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19世紀中期,法國侵略者不斷蠶食越南(當時稱為安南,是清朝的藩屬),企圖併吞越南,並且以越南為跳板,入侵我國兩廣地區。我國各族人民出於愛國義憤,紛紛投入抗法鬥爭,著名的抗法愛國英雄劉永福及其所率領的“黑旗軍”正式登上了反侵略的歷史舞臺。

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圖1:劉永福故居

劉永福,字淵亭,漢族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出生於廣東欽州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在靠近欽州的上思縣鄉下務農。當時的農民既受清朝官府的壓迫,又受地主的殘酷剝削,生活十分艱難。劉永福為了闖出一條生路,憑著自己從小練就的一身好水性,從13歲起,就到左江航道上去做領航工,每天在水急灘險的航道上幹活。後來他聽說越南那邊缺少勞工,就隨朋友到越南芒街去做工。但是在異國他鄉也很難生活下去,不久他又回到廣西,參加了農民領袖鄭三領導的反清武裝。

後來反清武裝被大力鎮壓,農民軍傷亡慘重,軍需銀晌難以為繼,再加上農民軍首領在艱難時期意見不一,只得分道揚鑣,各自率領所部轉移到越南。劉永福率領的一支隊伍以七星黑旗作為隊旗,號稱“黑旗軍”。劉永福從親身經歷中知道越南的農民和工人生活也很困苦,帶著黑旗軍進入越南後,幫助中越邊界上的農民和工人跟地主官府展開鬥爭。沒過多久,正在越南活動的壯族農民領袖黃守忠也率部下加入了黑旗軍,使黑旗軍的隊伍擴充到了2000多人,分編成3個營。

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圖2:劉永福事蹟展

1873年,法國侵略軍攻佔了河內,侵略魔爪很快伸向越南各地。越南國王派人向劉永福的黑旗軍求救。越南和中國唇齒相依,越南的存亡,關係到兩廣的安危,劉永福就毅然接受請求,立即帶著隊伍趕到河內附近,向法國侵略軍發起突然襲擊,打死了法軍首領,迫使法軍龜縮在河內城裡不敢外出。

1883年5月,劉永福根據越南人提供的情報,知道大批法軍正在河內郊外紙橋集結,便派前營主將黃守忠去正面迎敵,自己率隊繞到敵後策應。黃守忠勇猛善戰,在正面擋住了法軍的進攻。劉永福率領的策應部隊很快趕到,對法軍進行前後夾擊。激戰中,黑旗軍當場擊斃法國侵略軍第二號頭目韋鷖,法國交趾支那海軍艦隊司令李威利被槍彈打中落馬,脫帽跪地求饒,結果也沒有逃脫可悲的下場。接著,黑旗軍又打退了法軍水陸兩路的反撲,使得侵略軍望見黑色的七星旗就抱頭鼠竄。劉永福抗法有功,被越南國王封為提督、一等男爵。黃守忠和其他黑旗軍將領也都受到了嘉獎。

1884年8月,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得知中國軍民在抗法鬥爭中劉永福率領黑旗軍英勇抗法的事蹟後,也授給劉永福提督的官銜,命令他率部去收復被法軍佔領的越南各城市。劉永福接受命令以後,迅速向臨洮進發,於1885年3月在臨洮跟法軍展開激烈戰鬥。由於劉永福指揮有方,黑旗軍戰士個個奮勇爭先,結果法軍大敗,黑旗軍取得了中法戰爭史上著名的臨洮大捷。

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圖3:劉永福

在臨洮大捷前幾天,清軍將領馮子材的部隊取得了鎮南關大捷,收復了諒山。在中國東南沿海戰場,左宗棠也在臺灣大敗法軍。但是,正在戰爭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發展時,腐敗的清政府卻在李鴻章的主持下和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不平等條約。

戰爭結束後,劉永福率領黑旗軍3000多人回到祖國。清政府先任命劉永福為廣東南澳鎮總兵,不久調任廣東碣石鎮總兵,1890年又調回南澳鎮。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劉永福奉調到臺灣幫辦軍務。他帶著兩營黑旗軍渡海到達臺灣後,吸收許多臺灣農民加入軍隊,把黑旗軍擴充成8個營,駐防颱南。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的妥協投降,中國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侵略者。

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圖4:中日代表簽署《馬關條約》

1895年6月,日軍在臺灣登陸,清政府任命的臺灣巡撫唐景崧和他以下的各級文武官員都逃回大陸,而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則和臺灣人民並肩戰鬥,堅決抵抗日軍對臺灣的佔領。劉永福接受臺灣愛國軍民的擁戴,主持全臺的抗日鬥爭。他在臺灣義軍首領徐驤、吳湯興的支持下,指揮黑旗軍和臺灣民團、義軍聯合作戰,堅守城池,四處襲擊日軍,使日軍屢受重創。從6月到10月的4個多月中,黑旗軍和臺灣義軍共打死打傷日軍3萬多人。日本侵略軍頭子發出了無可奈何的哀嘆,認為佔領臺灣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清末鐵軍“黑旗軍”,致法軍敗退不敢再戰、日軍死傷3萬餘人

圖5:臺灣抗日少數民族義軍

可是腐朽的清政府不但不支持黑旗軍和臺灣義軍的抗日鬥爭,還對臺灣採取封鎖政策,斷絕了大陸人民對黑旗軍和臺灣人民的一切援助。劉永福、徐驤等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浴血苦戰,由於糧盡援絕,城池陸續失陷,臺灣的大部分地區都落入敵人之手。吳湯興、徐驤等義民首領也先後壯烈犧牲。黑旗軍因死傷過多,難以支撐殘局。劉永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回到大陸。劉永福在越南抗法和在臺灣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