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為何要高度重視“微量蛋白尿”?

Kimi-Dan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病變的的典型表現,主要表現為尿液中出現泡沫,糖尿病患者要重視糖尿病腎病的這一早期信號,及時發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意義在於:

如果能夠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階段發現糖尿病腎病,並通過嚴格控制血糖和血壓,可以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換句話說,就是如果能夠在早期階段發現糖尿病腎病,還有逆轉為正常的可能,因此微量白蛋白的及時發現很重要。

及時發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方式:

1、如果發現尿液中出現大量泡沫,而無其他明顯誘因,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檢查,看是否誒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

2、定期進行糖尿病腎病篩查,最基本的檢查就是尿常規,檢查有無尿蛋白。成年糖尿病患者,無論尿蛋白排洩如何,每年都應進行一血肌酐檢測,評估腎小球濾過率和評價慢性腎病分期。


糖尿病之友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這個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卻是一個不得不檢查的項目。

當一名患者有糖尿病時,腎臟血管會發生病變改變了腎臟濾過蛋白質的功能,這使得蛋白質滲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響腎臟的早期徵象,為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引起的嚴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慢性併發症,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腎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點。亦是IDDM患者主要死因。

一、為什麼尿微量白蛋白會這麼重要?首先要從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過程來看:

從糖尿病進展至腎病,一般可分為5個階段:

1、1期(功能改變期):又稱腎小球功能亢進期或濾過率增高期。

為糖尿病早期腎小球濾過率既有增加,這階段可持續數年。

2、2期(早期腎小球病變期):又稱靜息期,或正常白蛋白尿期。

常出現在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病程18~24個月。本期特點是出現腎小球結構損害,運動後尿微量清蛋白排洩率升高,是本期惟一的臨床證據。

3、3期(隱性腎病期):或早期糖尿病腎病

常出現在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5~15年後。尿蛋白呈間歇性,蛋白尿有所加重,腎功能開始減退。

隨病情發展,尿微量清蛋白排洩率(UAER)升高並逐漸固定在20~200μg/min,本期後階段可出現血壓升高。

4、4期(糖尿病腎病期):又稱持續性蛋白尿期或臨床糖尿病腎病。

患病高峰在病程15~20年時,24h尿蛋白>0.5g,如不採取措施,腎小球濾過率迅速下降。

此期可有大量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蛋白血癥。

5、5期(尿毒症期):即終末期腎病(簡稱ESRD)。

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中30%~40%,在患病後20~30年發展為終末期腎病,此時出現尿毒症表現和相應組織學改變。持續蛋白尿到死亡平均6年,總病程25年左右。

上述糖尿病腎病分期中,3期以前患者在臨床上尚無明顯腎臟損害的表現,腎臟病理改變尚可逆轉,如若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止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展。所以3期以前稱糖尿病腎病早期或非臨床期。而一經進入4期以後,患者不僅出現腎臟損害的臨床表現,腎臟病理改變已難以逆轉,病情將進行性發展,終將進入尿毒症期。

二、再次從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整個進展過程中特殊的標誌作用來看。

1、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為死亡的危險因子

隨著尿白蛋白濃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最早期的臨床證據。

2、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個血管系統改變的徵象

並可認為是動脈病變的“窗口”,因為它是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改變的早期指徵。

2.1:臨床中,通常應用尿微量蛋白指標來監測腎病的發生。

2.2: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

3、尿白蛋白檢查是及時發現糖尿病腎病的首選指標

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這一檢查又被稱為“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後就要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篩查;

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後,需要馬上進行這項篩查,結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檢查。 “


東直門骨科焦勇大夫


  對於糖尿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對於“微量蛋白尿”則不一定了解。那麼,什麼是“微量蛋白尿”,有什麼意義,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視“微量蛋白尿”呢?咱們不妨談談,以作共享。

  一、關於“微量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指人體代謝正常情況下,尿中的白蛋白極少,具體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過20毫克。尿中的白蛋白含量在20mg/L- 200mg/L範圍內,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是陰性,就屬於微量白蛋白尿。如果尿中白蛋白的含量超過200mg/L,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就為陽性,程度可以是 “+” ~ “ ++++”不等,此時就不是微量白蛋白尿而是臨床蛋白尿。

  尿常規蛋白陽性意味著腎臟損害,而且可以說是很嚴重的損害,因為尿蛋白陽性意味著腎臟損害的不可逆性,有時候還會進展很快,甚至可以發展到尿毒症。那麼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尿蛋白陰性)又意味著什麼呢?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整個血管系統改變的徵象,並可認為是動脈病變的“窗口”。人體動脈分佈全身,動脈內膜病變最早的提示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腎臟濾出尿液的主要功能單位是腎單位,是由一團微小動脈組成的血管球構成。動脈內膜損傷後,經過體內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導致腎臟漏出白蛋白的量增多,超過20mg/L,就進入“微量”的時代,超過200mg/L,就進入不可逆損傷的臨床蛋白尿的“快車道”。微量白蛋白尿是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改變的早期指徵。“早期”意味著可以逆轉,所以微量白蛋白尿被視為腎臟病變過程中唯一能夠逆轉“窗口”,已經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二、糖尿病患者高度重視“微量蛋白尿”的原因。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慢性併發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高度重視“微量蛋白尿”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腎病早期主要表現為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或者說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響腎臟的早期徵象,也就是說,尿白蛋白檢查是及時發現糖尿病腎病的首選指標。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3個月內連測2~3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均達20~200微克/分鐘或者24小時尿白蛋白定量均達30~300毫克,同時排除導致蛋白尿的其他原因(如泌尿系感染、運動、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小球腎炎等),即可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

  需要強調的是,“微量蛋白尿”的檢測是一項特殊的生化檢測項目,普通的尿常規檢查是測不出微量蛋白的,普通尿常規所測的蛋白尿是“臨床蛋白尿”,而非“微量蛋白尿”。 一旦普通尿常規查出臨床蛋白尿,說明病人腎功能損害已不是早期,病情往往已經不可逆轉。由此可知,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臨床意義。因此,對糖尿病人來講,在糖尿病診斷之初,就應檢測尿微量白蛋白,以後每半年~1年檢查一次,以便於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現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種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質,但在生理條件下尿液中僅出現極少量白蛋白。如果尿液中出現白蛋白,提示腎臟出現了問題。所以微量白蛋白尿檢查是腎病出現的先兆,也是糖友預防糖尿病腎病的偵查員。臨床中,通常應用尿微量蛋白指標來監測腎病的發生。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數值,結合發病情況、症狀以及病史陳述就可以較為準確的診斷病情。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糖尿病腎臟疾病日益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其腎病患病率也隨年齡和病程增長而增加,病程小於5年其患病率為7%-10%,病程大於25年的患病率高達57%。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可能與長期的高血糖、糖基化終產物、多元醇通路活性的增高、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腎小球內壓升高等等有關。

糖尿病腎病起病隱襲,緩慢進展,早期的腎臟病有關症狀不多。腎病初期腎臟增大,腎小球濾過功能亢進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續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是在出現明顯蛋白尿或顯著水腫時方被覺察。而糖尿病腎病一旦進入第三期,即便進行積極治療,控制血糖,腎功能也不可逆轉的出現衰竭,因此防治腎病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臨床實踐指南》指出初篩時間應為:1型糖尿病在確診5年後應進行初篩;2型糖尿病確診後應該立即開始篩查,此後每年應該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人體代謝正常情況下,尿中的白蛋白極少,具體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過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體檢後發現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範圍內,就屬於微量白蛋白尿了。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的早期腎臟受損的表徵。只要原因是因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造成了腎臟血糖的病變,導致血管對白蛋白的濾過率發生改變。而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非常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一旦發展到終末期尿毒症,會給糖友帶來巨大的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所以,糖尿應該每半年複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作用,腎病在早期是可以逆轉的。

預防糖尿病腎病,除了要按時做檢查之外,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控制血糖了,血糖不達標,才是發生一切併發症的源頭,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現在除了偶爾血糖高一高,身體沒有併發症,就可以忽視血糖,它們的危害會慢慢積累,直到有一天,變成併發症,讓人終身被擺佈。控糖的目標是:血糖達標、波動小、營養全面,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算是達到了控糖的目的。

現在越來越重視糖尿病的營養治療——飲食控制僅僅是其中的一方面,吃的少,但是要吃的好,吃的營養全面,保證身體的營養代謝需求,才能夠更好的預防併發症。針對營養配置和飲食控制的難點,現在有一非常好的營養棒——方特健,主要成分是分離乳清蛋白和膳食纖維,餐前半小時使用,正餐按時進行,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餐後高血糖反應,並且在消化道內形成能量緩釋系統,讓吃進去的食物熱量緩慢釋放,降低餐後血糖,扛餓預防低血糖發生。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營養專家,很難將身邊的食物充分利用起來,所以使用方特健就可以很好解決我們吃得多、吃的不科學的問題,糖友飲食上就不用煩惱了。


微微一笑有點甜1122


尿蛋白是反映腎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尿液中有微量蛋白出現時,說明腎臟動脈內膜血管彈性下降,導致微量蛋白漏出,這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糖尿病合併腎功能損害的慢性併發症。

當出現微量蛋白尿,如不能很好控制進一步進展至大量蛋白從腎血管漏出,大量蛋白丟失導致低蛋白血癥,嚴重的還會血肌酐上升,最終發展到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微量蛋白尿階段還是可以逆轉的,是很關鍵的時期,控制好了可防止和延緩腎功能損害,否則後果很嚴重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出現尿毒症,影響生存。微量蛋白尿是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威脅因素,因此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微量蛋白尿階段,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防止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壽命時間。那早期出現“微量蛋白尿”該怎麼辦呢?

1.合理控制飲食、規律運動、減重、戒菸戒酒,改善生活方式。

限制蛋白攝入,攝入蛋白質0.6-0. 8 g/kg/d,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低蛋白飲食;如蛋白攝入不足可適當補充複方-酮酸製劑。

2.控制血糖

儘量將血糖降至正常,併發腎病的患者可選擇降糖藥格列喹酮,因其不影響腎功能、發生低血糖幾率小、腎臟排洩少不到5%;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使用胰島素治療。

3. 控制血壓

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如有明顯蛋白尿和/或腎功能損害的,血壓應降至<120/80mmHg以下。降壓藥首選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 厄貝沙坦、纈沙坦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卡託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ARB、ACEI兩類降壓藥物可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減少蛋白尿的排出,抑制腎組織細胞的硬化過程,從而保護腎臟,改善及阻止腎功能的惡化。

4. 降脂

高血脂是糖尿病腎病的高危因素,要降脂治療。控制LDL-C小於2.07 mmol/L,或降低血脂基線的30%~40%。

5.控制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期不論有無高血壓,均應使用ARB、ACEI治療,減少尿白蛋白。但注意,當腎功能減退血肌酐>265.2umol/L時則不宜使用ARB、ACEI

6. 定期檢查血肌酐、尿常規

應3個月複查一次,測定尿中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若結果異常,則應在3個月內重複檢測。


藥事健康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主要的慢性併發症有微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可累及全身各組織器官,主要表現在視網膜、腎、神經和心肌組織,其中以糖尿病腎病尤為重要。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臟病變的一種重要類型,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的常見原因,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常見於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

糖尿病病程進展到某一階段,當出現腎臟併發症時,腎臟常常增大,引起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超過正常的40%,尿中就開始出現微量蛋白尿。糖尿病一旦進展到腎功能衰竭期是非常可怕的。

微量蛋白尿與糖尿病腎病密切相關,糖尿病出現微量蛋白尿如不加以控制,5~10年內將有50%患者進展為糖尿病腎病,逐漸嚴重。

那麼,微量蛋白尿是什麼呢?它的檢測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它的檢測呢?

其實微量蛋白尿是一項特殊的生化檢測項目,在一般的尿常規檢查中是不能測出的,如在普通的尿常規中能測出蛋白尿,那就叫做臨床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敏感的、最可靠的指標,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查,對於發現腎臟病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同時需要結合病人病史、發病情況、症狀及其他化驗指標,一般可以判定導致尿微量白蛋白的原發原因,及早給予診斷及治療。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強調早期防治,加強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管理、健康教育、飲食、運動,定期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儘量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的發生!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患有糖尿病的人最終大多會有一種慢性併發症,叫做“微血管病變”,它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其中發生在腎臟的病變特別重要,重者可致終末期腎臟衰竭,大多數1型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死亡率也只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

微量白蛋白尿它可以用來篩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同時也是糖尿病腎病最早的臨床證據和1型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發生率及死亡率顯著升高的標誌。它有暫時性和持續性增高,如我們的血糖急劇的升高、運動後、發生泌尿系感染、血壓顯著升高、心衰以及急性發生的疾病等都可引起尿白蛋白排出量暫時性升高,這時,一定要在六個月內連著查三次尿,有兩次尿蛋白增加才可以確診早期糖尿病腎病。若發現糖尿病患者持續微量白蛋白尿,則已經處於糖尿病腎病Ⅲ期,此時腎臟的濾過功能大致是正常的,所以血肌酐可能也是正常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也可能腎臟的濾過功能小於相應年齡的正常範圍,並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步下降,直至終末期腎病。

誘發糖尿病患者發生糖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糖尿病患者的病史時間長,血糖控制的不好,自身患有高血壓、血脂不正常、吸菸、胰島素抵抗等,遺傳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飲食(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限制蛋白質的入量)、適當運動、戒菸、戒酒,控制體重;嚴格監測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比較滿意的範圍,有高血壓者嚴格的對血壓進行控制,使高壓140mmHg,低壓90mmHg以下,年輕的患者或者是合併腎病者高壓控制在130mmHg,低壓80mmHg,積極調整血脂,以預防並延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當糖尿病腎病患者進展到終末期腎衰時,則應開始腎臟的替代治療。

本期答主:殷珍,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微量白蛋白尿是腎臟功能早期受損的一個徵兆。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的,長期的高血糖是DKD發生的關鍵因素。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的患病率也大大增加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大幅上升,糖尿病腎臟疾病(DKD)的患病率也大大增加,1型糖尿病大約是33-40%,2型糖尿病大約是20-25%,這是一個很高的患病率,對糖尿病人的生命質量是嚴重威脅。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出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出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與年齡和病程有關,病程小於5年患病率約7-10%,病程20-25年為20-35%,病程大於25年的患病率則高達57%。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持續發展惡化,會引起腎功能損害逐漸加重,甚至會發展到需要血液透析的程度,這時候,腎功能衰竭,常常伴隨高血壓、水腫、心衰等狀況。

可見,當糖尿病發展到糖尿病腎臟疾病(DKD)的晚期階段是很嚴重的,以現代醫學手段是無法逆轉的。

越早期發現糖尿病腎臟疾病(DKD)越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現微量的白蛋白,是糖尿病累積腎臟的一個早期徵兆,在腎臟組織學或結構改變之前即可檢測出,無痛無創傷即可發現早期的腎臟功能改變。

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預防糖尿病腎臟疾病(DKD)要高度重視“微量蛋白尿”的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本頭條號“歐陽冬雲慢病管理”...您會在我的“悟空問答”“微頭條”獲得更多健康知識...我將從醫學和營養學的角度關注整體健康的早期維護、疾病的早期預防,願朋友們擁有更優質的健康!感謝您的閱讀、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