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说到五代十国,可能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知道。为啥会这样呢?因为安史之乱后,貌似历史就陷入了透明状态。让你现在说出几个五代名将,除了几个开国皇帝,估计也就说不出啥了。虽然这段历史不出名,但是有一个朝代那可是相当出名,这就是后周。他的出名不是出名在朝代多繁荣,而是给老赵留了个无敌战队。而北宋的好几大专利,也是后周时期就设计出来的。那么,他凭啥训练出这支部队呢?

公元979年,北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头。看着落日余晖,他不禁感慨万分。我大宋真的是天下无敌!什么契丹、北汉都不是我的对手。不过,我们的赵二哥确实是有点高兴过头了,这是他个人军事生涯最后一次胜利。而在他面前的这支部队,也是北宋禁军最后的光辉。因为接下来,他就要在高粱河用他的驴车漂移了。这支战力强悍的禁军当然不可能是赵光义这个战术鬼才能训练出来的。说到这支杀气腾腾的大军,还得回到前朝,就是后周时期。他的缔造者,后周太祖郭威。以及他的继承者柴荣,将禁军的战力继续提升一个台阶。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后周的军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很多朋友把功劳都记在了柴荣的身上,实际上郭威以及之前的五代历任皇帝都有贡献。而柴荣也是在郭威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的一个过程。

第一,改革指挥体制,给北宋开个文官头

从朱温篡唐以来,藩镇割据这个头疼的问题终于不困扰唐朝皇帝了。不过,这个问题又开始让朱温头疼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沿用唐代以来的以牙还牙的招数。藩镇的最大特点就是吃硬不吃软。既然如此,唐朝就搞了个“神策军”。这支部队成为了唐朝的救命稻草,威慑各个藩镇。但是很不辛,这个平衡让黄巢给打破了。到了朱温的时代,朝廷成立了禁军。禁军不是北宋的创新,这支部队当然归中央管。中央有了枪杆子,各个藩镇算是老实的一点。不过,这个禁军虽然对外能镇压藩镇,同样的道理,对内也可以威慑皇帝。当初唐朝宦官那么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抓着神策军这个枪杆子。现在,禁军的统帅是谁同样也是问题。

在五代时期,禁军一般都是侍卫司负责统兵,而枢密院负责发兵。统兵权和发兵权是分开了,但是权力过于集中也是个大问题。比如,后晋石敬瑭当了皇帝后,对统领禁军的杨光远就相当惧怕:“兵柄在手,以为高祖惧己,稍干预朝政,或抗有所奏,高祖亦曲从之。”人家石敬瑭惧怕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石敬瑭、刘知远这些个开国皇帝可都是禁军统领出身。除了统兵大将骄横,经常抢皇帝宝座,枢密使也不消停。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在五代,枢密使大多是武将担任。就是后周太祖郭威自己都是枢密使玩的“黄袍加身”。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可不想别人再来一次。郭威建立后周后,就开始采用分权对立的办法,在禁军外设立了个殿前军。殿前军其实之前就有,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殿前军就是皇帝的保镖,由皇帝自己指挥。郭威之前,皇帝们叫他班直。班直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是皇帝们“选诸军骁勇者为之”。到了郭威这里,把这个保镖给扩编了,成立了殿前军。而李重进就很荣幸的成为了首任殿前都指挥使,给皇帝当保安队长。

郭威成立了殿前军,但他的作用还主要是对内。真正用他打仗的是柴荣。说起来,这也是一段辛酸的往事。高平之战,柴荣亲征北汉。打着打着,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扔下柴荣跑了。要不是殿前军的拼死作战,估计柴荣就壮烈殉国了。从这时起,柴荣算是彻底不相信这些骄兵悍将。殿前军得到大规模的扩充,平时防卫,战时成为了后周军的主力。

设立殿前军只是限制了统兵权,还没有限制调兵权。对于调兵权的限制,郭威采用的方法就是文官担任枢密使。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是的,北宋的第一专利,郭威就已经给做好铺垫了。一开始,郭威刚当皇帝,还是用的当初开国老将王峻。到了广顺三年,郭威就把枢密使换成了文臣郑仁诲。从这开始,枢密使就彻底跟武将无缘。

第二,改革选拔机制

说到改革选拔体制,就是禁军的“选练”选拔制度。具体做法就是“精锐者升在上军,怯儒者任从安便”。给了禁军士兵一个向上的阶梯,想要拿高薪水,想要好的待遇那就奋勇作战,赢取女神全靠自己。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如果你认为这项制度是北宋的首创那就错了。从五代时期,这个制度就有了。这件事朱温和后唐都干过,就是到了后周朝,也不是柴荣开始的。广顺元年,太祖郭威就开始选精锐到禁军的办法:“诏诸州于州兵内选勇壮并家属赴京师。”不过,郭威时期还没有到处找茬,兵力消耗不大。到了柴荣时期,想要平定天下,当然要打仗。于是,大规模的兵源补充到了禁军。

就光柴荣刚继位的显德元年就两次选精壮到禁军,“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阂下……以禁卫处之”。显德六年,柴荣北伐也招募了大量的精壮到了禁军体系中。其实,我们看北宋的禁军制度,这不是赵匡胤和赵普拍脑门想出来的,历史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横空出世一个完美的制度体系。

第三,整饬军纪

说到军纪,最乱的估计非五代莫属。从朱温开始,枪杆子出政权可就是一道铁律。只要有军队,连大唐皇帝都可以不放在眼里。所以,整个中唐以来,军人地位高不可攀。五代的这些骄兵悍将,玩的大的换皇帝,玩的小的平时奸淫掳掠,战时索要赏金。这样的部队,统领好了还行,管不好经常就是贻误战机,还容易把自己玩死。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郭威在位时间短,只对上层结构做了调整,基层部队还来不及管。柴荣从小长在民间,这些人欺负老百姓的手段他还是相当了解的。高平之战,柴荣就差点被这些兵油子给坑死。所以,战后对逃兵大肆处理。这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做的事情更狠。

柴荣颁布了一套《制旨兵法》,这套兵法就是后来赵匡胤的“阶级之法”的雏形。这套法律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阶级之法”规定,士兵如果冒犯了上级那就是犯法,这可不得了,轻的是流放,重一点那就要处死。反过来,将领可以让士兵干任何事情。那有人要问了,如果长官的命令错了或者针对你怎么办?那最好还是先挺着,如果告上级,就算你告赢了也得受罚。是不是看起来很变态?对,这套法律确实很变态。但是对当时五代十国时期还是很有效的。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郭威


毕竟这些当兵的都骄横惯了,从安史之乱后基本就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如果不出台点政策镇住他们,估计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过矫枉过正就不好了,这个弊端到了北宋中后期开始逐渐显现。

做事不能做绝,让这些当兵的不违法乱纪,到处抢劫,那总得给他们妥善安排。不然,谁都得想自己退伍了咋办。为了让这些士兵了无牵挂,柴荣还优待退伍士兵。当兵只要勇猛作战就能升迁,退伍还可以有妥善生活安排,不至于临街要饭。那当然提着脑袋打仗,谁还想干些违法乱纪的事,被逮到还没有好果子吃。

第四,削弱藩镇

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以来的常态,日子都过了一百年了,到了后周郭威这里就必须改改。首先要给断的就是武器制造权。

唐朝的武器一开始是中央制造,但是安史之乱后,朝廷管不了地方,这些个节度使就自己造武器。五代以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皇帝们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石敬瑭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上贡”。他让各个藩镇打造武器,然后给中央。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却很骨感。这些藩镇哪里这么好心,钱没少拿,武器却偷工减料。


柴荣留了一支无敌战队,成北宋禁军的巅峰,那他到底咋训练出来的


到了郭威时期,必须要断绝这么个来源。郭威下令,藩镇的工匠全都到中央来,取消藩镇武器制造权。由于郭威刚平定了慕容彦超的叛乱,大家都不想触霉头。武器制造自然就收归了中央。节度使手里没有了枪还不够,连后勤都得给他们断了。

藩镇割据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干预民政。大量的税赋到不了中央,却都到了节度使手里。这些节度使有枪有钱还有兵,他们不造反,估计是信了佛。郭威直接下诏,藩镇的部队只能协助地方维持治安,不得干预民政。那这些做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原来的五代士兵跟土匪没啥两样,当初郭威“黄袍加身”回到汴梁后,根本控制不住这些士兵劫掠。但是看后周柴荣攻打淮南就明显不是一个画风。扬州被攻破后,后周大军“整众而入,市不易市,人甚悦”。简直一副八路军“三大纪律”的风范。

除了不打砸抢了,犯上作乱也很少了。具统计,从后梁到后汉,光是藩镇叛乱就有24次。差不多两年就得一次,而整个后周时期,慕容彦超叛乱之后就天下太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有经济发展。柴荣的雄伟计划,是郭威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柴荣的坚持执行才有了后周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有了底气的后周,终于具备一统天下的气势。而赵匡胤也是这项制度的坚决执行者。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北宋实际上就是后周。他的变化当然要从赵光义上位后才把这项好政策给执行歪了。

《五代禁军初探》

《旧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