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西岭千秋雪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南阳”在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国家正史《三国志》上以及很多史料记载中证明就是指宛。这在西晋时期是一种共识,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做到了家喻户晓,根本就不存在争议。

然而,经后朝后代别有用心之人独断、臆想、推测,时至今日竟然被演变为“诸葛亮躬耕于隆中”,彻底否定了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于南阳”。这将成为史学界的一大笑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诸葛亮自言“躬耕于南阳”就是指宛。


一、东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第八上》在南阳郡下明确记载:“宛,故申伯国……莽曰南阳。” 这是王莽第一个说出南阳指宛的证史记载。


  二,公元17年,新莽天凤四年四月,王莽改制时“改南阳郡为前队(音遂Sw),改宛县为南阳”。这个证明秦、西汉时的南阳郡更名为“前队”,宛已经改名叫“南阳”。


三、《水经注卷三十一》记载:“(淯水)又南迳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刘善曰: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成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这里的“前队”即指南阳郡,“南阳”指的就是宛。

四、《后汉书·志第十天文上》:“俱攻破南阳,斩莽前队大夫甄阜……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的“前队”即指南阳郡,“南阳”指的就是宛城。

五、《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前出师表记载: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记载: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然困于南阳”。 这件事说的是曹操在南阳宛城被张绣打败,为流矢所中,二子遇害。 同一件事在《三国志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记载:“张济自关中走南阳。济死,从子绣领其众。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这是铁证,有力地证明了南阳就是宛城。尽管有人怀疑《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本人所作,但不管谁写的都不影响“然困于南阳”这件事发生在宛城这个事实。

六、《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记载: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 诸葛亮自己再次说到南阳躬耕种田了。这个“南阳”指的也是宛。


  七、《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一》记载: “…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 证明:这里说的南阳指的也是宛县。
八、《 三国志 魏书八》记载:“绣领其众,屯宛,与刘表合”。这里说的是宛。同一件事但在《魏书十贾诩传》中说的却是“张绣在南阳”。证明了说南阳即是指宛城。


九、《三国志 吴书一孙坚传》记载:“荆州刺史王睿素遇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这里的“ 闻军至”至的就是郡治所在地宛城。

十、《魏书六刘表传》记载:“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这里的“袁术之在南阳”就指宛城。


十一、《后汉书志第十》记载:“光武起兵舂陵,市贼张印、王常及更始之兵亦至,俱攻破南阳……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说的是南阳。同一事件在《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玄列传》有“五月,伯升拔宛。六月,更始入都宛城”等记载说的都是宛城。


十二、《后汉书天文志》记载:“四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从南阳还,道寝疾,至叶,崩”。 同一事件在《孝安帝纪》中记载:“……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这里说南阳也是指宛城。


  十三、《三国志第六黄忠》记载:“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这里的南阳即宛县。黄忠已经确认为宛县人,黄忠故里在南阳宛城区新店乡。《续汉书》记载:“(何)进字遂高,南阳人”。 《曹真传》记载: “南阳何晏”。这二人经考证都是宛县人。


  十四、《三国志》中还有一些记载即有郡名又带县名的南阳人,说的更加清楚如:《文聘传》记载:“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孙登传》记载:“谢景者字叔发,南阳宛人”。《刘廙传》记载:“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韩暨传》记载:“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这些南阳人都指明了是哪县的,绝不马虎。


十五、《汉书货殖传第六十一》记载:“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灭魏,迁孔氏南阳……家致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这个“宛孔氏”的宛和“迁孔氏南阳”的南阳实指一地。

十六、《循吏传第五十九》召信臣传中记载:“(九江)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这里的南阳无疑是指宛县,南阳城北独山上原有三太守祠,祭祀的是西汉召信臣、东汉杜诗和晋杜预,可见在宛县立召信臣祠确有其事。

十七、《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记载:“亮生于琅琊,迁居南阳,官于西蜀”。 也证明诸葛亮迁居南阳。


  十八、荆州博物馆(太晖观)中藏碑 《汉诸葛武侯像》石刻碑文: “武侯琅玡人,迁于宛,隐居躬耕。后刘先主三雇,始出佐之,收江南,并西蜀,而成帝业。平生勤慎忠贞,精巧过人,实千古人龙也”。石刻碑文证明:诸葛亮确实是躬耕于南阳就指宛!


十九、明代杨时伟《四库全书》本之《诸葛忠武侯年谱》记载:“十二年丁亥,是年,后主禅生于荆州。按:章武三年癸卯,太子禅即位,年十七,则知为丁亥年生”。公元207年刘禅出生于荆州新野,诸葛亮这一年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新野,刘禅对新野老乡诸葛亮的经历了如指掌,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出师表》说“躬耕于南阳”只能是宛,不然的话就犯了欺君之罪。

根据以上的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宛的名字就叫南阳,说南阳就是宛,南阳郡治设在宛城更是名符其实。充分证明了诸葛亮自言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是指宛,这个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西岭千秋雪2020年3月6日于南阳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个“南阳”就是指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