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騎兵連已經被日軍包圍,為何日軍不直接開槍而是白刃格鬥徒增傷亡?

毒刺劍客


如果是實戰,影視中的精彩畫面就沒有了。為了體現一種悲壯的情懷,有會有用一些違反常理,令人不解的情節。在戰爭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更多的消滅敵人,是每個指揮員卻要考慮的問題。在《亮劍》中,騎兵連被日軍包圍,本來日軍可以用直接開槍的辦法消滅八路軍騎兵連,卻用兩敗俱傷的辦法和騎兵連進行白刃格鬥,觀眾很不解,看起來日本人很傻 。其實,這是導演為了顯示騎兵連與日本人戰鬥的悲壯效果而安排好的。這樣的例子還有,比如為了體現戰友兄弟情,當戰友或兄弟被敵人去中後,其他人不是先去消滅敵人,而是圍在傷員跟前大喊大叫,痛哭流涕,結果造成更大損失。

因此,有時看到不切實際的鏡頭,不要當真。


南極冰火


1941年的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的騎兵戰術運用的很有成效,第三和第六兩個精銳師團的騎兵聯隊,在追擊作戰中專門寅夜襲擊中國軍隊的宿營地,連百戰之將方先覺將軍也大吃苦頭。雖然第十軍軍軍長李玉堂下令對甕江公路嚴加警戒,鬼子騎兵還是從山間小道偷襲過來,把正在酣睡的預備第10師和190師官兵殺個措手不及,僅預10師犧牲在鬼子馬刀之下的就有300多人,損失可謂慘重。



一般來說,在正面抗日戰場上日軍騎兵是不敢白天向國軍精銳部隊發起進攻的,因為這些部隊機槍火炮數量較多且彈藥充足,目標明顯的騎兵衝上去就是活靶子。但是在華北敵後戰場上,日軍騎兵確實是肆虐橫行的,因為八路軍裝備低劣彈藥匱乏,很難壓制住日騎的快速突擊,而一旦騎兵闖入步兵陣地或隊形,稍有軍事常識的都清楚,那將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

《亮劍》裡孫德勝的騎兵連死死纏住日軍騎兵聯隊,就是拖延他們截殺八路軍主力部隊的時間,讓獨立團等突圍部隊有機會撤進山區,否則一旦被鬼子騎兵攔截在平原上必然傷亡慘重,所以即便付出全連犧牲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在三四十年代,我軍的步兵在對等兵力情況下是打不過“馬家軍”騎兵的,而事實證明馬家軍也是打不過日軍的,這就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差距。



馬家軍的暫編騎兵第一師(後番號改為騎八師)曾經運赴江淮地區參戰,隸屬於四省邊區總司令湯恩伯節制,他們比較精於馬上格鬥,所用的馬刀環柄寬刃,形同西北軍步兵使用的大刀片,在輕騎對砍時並不輸於鬼子。但問題是日軍擁有重炮、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大量的輕重機槍,這些都是騎兵的剋星,騎八師曾經有一次在撤退中留下一個騎兵連200人斷後,戰至最後紛紛折斷馬刀,或用斷刀自刎,或投水自溺,無一倖存。

所以為了突出“亮劍精神”,劇中的這一橋段並不太真實,首先是日軍步兵旅團並沒有“騎兵聯隊”的建制,它只存在於日軍師團和騎兵旅團的單位中;其次是日軍的騎兵聯隊不全是乘馬騎兵,還裝備有輕裝甲車中隊,九二式和九七式“騎兵裝甲車”就是專門為騎兵部隊研製的;再者一個鬼子騎兵聯隊有1400多人,百餘人的獨立團騎兵連如果與敵人正面交火的話,幾乎一個照面就要被淹沒了。



不過,真若發生八路軍小股騎兵與日軍騎兵聯隊遭遇的情況,鬼子還確實不會全部用火器解決戰鬥,這一點倒是認同《亮劍》的演繹。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的是日軍騎兵經過長期專業的訓練,以及三八式、四四式騎槍的普遍配備(騎兵聯隊還有個機槍中隊),而我們八路軍的騎兵都是倉促組建的,一般只有戰鬥骨幹才有騎兵專業經驗,騎槍和馬刀都未必裝備齊全,雙方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日軍有很強的心理優勢。

另外中日雙方的騎兵都缺乏速射武器的裝備,八路軍不用說了,鬼子的三八式、四四式騎槍也無非就是縮短版的“三八大蓋”,五發彈倉一會功夫就打光了,在顛簸的馬背上補充彈藥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初期的交火之後,如果一方彈藥耗盡應該會出現馬刀對砍的情況。這就如同八路軍和日軍步兵經常發生白刃戰一樣,八路軍可能是沒有子彈了,鬼子難道也缺乏子彈嗎?顯然不是,那是軍事條令和戰鬥實際的要求。



注意細節,騎兵連並非一開始就與鬼子馬刀對砍的,而是經過血戰後只剩下幾個人時,小戰士才報告子彈打光了,孫德勝於是下令扔掉槍支準備白刃格鬥。日軍6.5毫米的有坂子彈穿透力很強,雙方人馬混雜一起掄刀的時候,鬼子開槍很可能傷到自己人,既然有強烈的心理優勢,而對手已經只剩下寥寥數騎,1000多鬼子完全沒有必要再開火了。

日軍的騎兵部隊數量並不很多,到1940年前後野戰師團數量激增,師團屬騎兵聯隊都改為“搜索聯隊”,大多以輕裝甲車和摩托化步兵為主。這一方面說明騎兵是“夕陽兵種”,一方面說明日軍的預備役和後備役騎兵不足。因此能夠在早期騎兵部隊中服役的官兵遴選嚴格,普遍素質較高,就像《亮劍》裡的黑島聯隊長是男爵一樣(硫磺島的西竹一中佐也是男爵,奧運會馬術金牌獲得者)。



素質高的部隊其軍人榮譽感也較強,遠比那些後入伍的預備役垃圾們正規(軍紀最差的也是這些),你說武士道也好,說鬼子裝叉也罷,既然小股八路軍打光子彈進行“自殺式衝鋒”,人多勢眾的日軍騎兵再開火射擊就不公平了。

所以在騎兵連全體壯烈犧牲後,黑島大佐還特別下令厚葬,這是符合日軍“欺軟尊硬”之傳統的,張自忠將軍血染沙場後,日軍在撤退前也給予下葬,儘管是比較匆忙的簡單處理。


度度狼gg


相信騎兵連的最後一戰,與日本騎兵聯隊的對決,讓很多觀眾迷惑不解,雖然在這一戰中騎兵連打出了屬於自己的血性,孫德勝最後的那句“騎兵連衝鋒”,更是捍衛了一箇中國軍人的榮譽,以至於全軍覆沒也同樣贏得了日本軍人的尊重,但相信很多觀眾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在已經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圍攻八路軍騎兵連的日本騎兵聯隊,為什麼沒有選擇開槍,而是同樣選擇以馬刀進行冷兵器對決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在二戰期間無論歐洲還是亞洲戰場,都有著相當規模的騎兵部隊,而這一時期的騎兵部隊,所配發的武器就是槍械和馬刀,考慮到騎兵快速的衝擊力和移動速度,在實戰過程下馬刀的使用頻率並不比槍械要低多少,尤其是在衝入敵方陣地的過程中,在絕對的近距離最小,槍械的使用已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近距離經常採用馬刀砍殺的形式對敵人造成殺傷,所以在八路軍騎兵與日軍騎兵聯隊的對決當中,日本軍隊使用馬刀作為武器並不奇怪。

當然肯定會有人想到一個問題,八路軍騎兵連在與日本騎兵聯隊進行最後的對決時,曾經是拉開距離的,在雙方彼此有距離的情況下,日本軍隊為何沒有向八路軍直接開槍射擊呢?



以筆者的觀點,恐怕有以下原因:

1、在日本騎兵追擊騎兵連的過程中,雙方曾經進行過開槍對射,隨後騎兵連被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並且彈藥打光,於是就舉起馬刀向日軍聯隊展開反衝鋒,而對面的日軍自然也看出了八路軍早已彈藥用盡,出於特有的騎士精神,他們並沒有選擇使用熱兵器而同樣選擇用馬刀展開對攻,這也算是發揚了一種公平精神。

2、儘管放棄使用槍械,但對面的日本鬼子絲毫不擔心這場對決會失敗,原因也非常簡單,如果比較馬上的格鬥能力,日本騎兵連隊的功夫要遠勝於八路軍,畢竟日本騎兵是專業制式化的兵種,尤其在二戰時期,由於機械化的推廣日本騎兵的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但也造成了不斷裁剪所剩下的騎兵皆為日軍精銳,甭說單兵素質,即便連馬匹都是精挑細選,但對比獨立團的騎兵連,則完全是山寨貨,馬匹方面都是從民間和偽軍方面所收繳的馬匹,很多並不是真正的戰馬,而從單兵素質上,整個騎兵連唯一能拿出手的恐怕也只是專業出身的孫德勝,其餘半路出家的八路軍騎兵,也許在單兵素質上由於其他八路軍官兵,但在真正的日本專業騎兵面前,完全差了一個檔次,因此在馬刀砍殺之下,八路軍騎兵連則完全展不到任何便宜。



所以面對這場還未開戰,就將會發展成一邊倒的對決,日本騎兵恐怕更願意利用自己的馬刀來解決戰鬥,因為對面的騎兵連在他們的眼裡,簡直不值得一提!

3、除了技術層面之外,在這一段路上也多少存在神劇的性質,為了弘揚我軍的英勇,用一場冷兵器的對決來強調中國軍人的血性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事實上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武器匱乏的中國軍隊也沒少利用冷兵器來向日軍發起絕死衝擊,事實上很多類似的對決中國軍隊迎來的只是日軍飛來的子彈,對手可沒有這麼紳士化,但根據上述藝術需要,把日軍也改成了迎合八路軍的冷兵器而展開同樣的反擊,那也就在情理當中了。



所以當騎兵連最終全軍覆沒之後,戰場上的場景也給日軍騎兵留下了太大的震撼,這場一開始就知道結果的對抗,對面的中國軍人卻沒有選擇放棄,以全軍覆沒為代價捍衛中國軍人的榮譽,雖然是敵人,但中國軍人捨身忘死的勇氣也贏得了日本軍人的尊敬,最後包含孫德勝在內的八路軍騎兵連全部得到了日軍的厚葬!


遼寧資深球迷


《亮劍》騎兵連已經被日軍包圍,為何日軍不直接開槍而是白刃格鬥?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談日軍的情況,亮劍中日軍騎兵是一個聯隊,而且都是東洋大馬。在與八路軍剛剛組建的騎兵連對比中是佔絕對優勢的。日軍平素很注重戰術訓練,騎兵的戰術是相當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人從小就接受過為天皇盡忠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日軍都不怕死,認為戰死是效忠天皇,引以為榮。日軍在平時訓練中很喜歡白刃格鬥和摔跤格鬥。在戰場上也同樣喜歡與對手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戰。日軍的一個聯隊對付八路軍簡直是天地懸殊。吃掉八路軍一個剛剛誕生的騎兵連勝卷在握。好比貓捉老鼠的遊戲戲,所以不開槍,以武士道的精神開展白刃戰。而八路軍騎兵連則是一支剛剛組建的部隊。訓練時間短,戰馬與日軍相比也不佔上風。又未經過正式戰鬥,經驗不足,在彈藥毫盡的情況下才不得己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簡直是以卵擊石。日軍藐視八路軍騎兵連,所以不開槍而展開白刃格鬥。



天高雲淡839


那麼簡單的問題還要思考嗎?答案是導演安排吹牛的!

真實的抗戰情況是中國軍隊(國軍)被日軍現代化武器打的屍體遍野,所謂的大刀根本無用武之地,也不是機槍的對手,宣傳大刀是無奈之舉,也是為了鼓舞士氣。

拼刺刀,只在特殊緊急情況下才會用到,否則沒有日本軍隊放著機槍不用,讓單兵去拼刺刀!

日軍同時代跟蘇聯、美國打仗過,深深領教了先進武器的厲害,可以說被打怕了!但是,日軍卻從來沒有對蘇軍、美軍放下機槍拼刺刀過!蘇軍、美軍更沒有放下機槍去跟日軍拼刺刀過,除非蘇軍、美軍像中國導演那樣腦子進水了!

你也許會辯解說“日軍對中國人不同”,那麼你就是不瞭解真實的抗戰情景,而且,你把日本人當傻子!真實的抗戰情況是日軍根本不給中國軍隊拿刀衝過來的機會!

你應該這樣想:同是日軍,怎麼可能面對中國人的時候變傻子了?其實不是日本人變傻子了,是你就是個被人騙的傻子!


文強再來


《亮劍》電視劇中,在日軍大掃蕩的過程中,李雲龍獨立團的騎兵連被日軍兩個聯隊包圍了,最後雙方進行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戰死為止,那麼為何日軍不直接開槍而是白刃格鬥徒增傷亡?小編髮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這是由這部電視劇的導演與編劇決定的,需要突出亮劍這個主題,同時也是歌頌我們的革命先烈無私奉獻、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正是有了他們才有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

2.當時包圍孫德勝騎兵連的是日軍兩個聯隊,這是絕對的優勢,他們有這個自信無論以哪種方式都可以消滅這支部隊,日軍這麼做既可以激勵自己的士氣,又可以學習八路軍這種敢於亮劍的精神。

3.騎兵在古代就是奇兵,具有靈活的機動性,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出奇制勝,但是到了二戰之後,機械化取代的他們,這是騎兵主要配置是馬刀加步槍,真正可以進行刀對刀的PK這種機會還是很小的,而且刀對刀的砍本來就是騎兵原有的對戰模式,不用槍就是對對手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尊重,消滅只是時間的問題。


劇空間


關於日本騎兵,其實電視劇裡面表現形式更多的是一種藝術上面的誇張!歷史上面日本的騎兵可不是單純的只有佔吧,很多都擁有那種豆丁坦克,也就是最近幾年隨便到哪個陰溝群裡面挖出來一輛鐵皮比那餃子皮還薄的那種小的坦克!這個坦克是日本騎兵的標配,日本騎兵其實也一直在走現代化的道路,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打架你都看到了什麼機槍啊,坦克大炮這些東西的威力,真的拿血肉之軀去對抗這些東西,這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證明了這個道理,所以拿騎兵部隊去撞人家的機槍陣地,你除非是腦子犯抽了!

但是由於高機動性的存在,所以騎兵部隊往往就能夠扮演那種出其不意的角色,在這之後亮劍裡面對於這段也有過描述,比如說在得知楚雲飛的358團一營叛變的時候,為什麼李雲龍能夠短時間之內解決戰鬥,就是依靠著他手裡面騎兵連的高機動性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等到對方反應過來時候,人家騎兵都已經舉著馬刀來到你的面前了,你都來不及把槍掏出來!

在真實的抗日戰場裡面,日本的騎兵部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日本騎兵部隊由於走的是制式化的騎兵,因此戰鬥力不俗!騎馬經過訓練的國軍騎兵部隊在面對日本的騎兵部隊的時候是要吃大虧的!戰鬥力不俗,這也使得日本人在面對武裝力量更差,裝備更差的敵後抗日武裝的時候,更加放心大膽地使用自己的騎兵部隊,這個裡面大家也可以稍微理解當時的騎兵部隊沒有出現豆丁坦克!

但是,沒有豆丁坦克這可以理解,可為什麼還不使用槍去解決戰鬥呢?尤其是在最後八路軍那邊都沒子彈了,為什麼這個時候還不使用槍呢?

關於騎兵部隊究竟是使用馬刀還是使用長槍,這一直存在一個問題!上個世紀初英國人還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當時針對未來戰場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而騎兵部隊承擔什麼樣的作用?曾經進行過一次激烈的討論!這個時候英國一項比較具有爭議的發明,嗯,也是軍事上面的裝備出現了這個就是英國人在20世紀為騎兵部隊專門設計的馬刀!

從各方面來講,英國人設計的這一款馬刀是英國字百年戰爭,所有的戰爭經驗經過彙集形成的一個集大成者設計的很巧妙,而且確實也讓人眼前一亮,但是關於這款武器究竟是否配備騎兵部隊,很多人都打了一個疑問,但是真實的戰場確實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雖然武器自動化已經逐步的開始佔據主流,但事實上在顛簸的馬背上面真要想做到換,但這個簡直比登天還難!那其兵部隊更多的是使用刀,而不是使用長槍!只要條件允許,士兵更加願意相信的是手中的騎兵刀。

所以騎兵部隊之間最後以刀戰的結束來作為尾聲,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畢竟當時按照亮劍裡面的劇情設定,騎兵連跟鬼子的騎兵聯隊已經拉鋸戰拉了這麼長時間了,雙方肯定已經把敵人的後續部隊徹底給甩開了,此時要求鬼子騎兵部隊再去配備一批挺機槍放在地上,把人家全給掃死,對方估計直接就撒開馬蹄子狂奔了!等你把機槍陣地給架設好,人家早就跑得沒影兒,然後再上馬去追!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鬼子指揮官所做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馬刀比長槍更管用!畢竟在電光火石之間,此時腦子能夠做的決定很少,能夠做的動作也很少!武器裝備,尤其是長槍,無論是裝彈到瞄準到射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可比揮舞一把長刀來得更加的麻煩!如果說八路軍的騎兵部隊在熬過了鬼子第一輪設計以後,趁鬼子換刀的時候衝上前與鬼子騎兵展開廝殺,那麼鬼子的騎兵部隊勢必會造成大亂!這個時候鬼子的騎兵部隊肯定會遭到重創!徒增沒有必要的損失,這一點是必須要規避的事情!

所以日本人看似用刀解決戰鬥,增加了戰爭的傷亡,但事實上這樣的戰鬥更加乾淨利落!而且不拖泥帶水!

不過,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而言,騎兵部隊畢竟已經屬於沒落的兵種,一個士兵要想學會騎馬,而且還要坐上軍官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這是不可能的!Ye日本的騎兵指揮官,一般來講都擁有顯赫的身份,秉承的是那種貴族主義的精神,人家要跟你打白刃戰,這種事情求之不得!


漩渦鳴人yy


日軍作戰,信奉兩點:精準射擊和近身肉搏(白刃戰)。

日軍認為:“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要勝於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同時,這個理論也指導日軍進行步槍精準射擊訓練。

對於近身肉搏,日軍更是非常狂熱。日軍認為進行白刃戰有利於激發士兵血性,是最能體現日軍武士道精神的作戰方式。所以,日軍不僅步槍上裝上刺刀,就連衝鋒槍上也配有刺刀。(當然,也是因為窮。)

在《亮劍》中,日軍騎兵和李雲龍的騎兵連搞白刃戰,其實就是在練兵。

日軍練兵主要是上面說的兩點:精準射擊和白刃戰。射擊好說,平時日軍就可以靠靶子練習射擊就行,跟實戰差距不大。而白刃戰就不一樣了,戴著護具拿木棍訓練和拿真武器的貼身肉搏,是兩碼事了。木棍捅身上,跟刺刀扎真人身上的感覺和帶來的心理壓力是不一樣的。

侵華日軍為了訓練士兵,曾使用俘虜進行活人“拼刺”。這種情況下,日軍是將中國人綁住以後,然後讓新兵拿刺刀刺殺。這種刺殺俘虜的優越感,讓日軍士兵獸性暴增。

緊接著,就該讓新兵進行實戰。日軍不會盲目的讓新兵衝上前線當炮灰,而是先讓新兵找機會慢慢適應實戰。對於日軍來說,最理想的訓練方式是讓士兵和少量“赴歐頑抗的”“敵軍”拼殺。日軍到戰場掃尾階段,就會輪番派出士兵(尤其是新兵)拿殘餘的“敵人”練手。

這樣的情節,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也有介紹。當團長帶著剩餘士兵被困在南天門時,日軍覺得贏定了,就不急著一口氣攻上南天門,而是讓各小隊,中隊,大隊,對他們進行輪番攻擊。其目的,就是練兵。

在《亮劍》中的日本騎兵,也是這個想法。反正獨立團的騎兵連已經沒有子彈了,不用擔心我軍打冷槍。日軍騎兵聯隊長覺得,此時讓士兵衝上去訓練下拼刺,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驕傲的日軍騎兵和獨立團騎兵連展開了白刃格鬥。

好了,說多了都是淚,勿忘國恥吧!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種情況很難說清楚,你說真的吧,編的成份相當大,你說編的吧,真得也真不是沒有。電視劇當然是編的,而且真正騎兵對戰也不是電視裡那種反覆玩二馬錯蹬,真騎戰電視也沒法拍啊。古代中國唐朝很盛行馬球,馬球場的要求就是要堅實平整的硬地,在古代沒別的法子,就是隔三差五的用人力打夯,要比賽了,在場地上鋪設厚厚一層小石子,厚度要超過三寸,要選用山溪裡收集來的比黃豆略大,輪廓圓潤,不易破碎的小石子。然後在場上潑麻油,整個場子都要潑透。這些準備工作對比賽有很多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壓制塵土飛楊,使得比賽可看。所以真正的騎戰,到了一定規模,有個幾十騎,衝殺起來往往就是煙塵滾滾,其實別說打仗,光是騎兵行軍,那個塵土飛楊就一向是斥候們偵查目標,有經驗的軍人,可以根據煙塵大致估算對方人馬數量。


在很多文藝作品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用少數騎兵拖樹枝掃出大量灰塵來偽裝大部隊的橋段,最著名的就是張飛獨斷當陽橋,他擋著橋,後面樹林後就喊人拖著樹枝裝有部隊埋伏。而影視作品裡,有騎馬的拍攝,則都是使用了降塵手段,否則真沒法拍,真在土路上騎馬,就一個人騎個把小時,都能給自己弄的灰頭土臉。所以以前騎兵對戰,二馬一錯蹬,直接就陷進戰爭迷霧了,大家遠距離放一輪槍,就開始耍馬刀,估計最大的可能,還是跟日本兵拼刺刀前會卸子彈一樣的理由,這種時候開槍屬於瞎打,誤傷太高。二戰時日本騎兵非常厲害的,馬都是專門培育成功的東洋大馬,這個馬種到今天都還是非常優秀的品種,騎兵軍官都是日本未破落的貴族子弟,很多人都拿過奧運會馬術名次。日本海軍的人一貫看不起陸軍馬糞,可從來不敢看不起陸軍裡的騎兵部隊,所以對八路騎兵這種優勢對決條件下,日本騎兵除了戰場條件沒法開槍外,也未必沒有榮譽方面的矯情,畢竟敢於刺刀見紅的才是真好漢這種話,其實是各國軍隊都有的一條標準,日本兵這方面做的也屬於死硬派,那麼特別注重榮譽,本身在二戰已經屬於情懷兵種的騎兵,這這方面瞎講究,自己感動自己也不是沒法理解。正史上八路軍這邊騎兵的傳說不多,後來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梁大牙,就是八路軍第一個騎兵偵查連連長。


據說南方新四軍彭雪楓部隊騎兵很有名,彭雪楓有支騎兵團,在沙山集一戰打垮日本26騎兵聯隊,成就中國紅色哥薩克之名。而日本26騎兵聯隊,曾在日俄戰爭中,會過真正的哥薩克騎兵,也沒吃什麼虧,不過我查資料,日本第26騎兵聯隊一直駐紮在通遼地區,戰敗後還在,隨第四騎兵旅團一起投降繳械的。還有部電視劇《戰馬》是專門講八路軍騎兵部隊作戰的,裡面日本騎兵也是跟亮劍裡差不多。不過同樣看正史資料,二戰時日本騎兵部隊的使用,其實是按龍騎兵使用的,就是騎馬趕到戰場,然後下馬步戰,真正發生騎兵對沖,不太現實。


李三萬的三萬裡


包圍嘛,肯定就是一個圈。

在這個圈裡射擊,實在是不太保險。騎兵連屬於移動靶,亂打亂射很有可能傷到自己人。

再者,騎兵連在日本的地位非常高,屬於貴族工種,不少皇族人士都在內服役。

估計日本人的思想中,用槍炮來打騎兵連,屬於不光彩的行為。

最主要的是,一梭子子彈打下去,還怎樣提現這樣的悲壯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