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之星变身街巷“消毒员”

“孟哥,5号院消毒工作完成,我现在去14号院。”60岁的任国庆一边和正在喷洒消毒水的孟连友打招呼,一边背着沉重的喷雾器走进14号院。“任叔,您这消毒工作做得真彻底,辛苦啦。”14号院居民王先生隔着门玻璃和任国庆打招呼。他大嗓门回道:“不辛苦,咱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地区之星变身街巷“消毒员”

孟连友(左)和任国庆(右)对地区进行消杀

张女士戴好口罩走出来,指着院中间的水池子说:“老任,把水池子和水笼头边上也给消消毒。”“好嘞。”任国庆爽快的答应着。

孟连友这边也在快步向20号院走去,路上,他看到有处污水井横在路中间,左手压杆上下使力,右手拧开开关,对准井盖喷洒起来。

这副场景每天都发生在大江社区。

疫情防控期间东城区前门街道上下织就五级联防联控网络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对公共区域、垃圾箱等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尽一切可能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为配合做好街道环境整治工作,大江社区决定从居民志愿者中抽调人员对社区内3处老旧楼房和25个重点出租院落进行消毒。

地区之星变身街巷“消毒员”

这项辛苦又艰巨的工作,交给谁呢?社区党委书记李文生思前想后,把目光落在正在忙着悬挂横幅的任国庆和的孟连友身上。他们一个是助人为乐前门之星,一个是平安守望前门之星,都有一副热心肠,平日里不计得失、乐于助人,得到过二人帮助的居民不计其数,是居民身边的榜样。果然,二人一听又有了新的任务,都说:“书记您放心,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贡献一份力量,消毒是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地区之星变身街巷“消毒员”

第二天,二人戴好口罩,早早来到社区,门口测试体温后,孟连友进里院推车,任国庆按比例兑好药水,二人把装满消毒水的喷雾器放在车厢里,开车直奔西打磨厂街。大江社区有3处共15个单元的老旧楼房,没有电梯,里面黑暗潮湿。

他们俩一人背着一个50斤重的喷雾器,一人一个楼门,一边上楼梯一边喷洒。他们喷得很仔细,楼门、扶手、楼梯、走廊以及楼道的边边角角都认真喷洒到。两栋楼还没喷完,他们的后背就湿透了,但是没有停歇。楼房的消毒工作完成后,他们又骑上电动车,直奔平房院。湿透的后背被冷风一吹,冰凉冰凉的,任国庆嘱咐孟连友:“老哥,您把衣服扣子系好,别着凉。”孟连友缩紧了脖子,但想到还有25个院落等着他们,又挺起胸脯。

就这样,从2月3日开始至今,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像亲兄弟一样,早晨9点一起来到社区,然后背着沉重的药桶又一起穿梭于楼房和院落之间,不畏严寒,不惧风雪。

他们一边喷洒一边检查,确保消毒工作能深入各个细小角落,不留一处死角。他们步伐矫健,动作迅速,可是有谁知道,他们的年龄加起来120岁了。有位年轻人试着去背喷雾器,但是抬了几次都没抬动,他感慨的说:“这么重的桶,您二位每天都要背着它,走完3千多平方米,这种精神和毅力真让我肃然起敬。”

“就当锻炼身体了,原来背着桶上楼有些喘,现在不喘了。”任国庆说话时显的很轻松。可是有居民看到,他因为后背疼痛去了几次药店。孟连友不爱表达,但是大家看到他弓着的背更加弯曲了。每天的消毒工作完成后,他们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留在社区和社工们一起摸底排查、发放张贴宣传海报、出入证等,他们把社区当成了家。

在前门街道还有许多像任国庆、孟连友这样的党员、志愿者,他们和社工一起默默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