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凜冬已盡,暖春將至。截止到3月7日,全國新冠肺炎新增患者降至兩位數,疫情在國內基本得到良好的控制。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將恢復到陰霾之前的樣子。

兩個多月,14億人全體參與,這樣的一場“戰役”理應被我們銘記一生。不出意外,這個假期應該是很多人最長的一次假期了吧?

這兩個月,我們經歷了什麼?伴隨著小編挑選的這首歌,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01 恐慌

2020年1月18日,很多人踏上了歸途,帶著19年一整年的疲憊和收穫,準備投入家人的懷抱。然而,誰也沒想到等待我們的是一場沒有硝煙,但註定有死亡、離別和痛苦的“戰爭”。

新型冠狀病毒,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病毒,同03年它的表兄弟SARS一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範圍內蔓延。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武漢,一座1000多萬人的城市,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全面封城。其他各省也迅速開始響應。

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視的一個節日,原本應該載歌載舞、闔家歡樂、熱鬧非凡,卻只能看到一條條空無人煙的街道,和寫在每個人臉上的恐懼。打開手機,確診人數每天增加好幾千,死亡人數不斷攀升。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前些天看到的小區大爺,今天傳來了他染上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在一起,卻相繼住進了醫院,有的甚至一家人都失去了生命。這種直面死亡的忐忑與在網絡上感受到的,無法相提並論。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有武漢人這樣形容隔離在家的心情:“感覺就像餐廳裡的雞,每天都有一批同伴變成盤中餐,不知道下一個是不是自己”。

02 希望

大難當前,有人哭喊、有人訣別、也有人在逆流而行。

病毒太狡猾了,抓住春運這個絕佳的傳播時機,給中國人來了一個措手不及,也正是這樣的猝不及防,才讓很多人看到了祖國的魄力。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個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為了控制疫情,一聲令下,所有企業全體停工,14億人乖乖禁足家中。

不到10天建成武漢雷神山醫院,建築面積34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這在外國人看來只有上帝幹得出來的事,中國的建築工人用熱血書寫了一次神話。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6000名醫護精英從祖國四面八方飛向武漢,他們是別人的父母、孩子、丈夫、妻子,也是我們最強大的後援團。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清軍入關時,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國家有難,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好漢。

84歲的鐘南山叫大家沒事兒別來武漢,自己卻奔赴在前線。武漢兒童醫院呼吸內科86歲教授黃宗祈說:“我一輩子為了啥?不就是病人嗎?”。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97年護士朱海秀,瞞著父母來到武漢,記者讓她對著鏡頭給父母報個平安,她別過身去又仰起頭艱難地笑著說:“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但我不能哭,護目鏡哭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對不起。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一對醫生夫妻在一線抗疫時,丈夫不幸感染,住在妻子隔壁的病房,但是一週的時間妻子都忍著沒去看望丈夫,原因是去看丈夫要穿防護服,她知道防護服緊張,捨不得浪費一件。

有個網友在網上曬出了他們院醫生的睡姿,讓人看著心酸不已。其實,他們哪裡是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普通人換了身衣服,爭分奪秒地和死神搶人。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前線的醫生不遺餘力地搶救患者,後方各地基層工作人員風裡雨裡堅守崗位,普通老闆姓用自己的方式幫助祖國度過難關。這是一場全民戰役,每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

抖音上,一個男孩手捧著爸爸的遺像,邊走邊說:“爸爸,我們回家了。”,聲聲入耳,令人心碎,他的爸爸犧牲在了抗疫一線。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16歲武漢女孩陳琪方,外公和媽媽都是一線奮戰的醫生,她在給新冠患者的一封信中說:“哥們,挺住,我把我的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我的外公和媽媽是很能行的,他們頂起了我的家,也一定能頂起你們的一片天”。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高速執勤路口,一個小夥子正坐在地上吃泡麵,邊吃邊往路邊看,當一輛車行駛過來時,他趕忙放下泡麵,拉上口罩,飛奔過去。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雷神山醫院施工時,工地上一個兄弟說:“沒談報酬就來了,報酬無所謂,義務的都行”。上帝用7天創造了人類,他們用不到10天撐起了無數患者的天。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還有那些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不計報酬、不辭辛苦默默守護我們的志願者和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的交通警察們。餓了,就趴在冰涼的地上吃飯,累了,就蹲在草地上休息。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太多善良、可愛、閃閃發光的人和事。病毒可怕嗎?太可怕了!

但有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群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滿懷希望呢?

03 愛

如果說那些奮戰在一線的人給了我們生活的希望,那麼下面這些平凡的小故事則讓我們感受到了愛情的可貴。

今年的情人節,雖然有疫情的阻攔,但是我們沒有忘記表達愛意。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這一對真的太可愛了,女生撥通男生電話,等到男生探頭望向窗外時,女生比著心,傻傻的看著男生。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更有別出心裁的00後,在一款和平精英的遊戲中為女朋友辦了一場百人快閃,還帶著女朋友線上坐熱氣球、看流星雨,又浪漫又有新意,令人羨慕。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前段時間,有張照片感動了無數人,病房前,一位女護士隔著玻璃與男友輕輕接吻,他們分開11天了。

當有人問她,疫情結束後你最想見的是誰時,她邊擦眼淚邊說:“我們說好了,疫情結束後,我若平安歸來,我們就結婚”。

病毒肆虐,唯有愛能給我們勇氣和希望。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江西九江,一名一線抗疫民警好幾天沒回家,妻子開車到他執勤的地方送吃的

—你傻呀,不是讓你待在家嗎?

—老公,你過來拿。

—哎呀,好想你怎麼辦?

—不能抱抱嗎?

—不能,快回家。

樸實無華的幾句話,卻讓人忍不住眼紅,因為愛你,所以拒絕你。

特殊時期,有人迫不得已分開,也有人選擇一起投身到這場戰役中來。

2月4日傍晚5點,紹興市人民醫院的走廊上,一對醫護夫妻身著防護服相遇。

“請問,你是陳柄嗎?”“是的,請問你是小奇嗎?”,隨後,二人緊緊相擁在一起,5秒鐘之後又各自回到了崗位上,身在防疫一線上的他們已經5天沒見面了,只需一個眼神,便能認出彼此。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河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職工劉光耀和喬冰原本計劃2月9日結婚,但因為疫情的爆發,兩人決定推遲婚禮,一同報名支援武漢。2月9日那天,劉光耀用回形針做了一枚戒指,向喬冰求婚。

他說:“今天沒有鮮花、沒有祝福、沒有鑽戒,但是今天你有我。”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有人說,疫情過後,會迎來一波結婚潮,的確,一場疫情,讓我們更加懂得相愛不易,相守不易。

04 陪伴

凡是總有兩面,疫情也許讓相愛的人分隔兩地,卻也給了我們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於是,哪兒也去不不了的我們開始和媽媽料理各種美食、陪爸爸下象棋、陪孩子玩遊戲。沒有加班的理由,也沒有開會的藉口,只想好好彌補過去缺失的陪伴。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8年了,我終於陪媽媽過了一次生日,那天她像小時候我過生日那樣,做了一大桌菜。她說:“不知道下次陪我過生日是什麼時候呢”。她的生日是正月16,如果沒有這次的疫情,真的很難陪她過一次。——@網友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外婆90歲了,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要呼喚我們幾十次,今天下午,她又開始叫喚我,我有些不耐煩的走到她身邊問:“外婆你又怎麼了?”。

外婆邊笑邊說:“沒事啊,我喊你陪我玩一會兒”,還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餅乾,“你吃餅乾吧”。我哭笑不得,心裡又陣陣難過,接下來的日子,得好好陪她說說話。——@網友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家人永遠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牽掛,無論我們走多遠,都要常回頭看看,珍惜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時光,

因為這種時光真的很有限很有限。

05 反思和收穫

眼見疫情狀況已經越來越好,就連湖北也已經有好多地方連續多日0新增,這也預示著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回想起來,這場戰我們打得並不輕鬆,上百名醫護人員、幾十名公安機關工作者因公殉職;兩千多名老百姓被病毒奪取生命;全國企業停工停產,經濟損失十分慘重;學校被迫延遲開學,很多畢業生面臨畢業和就業的巨大壓力......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可這些原本可以不發生!雖然目前並沒有確定病毒是由何種野生動物間接傳給人類的,但我們都清楚,如果人類不主動接近任何野生動物,病毒就無法趁機進入人體。

兩個月的時間,足以讓那些野生動物鏈條上的每一個人深深地反思,也給我們其他人狠狠的敲了一次警鐘。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如果我們認為人類可以凌駕於自然之上,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次的新冠病毒、澳大利亞火災、南極的血雪無不在告訴我們,我們對自然界所做每一次惡行,終有一天都將受到懲罰。


過去這兩三個月,14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

最後,小編希望也相信,疫情過後,我們都能意識到:

  • 生命真的很寶貴也很脆弱。如果可以,請你們平時好好的愛護自己的身體;
  • 珍惜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世事無常,沒有誰會永遠在你身邊;
  • 敬畏自然,與自然界的每一種生物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