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秦末亂世,錢幣私鑄猖獗,加之漢初尊崇黃老,實行無為而治,因此秦末漢初私鑄之風橫行。當然從某方面來講,私鑄減重的半兩錢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秦半兩使用笨重的問題,但是私鑄之風一旦出現,就必然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壞錢的出現,使得貨幣流通體系變得阻塞。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秦末漢初的減重半兩

在這種情形之下,漢朝初期的統治者們對錢幣的紀值與輕重進行了調整,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有“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執政期間的改革。他們根據漢初國困民窮,物資極度匱乏的國情,並充分考慮到前朝遺留下來的“秦錢重,難用”,以及民間私鑄瘋狂的貨幣現狀。開始了漢初最大規模的一次錢幣改革,這次改革期間雖有反覆,但其成效斐然,使得漢初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解決了漢初貨幣流通方面的問題,迎來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漢初四銖錢

漢文帝與漢景帝的貨幣改革主要是對重達十二銖的秦半兩錢進行減重,對於其上紀值錢文“半兩”二字並未作出改動,這次減重使得原本重如其文的“秦半兩”的重量縮減到原先重量三分之一,史稱“漢半兩”,亦稱之為“四銖半兩”。其減重幅度達66%以上,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有記錄的大規模的貨幣減重行為,為後世的錢幣改革特別是漢武帝的貨幣改革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歷代不同鑄造工藝所鑄造的五銖錢請點擊

雖然文景二帝開創了盛世,改革了貨幣,並且從某種程度上解決秦末漢初的貨幣混亂現象,但是漢朝建國時採用的是“郡國並行制”,因此文景二帝在貨幣上的改革並沒有觸達那些實力雄厚的諸侯王。漢初的諸侯王根據分封規定,他們有自主鑄錢權,在“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元鼎四年這段時間裡,他們也相應的鑄造了減重的錢幣,並且對錢文也進行了相應的更改,譬如“三銖”、“四銖”、“五銖”。諸侯王自主鑄錢使得諸侯國國力日盛,逐漸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這既不利於中央的統治,也不利於全國經濟的發展。於是西漢的削藩運動在漢景帝時期展開,歷經“七王之亂”,最終被漢武帝時期主父偃的“推恩令”這把無形的劍所斬草除根。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鑄工粗糙,有上下星的五銖錢

武帝時期,頻仍的征戰,導致“文景之治”所積攢的國帑耗費一空。在國家財政的捉襟見肘,諸侯王們各個因鑄錢而盆滿缽滿的情況下,漢武帝於建元六年至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3年,這二十七年時間裡進行了六次目的不一的貨幣改革。有的是為了防止民間私鑄;有的是為了搜刮諸侯王和富商大賈的財富;有的是為了將錢幣鑄造權收歸中央,統一貨幣形制。這六次貨幣改革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漢武帝在元狩五年、元鼎二年、元鼎四年進行的第四、五、六次貨幣改革,這三次貨幣改革使得從秦昭襄王時期開始鑄造的(一說為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始鑄)、統一了中國古代貨幣的半兩錢,在流通使用了將近兩百年之後,最終被廢棄。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精鑄五銖錢,有裂痕

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這幾次次貨幣改革中充分體現了漢王朝在崛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第一大問題是,強大的宿敵匈奴,文景二帝時採用的是“和親”的方式,漢武帝時期因為文景之治時期積攢了雄厚的物力、財力,加之武帝時期組建了一支十分能征善戰的軍隊;

第二大問題是,國力日盛的諸侯王,景帝平“七王之亂”,武帝實施“推恩令”使得諸侯國圖本瓦解;

第三大問題是,以諸侯王為首的民間盜鑄錢幣的行為,武帝採用給錢幣加鑄“邊郭”的方式,徹底杜絕了民間盜鑄者採用“磨錢取鋊”的方法獲取銅料鑄錢的方法,其次武帝將諸侯王、郡國的鑄錢權收歸中央,建立了由專職官員分工鑄錢的“上林三官”,“上林三官”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中央造幣廠。“上林三官”的出現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五銖錢時代。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漢朝以五銖為首的流通貨幣

“上林三官五銖錢”重約3.5~4克,基本上都是用銅範亦或是製作精美的泥範所鑄。其工藝先進、鑄工精細、錢形規整,展示了武帝統治時期整個漢王朝雄姿英發、文武昌盛的國情。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用於鑄錢的銅範

經漢武帝六次貨幣改革產生的“上林三官五銖錢”首次實現了全國貨幣鑄造權的統一,為武帝后期的政治上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而且“上林三官五銖錢”基本上確定了後世錢幣鑄造“外郭”的形制和一枚小平錢錢的標準重量。乃至於,後世稱重單位中最基礎的計重單位“一錢”就是直接來自於“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重量,這一重量標準一直延續至晚清民國時期,並直接影響了古代日本、朝鮮、安南等東亞國家錢幣鑄造的重量,是整個東方貨幣世界的基礎貨幣重量。時至今日,“一錢”這一重量單位仍然能夠見諸於中醫的藥方之上。

歷史上流通行用時間最長的錢幣“五銖錢”,它是如何修煉進階的?

與五銖錢大小輕重相當的歷代小平錢

總之,漢武帝改革後定形的五銖錢,雖然在後世略有變異,但仍然是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唐朝初期)中華大地上最主要、最正統的法定貨幣。從它的誕生到消亡歷時七百餘年,它見證了漢王朝的強盛、三國的爾虞我詐;目睹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們的風流、才情與桀驁;經歷了隋煬帝開通大運河、設科考、重開絲路等偉大戰略的實施。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它被象徵盛唐氣象的“開元通寶”所替代。當然,在它740年的超長“服役”期間,亦不乏有與它的造型迥異的錢幣的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由那個斷送了西漢王朝性命的“新莽政權”所鑄造的“莽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