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中國近現代史上,曾經有這幾支軍隊被稱作為“鋼軍”及“鐵軍”,他們在激烈的戰場上成長起來並逐漸壯大,他們以作戰勇猛、作風強悍著稱,他們的威名足以震懾到對手,讓整個軍界為之動容。

抗戰時期,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這些中國軍隊並沒有退縮,在正面戰場上給予日軍迎頭痛擊。其中更有幾支軍隊,在多場戰役中給予日軍重創,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不管這些軍隊來自於哪個陣營,執著於哪種信念,就憑著他們曾經為中國奮戰,他們就是中國軍隊的驕傲看,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鋼軍)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從派系上來看,並非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屬於有別於中央軍的雜牌軍,但來頭也是不小,這可是新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賴以起家的資本,也是桂系軍閥的嫡系部隊,足以和中央王牌軍一較高下。

國民革命第七軍前身為由李宗仁、黃紹竑領導的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曾經創下過憑藉六千部眾的實力消滅舊桂系軍閥六萬軍隊的戰績,1925年,更是以2萬多人的部眾擊敗了唐繼堯7萬人的滇軍,並於同年進軍廣州,協助廣州國民政府擊敗了3萬多的叛軍。

1926年,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全軍擴充到4萬多人。同年,北伐戰爭打響,第七軍投入12個團的兵力,與第四軍、第八軍作為北伐軍的主力,參與了汀泗橋、賀勝橋等諸多戰役,以致使北洋直係軍閥吳佩孚損失掉20萬主力,之後,第七軍又進軍江西,消滅掉新直係軍閥孫傳芳近10多萬的部隊,至此之後,第七軍也就有了“鋼軍”的稱號。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1927年,第七軍進軍安徽,安徽省長陳調元投誠。同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北伐孫傳芳和直魯系軍閥張宗昌,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第一師師長夏威接任為軍長。8月,第七軍第二師、第三師分別擴編為第十九軍、第十三軍,第七軍廣西留守部隊整編為第十五軍。之後的棲霞龍潭戰役中,孫傳芳所部10萬人被殲滅,夏威晉升為上將。1928年,第七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夏威留任師長。

1929年,第一次蔣桂戰爭爆發,新桂系勢力失利,李宗仁、白崇禧被迫通電下野。11月,李宗仁再次復起,委任楊騰輝為第七軍軍長,打響第二次蔣桂戰爭,期間蔣桂兩家各有勝負,形成對峙。中原大戰時期,第七軍先是表現神勇,攻佔長沙、岳陽,迫近武漢,後在衡陽攻堅戰中消耗過大,為蔣介石軍隊擊敗。這次戰爭,雖然沒有動搖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卻是讓蔣介石的實力更為鞏固,新桂系二號人物黃紹竑也就此引咎去職。

1931年,桂系軍隊恢復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番號,第十五師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廖磊任軍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軍長廖磊升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周祖晃任職第7軍軍長,不久之後,第七軍開赴上海,在淞滬會戰中給予日軍重創。之後的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常德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第七軍都有參與,並且傷亡極大。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第七軍曾經被調往徐州擔任受降任務,後又奉命駐防合肥。解放戰爭時期,第七軍參加了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並於1947年被改編為整編第7師,之後又參與了津浦路戰役以及在大別山山區的進攻。1948年,整編第7師又恢復第7軍番號,1949年,衡寶戰役中第七軍為解放軍所殲滅,殘部進入廣西。之後,第七軍又重組,然而又與同年12月為解放軍所殲滅。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抗日鐵軍)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8月,以第五十一師和第五十八師為主要骨幹,國民政府在武漢組建,由原先的五十八師師長俞濟時出任軍長。五十一師前身為國民革命軍補充一旅,曾經讓紅十軍團吃過很大的虧,五十八師由俞濟時一手創立,是國軍中屈指可數的裝備精良部隊。

第七十四軍剛創建完成,即開赴淞滬戰場,直接與日本人交鋒。第七十四軍被譽為是抗戰時期戰績最為輝煌的國軍部隊,曾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知名戰役,多次讓日軍嚐到苦頭,被稱作是“抗日鐵軍”、“虎賁師”,並曾獲得過國民黨最高獎勵“飛虎旗”,美軍顧問團稱讚說“中國國軍只有74軍能打”,日軍稱之為“三五部隊”。

1938年,萬家嶺大血戰中,第七十四軍給予日軍重創,幾乎殲滅日軍一個完整師團;1941年,上高會戰中,第七十四軍又殲滅日軍一萬六千多人;1943年,常德會戰,第七十四軍面對兵力絕對優勢的日軍毫不退卻,彰顯了中國軍隊的氣勢。

1946年,第七十四軍被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由張靈甫出任師長,主要駐防南京,僅有著“御林軍”的頭銜,更是被稱做“天下第一師”。解放戰爭時期,第七十四師奉命進攻蘇北解放區,致使華野撤往山東。1947年,第七十四師在進攻山東解放區時被華野全殲於孟良崮,張靈甫殉職,而較為戲劇性的,當時孟良崮戰役的指揮者之一粟裕,正是當年的紅十軍團參謀長。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1947年,整編七十四師重建,1948年整編七十四師改稱第七十四軍,邱維達改任軍長。1949 年淮海戰役時,劃歸為邱清泉第二兵團的第七四軍,在陳官莊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邱維達也成為了俘虜,第七十四軍也從此消散在歷史中。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鐵軍)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前身為廣東軍隊建國粵軍第一師,而粵軍第一師的前身則是原先廣東省長朱慶瀾的親軍。

1917年,第一次護法戰爭時期,朱慶瀾二十營親軍為陳炯明所掌控,改編為“援閩粵軍”。第二次護法戰爭時期,粵軍集中編訓後組建起第一師,由粵軍參謀長鄧鏗出任為師長。1922年,陳炯明與孫中山關係破裂,第一師也就此分裂,部分為孫中山掌握,部分聽從陳炯明。

1924年,粵軍改名為“建國粵軍”,由梁鴻楷出任第一師師長。1925年,粵軍第一師開始東征,討伐陳炯明。同年7月,粵軍第一師改為第四軍,由李濟深出任軍長,下轄四個師,第十師、第十一師、第十二師、第十三師以及三十七團、三十八團、三十九團、獨立團。

北伐戰爭時期,第十一師和第十三師留守廣東,第十師、第十二師及獨立團由副軍長陳可鈺指揮下四處作戰。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出極為可怕的戰鬥力,幾乎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汀泗橋、賀勝橋戰役中更為搶眼,因而被稱作為“鐵軍”。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1926年,第四軍擴編,第十師編為十一軍,第十二師則編為第四軍,由張發奎任軍長。1927年,第四軍一部分人員參加了南昌起義,張發奎所能指揮的只剩下第十二師及第十一軍二十六師。1928年,原張發奎部第四軍又被縮編為第四師,由繆培南任師長。1929年,張發奎再次啟用“第四軍”番號,參加反蔣鬥爭。

盤點中國抗日戰場被稱為“鋼軍”“鐵軍”的英雄部隊

1930年中原大戰時期,第四軍縮編,併入桂系軍隊內。1931年,第四軍再次恢復番號,張發奎出任軍長。1932年,張發奎辭去軍長,由吳奇偉接任,第四軍也從此編入中央軍序列。抗日戰爭時期,第四軍參加了淞滬、武漢、長沙會戰,1946年重慶談判後,又被改編為整編為第四師,直到1948年再次恢復番號。

解放戰爭時期,第四軍曾經被解放軍部隊殲滅,後又在廣東重建,1950年後撤往臺灣。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義的第四軍所部,後改建成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抗日戰爭時期,留守南方八省開展游擊戰爭的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因其中還有第四軍所部,因而番號定為“新四軍”,後來的解放軍部隊第127師被認為是第四軍的編制後代,也享有著“鐵軍”稱號,其中的第379團被認為是“葉挺獨立團”的編制後代。

第四軍有一部分還擴展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一·二八淞滬會戰中的知名抗日英雄部隊,也有著“鐵軍”的稱號,而留守廣東的部隊,經過多次擴編以及改建,一直維持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但是因為混雜太多,倒是與“鐵軍”稱號沒多大的關聯。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盡在夜狼文史工作室歷史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