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个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个可能是夏朝后人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38)

前文提到纣王有个“助纣为虐”的妲己,当然,文献记载纣王手下的奸臣还有很多。不过,这些记载基本都是也是春秋战国的记录,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仅仅说商纣“登用小人”,也就是说提拔一些地位不高的氏族;相反,纣王所做的还有“不用贵戚旧臣”,也就是压制一些关系亲近的氏族,同样在后世文献中,就有了不少忠诚劝谏的贤臣。这些记载有的可能有历史渊源,但不少应该也是后世的添油加醋。

纣王底下最有名的佞幸就是费仲,在《封神演义》里,妲己也是与他勾结陷害姜皇后。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一个cp尤浑则是后世虚构人物。

《墨子》说“商王纣卿士费仲,为天下之暴人”,《晏子春秋》说“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韩非子》说“商辛用费仲而灭”,《说苑》说“昔者费仲、恶来(革)、长鼻决耳、崇侯虎顺纣之心,欲以合于意。武王伐纣,四子身死牧之野,头足异所”。整体来看,费仲应该是纣王的执政卿士,同时也是他的头号奸佞。

费仲在史书上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闳夭等人通过贿赂费仲,让费仲劝说商纣王释放周文王。但这个记载也是可疑的。因为《韩非子·外储说下》里,费仲早就发现周文王深受百姓爱戴与诸侯拥护,并建议商纣王杀死周文王。但商纣王却认为,周文王这样仁义,凭什么去诛杀他呢?费仲就认为,周文王作为人臣而收拢人心,以后一定会成为天下祸患,您作为君上杀他有什么错呢?商纣王不听,才导致了灭亡。

纣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个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个可能是夏朝后人

但在《韩非子》另外一些篇章中,费仲的人物形象又不太一样。比如在《内储说下》里,就说周文王暗中行贿费仲,让他花言巧语去迷惑纣王,那么费仲竟然还成了周文王的卧底;同时在《喻老》里,又说周文王有一块玉版,纣王派贤臣胶鬲来要,文王不给;但派费仲来要,文王就给了。为什么呢?因为不想贤臣受宠。这样看来,周文王与费仲似乎又没有关系。其实这些众说纷纭的记载,大体证明这些都并非是历史事实,或许只是战国政治寓言而已。

费仲这个人物大概可以视为是费国国君。在《史记·秦本纪》中,提到与秦国同源的费国,嬴姓始祖可以追溯到大费,也就是有名的伯益。伯益的长子叫大廉,后世建立了秦国;次子叫若木,后世建立了费国。夏商之际时,费国国君是费昌,《博物志》里记载他当时看到两个太阳,其中东边太阳升起,西边太阳降落。河伯冯夷告诉他说,东边的是商,西边的是夏,于是费昌果断投靠商汤,担任商汤御戎(战车司机),在鸣条之战大获全胜。

这样看来,费国应该是商朝的铁杆,所以费仲也被纣王信任。但《潜夫论》说费仲生恶来、季胜,则是有问题的。因为根据《秦本纪》,恶来、季胜是飞廉之子,而费仲只算是他们的旁系叔伯。

纣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个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个可能是夏朝后人

《封神演义》前期纣王的两大奸臣是费仲和尤浑,两人被闻太师派出来在冰冻西岐中做了炮灰;不过后期又有两大奸臣飞廉和恶来,这两兄弟还非常猥琐,在商朝灭亡前夕审时度势投降周军,但却被姜子牙斩首。其实在《秦本纪》里,飞廉与恶来是父子关系,据说“恶来有力,蜚(飞)廉善走”,一个力大无穷,一个健步如飞,《荀子》说“飞廉、恶来知政”,《说苑》说“桀用于莘,纣用恶来……而天下知其亡也”,总之,这对父子也是商纣宠臣。

当然,这对父子之死没有《封神演义》这么猥琐。据《秦本纪》,武王伐纣杀死了恶来,但当时飞廉在北方为纣王寻找石矿,得知商纣自焚后还回来复命,后来又在霍太山去世;但在《孟子》中,又说飞廉参与三监东夷之乱,后来周公东征在海边才杀死飞廉;清华简《系年》则说周公东征到商奄(今山东曲阜)杀死飞廉,而且还提到将其族人迁徙到邾圉山(今甘肃甘谷)一带,这就是秦人的起源。关于秦人始祖的考辨,以后还会详细阐述。

除了以上的费仲与恶来父子外,还有一个名气最大的就是——崇侯虎。

在《封神演义》里,崇侯虎是北伯侯,还有个堂弟崇黑虎。其实崇应该是国家,侯是他的身份,虎是他的名字。甲骨文确实有叫“崇侯”“侯虎”的人物,《太平御览》引《六韬》说崇侯虎是纣王手下二十四个能手举五百石重砂的力士。崇国在今天河南登封一带,在商周两国之间。“崇”也就是“崇伯鲧”的“崇”,即嵩山的“嵩”,崇侯虎竟可能与鲧、禹有关系。而周文王的壮大,让崇侯虎最早察觉,于是他马上报告给了纣王。

纣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个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个可能是夏朝后人

纣王的宠臣除了以上四位名气最大的,还有名气不大的雷开和师延。《封神演义》里喜欢给奸臣组cp,除了给费仲加个尤浑,把飞廉和恶来改为兄弟,还为雷开加了个虚构的殷破败。不过雷开也没有太多事迹,仅有《楚辞•天问》里提到一句:“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开阿顺,而赐封之?”看来,也就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楚辞·九叹·离世》提到“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这个师延是商纣时期的乐师。

据《韩非子》记载,师延为商纣创作了亡国的“靡靡之音”。等到武王伐纣时,师延往东逃跑,到濮水时投水而死。春秋时期濮水属卫国,此地经常散发出这种音乐。卫国乐师师涓也学到了这曲,后来师涓跟随卫灵公到晋国,在晋国也弹奏这首曲子,但被晋国乐师师旷制止了,据说听到这首歌的“国必削,不可遂”。但不成器的晋平公就喜欢这个,最终还是听完了这首曲子。看来也应该是个反面角色,不知道为何《九叹》作者刘向为何惋惜?

当然,纣王手下还是有一些贤臣的,他们在当时又有什么行为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