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赵杰


首先我想要肯定的是,中医的养生之道是科学的,是有效果的,但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是中医养生之道来自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是顺乎自然之道,是科学的,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实际上阴阳不平衡才是常态,平衡乃是非常态,所以注意阴阳平衡的同时,更要尊重阴阳消长的规律,其实合理的不平衡就是平衡,顺乎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点是中医养生的理论研究不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不是天天担心这不能做,那不能吃 ,而是形成好的习惯和心态。其实无为就是最好的养生,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的现代解释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不要做违背自然的事,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顺时而为,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顺应自然的顺时而为就是养生。

第三点是现在带有功利性的中医养生方面的宣传太多,在这大数据时代,很多广告存于无形之中,这些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但大多是不可信的,如果天天把心思花在这些上,还谈什么养生,就是照搬别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毛病,最终能调整好的只能是自己。


根源1728


养生馆吗?几年前多是船销性质的连锁诈骗,,后来我发现美容院也下水了,几乎无孔不在。就是他们搞臭了中医。现在家庭没有什么人伦,多数一家三口老人空巢,不然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单元,因为生老病死的事情养生保健是最划算也最让人放心的,会省掉很多人力物力。


右手指哪


养生保健,现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如今基本上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常常会说“我爱生活,我要养生”,但是对于养生保健的问题上,你真的做对了嘛?尤其是中医养生更是被许多人所推崇,但是很多人却不了解中医养生,容易走进误区,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健康形成影响的。那么,中药养生保健你可能会遇见过哪些误区呢?和养生保健鱼美人一起来看看。

1、中药代茶

有的朋友觉得中药能够代茶饮,要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儿的毒指的就是中药的偏性。养生保健鱼美人提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拿药物医治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康复平衡。已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时就应该了解药物的寒热等性质及功能主治,再区分本身的寒热性,来判断是否合适自己的体质症状,否则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伤。并且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中药泡茶也要依据中药的功能,结合本身的体质、病症、气候、时令等辩证加以合理运用,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2、别人适用,自己也适用

有的朋友看到其他朋友在运用一些养生保健药方,就拿来自己用。或是看到一类养生保健节目、书本等,其实在使用这些药方时,都得先区分自己的病症、体质是否与这些药方的适用症相合适。要知道,相同一个症状,合适老人但不必定合适年轻人,所以用药一定要慎重。


老郁奇坛


不要盲目理解养生,很可能你理解的养生其实是在养病!不仅不能延寿,反而折寿!最后还误以为是个体差异。常规理解的“养生”掌握不好,会害了很多人,甚至会缩短寿命。

对所谓的养生方法不加以辨别,盲目从众,就可能会给身体带来种种可怕的后果,要科学的消化理解养生的各类方式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强健的身体很难长寿甚至不一定就是健康,这也是有着辩证的逻辑关系的。

人类经过五百万年的演化至今,对动植物的摄入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对中药的摄入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医养生讲究亲和性,亲和的就是好的。中医养生跟西医养生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究温补和调理。以食疗为主的方式养生,很多中药也是药食同源。同时对全身的经络通畅也是更有指导意义。一个人经络通畅,脾胃和顺,身体自然趋于健康。而西医养生讲究营养物质的进给充足,往往造成单项营养过剩或者不亲和补给,失去平衡。人吃五谷杂粮上万年,身体机能自动调节平衡。而西医单品营养物质很难达到自然食品的综合平衡关系。复杂的人体生物机器摄入西方营养师推崇的各种单品的营养物质对养生能够起到什么促进作用尚难预料,一些西方营养素大师早亡的案例也有一些。而中医食疗养生,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早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食疗养生和生活方式的经验和理论,值得认真借鉴。


京老虎猫


养生保健,现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如今基本上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常常会说“我爱生活,我要养生”,但是对于养生保健的问题上,你真的做对了嘛?尤其是中医养生更是被许多人所推崇,但是很多人却不了解中医养生,容易走进误区,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健康形成影响的。那么,中药养生保健你可能会遇见过哪些误区呢?和养生保健鱼美人一起来看看。

1、中药代茶

有的朋友觉得中药能够代茶饮,要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儿的毒指的就是中药的偏性。养生保健鱼美人提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拿药物医治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康复平衡。已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时就应该了解药物的寒热等性质及功能主治,再区分本身的寒热性,来判断是否合适自己的体质症状,否则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伤。并且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中药泡茶也要依据中药的功能,结合本身的体质、病症、气候、时令等辩证加以合理运用,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2、别人适用,自己也适用

有的朋友看到其他朋友在运用一些养生保健药方,就拿来自己用。或是看到一类养生保健节目、书本等,其实在使用这些药方时,都得先区分自己的病症、体质是否与这些药方的适用症相合适。要知道,相同一个症状,合适老人但不必定合适年轻人,所以用药一定要慎重。


雨泽baba


中医养生的学问,都在黄帝内经里头说通透了。那里面的养生学问不需要多花一分钱,不需要吃下一味药!

以下内容,背会之后,每日背一遍,自可益寿延年。信者可以一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不二太极


我很喜欢看中医的书,也经常看养生视频。首先现在的人相信中医的很少,我觉得很可笑。我们老祖宗就是靠中医养了我们好几千年,到现在不相信中医,不信老祖宗。信西医太可笑了。中医书上说,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分别对印五脏,例如眼睛,常时间看手机,眼睛干涩,它对印肝脏。这样都是有道理的,我也经常吃些枸杞,山药和黑豆。它们对肝脏和脾,肾都有好处。现在环境污染,对肺不好,我们要多吃些白色的食物。例如银耳,白荷。


善良有尺容忍有度


俗话说的好,(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不老之药)。经脉不通百病生,经脉是人身体的气血运行之路。人体经脉分②大类,①(有脏腑所属的称为正经,正经共分十二条经络,是经络系统主体)。②(无脏腑也没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共有八条,(任,督,带,冲,阴桥,阳桥,阴维,阳维)俗称奇经八脉。中医养生以(通,调,灸,排,补)合理搭配,经皮快速吸收,达到医疗效果。本着(有病治病,无病预防)观点来养生。古语说的好,[吸则闭,呼则开][比心][比心][比心]



m家赫


中医源于道教,中医的理念就是道教的理念一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的养生观念都在这十三个字里面,真正理解这十三个字才真正懂得养生。

我来和大家说一下我个人对这十三个字的理解:

1,人法地。就是人要效法地,就是人要吃地上长出来的天然食物。

2,地法天。就是地要效法天,就是地随道季节变化而变化,人最好是吃本季节生长的食物。

3,天法道。就是效法道,道就是规律,就是人的生活习惯要效法天的规律。

4,道法自然。就是规律效自然。就是人的生活规律要随道自然变化来调整。

为什么中医说"医者不自医"?

中医认为病不是飞上身,真正懂得中医的人是不会生病的,真正到了那天是数已定,顺其自然。这就是细细胞枯竭,无疾而终。


王腾龙6


对中医养生,我觉得我有发言权。12年前,那时候的我天天生病,起初是去医院打针,吃药!可是总是反复,无奈选择了中医,大医院小诊所去了不少,身体总是好好坏坏!直到有一次我接触到了,草本的食疗产品,以及草本的精油产品。结合刮痧,拔罐,艾灸,身体越来越好!现在基本不吃药!也越来越知道怎么去爱自己的身体!中医几千年了,老祖宗都经过了实践,只是我们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停下来认真的和自己的身体沟通!西医救急,中医养生!各有优缺点!理性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