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究竟是老子還是孔子?為什麼?

公義律師


山 西 省 有 一座 懸 空 寺 , 建 於 北 魏 , 已 有 1000 多 年 的 歷 史 。 懸 空 寺 建 有 禪 房 、 佛堂 、 三 佛 殿 、 太 乙 殿 、 關 帝 廟 、 鍾 樓 、 鼓 樓 、 純 陽 宮 、 三 官 殿 、 觀 音 殿 、 雷 音 殿 、 三 聖 殿 等 大 小 殿 閣 。 全 寺 最 有 特 色 的 是 最 高 層 的 三 教殿 。 三 教 是 指 佛 、 道 、 儒 三 教 。 三 教 教 祖 釋 迦 牟 尼 、 老 子 、 孔 子 同 在 一 殿 受 供 奉 , 體 現 了 “ 三 教 合 一 " 的 思 想 , 形 成 了 一 處 信 仰 自 由 、 和 平、共 存 的 人 間 天 堂 。 甘 肅 省 崆 峒 山 的 道 教 三 教 洞 是 窯 洞 式 建 築 , 內 奉 釋 迦 牟 尼 、 太 上 老 君 、 孔 子 , 是 佛 、 道 、 儒 合 一 的 表 現 。 開 封 三 教 堂 也 是 佛 、 道 、 儒 三 教 鼻 祖 同 殿 受 供 , 上 述 寺 廟 文 化 反 映 了 歷 史 上 “ 三 教 合一 ” 的 思 想 潮 流 和 民 間 信 仰 。

所以,不能就單論哪一個來說明老子或者孔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了。


逃之么么


老子和孔子出生在一個年代,如果從春秋戰國時期往前的歷史推演下去是三皇五帝,單單討論孔子和老子的話,老子算是鼻祖,因為孔子多次問道於老子,老子的思想等級是孔子所無法比擬的。另外還有一個道家的隱士就是榮家的鼻祖榮啟期,叫榮子!孔子找了榮子十八年最後在山東泰安市寧陽縣的彩山之陰找到了榮子。很遠就聽到榮子的大笑聲,孔子隨後問榮子,為何這樣高興,榮子回答:天地生萬物而人獨貴,我生而得人身是為一樂,男女有別,男人為無漏之身,我得男兒身是為二樂,人有生老病死災禍疾難,而我健康長壽是為三樂!隨後孔子問道於榮子。這個在榮家族譜中有記載。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受道家的影響很大。


申靜齋


文化沒有鼻祖的說法,文化可謂浩如煙海、廣若寰宇,包括從儒釋道三家文化發展出來的各種藝術、包括唐詩宋詞漢賦、包括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等都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範疇內的東西,無論老子還是孔子,或者說任何一個古人,都沒有資格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既非中國古代某一個人發明創造的,也不是源於某一個人的思想理論發展而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如此的廣闊博大,它只能是由中國古代先輩們一代又一代的學習、勞動、工作和生活的種種結晶、成果發展而來——

1、老子的最大成績是寫了一部《道德經》,於是後人根據《道德經》發展形成了中國古代道家思想流派,還有後人從《道德經》裡抓了幾句話,“理論聯繫實際”創建了各種宗教,包括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後來逐漸形成了中國古代道教。所以你可以誇大一點說老子是道家的鼻祖、甚至是道教的理論淵源,但距離中國傳統文化鼻祖這個地位還差了百八十萬公里的距離;孔子沒有確定的著作留下,他的子弟根據他話寫了一本叫《論語》的語錄著作,從此中國古代出現了一個思想流派叫儒家,後來被帝王利用,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中國古代一、二千年來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而源於儒家思想發展出來了儒家文化,並在此基礎上也發展出不少藝術,但中國古代最輝煌的藝術比如唐詩宋詞,雖然其中滲透著儒家文化,但卻不能說唐詩宋詞是儒家文化的產物,不是,起碼我不認為唐詩宋詞是純粹儒家文化的產物,它是中國古典藝術發展形成的,儒家文化並沒有在唐詩宋詞形成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不可忽缺的作用,所以孔子距離中國傳統文化鼻祖的地位,同樣有著百八十萬公里的距離。

2、尤其是,在老子孔子之前,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並非是空白的、並非只有“土著”文化,比如中國文字和語言的源頭,要遠遠早於老子和孔子誕生年,老子和孔子都是後周春秋時期的人,老子稍微年長一些,但是,中國文字源頭起碼可以追溯到殷墟甲骨文,那是商朝後期,而且近幾十年考古已經發現了比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包括原始社會晚期各種刻畫、彩繪符號、少量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各種符號,它們成了中國漢字起源上溯到了更早的時期;再比如中醫的起源,中醫粉肯定清楚“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也就是說,中醫的源頭可以一直上溯到中國原始社會,口口相傳,中醫理論其實到了春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老子和孔子恐怕還是娃娃呢。稍微閱讀過中國歷史的人,起碼應該知道《易經》,又叫《周易》,因為它屬於周朝的算命理論,截至目前的說法都認為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文王生卒年是哪年?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而老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時期的人,晚了好幾百年,單西周要二百七十多年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漢字、中醫和《易經》都居於舉足輕重、不可忽缺、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義,起碼今天的我們的漢字是從那個源頭髮展而來的。

3、唐詩宋詞屬於格律詩詞,中國的格律詩是從近體詩發展而來,而近體詩是從古體詩發展而來,而古體詩的源頭是《詩經》,《詩經》裡的詩是來自於西周初至春秋時期的總共311篇詩作,要麼老子和孔子還沒有出生,要麼兩人還都只是小娃娃。所以起碼唐詩宋詞的鼻祖輪不到他們倆,唐詩宋詞的鼻祖是《詩經》。

4、中國瓷器的源頭是中國原始青瓷,迄今可以說最早的原始青瓷,被發現于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離今天有大約4200年。有罐和缽兩大類,原始青瓷在中國分佈很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中國瓷器的源頭看來比《詩經》還要早的多,和老子孔子完全無關。

5、中國戲曲包括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它們都源於中國原始歌舞,在上古時代是用來娛樂原始人想象中的神仙的,原始人想象神看到他們唱歌跳舞一高興,也許就不會降下災難懲罰他們。而後主要經過先秦、漢、唐、宋的發展,各種演變,到了元朝中國戲曲進入了一個巔峰時期,元曲成了中國文化的又一個高峰。我不知道《道德經》和《論語》或者說老子和孔子,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多少作用,但起碼源頭創始者,和這兩位老祖宗無關。

——中國傳統文化實在太龐大了,要一個個說清楚源頭,不是一個問答可以做到的,甚至不是一本書可以做到的。提問者的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無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很多重要東西包括上述的唐詩宋詞、元曲、瓷器、漢字等等,其源頭都早於老子和孔子誕生年,根本不可能輪得到他們來做鼻祖。其實,文化這個概念是非常龐大的,無論哪個國家,一般來說,文化沒有鼻祖一說,只有文化源頭的說法,即某一種文化源於哪個時期、或者某一種文化源於哪個民族群體,而不可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能夠創造一種文化。有人就說周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但我說也就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一直上溯到三皇五帝、原始時期,而老子也罷、孔子也罷、《道德經》也罷、《論語》也罷、哪怕儒釋道三家文化,都只能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也許是重要的一部分,但還是一部分,遠還談不上覆蓋中國傳統文化,更遑論覆蓋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所以,假使你是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的粉絲,那麼在這些基礎的常識性問題上,一定不能搞糊塗了,否則要鬧笑話的。

如上。


天淞子


騎青牛、出涵谷,老子姓李!學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群英薈萃,眾人拾柴。文化是精英和大眾共同創造的知識、習慣、信仰等的總和,不能認為某一個人就是源頭,老子、孔子只能說是華夏文明過程中有突出貢獻者。其他人也成就不蜚,如文王演義《周易》,伏羲巜太極八卦》、《黃帝內經》等,鬼谷子也堪稱一代奇才。中華文化實際上就是一鍋大雜燴,東北人叫亂燉,包容開放,海納百川,融匯貫通,互學互鑑。國人若胸懷博大,自由創新,憑藉深厚底蘊,舊瓶裝新酒,老樹發新芽,將創造出頂級文明,再成世界中心;若盲目封閉,自高自大,浮燥唯利,極端守舊,將退步落後於世界,再遭蹂躪。


文學者277


中國文化的鼻祖應該是《易經》,易經可謂是萬經之首。這個易經其實也不是某一個人所作,而是集合了眾人的智慧,歸納總結的。老子和孔子都是易經思想的傳承和發揚,老子的道德經更深奧難懂一些,他是在為少部分高等智慧的人解釋易經,而孔子的著作更側重於為普通大眾解說易經,提升生活的智慧。如果從時間上來講,也是易經在先,其次是老子,再是孔子


安說三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炎黃子孫,改造世界的輝煌業績,包含著華夏先哲的無窮智慧。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進程中,儒、道、釋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根基,而道學又與炎黃文明相始終,老子的職業本身便是2500年前的中國君王師,孔子被後代帝王奉為“至聖先師”,兩位思想巨匠影響中國2500多年的思想文化進程。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聖人,是中國2000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

在政治上:孔子主張仁政德治,在思想上強調一種子“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他認為一個人應做到:大智者應有力而不驕,有勇不暴,富而益儉,一部《春秋》是孔子的代表作,經孔子之手整理的《詩》、《書》、《易》、《禮》、《樂》、《春秋》歷史上稱《六經》是研究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

孔子大半生從事教育活動,他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勇於探索,又不斷總結經驗,從內容到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各方面都作了顯著的成績,在中國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都做出傑出的貢獻,他辦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治世才幹,因而首重禮樂,即政治標準第一,道德品質第一,孔子自己好學、樂學、博學,虛心地學,實事求是地學,學習結合、學思結合、學行結合,自己身體力行,並以此教育自己的弟子。他一生有三千弟子,其中身通六藝即學習成績優良的七十多人,在當時社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儒家學說群。孔子被後世譽為“萬世師表”成為最負盛名的偉大教育家。

概況地說孔子的儒家思想包含哪些主要內容呢?

1、“仁”是孔子思想學說的核心

孔子特別強調“仁”的價值和作用。他認為,“仁”既是每個人必備的修養,又是治國平天下必須遵循的原則。對於為政施治,他倡導立足於對人的關心愛護,以教化的方式來達到治國安邦的目地。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其所謂“德”,就是“仁”的精神體現。

2、“禮”是孔子思想學說的另一個重要範疇

“禮”作為一種社會行為規範,由來已久。孔子認為,到了周代,“禮”發展得最完備,因此,他最為崇奉的是周禮。

在孔子看來,“禮”是從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孔子所謂的“禮”,包含內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兩方面。其內在精神是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及相應的各種倫理關係。

孔子不但明確提出“正名”的主張,而且還通過編修《春秋》,對種種違禮僭越的行為進行了譏刺貶斥。


3、孔子還提出了“中庸”思想

其要點有二:第一是“中”,第二是“和”。孔子所謂“中”,不是折衷與調和,而是指在認識和處理客觀事物時,要做到“適度”、“恰如其分”,而“適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礎就是從實際出發。

4、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經驗豐富,“教”與“學”是他思想學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者。他的上述思想成為後世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心理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講氣節,重道義,關心別人,提倡寬忍平和、豁達樂觀;關注國家、人民的整體利益,講求修齊治平,這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保持和諧的社會關係,穩定社會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許多朝代的有道國君都遵循孔子的思想治國平天下。

對於孔子,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的評價是:《詩》中有這樣的話:“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自古以來,天下的君王直到賢人也夠多的了,當活著的時候都顯貴榮耀,可是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孔子是一個平民,但讀書的人都尊他為宗師。從天子王侯到全國談六藝的人,都把孔子的學說作為最高準則,可以說孔子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因此,知中華者必知孔子,不知孔子就不能真正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

老子,中國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前37章為捲上,後44章為卷下,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

後世有許多人將《老子》一書看作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但是真正有緣的人卻將其視為得道修煉之法,並依此進行修煉,達到了返本歸真的人生目地。正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

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樣,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其重要性在於他在中華文明經歷了神人共處時期後,第一次告訴了人們返本歸真的途徑,他啟迪人們如何認識天、地、自然、宇宙、社會和自身。比如老子認為天地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萬物生死都要順其自然,因而人們在世間的生活也要順其自然。所以,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將《老子》的主旨歸結為“道法自然,無為自化”。

簡言之,儒家是“入世”的思想,道家則是“出世”的思想,他給人留下的是修煉的方法。後來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從老子的道的,都是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養身修性,而沒有在險惡的亂世遭到顛沛坎坷。老子的學道淵博深邃,源遠流長,這是乾坤所定,為萬世師表,所以後來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為他們的宗師了。魯迅先生所言:

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王東嶽對於老子的評價極高,把老子稱之為中國思想文化之元祖。

老子的思想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增加了柔韌耐久性,也為其“厚德載物”的精神增加了博大寬容性。

《道德經》中所說的天之道是天地運行的總規律,而人之道則是人類文明的行為之道。我們需要首先弄明白什麼是天之道,才能說人之道應該如何運行。這一脈思路就是狹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徵,稱之為追究終極。所以老子才能稱之為中國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

也應該說一點,從隋唐之後,佛家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是比較廣泛的。主要表現在:其一、中國傳統藝術,如建築、塑鑄、雕刻、繪畫、音樂、戲劇等出現了大量與“佛”有關的作品。其二、中國文學作品出現了切音、文法觀念、名詞新增、文體之開新、詩歌、語錄體、小說傳奇雜劇等新概念及題材。其三、對中國哲學思想產生影響。此外,佛家思想對於中國傳統科學,比如醫藥、天文、數學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

不是下結論的結論

就中國社會而言,作為在中國社會、歷史、文化基礎上建立起的學說,儒家的思想學說顯然比道家更重要,中國文化傳統的主線,始終不離祖先崇拜、血緣關係、家庭倫理等儒家思想,並與時俱進於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導進程中。可以說,中國人的主體思想來源於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

但如果我們跳出中國文化固有的生態圈,從世界範圍來審視中國文化時,我們會發現,這兩位思想巨匠在國人和西方世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最有代表性,他在《哲學史講演錄》裡將老子與孔子進行了一番比較,認為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他做了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而老子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佔據中國意識形態兩千多年的孔子和儒學學說,竟然在西方世界如同家長裡短。而老子及其道家文化卻被奉為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樣,是“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赫伯特·曼紐什)”,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更是把老子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他在《世界文明歷史》中說:“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要將焚燬所有的書籍”。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道:2016年底,《道德經》銷量超過了《聖經》,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道德經》的外文譯本超過500種,研究老子的專著高達700餘種。

有專家說中國傳統文化從不產生哲科思維,但老子卻是中國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他的思想表現出狹義哲學的某些深在特徵,其高度即便和西方哲學史上的大哲相比,也毫不遜色。老子的目光別緻而深遠,思想高深,其後人無人可與之比肩。

曾經清華大學自主招生面試題有道題是這樣的: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會幫誰?有好事的記者聯繫了一些名人來作答,答案各不相同:

1、作家方英文接到題目後,笑稱:“我幫孔子,因為孔子弱,老子會打太極拳。”

2、作家李春平略帶狡猾地說:“我可能誰都不會幫。看他們打架的過程一定很好玩,也能夠讓我獲得一些智慧。因為他們都是聖人,是智者。如果打架,也是一種智慧的PK,因為老子崇尚‘道’,道為萬物之源,知道事物相生相剋的道理,主張清靜無為,他不會把孔子怎麼樣的;而孔子呢?他雖說習過武,但他崇尚仁,仁者愛人,講究‘和為貴’,他會以仁愛之心對待老子,放他一條生路。”

3、河南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這樣回答:“如果是我,我中立。我不可能幫哪一方,我不能用儒家否定道家。孔子主張積極入世,老子主張消極避世,兩人觀點相差很大,孔子講究進取,老子講究避讓,一個講順境中怎麼做,一個講在逆境中怎麼活。”

我認為,這題目出得挺好,既有深度,又不死板,還不乏幽默感。這個題目要改得正規點,可以改成: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及至世界都有較深遠的影響,你更贊同哪一個?面試所要求的就是自圓其說,不一定有標準答案。像這個題目,說幫孔子可以,說幫老子也可以,說誰都不幫調和他們讓他們和諧相處更可以。

老子與孔子是師徒關係,孔子對於這位老師,留下了一評價:“吾今日見老子,其猶見龍也。”這是著名的猶龍之說。我今天見到老子,終於是知道龍長什麼樣子了。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對於博大精深的真正中華文化,只有真正放下世間俗念的人才能夠有足夠的智慧徹悟其本,而常人中即使最偉大的學者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能真正的明其裡。筆者認為,儒家的人格理想是積極入世,倡導只有個體為社會和他人作出奉獻,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道家的人格力量是無為,是自然本性,是在超越於世俗的利益得失中發現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境界。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應該是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他開創了創辦私學的先例。

據記載: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總之,他提倡的儒學,一直是我國及周邊國家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後來,在孟子、董仲舒等人的推崇下,儒家經典更是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中國歷史統治幾千年,無論是他的政治思想還是文化思想對後人的影響極為深遠。因此,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鼻祖應該是孔子。


烏都河畔的詩人


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是老子,《道德經》高深莫測,包羅萬象,實為文化、思想的源泉。儒家孔子從中汲取一部分,形成儒家學說,因儒家學說更適合社會的人情世故,故儒家學說大行其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法家從《道德經》中汲取一部分,形成法家學說,因法家學說更適合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力,故法家學說大行其道,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孔子問道於老子,事後對老子作如是評價: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司馬遷更直接將法家視為道家旁支,指出法家事實上源於道家。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大秦鐵鷹劍士


傳統文化的鼻祖是誰,得去了解一下傳統文化的源頭。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易經》由人文始祖伏羲氏所作,包羅萬象,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相傳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現傳世的只有周文王所作《周易》,是百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儒家創始人為孔子,道家的鼻祖為老子。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源頭,一定意義上,伏羲氏是中華文化的鼻祖。


春秋君言


應該講是起源於老子,發揚補充於孔子!老子早於孔子,據史料記載曾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記載!

老子講述是天地人的關係,注重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方法論和辨證法!

孔子繼續發揚了老子的學說,但更側重人與人的關係,注重教導教育,教世人處理好人際的關係!

老子與孔子學說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每一個東方文明的人骨髓的部分,在華夏大地傳承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