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替你揭開經絡的神祕面紗!

引言: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研究人體經絡系統與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之間關係的理論學說,它的產生是古人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而提出的。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經絡學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理論體系,雖然學說中仍然有許多地方存在爭議,但是無可辯駁的是,它確實可以治癒一些疾病。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現代,經絡學說就像一個步履闌珊的老者,經歷了風霜的洗禮,仍然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療,與針灸學科的關係尤為密切。古人用語簡練,指代一項事物時,往往只用一個字,因此“經絡”二字也要拆開來看。“經”有“縱線”的意思,例如地球儀上的經度,用在經絡學說中則有路徑的意思,指的是人體內部貫穿上下的幾條縱線,也是主要線路。與之相對的是“絡”,是人體內縱橫交錯的脈絡分之,像“網絡”一樣。

由此經絡系統包括兩部分,即經脈和絡脈。

經脈是主要線路,貫穿人體的四肢和軀幹,分為正經和奇經。正經有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也是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統稱為手三陽,手三陰,和足三陽、足三陰。三陰三陽是按照陰陽的比例來劃分的: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此外,十二經脈還連接著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奇經有八脈,既不隸屬於十二臟腑,也無相表裡的經脈絡屬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等八條。其中任脈和督脈有固定的穴位,人們習慣將它們與十二經脈一起合稱為“十四經”,這十四條經脈共同構成了經絡系統的主要脈絡。

絡脈分為別絡、浮絡、孫絡三類,別絡包括十五絡脈,為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即手太陰絡脈、手少陰絡脈、手厥陰絡脈、手太陽絡脈、手陽明絡脈等十四條,加上脾之大絡,共計十五條;浮絡分佈在皮膚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從別絡中分出的最細小的分支稱為“孫絡”,他們的作用是相同的。

5分鐘替你揭開經絡的神秘面紗!

現代穴位模型

經絡的主要功能是將氣血輸送到全身,進而抵抗外邪入侵,保衛身體健康,若經絡堵塞,氣血不暢,則有可能發生病變,因此《黃帝內經》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根據每條經絡的作用,中醫將其作為參考,用以說明臨床疾病的病理變化、指導辯證歸經和針灸治療。

針灸治病分為針刺和艾灸兩種,針刺是用銀針扎刺穴位,而艾灸則是點燃艾條和艾柱,用以烘烤穴位的方法,雖然二者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用刺激腧穴的方法疏通經氣,恢復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另外,從皮膚和經絡之間的關係來說,採用皮膚針叩刺皮膚、皮內針埋藏皮內等方法,可以有效治療臟腑經脈的病症,還可以通過針刺經絡出血的方法來治療一些疾病。如目赤腫痛刺太陽出血,喉嚨腫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傷刺委中出血等等;經筋的病候,多表現為拘攣、強直和抽搐等症,治療多以局部取穴,所謂“以痛為輸”。這些都是經絡學說在針灸治療方面的體現。

最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打通經絡的依據

1、輕捏一下胳膊外側的三焦和小腸經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如果明顯地感覺出來 不痛,那麼就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

2、用自己的一隻手攥緊另一隻手的手腕,過了1分鐘左右,會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漸從紅色變成白色;這時,突然鬆開手腕,你會感覺一股熱流直衝到手指尖,同時手掌也會逐漸從白色變成紅色,這種現象稱為過血。如果手掌在半分鐘內恢復正常的顏色,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鐘內不能恢復正常的顏色,那就說明你的經絡可能不夠通暢。

參考文獻:吳鴻、《養生先養腳》[M] 陝西:陝西新華出版社 || 田栓磊、《如何判斷經絡不通》[N]保健時報 2010|2.25第00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