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印度和中國擁有同樣悠久的歷史,今天也和中國一樣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兩國國家都是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印度這個國家的歷史和中國有著不少相似性,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當今與印度相關的話題都與印度形成的歷史息息相關,因此,瞭解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很有必要。

中國的歷史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交替往復的進程,秦、漢、唐、宋、元、明、清等全國一統局面佔據了一多半的時間。而印度的歷史則恰恰相反,歷史上印度絕大部分時間處於分裂的狀態,直到近代英國殖民印度才算真正意義上統一了全印度。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印度電影《阿育王》海報

印度孔雀王朝(Mauryan Dynasty)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相對統一的王國。公元前320年左右,中國正處於戰國時期,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時候,印度旃陀羅·笈多一世(月護王)趕走馬其頓侵略軍,定都華氏城(今巴特那 Patna),創立了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第二任國王賓頭沙羅(適實王,Bindusara)將國土擴大到印度南部邁索爾地區。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阿育王Ashoka Maurya)更是中國人知曉的印度偉大的君主。Ashoka在印度語中為“無憂”的意思,因此,阿育王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也被成為“無憂王”,這是在印度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位偉大的君主。也許是歷史的巧合,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逐步併吞周邊列國,至公元前250年,印度版圖除了印度最南端之外首次統一。而此時的中國,秦王嬴政剛剛登上帝位,不久後秦國也吞併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統一的秦帝國。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然而,孔雀帝國的輝煌僅僅是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此後帝國迅速盛極而衰,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滅亡,這和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王朝頗有相似之處。此後,印度陷入了長達約1900年的分裂局面,直到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莫臥兒王朝(Mughal Dynasty)第六位皇帝奧朗則布時期,既公元1690年左右,印度版圖才第二次統一。此時,中國也正處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康熙大帝的統治時期,中國疆域也達到一個極大值。(中印歷史是不是很有趣的同步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對比,今後文章會慢慢提及。)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然而,奧朗則布的高壓統治沒有維持多久,國內的反抗就此起彼伏,更要命的是,歐洲殖民者也來到了印度,很快印度又陷入內戰和殖民戰爭的漩渦,國家分崩離析,直到1849年英國滅亡印度最後一個王國——旁遮普的錫克王國,完成了印度的又一次“統一”。1876年5月1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被加封為“印度女皇”!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到了一戰前夕,英屬印度版圖達到最大,地理位置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尼泊爾等國。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英屬印度 版圖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的削弱了英國的實力。經過艱苦的努力,1947年8月15日,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印度最終脫離英國而獨立,建立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這就是今天印度國家的來歷。

梵華說印度(2)——印度這個國家的來歷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佈獨立

雖然印度和中國在歷史和文化中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在近代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歷史進程中,曾肝膽相照,互相支持,並最終各自迎來獨立自主國家的誕生。但是,我們切不可用我們的思維去套用印度人,特別是對待帝國主義殖民侵略的態度,中印兩國是迥然不同的。不少印度人,特別是印度的精英階層,從心裡面認為印度是英國殖民統治的受益者,因此我們若用半封建半殖民地受害者的態度意圖去拉近與印度的距離,只能是南轅北轍。同印度國家和人民交往,要充分了解印度的歷史背景,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採取恰當的方式,知己知彼,事半功倍。

梵華

2020年3月11日於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