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為何不怕遙遠去攻打相隔千山萬水的歐洲?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蒙古帝國全面征討歐洲的行動,被稱為蒙古軍的第二次西征。說起來,當時與蒙古帝國捱得最近的,應該是南宋。可是,為什麼蒙古帝國不打南宋,卻偏偏要去征討相隔千山萬水的歐洲呢?

(蒙古帝國西征)

當然了,也不能說當時蒙古帝國沒有打南宋。其實蒙古帝國當時是打歐洲和打南宋同時進行的。不過,人們對蒙古帝國在那時候打南宋的事情,卻幾乎沒什麼印象。而當時攻打歐洲的行動,卻震驚了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觸目驚心的一筆。

這說明,當時蒙古帝國投入到南宋戰場上的精力,並沒有投入到歐洲戰場上的精力大。那麼,蒙古帝國當時為什麼捱得近的,付出的精力少;而捱得遠的,付出的努力卻很大呢?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歐洲好打,南宋不好打。

歐洲好打,是蒙古帝國在發動第一次西征的時候看出來的。

蒙古帝國發動的第一次西征,攻打的重心並不在歐洲。而是在亞洲和歐洲交界處的花剌子模。主要還是亞洲的地盤,屬於阿拉伯地區。

蒙古帝國最初攻打花剌子模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把握的。只不過因為花剌子模已經蹬鼻子上臉了,已經嚴重挑釁了蒙古人的尊嚴。如果成吉思汗不應戰,那麼成吉思汗此後再無立錐之地。所以,不管打得贏打不贏,硬著頭皮,成吉思汗也要去打這一仗。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仗打得異常順利。本來在西方稱王稱霸的花剌子模,竟然不堪一擊。蒙古軍在攻打花剌子模的不花拉城市的時候,只花了五天時間,可見花剌子模真的不經打。而且,很快花剌子模就全境被打下來了。

(成吉思汗畫像)

當時,蒙古軍也試探性地打過歐洲,都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這樣一來,蒙古人就有了很好的經驗。這讓他們明白,打歐洲是不會費很大勁的。

他們的判斷顯然是正確的。因為歐洲當時處於中世紀,被教皇統治著,死氣沉沉,完全不是驍勇善戰的蒙古人的對手。

南宋則不一樣。南宋雖然不位於中原地區,但是他們被稱為中原國家。自古以來,中原國家和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之間,就是一種宗藩關係。少數民族國家對中原國家一直是仰視的狀態。這種仰視不僅僅是一種對先進文化的仰視,更是中原國家打出來的。秦漢和隋唐時期,中原國家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一直處於一種壓倒性的優勢。就算是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這樣一些亂世,中原國家也並沒有被壓垮,而是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就南宋而言,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是南宋的堅韌程度,是讓北方的少數民族深有體驗的。遼國、西夏、金國曾經無比強大,他們也輪番地和北宋南宋戰鬥過,但是南宋一直挺立著,笑到了最後。

由此可見,蒙古人在攻打南宋問題上,沒有必勝的把握。

(蒙古鐵騎之戰)

其二,讓侄子打歐洲,讓兒子打南宋。

當時蒙古帝國的大汗是窩闊臺。窩闊臺在進行戰爭佈置的時候,讓大哥朮赤的兒子們、二哥察合臺的兒子們、四弟拖雷的兒子們前往攻打歐洲。而他自己的兒子闊出、闊端等人,窩闊臺則安排他們去攻打南宋。

有人可能會說,你說得不對。貴由不是窩闊臺的兒子嗎?而且還是窩闊臺的長子,為什麼窩闊臺把貴由安排去攻打歐洲呢?

不錯,貴由確實是窩闊臺的長子,但是窩闊臺一點兒也不喜歡貴由,根本就沒有把他當自己的兒子看待。

他非常重視的兒子,也是作為他接班人的兒子,是闊出。窩闊臺讓闊出擔任統帥,前往攻打南宋。

那麼,窩闊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呢?原因就在於,南宋是一塊風水寶地,是一塊魚米之鄉。當時蒙古帝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打下來的領土,基本上就歸誰所有。當時歐洲和南宋比較起來,歐洲的土地顯然要貧瘠很多,文明程度顯然比南宋低很多。所以說,窩闊臺當時的安排,其實是有私心的。

不過窩闊臺雖然想得很好,但他自己的兒子卻有些不爭氣。作為整個南宋軍隊的統帥,闊出在攻打江陵的時候,被一隻流矢射死了。當闊出被射死以後,他的另外一個兒子闊端,也害怕了,帶著軍隊就有返回來了。因此窩闊臺的兒子們在南宋戰場上,最終沒有搞出什麼大的聲響。

(參考資料:《蒙古黃金史》《蒙古秘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成吉思汗蒙古為了金錢財富,不停地向東西方進攻征戰。】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

成吉思汗蒙古為什麼要不停地向東西方征戰呢?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金錢和財富,有了錢和財富才可以養活蒙古的幾十萬軍隊。草原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從小就騎在馬背上,似乎天然的驍勇善戰,這其實是個誤會。遊牧民族的生產方式就是放牧,而放牧的勞動技能除了騎馬射箭外,基本上都和戰爭技能無關,而戰爭的技能不僅僅是騎馬射箭,一個放羊娃絕對不是一名天然的戰士。一個牧民要成為合格的戰士或軍人,也是要經過長期訓練和實戰鍛鍊的。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大漠之後,擁有近30萬的蒙古軍隊,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是需要大量的金錢去養活的。養活一名步兵,一年至少需要5兩銀子;養活一名騎兵,一年至少需要20兩銀子;養活一名鐵甲軍,一年至少需要50兩銀子,成吉思汗擁有近30萬騎兵,馬、牛、羊就算不要錢,武器裝備總得花錢吧!成吉思汗在征戰的過程中,俘獲成千上萬的漢人工匠,為蒙古軍隊製作裝備和武器。製造武器裝備的原材料,草原上只能提供皮革,銅鐵布帛等其他原材料,只能依靠交換和購買。草原上的物產只有馬、牛、羊、駱駝等等,通過貿易交換才能獲取所需要的財富和金錢。

自從漢朝打通絲綢之路以後,絲綢就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硬通貨。在漢唐宋時期的邊境貿易和國際貿易中,一匹絲綢的平均價格大約是10兩銀子,而一匹馬的平均價格大約也是10兩銀子,絲綢布帛的單位,為什麼是馬匹的“匹”,長期等價貿易交換的結果。一匹絲綢長約24米左右,一匹上等絲綢可以交換一匹良馬,一匹中等絲綢可以交換一匹中馬,一匹下等絲綢可以交換一匹劣馬。在元代以前,絲綢是中國特有的拳頭產品,其他國家都不能生產。絲綢通過國際間驛站式貿易交換,運輸到中東、中亞的時候,一匹絲綢的價格成了10兩金子,運輸到歐洲的時候,一兩絲綢的價格成了一兩金子。

根據《宋史》的記載,北宋每年可以生產110萬匹絲綢、900多萬匹布;南宋每年可以生產94萬匹絲綢,800多萬匹布,可以為一億多人口製作衣服。如果兩宋時期絲綢的一半用於出口,每年可以換取500萬兩以上的銀子以及大量的馬匹牛羊,收取200萬兩關稅。但是,兩宋王朝就是個怪胎,在對外戰爭中敗多勝少,即便是岳飛打贏戰爭,南宋也要殺岳飛而對金國納貢稱臣。兩宋簽訂了《澶淵之盟》《慶曆合議》《宋金和議》等等喪權辱國的條約,每年把絲綢產量的三分之一進貢給遼、西夏、金,絲綢之路東段的國際貿易權掌握在遼、西夏、金的手裡,蒙古崛起之後,絲綢貿易的主權轉移到蒙古手中,兩宋高額的對外歲貢,養肥了遼、西夏、金、蒙古。

北宋滅亡後,南宋政權為了聯合西夏抗金,繼續執行《慶曆合議》,每年送給西夏15萬匹絲綢、10萬兩銀子。1141年,宋金和議之後,南宋每年向金國進貢25萬匹絹、25萬兩銀子,宋金以大散關為界,南宋和西夏的聯繫被隔斷了。慶曆合議就徹底作廢了。金國得到絲綢之後,開始的時候通過蒙古草原和西遼進行絲綢貿易,西遼再把絲綢運送到花喇子模,花喇子模再運送到中東阿拉伯,阿拉伯人再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再運送到歐洲各地,國際絲綢貿易是驛站式的,巨大的利潤存在於其中的各個環節中。當然絲綢貿易有許多條線路,貿易壁壘、軍閥割據、土匪搶劫等等,高額利潤之下險象環生,有時候也是血淋淋的。

1203年,成吉思汗滅蒙古克烈部王罕,王罕之子桑昆逃往西夏。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大漠,金國的貿易通道就被蒙古隔斷了。無奈,金國只好把一部分絲綢低價交給蒙古,由蒙古向花喇子模輸送交易。但是,金國也不死心呀,因為蒙古這一口咬的太狠了,金國也需要養活大量的軍隊呀,金國就把從南宋得到的絲綢,一部分通過西夏轉運,利益均沾西夏何樂而不為呀!成吉思汗是要壟斷國際絲綢貿易,西夏卻收留了王罕之子桑昆,拒絕和蒙古合作,分散了蒙古國際貿易的利潤。

1205年和1207年,成吉思汗兩次發動了對西夏的戰爭,西夏被宋朝養活了200年之久,積蓄還是相當豐厚的,有錢就可以養活大量軍隊,成吉思汗兩次攻夏,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攻佔了高昌回鶻,迫使西夏求和,接受了“附蒙伐金”的條件。1213年,1214年,成吉思汗兩次攻打金國中都,騷擾搶劫河北、山東、遼西地區,迫使金宣宗向成吉思汗求和,送給蒙古金國公主、絲綢、金銀。至此,成吉思汗就徹底控制了絲綢貿易的主動權。

成吉思汗養活著30多萬蒙古鐵騎,幾十萬漢族工匠,金錢的花費是相當巨大的,成吉思汗不滿足眼前的利益,他想獲取更大的絲綢貿易利潤,他的目光投向了西遼和花喇子模。成吉思汗開始準備征伐西遼,同時展開了對花喇子模的貿易戰,1217年,成吉思汗開始對西遼全面進攻。西遼是怎麼回事呢?1125年,遼國滅亡後,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領殘敗的契丹人逃到今新疆至哈薩克斯坦一帶,重新建立的大遼國,歷史上叫做“西遼”,西遼也是驛站式絲綢貿易的受益者。

1218年(又說是1215年),成吉思汗滅亡了西遼,為了獲取絲綢貿易的更大利潤,成吉思汗向花喇子模派出了450人、500頭駱駝的商隊。蒙古前往花喇子模的這支商隊,並不是來和花喇子模進行交易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打貿易戰,他們要求花喇子模提供貿易通道,交出他們的貿易路線,蒙古商隊是想甩開花喇子模,獨吞絲綢貿易的利潤。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花喇子模訛答剌(一作兀都刺兒,在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總督,不能接受蒙古商隊的要求,雙方發生了嚴重爭執,訛答剌總督上報花喇子模皇帝,以間諜罪殺死了蒙古商隊的人員,沒收了他們的全部貨物。

1218年,成吉思汗向花喇子模派出使臣,指責花喇子模皇帝摩訶末背信棄義,要求摩訶末交出兇手賠償損失。摩訶末拒絕要求並殺死蒙古正使,剃光兩位副使的鬍鬚,押送他們出境。同年,成吉思汗攻滅了西遼,蒙古就和西域完全接壤了,同時,成吉思汗暫停了攻打金國的戰爭。徵調了20萬蒙古騎兵,數萬漢人工匠隨行,開始全面攻打花喇子模。花喇子模雖然有40萬軍隊,1400萬人口,但是地域遼闊,兵力分散,花喇子模採取了錯誤的抵抗方式,實行一城一池的保衛戰,而沒有集中兵力和成吉思汗決戰,這是花喇子模戰敗的關鍵因素。

成吉思汗圍困玉龍傑赤城半年多,由於久攻不下,蒙古犧牲了一萬多名戰士。城破之時,成吉思汗默許蒙古大軍屠城七日,據記載七天時間蒙古軍隊屠殺了數十萬人。當時,隨行成吉思汗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勸說成吉思汗不要屠城,成吉思汗對丘處機說:“攻克一個城池,我的蒙古戰士就死了一萬人,還沒有等到征服整個花喇子模,我的蒙古戰士就可能死完了。”玉龍傑赤是蒙古語,原名是花喇子模城,是花喇子模的舊都。成吉思汗從花喇子模擄走10萬工匠,收編了20萬花喇子模壯丁。

成吉思汗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大,軍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需要的金錢財富也就越來越多,驛站式絲綢貿易的利潤,已經不能滿足蒙古對財富金錢的需求渴望,成吉思汗要獲取國際貿易中所有的利潤,因此成吉思汗蒙古的這部巨大戰車就再也停不下來,需要不停的向東西方征戰並掠奪。成吉思汗用5年時間,征服了花喇子模,回過頭再次征戰西夏,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西夏銀川去世。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由於對金錢財富的渴望,不停地征戰世界各地,就像一個大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大越滾,直到有一天這個雪球再也滾不動而崩潰。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頭條“冷清先生”公眾號,謝謝您的閱讀轉發。

 











冷清先生



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一種巧合,他在最初哪知道西方有個歐洲,也不曾想涉足這麼遠的地方。最初他接觸西方是在早年草原之爭時期,因為他的義父克烈部大汗脫斡鄰是草原鼎鼎有名的領袖,一直信奉聶託斯教就是東方耶穌教。除了克烈部,在西南內蒙中部的汪古部和西部乃蠻部都信奉此教,所以東西方聯繫是不可避免,可以說蒙古草原三分之二都對西方歐洲有所瞭解,而當初唯獨成吉思汗所屬的蒙古卻獨信薩滿。所以成吉思汗最早有可能接觸歐洲傳教士,這也正是蒙古高原地理的優越性,東西毫無障礙,沿著漫長的蒙古草原,阿勒泰山,一直到哈薩克平原,烏拉爾山,很容易向西輻射,有利控制住西域。像之前的匈奴,突厥,回鶻由於受中原強大的軍事壓力,都後來向西發展。


至於為什麼以後無緣無故碰觸歐洲,那肯定有原因,那就是成吉思汗早年消滅蔑兒乞部不乾淨導致的。二十歲時,成吉思汗的妻子被搶,他發動一生以來第一場消滅戰爭,聯合扎木合,王罕將蒙古北部最大部落蔑兒乞搗毀,忽都逃亡敵對部落尋求庇護,這就有後來蔑兒乞西逃歐洲的結果。和其他部落一樣,被成吉思汗幹掉的草原各部紛紛西逃,先是投靠克烈,後是投靠乃蠻部,乃蠻滅了以後,太陽罕太子屈出律竄取西遼政權,控制住了遼王直骨魯和女兒渾忽公主,這也就有成吉思汗執意滅西遼的原因 。 克烈殘部以王罕子桑昆為主在西夏被殺,扎合敢不從乃蠻又投靠成吉思汗,而扎答闌扎木合則也被成吉思汗生擒處死,其家族敵對勢力阿勒坦和忽察兒被正法。卻單單隻有蔑兒乞殘部逃出乃蠻奔往歐洲欽察,在阿勒泰山,速不臺一支沒有清理乾淨,導致後來欽察隱匿蔑兒乞人,使蒙古引起了注意。


成吉思汗與歐洲碰撞第一大導火線就是位於中亞和伊朗的帝國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攻打金國時,花剌子模無視蒙古的存在,在邊境訛答剌殺死了五百名商隊,因此就給了蒙古西進的機會。由於當時花剌子模和北部欽察和俄羅斯諸國的歐洲聯繫很深,這就有後來蒙古不得不敲打他們。哲別和速不臺大軍以其與蔑兒乞和花剌子模的糾纏發動征討欽察戰爭。由於蒙古西征軍在克里米亞觸犯了基輔羅斯的利益,於是羅斯諸國也被捲了進來,這就有成吉思汗和歐洲矛盾的出現。


第一次西征後,欽察和羅斯聯軍大敗,欽察部分領土歸入蒙古朮赤汗國領地,就是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直到太宗窩闊臺繼位後,朮赤汗國領土萎縮,退回不裡阿耳以南,而且欽察重振旗鼓收復失地,西方邊境岌岌可危,於是就有第二次西征。窩闊臺討伐南宋之際又發動第二次西征,主要剪除欽察和俄羅斯諸國威脅,幫朮赤汗國擴大領地,這也就有後來很兇猛的西征,讓歐洲陣陣發痛,被示為黃禍。


龍文說史


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為何不怕遙遠去攻打相隔千山萬水的歐洲?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對,這倒不是說蒙古軍隊沒有捨近求遠,先去攻打歐洲,而是說成吉思汗鐵木真麾下的蒙古軍隊沒有翻越千山萬水,因為雖然歐洲距離是遠一些,但到歐洲的路對於蒙古軍隊來說卻更好走一些,那麼當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蒙古征服遵循著什麼內心邏輯?我們今天就來詳解一下。

金朝與中亞東歐各國的體量差別

其實在當時,蒙古第一次滅國行動出現在了位於中亞的花剌子模而不是金朝也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因為相比於中東歐各國,金朝和他們的體量差距懸殊,因此征服難度也是差距非常大的。

蒙古崛起前的花剌子模(左下Khwarezm)和金朝(右邊Jin)

我們這裡所說的體量並不只是指領土,當然金朝的領土也不小。但金朝和中亞以及東歐國家相比具有本質不同的其實是人口。根據歷史記載,在鐵木真統一蒙古一年之後的公元1207年,金朝的人口已經達到了841萬戶,總人口可能超過了5000萬人。而在10幾年之後蒙古軍隊發動滅亡花剌子模的戰爭時,花剌子模幾大主要城市的總人口數相加只有52萬到85萬人之間。雖然主要城市的人口絕對不能等同於總人口,但花剌子模在當時就是一個以城市人口比例特別高而著稱的國家,所以其總人口至多也就是幾百萬人,和金朝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而在花剌子模滅亡之後,蒙古軍隊遇到的其它亞歐國家的體量最多也就是相當於花剌子模的體量,有些甚至更小,人口只有幾十萬,所以這種征服難度和南下滅金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其實當時蒙古也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對金朝用兵,只是金朝作為一個體量超大,而且抵抗意志也十分堅定的王朝,一直抵抗了20多年才被打垮。而這種時間差也是許多朋友感覺蒙古人似乎對中亞東歐興趣更大的原因之一。

蒙軍在草原周邊作戰的優勢

當然,除了金朝本身的體量和抵抗的激烈之外,蒙古帝國和蒙古軍隊本身的重點也決定了中亞和東歐雖然距離遙遠,但卻是更適合其進行征服的地區。這裡面最根本的一點當然就是因為蒙古帝國在早期是一個純粹的草原帝國,因此其戰力主要是來自騎兵的奔襲。而在當時,能讓蒙古騎兵發揮最大戰鬥力的,就是從中國東北地區一直綿延到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中歐地區的歐亞大草原地帶了。

歐亞大草原(淺綠色)分佈區域

桃花石雜談這麼說是因為,在古代行軍打仗其實後勤的問題比現代要難解決得多的多。比如現在我們看到許多歷史記載說古代出兵,動輒就是幾十萬大軍。但其實這種數字裡,通常佔絕大多數的都是負責運送糧草等工作的後勤人員,真正一線作戰的部隊能佔到三分之一就算是比例超高的配置了。但蒙古軍隊在歐亞草原沿線作戰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只需要極少的後勤人員就可以保證軍隊能夠正常運轉,併發揮出最強的戰鬥力。

鼎盛期的蒙古帝國,基本也是位於歐亞大草原周邊地區

這樣說是因為,在草原作戰,蒙古軍隊的戰馬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後勤供應的作用。早期的蒙古人是完全的遊牧民族,馬匹可以說是其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中,馬匹供應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平均每名蒙古士兵都會配備3到5匹馬。而且這些馬基本都是母馬,因為母馬除了能作為行軍打仗時的坐騎,還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馬奶,而馬奶則是蒙古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

在歐亞大草原及其周邊地帶作戰的過程中,許多時候蒙古軍隊甚至都不需要後勤支援,或者只需要極少量後勤支援。因為在出徵時,每名蒙古士兵都會隨身攜帶一包乾肉,在路上由輪替的馬馱著,需要吃飯的時候在鍋裡一煮就可以隨時開飯,而歐亞大草原相對乾燥的氣候可以保證這些乾肉可以很長時間不變質。馬奶則既能提供人體所需水分,還能提供補充的營養。而在遇到戰事拖延糧食斷絕時,則可以殺馬肉充飢。而在極端情況,預計連馬肉都不太夠吃的情況下,則可以在把戰馬殺死之後,先把馬血和馬奶混合在一起當糧食吃。曾經有記載說蒙軍士兵光靠吃這種馬血和馬奶的混合物就可以活過一週以上。

蒙古馬是促成蒙古征服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另外蒙古馬本身的特性也進一步增強的蒙軍在歐亞草原的戰鬥力。蒙古馬用現代觀點看不算特別好的馬,因為它的奔跑速度不如阿拉伯馬和純血馬。蒙古馬相對來說個頭較小,但這卻使它們自己消耗比較小,非常能耐受艱苦環境,在歐亞草原上它們憑藉自己在沿途找到的野草和枯枝就能維生,同時給士兵生產馬奶。而這也進一步降低了蒙古軍隊的後勤需求。而這些有利條件,只有在歐亞草原上才能發揮作用,一旦遠離蒙軍也會面臨和其它所有軍隊一樣的巨大後勤困難,所以中亞東歐地區雖然實際距離較遠,但對於蒙古騎兵來說,無論是行軍還是作戰條件都有利,也更容易抵達。所以這些地區也更早就成為了被其征服的地區。

天時與天時的侷限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優勢之外,根據一些現代的科學研究,當時蒙古軍隊能夠在歐亞草原及周邊地區縱橫無敵還跟當時出現的一個非常有利於蒙古帝國的天時有關。根據2014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尼爾·彼得森和艾米·海色爾等幾位教授的研究,在公元13世紀歐亞大草原出現了長期的溼潤氣候,特別是在鐵木真崛起這一時期,蒙古草原中部出現了連續15年溼度高於常年的情況。這使得草原的生產力大幅提升,也使蒙古草原的人口和戰馬數量都出現了暴漲。

公元13世紀的氣候造成草原水草極其豐美也是蒙古崛起的客觀原因之一

而這也是此前和此後戰鬥力都比較平常的蒙古軍隊在這幾十年之間成為了橫掃半個世界的無敵之師的原因之一。但天時造就的戰鬥力畢竟是有侷限性的。比如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間,雖然蒙古軍隊所向披靡,很快滅亡了羅斯諸國、波蘭和匈牙利,特別是在與匈牙利軍隊進行的蒂薩河之戰中,蒙古軍隊幾乎是以屠殺的方式消滅了數萬匈牙利軍隊,卻在向奧地利嘗試性進軍之後很快撤回羅斯地區,甚至放棄了在中歐已經征服的土地。雖然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當時因為蒙古大汗窩闊臺突然死了,西征軍回去爭奪汗位,但也有觀點認為,蒙軍撤離而且之後沒有再次入侵中歐是因為在到了匈牙利之後,雖然平原地帶仍然有利於蒙軍作戰,但當地已經漸漸脫離草原,蒙軍在此作戰成本驟增,因此感受到了巨大困難,所以才很快撤軍,以後也不再進軍此地。

描繪菩薩河戰役的古畫

同樣,因為蒙軍對就地取材解決後勤問題的過度依賴,也使其對手在後來找到了對付他們的有效辦法。而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埃及馬穆路克王朝成功抵抗蒙古入侵的過程。從公元1244年開始,蒙古駐波斯軍隊就曾經入侵敘利亞地區。而從公元1259年蒙古第三次西征開始,蒙古軍隊以及後繼的伊兒汗國軍隊曾經在40多年內多次入侵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希望攻入埃及,滅亡馬穆路克。但因為當地氣候乾旱,而且馬穆路克王朝實行焦土政策,將當地的所有可被當作牧場地草原全都燒光,所以每一次蒙古進軍到巴勒斯坦地區之後都很快喪失勢頭,最終只能迅速撤軍,沒有一次成功攻入非洲。而從這個角度看待蒙古征服的整個過程,恐怕許多疑問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桃花石雜談


這個問題的意思應當是成吉思汗為何放著周邊的金國和西夏不打,非要遠征中亞和東歐?

事實上,鐵木真最初的模樣想法缺不是遠征,而只是復仇,滅金。

鐵木真的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在公元1146年被金國釘死在了木驢上,滅金是鐵木真一生最重要的目標。

公元1206年,鐵木真一統蒙古草原,隨即向宗主國金國發起挑戰。

但由於鐵木真鑑於金國的強大,首先選擇的是斷其左臂――滅西夏。

所以,成吉思汗最初的征服對象一直都在周邊地區。

只不過,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與中亞通商的450人商隊被花剌子模屠殺。

但由於鐵木真正在全力攻金國,所以決定和平解決。

於是,鐵木真派出了使節交涉,然而花剌子模執意要挑戰蒙古人,殺了蒙古正使,剃光了副使的鬍子。

鐵木真勃然大怒,於是便把攻打金國得戰事交給了木華黎,親自率兵征討花剌子模。

歷史從此改變。

花剌子模之所以敢挑戰蒙古人,是因為剛剛擊敗了中亞的霸主西遼,兵威正盛,但鐵木真的蒙古鐵騎從此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噩夢。

征服花剌子模,鐵木真用了五年的時間,之後返回故地,並派哲別向西追擊逃亡的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

摩訶末後來逃至裡海孤島,哲別則從波斯繞道高加索地區進入東歐草原。

在這裡,哲別擊敗了阿蘭人、欽察人、羅斯人,瞭解了整個西亞和東歐的狀況。

這次西征是蒙古人的第一次遠征,但遠不是最後一次。

哲別追擊摩訶末的路線未蒙古人提供了西征的兩個方向,這就是後來的拔都西征――進入東歐建立金帳汗國,旭烈兀西征――滅阿拉伯帝國建立伊爾汗國。

所以,成吉思汗選擇西征,最初確實因為花剌子模的挑釁,而哲別的遠征探路使蒙古人瞭解了西方有更加肥美的草原,同時為之後蒙古人的西征指明瞭方向。





心向青山


這話說的問題很多,什麼叫做近的地方不打?事實上蒙古近的遠的一直都在打,齊頭並進!

蒙古帝國全盛時期,足達3320萬平方公里,在古代當中領土面積僅次於日不落帝國的3400萬平方公里!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出生於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聯合札木合以及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組乞顏,最後慢慢發展最終統一蒙古。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裡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統一全蒙古

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成吉思汗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

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成吉思汗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實際上的統治者。

南宋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裡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

成吉思汗外伐

南宋開禧元年(公元105年之後,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

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軍南下伐金。

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破北京,消滅金朝守軍。

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率軍滅亡西遼。

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花剌子模帝國,直接攻破了都城不花剌,花剌子模被迫遷都,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又率軍滅亡西夏!同年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這位戎馬一生的可汗,也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後世評價

成吉思汗這個人後世譭譽參半,好的人說他管理本族百姓,賞罰分明。軍事上,遠交近攻,可見其才華。統一蒙古草原,是其人生之輝煌。蒙古士兵在其領導下,所向披靡,縱橫歐亞大陸。是其巔峰之作。成吉思汗善待母親,也是中華民族之美德。

愛護愛人,到了常人所無法觸及的位置。妻子被異族掠奪並強姦,能夠痛定思痛,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可見其大丈夫的本色。膝下之子,施理得當,揚鞭懲之。尤以長子為甚,雖知親生為否,但仍以慈父待之。可見其胸懷廣大。

壞的一面,被成吉思汗攻陷的城市,屠城似乎成為了定則,城市文明退化為荒漠。異族人民無不誠慌誠恐,可見其威懾力。倖存之人淪為奴隸,悲慘境地可想而之。不是衝炮灰,就是添磚加瓦,苦不堪言。蒙古的統一,到底是文明的進步,還是文明的倒退,不言而明!

不管怎樣說,那個時代早已過去,成吉思汗的是非功過,還是留給後人評論吧。


風情侃歷史


說的不對,成吉思汗一直在戰鬥,遠的近的都在打,他的夢想是征服全世界。

鐵木真統一東部蒙古後,被尊為成吉思汗,這標誌著蒙古帝國的建立,隨後蒙古繼續對西部蒙古反對他的發動進攻,而西部蒙古當時反對他的最大勢力就是乃蠻部的太陽汗,成吉思汗擊敗太陽汗後,統一了蒙古草原。

蒙古大軍遠征

而後蒙古人發動了對金國和西夏的進攻,並且多次取得勝利,為了應對蒙古的威脅,金國主動和西夏結盟,共同對付蒙古,為了破壞金夏聯盟,蒙古軍隊在進攻金國的同時,先將主力對準了西夏國,結果將西夏國徹底打服了,党項人被迫同意,與蒙古人聯合進攻金國,金夏同盟瓦解。於是蒙古又開始主力進攻金國。

蒙古進攻金國的戰績顯著,而金國的領土很大,經過蒙古的蠶食,金國幾乎完全放棄了東北地區,而在東北短期契丹人耶律留哥建立了東遼國,女真人蒲鮮萬奴建立東夏國(大真國),為了徹底征服東北地區,此時蒙古與金國開始了短暫的和平,而成吉思汗派出大將木華黎主力經營東北地區。

蒙古帝國統一草原對外攻擊金國後形勢圖

在成吉思汗殲滅太陽汗的戰鬥中,太陽汗的兒子屈出律逃到了西遼國,成為西遼國國王的駙馬,後來居然篡位成為了西遼國的皇帝。作為成吉思汗的敵人,成吉思汗開始了西遼的進攻。並攻滅西遼國,斬殺了屈出律,將西遼舊地封賞給自己的三兒子窩闊臺。

西遼滅亡後,蒙古帝國就與中亞強國花剌子模接壤了。應該說相比較金國和西夏的堅固城池,蒙古人更願意去征伐水草豐美、一望無際的草原,而此時花剌子模因為通商問題與蒙古帝國交惡,於是蒙古帝國開始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親自主持。此次西征花剌子模為末代君主摩柯末,蒙古西征中,摩柯末戰敗後向西逃亡到裡海中小島上瑟瑟發抖,而他的兒子扎蘭丁則堅強抵抗甚至給予蒙古人重創,為此蒙古兵分兩路一路有長子朮赤、哲別率領追擊摩柯末,順勢攻入高加索和東歐地區,而另外一路則由成吉思汗親自帶領追擊扎蘭丁到印度河流域,並在擊敗扎蘭丁後開始東返蒙古草原。此次西征的花剌子模地區包括現在伊朗東部、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地區,這片區域被成吉思汗封賞給次子察合臺,後來形成察合臺汗國,而長子朮赤遠征的高加索和東歐地區後來成為長子朮赤系的金帳汗國。

成吉思汗去世時的形勢圖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為蒙古人打開西進的通道,佔據中亞後,蒙古人可以從裡海以北的草原一路向西到達伏爾加河流域,然後攻擊歐洲,這是當年匈奴遷徙的路線;同時蒙古人可以直接向伊朗發動進攻,順勢進攻衰弱的阿拉伯帝國,征服西亞,這兩條路線就是後來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和第三次西征路線。

完成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東返草原,途中聽說西夏再次反叛,於是在部署了滅夏戰略後病死在六盤山。


成吉思汗是一位真正的征服者,在他的時代,唯一能夠打敗他的只有時間!如果長生天給予成吉思汗更多時間,他真的能夠征服全世界。


大東北的小豆包


因為蒙古侵略成性。

成吉思汗有句經典名言:“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美貌之妻女也!”

另外一個版本:“男子最大之樂事,在於壓服亂眾,戰勝敵人,奪取其所有的一切,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妾。”



反正大概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對於成吉思汗來說只要是土地想他都想侵略,之所以不侵略,那麼僅 僅是因為自己的戰略規劃暫時還沒有考慮到那裡罷了。

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 鐵木真開始擴張,逐漸擊敗了蒙古的其他部落:主兒乞部、札達蘭部、塔塔兒部、泰赤兀部,成為蒙古最大部族;

鐵木真統一了蒙古諸部,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於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後彙集於乃蠻汗廷,企圖藉助乃蠻部的力量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


1204年鐵木真與乃蠻部開戰;成吉思汗通過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擊敗乃蠻部,擒殺其首領太陽罕,統一蒙古諸部;

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鐵木真開始率領蒙古向外擴張;

公元1205年,蒙古正式開始與西夏的戰爭,西夏戰敗,後連續五次攻打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滅亡;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伐金國,經過二十餘年,屠殺金國境內近80%軍民,公元1234年在蒙窩闊臺汗的手中金國滅亡。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掃清西征障礙,開始了遠征。


公元1219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先後攻破訛答剌、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派遣哲別、速不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導致其病死;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班師返漠北,結束蒙古第一次西征;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近的地方不打,請問是指哪裡???如果說是日本,那是因為日本相隔一條海,很難攻打,而且元朝也有兩次去征服日本都失敗了,就是遇到了海風;其次就是東南亞地區,東南亞那裡是熱帶地區,對於蒙古人來說,很難承受這種天氣而且瘟疫多,蚊蟲多,水災多,很容易受到感染髮病而死亡。



走客看天下


成吉思汗並沒有捨近求遠,而是選擇遠近兼顧,試圖想要將全世界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



成吉思汗鐵木真可以說是古代歷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和他所率領的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正是由於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了一支龐大而高效的軍事隊伍。因此在成吉思汗和幾代後人的努力下,蒙古大軍幾乎橫掃了整個亞歐大陸,佔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回顧成吉思汗的一生我們會發現,早年的成吉思汗乃是蒙古部落首領之子,卻不幸在少年時他的父親被殺害,部落首領的地位被叔叔所篡奪。鐵木真和母親以及弟弟開始了流浪的生活。這樣困難的生活磨練了鐵木真的性格和培養了他一生的個人信條。



因此仇恨一直伴隨著鐵木真長大,同樣也激勵著他奮發向上,為父報仇並且重振家族。因此早年的鐵木真並沒有將自己的目標便定位於征服整個亞歐大陸,乃至於他心目中的全世界。他的野心和目標是隨著戰爭的擴大和軍隊戰鬥力的增強而不斷增長。

最終鐵木真在為父報仇之後逐步的統一了蒙古部落和整個草原,後來更是為了抵禦曾經的宗主國金國的荼毒。因此對金國以及與金國交好的西夏國進行了多次用兵。西夏和金國的覆滅指日可待。



然後鐵木真在派出使者與花剌子模國進行商貿接觸之時,由於花剌子模國的一個官員貪慕鐵木真派來的商業使團的財富而妄動殺心。這一事件激怒了蒙古帝國和已經年邁的鐵木真,因此鐵木真率領大軍開始西征討伐花剌子模國。

鐵木真在西征花剌子模國的時間裡,尤其是在攻破首都和追捕蘇丹子女的過程中,鐵木真開始重新認識自身的實力以及世界的概念。曾經他認為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國在蒙古鐵騎面前不堪一擊,同時他開始瞭解到中亞、印度半島、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更多方面。包括這些地區的國家的戰鬥力以及國家主要的財富來源。



因此在剿滅了花剌子模國過後,鐵木真和蒙古大軍士氣高漲,因此鐵木真才派出軍隊繼續西征,去征服更遠的國家和地區。同時他也沒有放棄對於近鄰西夏國、金國以及偏安一隅的南宋的征服。

因此在成吉思汗和成吉思汗幾代子孫的努力下,蒙古人和蒙古人的後裔幾乎統治了整個亞歐大陸,而並非是捨近求遠。這就是戰爭狂人鐵木真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