山泊又淪為澤國。

元末賈魯治河,黃河仍歸故道,所謂故道,是今日蘇北淮徐一帶的老黃河遺址。當時的梁山,雖然離黃河很遠,但因其中積水一時不能盡洩,水勢依然不小。據史料記載,到了明英宗年間,梁山泊尚有八十里之廣。到明景泰年間,因為河道改造工程,使梁山泊徹底乾涸,只剩下一塊東平湖作為遺存。此後的情形,基本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了。


洪良


《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許多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而水泊梁山也為人們所熟知。那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到底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水滸傳》中是怎麼介紹的。《水滸傳》中曾這樣描述梁山水泊:“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里……”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介紹,水泊梁山在山東濟州。

山東省水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韓之波在一次採訪中曾介紹說,水滸傳說故事主要依託地有梁山、東平縣的東平湖,陽穀縣的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鄆城縣宋江、晁蓋故里,高唐縣柴進府等地方。

今天來看,濟南以西140公里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1985 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山東省政府首批公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13年,水泊梁山風景區的宋江傳說等選入梁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目前,水泊梁山風景區由7條支脈和8個山峰組成。主要景點有一關、二關、摩崖石刻、忠義堂、宋江馬道、號令臺、黑風口、斷金亭等。

水泊梁山風景區根據《水滸傳》中的美食和梁山特產,挖掘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梁山美食文化,包括水滸宴、水泊宴、梁山湖養生宴等5種,由“好漢大塊肉”、“時遷雞”、“孫二孃仁肉包子”等美食組成。

武術作為《水滸傳》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梁山景區必不可少的文化組成。目前,梁山武術已經成了極具特色的表演節目,包括武術套路、禪杖、板斧、九節鞭、硬氣功等。


濟南時報


小居士隨便說兩句,因為老家距梁山很近,所以比較有發言權!

水滸傳中的水泊現在只有遺址了,就是東平湖,對,你沒看錯,就是遺址!水滸傳說八百里水泊,水滸傳中燕青泰安打擂就是划船去的,那時一條大江從梁山一直到泰安,小居士的老家位於兩地中間,現在只有一條改了方位的汶河(中國唯一一條自東向西流的大河),為什麼說改了方位呢?因為我們那邊的現在的泰東路就是原先江的方位,沿途的村名就是最好的證據:江莊,石溝,陳家埠,肖家埠,馬家埠等,埠就是江邊的碼頭!

梁山就好理解了,就在現在的濟寧市梁山縣!梁山縣與東平縣交界,現在按行政劃分分別屬於濟寧市和泰安市!所以兩地因為水滸的地名打來好幾年的官司!不過現在好了,隸屬濟寧的梁山縣叫做梁山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隸屬泰安的東平湖叫做水滸景區國家4A!這樣一個佔山,一個佔水,兩不耽誤!說了這麼多,歡迎您來我家泰安遊玩,一路上從泰山出發,登完山,下來去曲阜三孔,來肥城看桃花,品中華佛桃,去東平湖看八百里水泊遺址,品嚐東平湖糟魚,鹹鴨蛋,逛水滸影視城,最後您去梁山風景區,遊覽當年的古寨雄風——忠義堂,感受當年的英雄往事!


居士看世界


今天來看,濟南以西140公里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1985 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山東省政府首批公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13年,水泊梁山風景區的宋江傳說等選入梁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目前,水泊梁山風景區由7條支脈和8個山峰組成。主要景點有一關、二關、摩崖石刻、忠義堂、宋江馬道、號令臺、黑風口、斷金亭等。

  元末賈魯治河,黃河仍歸故道,所謂故道,是今日蘇北淮徐一帶的老黃河遺址。當時的梁山,雖然離黃河很遠,但因其中積水一時不能盡洩,水勢依然不小。據史料記載,到了明英宗年間,梁山泊尚有八十里之廣。到明景泰年間,因為河道改造工程,使梁山泊徹底乾涸,只剩下一塊東平湖作為遺存。此後的情形,基本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了。


廚房精品生活館


答:正式開答之前,先說一件我本人親眼目睹過的趣事。

我是廣西人。

話說,廣西北海合浦縣有一個星島湖。

該湖距離北海市區約五十公里,湖水方圓面積達六百平方公里,湖中分佈著大大小小一千多個島嶼,星島湖的名字就因此而來。

這個湖,和梁山泊有什麼關係呢?

按說是沒什麼關係的。

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中央電視臺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出品的李雪健版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在拍攝過程中,竟然到這兒取景,將之定為外景基地。

事過近二十年,至今,這兒的“水滸城”猶在,吸引著遠近遊客前來遊玩、參觀。

老實說,當年劇組在這兒拍戲時,我真的是大吃一驚,梁山泊不是在山東嗎?怎麼跑廣西來取景了?這樣“欺騙”觀眾,真的好嗎?

後來我才知道,現在以梁山作為縣名的山東省梁山縣縣境內,根本不存在《水滸傳》裡寫的“八百里水泊”了,要在電視劇中反映原著所描繪的“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的梁山泊,只能到外地取景了。

梁山縣既然沒有水泊,那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的那座梁山,是否就是《水滸傳》中所寫的梁山,就很值得懷疑了。

補充一下,梁山縣是1949年才設立的,此前梁山在山東壽張縣境內的。

康熙五十六年,壽張知縣滕永禎修撰《壽張縣誌》時,其在卷一《方輿志》中就這麼寫:“凡天下山川,以史乘所紀為據。小說誣民,在所必禁。梁山為壽張治屬,其山周圍可十里。水滸小說乃雲‘周圍八百里’,即宋江寨,山岡上一小垣耳,說中張皇其言,使天下愚民不至其地者,信以為然。長奸萌亂,莫此為甚。因拈出之,以告司治君子,並使天下之人知之,小說之不可信也如此。”

由於梁山周圍無水泊,而且山太低、太矮、太小,山上的“宋江寨”只是“山岡上一小垣”, 滕永禎由此否定了《水滸傳》的描述,說這是“小說誣民”、“小說之不可信”。

然而,滕永禎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笑話,可見於《涑水紀聞》卷十五,但《邵博聞見後錄》卷三十寫得更生動,雲:“王荊公(即王安石)好言利。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荊公喜甚,徐曰:‘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父(即北宋史學家劉攽)在座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荊公笑而止。”

還有,韓琦的《安陽集》卷五收錄一首題為《過樑山泊》的詩,詩云:

巨澤渺無際,齊船度日撐。

漁人駭鐃吹,水鳥背旗旌。

蒲密遮如港,山遙勢似彭。

不知蓮芰裡,白晝苦蚊虻。

蘇轍的《欒城集》卷六也有一首《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梁山泊》,詩中有“秋思錦江千萬裡,漁蓑空向夢中求”之句。

即梁山有八百里水泊,絕非小說家所虛構。

再翻查一下正史,《五代史》有記:“晉開運元年,滑州河決,環梁山,合於汶水。”

《宋史.宦者楊戩傳》記:“梁山濼,古鉅野澤,綿亙數百里,濟、鄆數州,賴其蒲魚之利。”

《金史.食貨志》:“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濼水退,地甚廣,遣使安置屯田。”

明朝景泰年間的徐有貞有奏疏請開廣濟河,其中有提到“外有八百里梁山濼,可以為洩。”

所以,《水滸傳》中的梁山的確就是現在山東省梁山縣縣境內的梁山。

之所以現在“八百里水泊”尋無覓處,就是明景泰年間展開了河道改造工程,湖泊最終乾涸,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溼地)成為原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覃仕勇說史


《水滸傳》的發生地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在今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梁山縣境內。

地理位置;今山東省梁山縣。

梁山泊,文獻中也作梁山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這幾座山和東平湖就是形容的八百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梁山泊原址已經乾涸,東平湖為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梁山泊”最早見於《資治通鑑》: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它的形成,是從五代石晉開運初至北宋,因黃河在滑、鄆、水庫澶、濮等地多次決口,河水彙集梁山周圍,與源於梁山東南的張澤泊(後稱南旺湖)連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為中心的巨濼,統稱為梁山泊。《宋史》卷九十一載:“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黃河又從滑州決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注梁山泊。”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闊、水勢最大。


一年一年飛逝而去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 我的家鄉就是水泊梁山!水泊梁山歷史悠久,因一部水滸傳而得名。梁山相傳八百里水泊,現在只剩水泊遺址,東平湖算一塊,微山湖算一塊。2016年開始,注重水面建設,修建山北水庫,和山南平原水庫。梁山從此有水。因此而顯得有靈氣。 梁山人口40萬人多,主要產業 掛車 圖書行業。掛車被譽為全國掛車基地,全國二手掛車最大市場。梁山圖書銷變全國!梁山雖然是老城,現在正蓬勃發展。梁山環城水系已經聯通。四面環水。新城區建設熱火朝天,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建設水滸特色度假村。在不遠的將來的梁山會已新的面貌展現給世人,上梁山更具水滸文化特色。我愛我的家鄉水泊梁山,歡迎大家來梁山做客。進了梁山門 就是梁山人!


求知慾超越一切



《水滸傳》藍本之一的《大宋宣和遺事》一書中寫明宋江聚義的地方是太行山樑山泊,這裡的太行山其實是指泰山。唐宋金元明諸代一定範圍內都曾將“太行“或“太行山”當做泰山的別稱。以此說梁山泊位置應在今日山東泰安的東平湖一帶。

據《山東通志·疆域志》記載:“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遊獵於此得名。” 另據《辭海·梁山泊》:“泊,一作濼(濼是泊的古體)。在今山東梁山、鄆城等縣間。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澤的一部分。五代時,澤面北移,環梁山皆成巨浸,始稱梁山泊。從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潰決的黃河水灌入,面積逐漸擴大,熙寧以後,周圍達八百里。入金後河徒水退,漸涸為平地。元末一度為黃河決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

北宋以來,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相傳宣和初宋江起義,曾屯聚於此。” 由此可見梁山泊的地理位置在今梁山、鄆城等縣一帶,梁山泊梁山以南的部分屬於古大野澤的一部分,梁山泊存在於五代到元末,梁山泊的形成和消失受黃河決溢及河道變遷影響,梁山泊據傳是宋江起義的屯聚地。

宋史中關於宋江起義的記載散見於幾處,但都沒明確說梁山泊是其根據地。

比如《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寇京東,侯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清溪(方臘)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附近),張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勁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宋江)乃降。 可見宋江他們基本是游擊隊戰術,或者曾短暫在梁山泊歇馬。

而《水滸傳》本身是一部多參照的小說,糅合了梁山泊的名氣和此地強盜出沒等因素將地理座標標於此也很有可能。


趙燕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提到《水滸傳》這部經典,我們都會想起那片代表著仗義和英雄氣概的八百里梁山泊。

歷史上真的有梁山泊的,就位於山東曹州府鄆城、鉅野與兗州府壽張等縣間。

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梁山泊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早在先秦時,今山東地面就有一大湖名曰鉅野澤,又名大野澤,為黃河下游支津濟水、濮水所匯。

唐代後期,這是是一個浩蕩的大湖了,湖面東西百里,南北300裡。後來因為濟水斷絕,黃河泥沙淤墊,湖面日漸縮小。

真正意義上的梁山泊,在五代時期登上了歷史舞臺。

五代晉開運元年黃河在滑州決口,侵入鉅野澤地區,形成了著名的梁山泊。

梁山好漢的故事,也就發生在這裡。當時確實有一些不堪朝廷重賦的人,流亡到這片水泊之地,靠水吃水,打漁為生,成為官府統轄之外的流民。

金代後黃河逐漸南移,水源減少,再加上泥沙淤積與墾殖,湖面進一步縮小。

元、明時又有盈縮,但自明初即不斷淤淺。康熙時,景山周圍已全成平陸,村落比密,塍疇交錯,一溪一泉不可得。

任何一條河流,一個湖泊,都有其形成消亡的歷史,梁山泊也如此。今天的梁山泊區域已經被建成了一個知名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景點。

參考文獻:鄒逸麟主編《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第183-184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