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一高二學生來說,物理學科有哪些問題?

物理基礎


對於物理難點的原因,從學生自身來講,主要有三個方面:①恐懼心理:許多同學聽別人說物理很難,便認為物理真的很難,這從心理上已經“未學先敗”,導致學習時沒有信心、沒有熱情,更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績必然平淡無奇;②方法不當:與初中相比,高中物理在知識的廣度、深度、邏輯的嚴密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如果完全沿用初中那套方法,自然行不通;③對物理及物理的學習有認知誤區,認為物理不需要記憶,過分注重理解。

其實,學好物理的最高境界便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大量的物理規律、結論、二級結論並在考試中發揮出來。這些規律總結可以是教材上的,可以是老師總結的,也可能是教輔書上作者總結的。在實際考試中,贏得時間便贏得了主動權,而大多數物理考試中,都會出現一到三個直接或間接應用結論、規律即可解決的問題。如果平日在大腦中有足夠的積累,考試時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不僅正確率高而且耗時較少。反之,如果每個題目都一步一步地推導,將耗費較長的時間且難以保證正確率。因而可以說,物理學習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就取決於誰記住有用的東西多。


地理小菜鳥


高中物理主要是必修一二的力學和運動學,選修3-1,3—2的電磁學,後面還有選修3-3,3-4,3-5包涵的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學史,原子核原子結構和波粒二象性,機械振動和機械波。

下面主要講必修一和必修二里面的力學和運動學以及選修3-1和選修3-2的電磁學。

必修一和必修二

運動學

直線運動主要涉及到速度和加速度,勻速運動和勻變速運動。

曲線運動主要包含拋體運動(平拋運動和斜拋運動)和圓周運動,天體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

重點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萬有引力定律和開普勒三定律。

力學

主要知識點是重力,作用力,彈力,摩擦力。

重點是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三定律,重點裡面的重點是牛頓第二定律。

機械能守恆定律主要涉及到功率的計算,和勢能的分析,運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解決問題。

必修一和必修二里面的難點是受力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牛頓第二定律,天體運動,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

選修3-1主要涉及到靜電場,恆定電流和磁場。

靜電場

主要知識有電荷守恆定律和庫侖定律,電場強度,電勢能,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重難點是分析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恆定電流

主要知識使電動勢,內阻,電勢差與電動勢的區別與聯繫,電功與電功率,焦耳定律。

重點是電錶的改裝,閉合電路動態分析,含容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磁場

主要知識。磁現象和磁場磁感應強度,安培力,洛倫茲力以及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重點是分析帶電粒子在複合場裡面的運動。

選修3-2。主要包含電磁感應。楞次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應用。交變電流以及傳感器。

重點是電磁感應中的電路問題,自感現象分析思路,還有變交電流有效值的計算。

高考重難點

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圓周運動,天體運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利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解決問題(大題),分析粒子在複合場裡面的運動。


smile八顆牙露


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及技巧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一、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

其實高中物理講的就是一些自然界當中事物的定理,這些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事物都蘊含這這些真理,生活處處都有物理,就比如說我們每次坐車,我們看外面的世界就可以看見這些車子外面的東西都在向後走,這就是我們高中物理當中的參照物,這個知識點,生活到處都存在知識,你要用心去體會.

只要我們長一顆發現的眼睛,你一定要多看看你的生活當中會有很多的現象,不管是自然的還是生活的,你還要多看看夜晚的星星,看看他的變化,你還會發現物理當中發光、發熱以及一些定律問題.這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是處處存在的.

二、學會從定理入手

對於一些定理還有就是一些死概念還有的一些規律你們都要高度重視,但是你不光時要記住這些知識,你要學會該怎樣利用起來,這才是關鍵,聰明的孩子是利用這些公式然後應用到自己的錯題當中,從中找到問題的所在,你還要做到從一個小小的錯題,就可以複習到很多知識,真是雙豐收,這也是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能不能開竅的關鍵.

三、把不理解改成很熟練

因為在高中物理當中還有很多新的概念,還有一些名詞就是比如:勢能、彈性勢能等,你們不要看見這些沒有見過的詞,就不喜歡他們,你知道嗎?只要你深入的瞭解,細心去看看,然後你再看看一些教材以及一些輔導書都是可以讓你理解的.

對於學習就是你要是越喜歡這個科目,你就會學的越好,可能因為種種的原因讓你喜歡這個科目,可能因為是老師的緣故,有的老師抓的緊,你這個科目就學的很好,但是還有的學生就是喜歡這個老師就喜歡這個科目,要是換了老師就不好好學了,其實這樣是害了你自己.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縱馬逐日


學會物理的第一步,並不複雜,就是明白自己手頭上有哪些工具?

不考慮選修部分,按公式來分,包括:

◇ 運動學: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

◇ 力學:重力、彈力、摩擦力、浮力、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三定律

牛頓三大定律、能量守恆(機械能守恆)、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

◇ 電磁學:庫侖定律、電場力、洛倫茲力、安培力、楞次定律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動生電動勢)...

要相信,就是這些並不算多的公式,就能解決高中物理中幾乎所有問題。

這就是你已知全部的物理工具。其他基於這些公式的推導,只是幫助你降低思維難度,加深對公式的理解,並不超出這個公式本身。

物理的難點在思維,思維的難點在理解物理過程。

很多“學不懂”物理的學生,在聽完老師講解後,甚至都不清楚這道題到底講了怎麼樣一個物理過程。這個“魔幻”的小滑塊、勻質小球、帶電粒子,到底經歷了這樣一番歷程,最後又是歸於何處?

如果連物理過程都不清楚,就不用說該怎麼去列方程,更不用說如何去解。

越是複雜的問題,越是要在開始解題時,思考物理過程。

解任何一道題目,開始列方程之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保自己理解了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思考你的“研究對象”(小滑塊/小球/帶電粒子)經歷了哪些物理過程。

比如剛學拋體運動的同學在解題時,往往也會分:上拋階段、最高點、下落階段、落地後階段,分別去列方程分析。

比如有的同學在做電磁場中的複合場問題時,也習慣先畫出粒子軌跡,哪怕並不能精確知道粒子軌跡,也嘗試畫出大致的軌跡。

比如初學自招的學生在解決天體運動問題時,也會列出一段軌道變化的不同階段,分為:變軌前的圓周運動、變軌道瞬間的動量變化、變軌後新軌道的運動。

只有這樣,你才知道物理過程的哪些階段,可以列出對應的方程。

很多物理其實不錯的學生,也常常因為物理過程思考不細而出錯。比如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時,常常想當然地忽略掉臨界點(勢能最高點、動能最低點),直接對初末態列了一個方程,毫無疑問會算錯。

模型化、題型化就是把物理工具運用到具體的物理過程中去。

比如已知起始狀態和終結狀態,計算過程,常常就要用到守恆定律。

比如複合場問題,常常先算軌跡,推導方程,計算軌跡的半徑、週期。

比如摩擦力做功問題(子彈打木塊),先算臨界點,再列能量守恆方程。

比如天體運動,圓軌道下半徑越大,勢能越大,線速度越小(既可以從開普勒第二定律得出,也可從“萬有引力=向心加速度”得出)。

當然,高中物理中的很多公式推導,實際上也是在把解題過程中需要一步步去推的公式,放在平時去學。既節省了時間,又減少了不必要的思考精力。

最後提煉出的物理模型或題型,也可以說是解物理題的思維範式/思維路徑。你提煉得越充分,越細緻,物理題目就解起來越快也越容易。

說白了,模型化和題型化,既是在幫助你思考,又是在幫助你避免過多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