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都說守荊州非關羽莫屬,其實不然,在當時有一員大將也可擔此大任,那就是黃忠,黃忠本就是劉表手下,常年在荊州帶兵,所以對於荊州是非常熟悉的,那麼黃忠是不是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今天從關羽和黃忠兩方面來對比下。

01 要守好荊州務必要與東吳打好關係,關羽自傲,自毀前程

先來聊聊關羽吧,關羽的能力是很強的,儘管在演義裡戰力有吹噓的成份。但是關羽治兵認真細緻,戰鬥靈活運用地貌,善於曲折夾擊。曹仁很了不起吧,把曹仁打得大敗,又水淹七軍,完爆了于禁,擊殺龐德。

現在說關羽大意是荊州其實是不太準確的,諸葛亮說的聯孫權,拒曹操,是人都懂的大道理,關羽難道不懂嗎?曹軍的整體實力要比吳蜀加起來還強的多,北方地區集聚了當時絕大部分的人口,冷兵器時代並不是看地的大小,而是看的人口數量,要有足夠的糧草,才能夠去打仗。

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大意失荊州

孫權這邊只要是有點兒頭腦,也不會去背後捅刀子,可事實呢?孫權確實沒有頭腦。孫權聯婚關羽,被關羽一口回絕,許多人說關羽太高傲自大,沒有實行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實際上錯大了,孫權聯婚這招很陰險毒辣,關羽做為荊州市集團領袖,蜀軍第二號角色,儘管和劉備是弟兄,孫權想和關羽聯婚,實際上是挑撥她們的君臣關聯。關羽這般高傲自大地回絕,說孫權是狗,實際上都是在向劉備表忠誠。

孫十萬打了那麼久的合肥,荊北對局發生變化,張遼都被派去支援了,孫權不在這時候趁機去打合肥,卻去背後捅刀子,實際上在孫權捅刀之後,到底誰真了便宜,那就是曹魏了,不但把關羽殺死了,合肥之圍也解了。

再聊回關羽,關羽那時候的念頭是感覺孫權不容易那麼蠢來捅刀,因為他也有一定的防備,江陵到沿岸地區必須烽火預警信息,假如孫權來攻,關羽能夠迅速補防。那時候假如關羽奠定襄陽,天地將會大變,這般大好機會,關羽毫無疑問沒道理放過的。

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關羽水淹七軍,名震華夏

可是誰可以預料到,自身拜把兄弟的內弟會忽然反水,造成江陵立即失陷,糜家從徐州剛開始就跟隨劉備,一路顛沛,老二忽然反了,緣故居然是犯了軍規怕關羽回家懲處他……實際上我認為即使關羽治軍再嚴,也會由於劉備內弟這一身份最後繞他一命,並且糜芳之後的下場也很差,何苦呢。

關羽最終的不幸,錯在小看了孫權要殺他的心,孫權殺了關羽還將頭給曹操想玩栽贓,最後關羽卻等不到增援,死在麥城。劉封這一蠢貨,即使看關羽被圍困,劉封最終的不幸下場都是沒有什麼好憐憫的,只有說咎由自取。

02 黃忠是本土人士,對荊州地形地貌非常的熟悉,利於防守

黃忠追隨劉備的時候,已經是60的高齡了。這把年齡的將領忽然換主公,實際上必須冒著挺大的風險的!假如一旦換錯主公,不僅危害到自身的晚年生活,還將危害下一代的發展。

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黃忠

儘管有一些風險性,可是一旦打出名堂,那麼收穫也是很豐厚的。並且黃忠的戰力也是一流的,果然如此,在入川與劉璋的軍隊交鋒當中,黃忠表現非常出色,就連蜀中將軍,劉璝、冷苞、張任、鄧賢都是黃忠的手下敗將。

《三國志·劉備傳》中有記述:“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陝西關中,質諸將並士卒老婆,率兵與忠、膺等進入涪,據其城。璋遣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舊”


可以看出來,在歷史資料記述當中,能夠顯著看得出黃忠的能力,是一流的,最少不輸趙雲與魏延。在進了成都以後,黃忠被劉備命為“討虜大將”,這時的黃忠可能會想,自身似乎並沒有跟錯主公一樣。

劉備曾經講過一句話叫:“操以譎,吾以忠”。


含意就是說曹操奸詐,我劉備要與他反過來,我要忠肝義膽,忠良,忠實。那麼,三國劉備是不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呢?我想要參考答案是否認的,最少在黃忠的眼中三國劉備並非那樣的人。

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大戰天蕩山

在漢中之戰中,黃忠可以說是貢獻甚大,並且是第一次與法正聯合,黃忠與法正,一人領兵一人出謀。在定軍山,黃忠一舉擊殺了曹軍主帥夏侯淵!此後,曹軍軍馬一敗塗地。可見黃忠年齡高了,但是能力還是很高的。

他其實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張飛和魏延

定軍斬夏侯

總結 黃忠完全有能力守荊州,但礙於降將身份,沒有貢獻

三國志在亞太地區原本就有很多版本,除開陳壽的,各種各樣三國文化早已就結合到一起了,再聊下邊說不清些哪些是真的了,陳壽版本的黃忠只有寥寥幾句介紹,可是能否定黃忠的能力嗎?看看後來投降的幾位大將,基本都沒有得到太多的重用,黃忠、魏延、馬超,也可以說一意孤行安排關羽守荊州,是劉備的一大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