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有八位夫人,吕雉为何只对戚夫人下手?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吕后十五岁在花季年龄由父亲做主嫁给了三十岁的泗水县亭长刘邦,婚后一开始,日子过的相当艰难,吕雉都开始怀疑人生了,当时刘邦到处骗吃骗喝,招摇撞骗,跟一帮酒肉朋友鬼混,官府发的几个俸禄还不够他花的,亭长的工作也不好好干,有一次刘邦押解囚犯,因为在押解途中喝醉了酒,囚犯趁其不备都跑了。

刘邦怕官府追究,干脆也学那些囚犯开始了逃跑生涯。在刘邦身为逃犯最困难的时候,吕后并没嫌弃他,她不顾路途遥远,不惜被官府抓着被论为共犯的危险,给刘邦悄悄的送衣送饭、问寒问暖。后来吕后生下了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照顾一家老小的吕后,生活压力很大。

刘邦起兵反秦后,常年在外指挥大军作战,吕后也跟着东奔西走,吃尽了苦头,公元前205年,吕后还被项羽大军扣为将近三年的人质,差一点玩完了,终于等到了刘邦起兵成功,一个个战胜了对手,公元202年登基当了皇帝,吕后也苦尽甘来,贵为皇后,终于不再颠沛流离,提心吊胆了,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没想到新的危机来临了。

吕后在被项羽扣为人质期间,戚夫人趁虚而入,凭着年轻貌美,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戚夫人独得刘邦宠爱,看着自己患难与共的男人被戚夫人给轻易抢走了,吕雉此时恨死了戚夫人,但是吕后还不便发作,她在寻找机会。

或许爱屋及乌吧,刘邦也喜欢戚夫人生子赵王刘如意,刘如意聪明活泼,有见识有决断,很像刘邦的风格,戚夫人经常对刘邦吹枕边风,要求立如意为太子,刘邦此时又不喜欢吕后所生太子刘盈,于是想要改立如意。但是刘邦的这一举动,导致了以吕雉为首的太子党的强烈反对。最后废太子之举没成,废立太子事件,刘邦不念旧情,使吕雉受到沉重打击,她憋屈和痛苦心理可想而知。

在吕后看来刘邦一定是被戚夫人施展了什么巫术、戚夫人一定是在背地里跟刘邦说了自己不少坏话、捣了不少鬼,吕雉此时认识到戚夫人母子已经威胁到自己,威胁到自己儿子,威胁到自己和丈夫拼命打下来的江山,因此,对戚氏的仇恨进一步加深。吕雉对戚夫人恨到了极点,但还要等机会。

机会来了,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刘盈即位为帝,母强子弱,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刘邦那么多夫人,吕雉开始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戚夫人动手了,下了狠手,先是戚夫人被贬斥,刘如意被诛杀,之后戚夫人被砍去四肢,挖眼哑喉,被称为“人彘”,受尽折磨而死。

参考书籍:《史记》《资治通鉴》


文史漫读


戚夫人也算是出身于名门之家,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其家族有功于汉室而成为汉王室的亲戚。《百家姓考略》记载:“汉有戚鳃, 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

刘邦当时还是汉王的时候,就跟戚夫人在一起了;很是宠爱,并且生有一子叫刘如意。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吕后也容颜衰老,一直不得到刘邦的临幸,作为女人来说,得不到丈夫的疼爱,自然会把气洒在戚夫人的身上。但由于刘邦在世,吕后也不敢把戚夫人怎么样。

戚夫人经常陪伴刘邦的身边,经常吹耳边风,希望刘邦废掉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如果不是大臣们的反对,刘邦早就听信戚夫人的话,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怎么能不让吕后产生恨意,你可以夺走我的男人,我忍了,但你还想夺走我儿子的江山,这还不得恨上加恨。

汉十一年(前196),刘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刘邦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铁了心是更换太子。

汉十二年(前195),刘邦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就劝谏刘邦不要改立太子,但刘邦不停,张良只好托病不再上朝理事。

刘邦有一次设宴,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大惊。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

刘邦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抽泣流泪,刘邦起身离去,酒宴结束。最终没更换太子。

刘邦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


戚夫人在永巷被囚禁时做了一首《戚夫人歌》:“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能采用的仅有的呼救方式。

吕后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


风雪西楼夜


刘邦明知吕后恨戚夫人,为何不给戚夫人留后路?其实留了两条

大家都知道,吕后在刘邦死后不仅大肆诛杀刘氏宗族,而且还对她曾经的情敌戚夫人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人彘”这种恐怖的生物,就是在吕后手中诞生。汉惠帝刘盈在看过戚夫人的惨状后,竟吓出了心理阴影。从此不理朝政,荒废堕落,没几年就死了。很多人就感到奇怪,刘邦那么爱戚夫人,明知吕后恨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齿,为何不在死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呢?其实这还真的冤枉刘邦了。刘邦不仅给戚夫人留了后路,而且还是两条。

第一条,剪除吕后羽翼。对于吕后这个患难与共的妻子,刘邦还是非常熟悉的。她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但心狠起来也会让任何人为之胆寒。早在刘邦还统治汉朝时,就发现吕后为了扶持太子刘盈继位,刻意结交大臣,所以对她进行了打压。除了汉朝的功勋大臣外,就连与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刘邦都差点让人除掉他。理由仅仅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回来。屁股在椅子上还没坐热,就听说燕王卢绾叛变了,恰逢此时他的创伤还发作了。无奈之下,刘邦只好命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前去征讨卢绾。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跟刘邦告状:“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早就串通一气。如今又掌了兵权,恐怕陛下百年之后会对江山不利。”刘邦早就对吕后不满,也害怕他死后戚夫人受到吕后等人的迫害,所以立刻让陈平带着周勃去诛杀樊哙。

但陈平也是人精,知道刘邦快不行了。万一刘邦死后真是吕后掌权,那自己杀了樊哙肯定也活不成。于是他和周勃商议,先将樊哙捆了,押回长安。要杀要剐,全凭刘邦决定。他们绝不做这个恶人。结果押送樊哙的囚车还在半路上,便听到了刘邦的死讯。所以樊哙没死,陈平等人也躲过杀身之祸,戚夫人就成了粘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第二条,将刘如意分封赵国,任命周昌为赵国丞相。刘邦在汉高祖九年将赵王张敖降为宣平侯,改立刘如意为赵王。原本刘邦差点用刘如意替换掉刘盈的太子,但因为汉朝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而作罢。为了防止吕后日后报复刘如意,刘邦将周昌派了过去。当初刘邦要废刘盈的太子之位时,周昌曾直言劝谏,所以吕后对他很感激。

刘邦将周昌派到赵国,就是希望能护得刘如意安全。而只要刘如意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吕后就不敢对戚夫人轻举妄动。但吕后的毒辣又岂是周昌所能匹敌的?她先是派人将周昌召到了京城,然后又把刘如意召进了宫。即使有惠帝刘盈护着刘如意,但刘如意还是被吕后毒死了。而失去了倚仗的戚夫人就更惨了。所以不是刘邦没给戚夫人留后路,而是全被吕后给堵死了。


送历史个救生圈


吕雉是一个雷厉风行、手段毒辣的女人,刘邦去世后,憋了十几年的怨恨终于可以发泄了,所以属于刘邦的女人她都没有放过,只不过是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而已。

吕雉把这些女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受刘邦宠幸的;第二类主去争宠的;第三类,刘邦还没来得及临幸的。
(吕雉剧照)

第一、二类都没有好下场,基本上是被吕雉折磨致死,具体怎么个折磨法,史书一笔带过。第三类还算幸运,幸运的是没有真正成为刘邦的女人。所以即没对吕雉构成威胁,又没惹吕雉上火生气,所以被吕雉打包送给了刘邦的儿子们。

最幸运的莫过于汉文帝的窦皇后了,也就是汉武帝都要看脸色的窦老太后,她就是刘邦的第三类女人。而戚夫人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并列,别外又加了一个争夺太子之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想不惨都不行。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因祸得福,一种却因福得祸,戚夫人便是后者。

戚夫人是刘邦起兵之初攻打定陶时得到的女人。人不但长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腰像水蛇一样柔软,每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刘邦看的是如痴如醉。当戚夫唱歌的时候,刘邦还会忘情的附合起来。所以尽管刘邦四处征战,但一直把戚夫人带在身边。戚夫人也算是陪着刘邦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女人。


刘邦受封汉王的第二年就立了刘盈为太子,当时戚夫人最多也就是刚怀上刘如意。刘邦称帝之后,册封了吕雉为皇后,当时的戚夫肯定也有当皇后的想法,但是比不过吕雉发妻的身份,何况儿子被立了太子,母以子贵显而易见,戚夫人只能默默承受。让戚夫人欣慰的是,吕雉虽是皇后,刘邦宠幸的女人还是自己,所以她觉得还有机会。

自从吕雉计擒了彭越、诱杀了韩信,刘邦就对她有了芥蒂。刘邦觉得这样的女人欲望太强,野心太大,等自己去世之后,不但戚夫人母子不能自保,就连儿子刘盈也会被排挤掉。于是刘邦萌生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一来刘如意聪明才智,强刘盈数倍,二来给戚夫人母子一个平稳的将来。

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戚夫高兴,吕雉愁。

吕雉不是好对付的,就连彭越和韩信这样的悍将她都敢收拾,还对付不了戚夫人吗!戚夫人唯一的本事就是在刘邦的怀里述苦、抹眼泪,而吕雉早就把朝中大臣拉拢近身。所以,最终戚夫人的梦想不仅无疾而终,还给自己树了一个大仇人。

刘邦去世后,戚夫人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但是吕雉没有马上杀戚夫人,女人对付女人,有的是办法,她想让戚夫人体验活着的痛苦。于是吕雉给戚夫人带上刑具,每天不停的干一些粗活。戚夫人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自然也受不了这样的罪,所以一有机会就唱一些哀怨的歌曲,希望引起大臣的注意,或许能给她鸣冤叫屈。

戚夫人越是不“安分”,吕雉越是火冒三丈,索性给戚夫人来个更恶毒的,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彘”就被吕雉创意了出来。

如果戚夫人能做到忍辱负重,主动迎合顺从吕雉,也许没有那么惨的结局。相比较文帝的母亲薄姬就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从来就没有争过什么,到头来得到的却最多。
(戚夫人剧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夫人是被刘邦宠坏了,恃宠而骄。刘邦给了她梦想,但没有给她变为现实,结果还把她推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这就是戚夫人的不幸,也是帝王身边女人的普遍命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没有在别人的处境,就永远不知道别人当时到底遭遇了什么!

人们只当吕雉的性格是相当狠毒,所以才会对戚夫人下狠手。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戚夫人肯定做出了让吕雉深恶痛绝的事情。

吕雉原本就是刘邦的患难夫妻,在刘邦一穷二白的时候下嫁给他的,后来还被项羽抓住过,可以说吃尽了苦头。



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刘邦打下了天下,她也如愿当上了皇后。

这时候却跑出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刘如意。

这戚夫人平时也嚣张跋扈,枕边风吹得也厉害,一来二去,刘邦就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而且这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的野心那是相当大。她屡次陷害吕雉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为了让自己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她也是不择手段。

这时的吕雉非常的惶恐,也对戚夫人充满了恨意。自己受了这么多苦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居然这么轻易就被戚夫人给夺走了,她哪里肯甘心。于是她想尽各种办法,走各种关系,但是任然没有改变刘邦换太子的决心。最后她求到了张良出马,把不问世事的商山四皓请来辅佐吕雉的儿子刘盈,这才阻止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



直到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吕雉才大松一口气。但她还是没有丝毫懈怠,她把一直以来让她如坐针毡的戚夫人给囚禁了起来。

如果戚夫人老老实实的认命也就罢了,谁知道戚夫人不安份,她在被囚禁的时候唱了一首《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歌传到了吕雉的耳里,吕雉大发雷霆。这又勾起了她的担忧:刘如意性格得到了刘邦的真传,而自己刘盈生性懦弱,而且体弱多病,刘邦的很多旧臣也比较拥护刘邦之前的换太子想法。要是自己儿子哪天一不小心死了,大臣肯定让刘如意当皇帝,那还得了!要是自己还在世的话,那戚夫人指不定得怎么害自己!

此时此刻,吕雉对戚夫人的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吕雉设计杀死了刘如意,然后开始疯狂加害戚夫人,把她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把喉咙灌哑药,关在猪圈里,作为为“人彘”。



吕雉是够狠!但是她的狠也建立在别人对她的狠之上,如果她不狠,受伤的只能是她自己。狠习惯了,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博古论今天


历来就有人说戚夫人无能无斗志。沒智谋而只知道哭哭啼啼。其实从吕后后来残害她母子的内容和手段来看,戚夫人也算厉害角色,否则她就同刘邦的其他女人一样庸庸碌碌,平淡无奇了。


吕后在开始也平常,得权有势后才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妒妇。她的经历和地位,决定了她一定要排除万难去当"大姐大”。刘邦自不必说他,他有多少老婆,吕后是管不了的。当秦民时,刘邦都在外面乱整,吕后都管不了。自沛公而汉王而皇帝,那些小婆娘的数量成倍增长。刘邦活着,自然护小。吕后无可奈何。这期间,先纳魏王豹美人薄姬,生子刘恒,再纳了定陶美人戚姬,一年后生了刘如意;其他无名有姓的,或者无名无姓的就多得不计其数了。


吕后之所以对戚夫人下手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争宠。吕后在彭城大战后被俘入楚营,项羽扣押了了她和太公三年之久。她自然少见刘邦,戚夫人无疑就是刘邦身边的的一宠妾了。吕后恨,但无奈。这争宠的结果,就是争位,刘邦无换王后之意,但经不住戚夫人纠缠,恐怕也有扶戚夫人为后之意了。吕后后来整戚夫人,一定有这个原因。第二是为儿子的储君问题。如果说争宠失败,吕后可认输,但关于刘盈与刘如意的储君之争,吕后就把戚夫人恨死了。只是刘邦在,吕后不能出气。

这两点,其实都可以当作,妻妾争宠——妻妾争位——妻妾为子嗣争太子位。反正这妻妾不和,必有胜败。这对激烈争锋的女人,都用尽手段来为自己为儿子争生存之地,就看命运倾向谁了。


刘邦死后,吕氏胜出,从她残害戚夫人的方方面面,说明戚夫人当时就是她强劲的对手。戚夫人差点敲翻吕后的地位,差点让刘邦更换太子成功。也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比吕后以外的女人敢于斗争,敢于争取可以实现的目标,为儿子的前途奋不顾身。

只是仅仅差那么一点而已。 要不就没吕雉什么事了,她也成为如意皇帝之母戚太后了。


劉一千五


按史书记载,吕后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了戚夫人,只是想教训一下,让戚夫人服从她,所以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后来吕后让戚夫人舂米,可是戚夫人偏偏不服气,还自创了一首歌,当众吟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大概意思就是儿子是王,而母亲却成了奴隶,整日做苦役,以死神为伴。自己与儿子相隔三千里,谁能把情况告诉他一声。

这下倒是激怒了吕后,让吕后觉得戚夫人想靠自己儿子翻身,吕后当然不会她这个机会,找了个机会将刘如意强行召回都城,准备杀了他。

刘盈知道吕后心思,整日便与刘如意一起,防止吕后加害与他。终有一日刘盈外出打猎,留下刘如意一人,回来时刘如意已经被吕后杀了。

不过这时吕后还没有打算杀戚夫人,因为离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还有一段时间,不过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并没有记载。估计也是戚夫人痛失爱子,整日咒骂吕后,导致吕后忍无可忍起了杀心。

其实戚夫人在得宠的时候就是嚣张跋扈,吕后自然也不放在眼里,偏偏吕后掌握大权后,她依然没有老老实实的,还指望着儿子刘如意帮他翻身,精明的吕后自然不会给她这个机会,由此刘如意被杀,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




奔跑的蜗牛灬


如果我说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的话,可能很多人会站在道德和人性的高度开对我进行批判了。吕后放过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对戚夫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对于其他人正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刘邦的夫人不少,但是威胁到吕后的却只有戚夫人一个,为了戚夫人,刘邦一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吕后对于戚夫人的恨意不是狭隘的争宠那么简单,事实上,吕后独立且极有主见,用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吕后为人坚韧刚毅,吕后是一个十分成熟和自信的政治家,这也是司马迁将吕后的生平记入《吕太后本纪》的原因。



记得刘邦去世之后,匈奴的冒顿单于曾经给吕后写过一封信,信中竟然说自己在匈奴偏远之地缺少人的陪伴,吕后也新近丧夫,想邀请吕后的匈奴陪伴自己。对于冒顿这样污蔑性的语言,吕后选择的隐忍。她回信说:“我年老色衰,无力侍奉冒顿单于,但为了两国秦晋之好,大汉可以选派年轻貌美的公主嫁给冒顿。

有人说吕后丧权辱国,可是在当时匈奴强大、汉朝衰微的情况下,吕后所此举是牺牲个人之荣辱,而全的国家之大义,且秉承了刘邦定下的与匈奴和亲的国策。

因此不是吕后气量狭窄、容不下戚夫人,而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直接威胁到吕后和其子汉惠帝刘盈的统治地位。大汉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吕后及吕氏家族辅助刘邦夺得,吕氏家族在刘邦创业过程中出人、出钱、出力,吕后的兄长也因战事而死。

大汉的天下是刘邦和吕后创立的,而戚夫人却半道插了进来,凭借刘邦的宠爱,妄图谋夺大汉的天下,让儿子刘如意成为大汉天子,这是吕后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吕后还可以接受刘邦宠爱其他的妃嫔,可以接受刘邦对自己并无怜爱之心,但是绝不能容忍将大汉天下拱手交给毫无政治经验的戚夫人和乳臭未干的小孩刘如意。

刘邦在世时,戚夫人不断的向刘邦哭诉,意图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去世后,她自己在寒宫仍然不知收敛、抱怨连连,并声称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日后定可以救自己出苦海。这些话,怎么可能逃过吕后安插在她身边的耳目的耳朵呢?


从医学常识来讲,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这件事本身就存疑。在古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如果遭受此酷刑立刻死几乎是必然的,根本挺不到看到汉惠帝刘盈的那一刻。很多事情就算正史有载,也不能全信、不能妄听。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吕后作为登上权力顶峰的女子,为人所诟病是可以理解的。这和后来的武则天如出一辙,可以说吕后是武则天的榜样,女子要登上权力的巅峰必然有非常的手段,从谋略、胆识、胸襟、气度等各个方面必然超出他的对手一筹。无非常之手段,难成非常之功业。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宠爱戚夫人却冷落了吕雉。

刘邦还没称帝的时候,当时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非常好,沛县的官员为了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

而作为亭长的刘邦,身无分文却说他献礼贺钱一万,吕雉的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的就要把他赶走,可这一见面却觉得刘邦气质不凡,以后定成大事,于是就将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

这个时候的吕雉还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子,初嫁刘邦的时候生活并不富裕,刘邦还三天两头的不在家,吕雉一边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还要时不时的长途跋涉给刘邦送去衣物和食物。

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楚汉战争爆发,一直到前203年,吕雉才兜兜转转的回到刘邦的身边,不过这个时候,刘邦早就和新纳的戚夫人形影不离了。

吕雉本以为刘邦当了王,她也会跟着一起享福,可却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戚夫人,而刘邦又是喜新厌旧之人,面对年老色衰的吕雉打心底喜欢不起来。

于是刘邦无论去做什么,身边跟着的绝对是戚夫人,而不是他的发妻吕雉。

第二就是太子之位的争夺。

或许如果只是吕雉自己失宠了,她对戚夫人的恨还不会这么的强烈,可偏偏戚夫人的儿子还要跟她吕雉的儿子争夺皇位。

在刘邦刚刚称帝的时候,就已经立了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 ,可刘盈生性善良,又有些懦弱,刘邦一直感觉这个儿子并没有当皇帝的气质。

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就不同了,刘如意从小就聪明伶俐,豁达开朗,刘邦认为刘如意像他,比刘盈更具备当皇帝的潜质。

于是刘邦几次想要废刘盈,立刘如意,要不是后来请来了隐居山林的‘商山四皓‘刘邦也不会对立太子之事就此罢休。

虽然太子之位保住了,可这恨早已渗透进吕雉的骨子里,只要戚夫人和刘如意一天在,都会对她产生威胁。

虽说刘邦有八位妻子,可其他人对吕雉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只有戚夫人才是她的眼中钉。

当然,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戚夫人恃宠而骄,如果不是她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几次挑战吕雉的底线,她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大福子


原因很简单,刘邦的其他夫人对刘邦的影响没有戚夫人那么大,对吕后威胁也就不大了。

若只看刘邦、吕后、戚夫人他们三人之间的故事,可以脑补出一出狗血的爱情电视剧,还是正在热播的那种。

原配吕后嫁给男主刘邦后,不仅为男主操持家务还得忍受长嫂的百般刁难,甚至为了男主的事业不惜以身犯险深入敌营。而男主事业有成后,便嫌弃人老色衰的原配,并且找了个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小三戚夫人。

原配心气高傲,对此事非常不甘,便时常与小三争风吃醋,奈何男主却事事偏袒小三,面对得意洋洋的小三,原配只得忍气吞声,避其锋芒,还曾一度回老家居住,眼不见心不烦。

不久后小三生了个儿子,非常得男主欢喜,见此小三便不顾礼俗,对男主吹枕边风,让男主立自己的儿子为家业的继承人,这一想法得到了男主的同意。

原本家业的是原配的儿子,现在小三却想夺去,惹得原配非常焦急,幸好原配找来高人相助,此事才没有成功。但原配对小三的怨恨之心却日益强烈,因此当男主去世后,原配便毫不留情的残忍收拾了小三。

至于为何原配不收拾其他小四、小五、小六,是因为她们对吕后构不成威胁,即便是有也不过争风吃醋,相比起备受宠爱,在刘邦很有地位,同时还一度想夺走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她们真得算不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