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对二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卡西诺的地理位置

亚平宁半岛中部,罗马东南130公里,拉齐奥大区弗洛西诺内省最南端,矗立着一座海拔520米的石山——卡西诺山。山脚西部加里河与利里河的交汇处,早在史前时代,就建立起了人类的定居点——卡西努姆。公元前312年,罗马人在与自己强大的对手萨莫奈人的争霸之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卡西诺地区成为了罗马人的领土,为了牢牢控制住自己用铁和血争夺来的土地,罗马人在卡西诺修建了要塞,并在卡西诺山上修建起阿波罗的神庙。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在公元前321年势力达到顶峰的萨莫奈帝国的士兵

地处战略要地的卡西诺地区,在随后数百年的时间里目睹了罗马帝国的兴衰,而卡西诺山顶上的神庙也是数次被入侵的蛮族所劫掠,日渐荒芜。公元529年,一位名为本笃的修士在卡西诺地区感化了当地的民众,并在原来神庙的遗址之上,修建了一座俯瞰卡西诺地区的修道院,并在这里潜心学术,用拉丁文撰写了《圣本笃会规》,终成一代大师,被誉为西方隐修制度的始祖,并于1220年被封为圣人。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卡西诺修道院的建立者——圣本笃

成为了圣地的卡西诺地区并未因成为圣地而得到额外的幸运加持,在上千年的历史之中,卡西诺地区依然是历经劫难,甚至到了1799年,卡西诺修道院还经历过一次拿破仑军队的洗劫。1814年,对欧洲近代历史产生变革性冲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最终崩溃,而意大利也迎来了自己的统一,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意大利地区修道院的逐渐消亡,卡西诺山上的修道院也在1866年开始,作为意大利的瑰宝成为了纪念馆。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1943年,意大利军队被自己的曾经的盟友德国人缴了械

1943年9月,邪恶轴心最为脆弱的一环意大利投降,为了防止盟军在自己的脆弱的足底插入钉子,德国人迅速控制了自己昔日的盟友,在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的运筹帷幄之下,德国人不仅成功阻滞了盟军的进攻,还依托于意大利中部险要的地势,建立起数条坚固的防线。伴随着战事的胶着,扼守意大利6号公路南部入口的卡西诺地区,成为了盟军进取罗马的唯一通道。然而,卡西诺地区崎岖破碎的地势地貌,为坚守在这里的德国军队提供了绝佳的防御阵地。1944年1月17日,卡西诺地区的战斗打响,意大利战场上的绞肉机徐徐转动起来,将卡西诺地区变成了血海尸山的人间地狱。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正在卡西诺地区与德国军队猛烈交火的美国军队

俯瞰卡西诺地区的卡西诺山连同附近的制高点,使得试图从此处通过的任何车辆和部队,都将成为德国人试炮的标靶,而湍急的加里河与利里河,更是极大地限制了盟军机动的能力。为了将此卡西诺这处关键结点的功效发挥到更大,德国更是将意大利战场上的精锐部队投放在这里。1944年1月17日至2月11日,包含被认为山地作战经验最丰富的第34步兵师在内的美国第2军,在遭受了重大伤亡之后,却丝毫未能在卡西诺地区前进半步,无奈撤出了战斗。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1944年2月15日,正在对卡西诺进行轰炸的B-17飞行堡垒轰炸机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着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修道院,德国和盟军在最一开始都表现了极大的克制,而德国人更是和罗马教廷达成了不占据此处修道院作为军事用途的协议,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大的伤亡,盟军之中绝大部分人开始怀疑德国人是利用保护古迹的幌子,而将此处修道院作为引导炮兵轰击的观测点,最终,支持摧毁这处古迹的观点占据了上风,1944年2月15日,229架轰鸣的轰炸机,在卡西诺投下了1150吨高爆炸药,呼啸的炸弹很快将修道院炸为废墟,而为了增加轰炸的效果,前一段时间遭受了重创的第2军,也派出了自己的炮兵,在阵阵欢呼声中,将大量的炮弹送上了卡西诺山巅。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卡西诺山巅的断壁残垣

尽管轰炸让倍感压抑的前线士气大振,但实际上此次轰炸并不是一次成功的轰炸,由于轰炸的精度较差,大约只有10%的炸弹落到了修道院附近,历经千年风霜的修道院虽然饱受摧残,化作断壁残垣,可高大厚重的石墙和遍布山顶的巨大瓦砾,居然为德国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隐蔽场所。而根据后期的调查,德国人虽然将修道院视作为一处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但在盟军轰炸之前,德国人并未将此处用于军事目的,此次轰炸造成的不仅仅是一处人类文明瑰宝的毁灭,更是造成了避难于修道院的平民与修士的大量伤亡。德国第1伞兵师在卡西诺修道院化作废墟之后,迅速的将此处地点化作堡垒和观察哨,而盟军则因为此次判断失误,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为了攻克自己面前最大的障碍,盟军向卡西诺山倾泻了大量的弹药

盟军将卡西诺山顶的修道院摧毁之后,于1944年3月15日发动了第三次攻势,在轰炸机和火炮的配合之下,盟军甚至推进到了距离修道院仅有230米的距离,但在付出了接近4600人伤亡的代价之后,最终功亏一篑,不得不在3月26日撤出了战斗,而德国方面,在此次恶战之后,在前线坚守的营级单位,每营只剩下40到120人不等。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卡西诺山顶的德国伞兵

卡西诺地区的决战开始于1944年5月11日,结果800名德国守军又一次成功抵御了盟军数个师兵力的轮番冲击,杀红眼的德国人给盟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5月18日,一支波兰的侦查小队在卡西诺山顶升起波兰国旗的时候,德国的阵地上只剩下30余名德国伤员了。而卡西诺地区居住的2万普通市民,则在整场战役期间,死亡了十分之一。

二战历史地理资料汇编——意大利卡西诺

卡西诺战争公墓

意大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考虑重建卡西诺修道院,如此庞大的重建工作一直到60年代才最终完成。作为意大利人心中的圣地,卡西诺地区的重建获得了整个意大利的支持,经济很快得以恢复,今天的卡西诺地区,早已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所不同的是,在战争之后,卡西诺地区留下了三座战争公墓:卡西诺战争公墓、英联邦牺牲者纪念堂、波兰及德国公墓,静静的向人们诉说着昔日战争的残酷。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战资料局的头条号,更多二战资料持续归纳、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