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的白鶴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大清皇帝按照通俗的說法是十二帝,這一說法在史學界和民間都屬於主流意識。但清朝有十三個皇帝這個說法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究其原因就在於多了一個多爾袞。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清朝開朝國君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盡心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順治皇帝。正是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全力幫助下,清軍終於入關,打入中原,最終席捲全國。多爾袞既是能征善戰的猛將,又是善於治國的能臣。
順治七年,多爾袞死亡,為了感恩多爾袞的輔佐,同時也為了安撫多爾袞及其勢力,順治皇帝將多爾袞封為皇帝,廟號是清成宗,諡號是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從制度上來說,多爾袞這個皇帝有鼻子有眼,有廟號有諡號,但不久,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態度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掘墓,取消封號。乾隆皇帝的時候恢復了多爾袞的名譽,但是也只是恢復到了親王,皇帝還是不算的,所以多爾袞最終也沒有被納入清王朝皇帝的正統之中。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清十二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清遜帝宣統。然而,清朝其實還有一個皇帝,雖然在嚴格意義上,不同於其他12個正統皇帝,但是他也是被官方認證的清帝。
說到這,想必你已經知道是誰了吧?
沒錯,這個人就是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之異母弟,後來輔佐順治皇帝入關,平定天下的攝政王多爾袞。
皇太極死後,擁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多爾袞,為什麼要支持順治繼承皇位,不自己繼位呢?
1643年八月,皇太極突然暴斃於瀋陽的清寧宮,而在皇太極生前沒有留下皇位繼承人遺詔的情況下,皇位的繼承人選便掌握在八旗背後這些掌權人的手裡了。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皇位的繼承最後鎖定在了豪格和多爾袞之間。豪格有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持,而多爾袞這邊,他只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支持,支持力度對於繼承皇位還遠遠不夠。
要這麼看的話,貌似豪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概率會更高點。但是,豪格不是嫡子,又不是正妃所生,加上負責兩黃旗的將領又一直在糾結豪格成為皇帝之後,兩黃旗能得到什麼好處。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孝莊文皇后將順治推薦給了多爾袞,由於順治是皇太極的正妃所生,並且兩黃旗將領的意思也是要求讓皇子繼位。再加上孝莊文皇后與多爾袞關係也比較不錯,順治又是豪格的親弟弟,如果是順治繼承皇位,豪格也不會反對。
因此,順治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其實也是被八旗各派互相爭鬥斡旋的產物。
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支持下,年幼的順治雖然成功繼承了大統,但是卻失去了權力和自由
多爾袞最開始是以輔政的身份幫助順治“輔理國政”的,後來在順治元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十月,順治便在關裡舉行登極大典,而多爾袞因功勳卓著,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多爾袞雖然是順治的攝政王,但是他的權力也跟皇帝並沒有什麼區別。朝廷百官無論大小事情都需要徵得多爾袞的同意,甚至有時還要讓朝臣去他的府邸議事。而順治當時又勢單力薄,身邊只有自己的母后,加上多爾袞的專橫,順治幾乎是沒有任何可以做主的空間。
伴隨著多爾袞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大,多爾袞的朝服開始和皇帝穿的龍袍相似,並且多爾袞每次出行或者是外出狩獵時,都讓百官列隊送行,場面也是異常的壯觀。而此時順治積攢的勢力並不能與多爾袞相抗衡,也只能選擇暫時的隱忍。
多爾袞死後,順治追封廟號“清成宗”,喪禮依帝禮,而在死後的2個月,多爾袞又被下詔毀墓掘屍,剝奪封號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多爾袞作為大清入主中原的最大功臣,他的榮譽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就被落得追奪封典、毀墓掘屍下場。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多爾袞生前攝政王的身份在朝中就積攢了很多勢力,所以多爾袞去世後,順治會對多爾袞進行毀墓掘屍,其目的也是為了打擊多爾袞的黨羽,順便清理一些多爾袞的勢力。
事實上,順治的這個目的還是有效果的。在多爾袞死後不久,他的政敵不僅紛紛站出來翻案,還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這裡面就包括多爾袞的親信蘇克薩哈。當時蘇克薩哈見勢頭不對,帶頭舉報多爾袞預先給自己準備的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物品,準備死後殉葬之用,種種跡象都表明多爾袞生前早已有謀反稱帝的野心了。
後來,順治先是恢復了兩黃旗貴族的地位,然後又提升兩紅旗的裡一些有能力的人物,最後將多爾袞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從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
除此之外,順治通過對多爾袞的毀墓掘屍,還做了一些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以及禁止各旗自由圈地的特權。
在順治入主中原後,他就學習了很多中原王朝統治管理的辦法。與此同時,他還通過重用漢臣去釋放諸王貝勒管理朝廷的權力,於是在順治後來的統治中,就能看到滿人和漢人都具有同樣的權力向皇帝請示。
綜上,多爾袞其實對滿清的勢力的壯大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不僅穩定了整個滿清政權,還消滅了李自成農民軍殘餘勢力,為大清王朝的最終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多爾袞在攝政期間太過專橫,又對年幼的順治皇帝管束過多,使順治失去了自由和權力。所以,造成了順治皇帝和多爾袞之間的怨恨越來越深,最後通過列出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了多爾袞的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
秋原歷史
清朝的皇帝數量有三種計算方式。
第一種,清朝全史,從太祖到遜帝十二位。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天命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年號天聰、崇德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
第二種,因為太宗皇太極開始稱帝,使用“大清”國號,故太祖努爾哈赤不算在清朝皇帝內,十一位。
第三種,中國通史算法。因為太祖太宗都只是割據政權,他們的時代在通史中屬於明朝,所以把世祖算做第一個皇帝。這種說法在民間尤其流行。傳統相聲《講帝號》,金庸小說《鹿鼎記》都用的這種說法。
題主說的有十三位皇帝,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可能出現這種誤會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可能。
一,清朝一開始的國號為金,君主稱汗。所以按年號稱呼太祖為天命汗,太宗為天聰汗。後太宗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年號改為崇德。這樣一來他自己有了兩個年號天聰,崇德。總共清朝就有了十二帝十三個年號,故稱清宮十三朝。有部小說就叫《清宮十三朝》,很有名。十三帝的誤會很可能從此而來。還有人望文生意,把慈禧太后算為一朝,其實慈禧太后沒有自己紀年,她是同治光緒兩朝的太后。
二,清太祖第十四子多爾袞,在太宗死後,順治即位之初受封攝政王,為清朝的實際統治者,他死後按皇帝資格上廟號,諡號為“成宗義皇帝”。但不久又撤銷,連親王封號都剝奪,直到乾隆皇帝才給恢復,如果非說有個取消的皇帝,可能是他。
三,戊戌政變後,慈禧和光緒的關係空前緊張,慈禧有了廢黜皇帝的念頭,立清宣宗第五子奕誴之孫溥儁為“大阿哥”。準備讓光緒退位,大阿哥代之。並且連新君年號都定好了,保慶。但在列強幹預下未果。後來懲辦“拳亂”禍首,溥儁之父端王載漪削去王爵,溥儁本人也取消大阿哥資格,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這可以算個未能上位的皇帝。
至於其他的康熙朝廢太子胤礽,乾隆朝幾位早夭的密立儲君,或者穆宗未使用年號“祺祥”,不至於造成這種誤會吧。
三種可能,希望可以幫到你。
pegasus1
簡單來說,清朝有11個皇帝和6個追封的皇帝。
提到清朝皇帝,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清朝十二帝,這是包括了清朝的11個皇帝和後金的一位大汗。此外還有清朝十三皇朝的說法,這是按年號算的。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國號“大金”,史稱後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努爾哈赤用數年時間席捲遼東,把明朝在遼東的勢力盡數摧毀,不得不退守山海關。
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去逝,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元天聰。
皇太極在位時期是清朝的關鍵時刻,後金逐步由一個漁獵民族政權向集權帝制國家轉變,其標誌之一便是君主不再稱大汗,而兼有皇帝之名。
1636年五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追尊努爾哈赤為大清皇帝。
1643年八月,皇太極暴斃於瀋陽,清朝內部經過一系列爭鬥後,推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改元順治。
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請清軍入關,清朝迅速攻佔北京並遷都於此,福臨為此再登基一回,以示自己是明朝的天命繼承人,繼而展開奪取天下的戰爭。
1648年,福臨將努爾哈赤以上的四位先祖追尊為大清皇帝。
1650年末,攝政王多爾袞去世,福臨追封其為大清皇帝。但兩個月後福臨展開清算,廢除多爾袞一切封號,並掘其墓。直到一百二十八年後的乾隆時期,多爾袞才恢復了睿親王的封號。
福臨之後,清朝還有十位皇帝,每人一個年號,即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嘉慶帝顒琰、道光帝旻寧、咸豐帝奕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
總的來說,活著當清朝皇帝的有11位,大多數情況下,清朝的前身後金也算作清朝,所以努爾哈赤也是清朝皇帝,則十二帝之稱最為普遍。努爾哈赤的四位祖先皇帝純屬追封。多爾袞是生有皇帝之時,死有皇帝之名,只不過名很短,一般不把他當作清朝皇帝,也就是被開除了。
明清時期,一位皇帝一般只有一個年號,但皇太極因為稱帝改國號,多了一個年號,所以整個清朝(加上後金)有十二帝十三年號。
平沙趣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大下午的爬起來,俺這起床氣還沒散乾淨,就蹲在電腦跟前刷題,轉手就刷到了這題目,俺直接就樂了。
清朝十三個皇帝?你快拉倒吧,你要是細細的算下來,光皇帝就有十四個,他開除的可不是一個,是一對。
你還別不服,聽俺給大傢伙聊聊這八卦。
其實擱一般人的眼裡,清朝這應該有十二個皇帝。咋說呢?要是一般情況俺也承認是這麼個理,但今天比較特殊,畢竟題主問到這檔子事了,咱也不能揣個明白裝糊塗不是。
這事,咱一個一個聊。
話說滿人您要是往前邊追,這其實是過去的女真,在宋朝時期建立了金國,這不後邊努爾哈赤建立的國家,國號被稱為“後金”,他是這麼來的。
那麼後金這塊傳到皇太極手裡邊,他就特別的不喜歡別人叫自己為女真,所以就改成了滿洲。
這事是在1635年11月22日定下來的,當時皇太極為這事專門下了一道命令
“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直到今天,滿人依然將這11月22日定為民族誕生日。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要猜了:“你不會說,清朝被開除倆皇帝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別!別!俺可沒這麼說。後金那是清朝的前身的,沒有後金就沒有清朝,這倆皇帝那是必須算到清朝裡邊,這算是奠基人啊!這可不能不算啊!歷史學家都沒這麼幹的。
被開除那倆算不到人家身上,俺這裡沒有別的意思,只是順帶普及一些個小知識而已。
既然說了,咱就在插個小知識,那麼努爾哈赤之前,還有四個滿人的祖先,被後來的皇帝追為皇帝,他們分別是孟特穆 ( 肇祖原皇帝)、福滿 ( 興祖直皇帝)、 覺昌安 ( 景祖翼皇帝)、塔克世 ( 顯祖宣皇帝)。
那麼這四個人通常是不算在清朝皇帝裡邊的,但您要是擱愛新覺羅的家譜裡邊排,這四個人算皇帝,當然這四位不在咱今天要聊的這八卦裡邊,大傢伙知道有這麼個事就成。
題主這事其實得從皇太極身上說起。
話說當年努爾哈赤死的也突然,他就沒怎麼給自己安排後事,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幾個皇子瞅著皇位都想擱上邊坐上一坐。
這要是按照努爾哈赤本人的喜好,當時皇太極的同父異母的多爾袞有著先天優勢,但努爾哈赤啥話也沒有留下。
所以皇太極就來了個先下手為強,把多爾袞的母親逼的殉葬了努爾哈赤,他把皇位撈到了手裡邊。
也就是說多爾袞和這皇太極有著殺母之仇,但皇太極也算藝高人膽大,他就覺得自己能夠壓制了多爾袞,不在意。
可皇太極也犯了努爾哈赤的老毛病,沒立儲君。你說這事弄的比較尷尬。
其實皇太極最早立過一次,當年科爾沁為了和清朝捆綁的更加的結實,把一個姑姑,倆侄女都嫁給了皇太極。這就是皇太極的皇后哲哲,後來出名的孝莊,已經皇太極的摯愛海蘭珠。
話說皇太極這輩子最為疼愛的就是這海蘭珠,她就給皇太極就生下一個皇八子,就這皇八子還是個巴掌大嬰兒的時候,就被立成了皇太子。
但這孩子福薄,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連個名還都沒來得急起。
海蘭珠跟著也就病垮了,死掉了。海蘭珠一死,這皇太極幹啥都心不在焉的,所以皇太子的事,就沒來得急。
皇太極說道根子上也是傷心死的,隨著海蘭珠兩年後就死了。
這下清朝的皇位又懸空了。
這檔子事大傢伙也都知道,後來不就有了多爾袞攝政,輔佐孝莊的兒子順治當了皇帝嗎?
咋說呢?在整個清朝入關之後,兵權雖然落在八個旗主的手裡邊,滿八旗嘛?但這裡邊功勳最大的就是人家多爾袞,所以說道兵權,這就成了多爾袞最大。
畢竟在軍隊裡邊,尤其是戰爭年代,啥都不好使,擺你的功勳最實在。
那麼多爾袞成為攝政王那是手到擒來啊。
後來這不,什麼叔父攝政王,什麼皇叔父攝政王,整到最後這直接就成了順治的皇父攝政王。
聽著名字好像一步比一步的親切,其實說道根子上,多爾袞也沒按啥好心,為自己成為皇帝鋪路呢?
這檔子事,順治自己心裡也明白,但又能咋樣呢?實力不允許他有別的想法。
這要是發展下去,後邊就沒有順治啥事了,但也該著了,多爾袞出去狩獵把自己個摔死了。
聽到這信,最開心的無疑就是順治,畢竟蹲在他頭上一塊烏雲,就等著下雨了,結果就這麼煙消雲散了。
但這會多爾袞人雖然死了,但他的影響力還在,順治為了更安穩的拿到權利,還是按照極高的規格葬了皇太極,這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容,還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就這架勢不可謂不厚道啊!
可這事兩個月之後,順治把權利鞏固的差不離了,這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事。
這傢伙,好嗎?把多爾袞的豪華陵墓直接就給刨了,棺材板也給掀了,拉出屍體玩命的抽,抽完了還不算,把腦殼還給剁下來。您瞅瞅順治這得多恨多爾袞,所以之前追封的清成宗,也被順治給收回了。
後來多爾袞的事,被乾隆這位特別喜歡否定前朝皇帝的主給翻了案子,當然也僅僅是恢復睿親王封號。
所以題主說的那被開除的一位,估計指的就是這位——多爾袞。
另一位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提醒俺:“你不說,還有一位,這誰呀?”
咋說呢?這位說道根子上他充其量頂多算半個,那麼是怎麼回事呢?
咱接著說。
這後邊這幾位咱就不用詳細的介紹了,咱簡單的過一下就完事了。
順治為了董鄂妃算是看破了紅塵,這死命的想要出家當和尚,這連他老母親孝莊都攔不住。
這不就制定了康熙作為皇位繼承人。
康熙後邊又經歷了九子奪嫡,雍正正式登基。
雍正這人比較勤勉,對於後代這事,有幾個也就成了,所以後妃也不多,他的皇位也比較明確就留給了乾隆,他本身就經歷過九子奪嫡的殘酷,所以不願意弄那個。
毫無疑問的乾隆就登基了,成為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六十三年,最後的三年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持朝政,直到死了都沒捨得撒手手中的權利。
而清朝也就是從這位爺的手上開始走下坡路的,到了他的中後期,為了維持朝廷龐大的開銷,啥都敢標上價格賣出去。
就連作為榮譽勳章的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只要付的起銀子,他就賣。
到了最後好懸沒把三眼花翎也賣出去,他就打算在三眼花翎的基礎上在弄個四眼花翎,五眼花翎啥的,這要不是和珅給按住了,清朝歷史得到三眼花翎的人可就不止七個人了。
哎這一說,就守不住嘴!好了咱接著說題主的事。
這後邊的皇帝能力一般般,但皇位的繼承沒啥爭議的,至少沒出現九子奪嫡這種事。
嘉慶在乾隆還在的時候就當了皇帝,後邊的道光,這位吃口雞蛋還得數個數,生怕吃多了,沒辦法國庫裡真沒銀子,后妃們想吃個葷菜,這都得趕上逢年過節。
後邊的咸豐,被英法聯軍攆著屁股跑,把偌大的紫禁城留給英法聯軍,最後把圓明園給燒了哪位。
後邊三位大傢伙也知道了,這三位就沒有留下子嗣,分別是同治,光緒,溥儀。
那麼在這個當中間,有一位比較可憐,那就是光緒,他在位的時候,就哪位就已經起了要廢他的心思,畢竟光緒年歲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好控制了。
這不他們就準備重新立一個溥儁出來,做皇帝,他們連年號都整出來了“保慶”,所以這位叫保慶帝。
結果這事遭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反對,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廢帝的計劃就停了,保慶帝也就沒了。
如果在清朝末期您聽到大阿哥這字號,指的就是這保慶帝。
所以要這麼算的話,應該是十三個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清朝原本有13個皇帝,其中有1人因為特殊原因被“開除”,此人就是多爾袞。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公元1616年,剛剛統一遼東的努爾哈赤實力大增,他不甘心只當明朝的“建州衛指揮使”,於是自建一國,國號為“大金”,他本人也就是“後金大汗”。
之後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與明軍在薩爾滸大戰,一舉擊潰明軍主力,“金國”有了可以和明朝決戰的實力。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承“後金大汗”之位,相比於努爾哈赤,皇太極的能力更勝一籌,在他的治理下,金國開始向著一個農耕封建國家發展。
他在位期間,征服了朝鮮,統一了漠南蒙古,切斷了明朝與蒙古林丹汗的聯繫,使明朝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
之後,設立“漢八旗”和“蒙八旗”,完善國家機構,一切制度仿照明朝設立,既加強了皇權統治,也擴充了國內兵力。
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並將國號改為“大清”,尊奉努爾哈赤為清太祖,也就是清朝的第1個皇帝。
此時的明朝大廈將傾,而清朝雄主輩出,這也讓他們想要取而代之。
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因為他沒有說出繼承人是誰,這也讓清朝陷入了一場權力爭鬥之中。
被“開除”的多爾袞
此時有兩位爭奪者,一個是掌握兩白旗的多爾袞,另一個是掌握兩黃旗的皇太極長子豪格。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哪一方登上帝位,另一方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在禮親王代善等人的要求下,皇位還是傳給皇太極後人,但不是長子豪格,而是皇九子福臨。
公元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自此清朝開始在中原建立政權。之後,多爾袞自稱“皇叔攝政王”,獨攬朝政大權。
公元1648年,也就是順治五年,多爾袞要求更進一步,並稱自己為“皇父攝政王”。此時皇太極的出行規格,一切生活用度全部與皇帝標準相同。
但還未享受皇權滋味的多爾袞很快意外離世,順治七年,多爾袞墜馬而亡,順治帝下令追尊他為“清成宗”。
在多爾袞死後,他這一派大臣徹底失勢,遭到了其他派系大臣的攻擊,多爾袞同胞兄弟阿濟格被問罪,朝堂上的大臣開始瘋狂彈劾多爾袞。
之後,順治皇帝剝奪了多爾袞的所有榮譽,不僅如此,只要是敢為多爾袞說話的大臣全部問罪,最輕也是流放寧古塔。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重新審理此案,認為多爾袞功大於過,於是恢復了他的親王爵位,但是並沒有承認他的皇帝封號。
這樣的結果也導致多爾袞成了清朝13個皇帝中,唯一的1個被“開除”的皇帝。
東方大史
不是第一位的努爾哈赤,也不是最後一位的清遜帝宣統。
大家耳熟能詳的是清十二帝,為了記憶方便,還編了順口溜。
所謂的大清朝的第十三個皇帝,是順治封的,也是順治帝撤的。
對,說到這裡,您一定就知道了,他就是愛新覺羅家的多爾袞。
是順治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是成祖義皇帝多爾袞。
皇父攝政王多爾袞
我死後,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這人啊,一旦身居高位,並且確實是憑自身實力登上的高位,
隨著地位的升高,身邊阿諛奉承的人的增多,
忠言就漸漸逆耳,人也就漸漸的飄了。
讓皇帝管自己叫爸爸的人不是沒有,只是下場都太慘。
假父義父的也不嫌難聽,只求那一陣的人前顯貴。
然而卻總是有人前赴後繼不顧死活的去這樣做,
多爾袞也是如此。
l 和碩睿親王
這個稱號沒毛病,是清太宗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的時候,封的。
沒錯,帶和碩,和碩在滿語中就是方方正正的意思,同時說明多爾袞是掌旗的旗主。
從這一天,墨爾根代青貝勒就開始被人叫了一輩子王爺。
在以軍事征伐為主要活動的時代,掌旗的旗主,就是實力的象徵。
當然,到皇太極暴斃,愛新覺羅福臨登基的崇德八年,和碩睿親王前又加了輔政兩個字,
但很快,這個稱號又變了。
這裡多說一句,皇太極應該才能稱得上是大清朝的第一任皇帝,
所以有人猜努爾哈赤不是清皇之一,也到有些根據。
l 叔父攝政王多爾袞
清太宗皇太極暴斃,留下的位子誰坐?
小孩子愛新覺羅·福臨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當時的大清王朝,承嗣制度,還不完善。
皇太極一開始的時候,還和其他的旗主們並肩而坐處理政務呢。
那真正是,誰手裡兵多將廣,誰就有話語權。
從這個意義來說,豪格和多爾袞都有資格問鼎。
但是,豪哥卻臨陣退縮了,有資格的代善也以年老為由不願做那個位子。
多爾袞想自立,
但大家都說非皇太極的子孫不可以承繼大統。
折中之下,愛新覺羅家皇太極的六歲的小兒子福臨,登基稱帝。
而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則同任輔政大臣。
當然,很快,多爾袞就局域濟爾哈朗之前成為了叔父攝政王。
l 皇叔父攝政王
這時候就是1645年,清軍入關第二年了。
多爾袞根據漢臣范文程和洪承疇對全局形式的分析,
已經對一統全國有了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
在這裡,不得不說,清朝入關及一同全國,多爾袞功不可沒。
l 皇父攝政王
很懷疑這時候多爾袞的智商,
要知道,在有些地方的尋常百姓家,管自己的叔叔輩按排行叫大爸爸,小爸爸什麼的,是很尋常的事。
可是,讓皇帝該叔父為皇父,
是個皇帝就受不了,同樣的,歷史上的皇帝們的假父們下場沒有一個好的。
更何況,外界還對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還有些風言風語。
此時,是順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
成宗義皇帝多爾袞
l 是順治追封多爾袞的,
中間那一長串諡號,咱們就不說了。
一是成宗,
成啊,一統天下成功的成,
但是很遺憾,叫成宗的,元成宗,是個不咋地的皇帝。
朝鮮成宗,也沒有啥鮮明的政績。
明成祖朱棣,人家是祖,是開創之帝,不能比。
再說這個義皇帝,總給人不真不實的感覺。
l 為啥撤了
表面是蘇克薩哈等首告多爾袞活著的時候就有“反跡”,
這是多爾袞死後兩個月的事了。
兩個月,應該是順治帝思考如何肅清多爾袞殘餘勢力的時間。
- 他有兩個選擇,
一是慢慢清除,
二是雷霆萬鈞。
顯然順治帝選擇了第二個方式,
那麼最快的方式,就是拔掉多爾袞這個“義皇帝”的大旗,
所以,廢尊號,開館戮屍,
最高統治者態度鮮明瞭,下面就好辦了。
設想:
皇父攝政王這個尊號也許是順治主動給的,
但是多爾袞竟然能接受。
不得不讓我們推想一下,雙方都應該沒想到兩年後多爾袞會摔下馬身亡。
如過多爾袞沒死,會怎樣?
多爾袞會篡位嗎?順治會像康熙殺鰲拜一樣殺掉多爾袞嗎?
科技歷史說
滿清12帝,是我國最後的王朝絕唱。從努爾哈赤開國,到宣統亡國,期間皇室發生的故事可以寫到幾百萬字的小說。
為什麼說滿清有“13”個皇帝呢?
讓我們時間回到1643年,這一年滿清的第二個皇帝皇太極掛了。由於死的突然,並沒有來得及安排後事。
話說清朝的帝王總是犯這個錯誤,不然也不至於有後來的九子奪嫡。
皇上沒了,總得有一個新的頂上去吧。
這個時候兩大勢力出現了,分別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
通常子繼父位,為什麼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這個時候要出來爭奪帝位呢?
原因就在於多爾袞戰功赫赫,在軍隊和朝堂之上聲望很高,勢力更大。既然皇太極沒有明確指出繼承人,為什麼我不能爭一爭?這是多爾袞的內心寫照。
雙方勢力鬥爭異常激烈,這事好激烈,要是相互謙讓才怪了。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最後上位的確實年僅六歲的福臨。
其實,這也是雙方妥協的結果。雙方都在想在運動中壯大自己,消滅對手。最後的結局很明顯,多爾袞技高一籌。
很快,多爾袞就帶領著八旗子弟進了山海關,來到了北京城。
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是有機會自立的,把福臨娘倆扔在盛京,自己在北京稱帝,依然沒有誰能夠左右自己。
可能此時的多爾袞心境已經變了,跟一年多前爭帝位時不一樣了。可能現在覺得,做一個隱形的帝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或許,他放不下他和孝莊的感情。
就這樣,又把孝莊娘倆接到了北京城。
這個時候順治還沒有親政,還是個孩子。那朝中大事怎麼辦?自然是由攝政王多爾袞來主持了。
自己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而且帝國正在慢慢壯大起來。
或許,這對於此時的多爾袞來說,足夠告慰祖宗先靈了。
多爾袞的攝政王做了七年之久,這七年裡,多爾袞帶領八旗子弟進入北京,平叛邊亂,打擊南明,對於一個剛剛入主中原的王朝來說,功不可沒。
更是讓自己的正白旗進入了上三旗,抬高了自己的宗族勢力。
後來,多爾袞在平叛禍亂的時候,死在了古北口外。
念於多爾袞的功績和其勢力,順治皇帝只能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成字有著大功告成之意,完成之意。
可能這也寓意著多爾袞成功入主中原之意吧。
但是,僅僅兩個多月,順治皇帝便剝奪其封號,搗毀其陵墓。
可能是這些年裡,順治壓抑了太久,也可能是這些年和他母親的傳聞,讓順治內心感覺受到了侮辱。
但是,他忘記了自己的皇位和這偌大的天下是怎麼來的。
後來,乾隆四十三年,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結語:從王朝的角度來說,多爾袞功大於過。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同意,福臨沒有機會登上皇位。如果入主北京以後多爾袞自立,順治在關外毫無辦法。
作為一個臣子來說,多爾袞同樣合格,積極平叛,開疆擴土,奠定了清朝最初的格局。
只是他和孝莊的故事,那也只能怪年輕時的故事了。
觀復一鑑
我是逐夢,我來解答。
現在書上存在的真實統治的清朝皇帝就只有12個。依次為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顒琰(嘉慶)、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算上追封的5位,依次為孟特穆 ( 肇祖原皇帝)、福滿 ( 興祖直皇帝)、 覺昌安 ( 景祖翼皇帝)、塔克世 ( 顯祖宣皇帝)、 多爾袞 ( 成宗義皇帝).
也就是說清朝總共存在的皇帝有17個。題主所說的13個皇帝應該是從努爾哈赤開始,關於他的祖先不算,才符合。而其中確實有一位是被“開除”的,就是多爾袞。
詔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清史稿》那麼,他被“開除”的原因是什麼呢?
方在沖年,令臣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逮後多爾袞獨擅威權,不令濟爾哈朗預政,遂以母弟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攝政王行之。儀仗、音樂、侍從、府第,僣擬至尊。擅稱太宗文皇帝序不當立,以挾制皇上。構陷威逼,使肅親王不得其死,遂納其妃,且收其財產。更悖理入生母於太廟。僣妄不可枚舉。---《清史稿》這是《清史稿》中對多爾袞“開除”原因的解答,主要概括下來為以下幾點:
1、獨擅威權。
2、排擠輔政大臣濟爾哈朗。
3、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
4、政策都以皇父攝政王的名義執行。
5、儀仗、音樂、侍從、府第,都按皇帝的規格。
6、宣揚皇太極按繼位順序不能登基稱帝,也就是說皇太極得位不正,藉此來挾制順治。
7、構陷威逼,殺害肅親王。
8、強納肅親王的側妃,沒收他的財產。
9、讓其生母入太廟。
10、僣妄的事情不可枚舉。
這些都是“開除”他皇帝之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