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当孩子犯错后,父母都会严厉的问孩子:你错没错,你下回还敢不敢了

。这时孩子一般都会一脸委屈的说: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可是,孩子说知道错了,但是他真的知道了吗?我看并不一定把。很多父母单纯的以为,只要孩子犯错后说“我知道错了”,或者“我再也不敢了”就是知道错误的所在了,事情并非如此。

他们在承认错误后,往往能坚持一会或者一两天不犯错,可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记住,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孩子在犯错后,承认错误时有两种心理状态。

一、 是他们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已承认错误,但他们并不知道错误的所在。

二、 是他们想尽快的承认错误,好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惩罚和纠缠,同样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另一方面,孩子在犯错后,还会经常犯同一样错误,是因为他们自制力差,并不能通过一次错误就改正过来,所以就形成了“惯犯”。

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比较“嘴硬”,他们明知道犯错误了,但就是不肯承认。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他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或者目的没错,只是过程没有做好,所以他们不肯认错。

那么,面对孩子这一系列的犯错“问题”上,我们父母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是单纯的强迫孩子认错是没用的,我们应该用一些方法让孩子从根本上知道错误的所在。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让孩子知道“我错了,对不起”的含义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我错了”、“对不起”,真正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用嘴说出来就算了,要让他明白因为什么才能说出来这句话。

如果他不同意自己错了,要让他说服你,与你讲明白因为什么才会犯错,而他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当他讲出来后,父母在根据事情的本质进行引导,让他知道他错在哪里,然后在让他认错,

这样,孩子就能够真正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不是不明所以的说一句“我错了”或者“对不起”。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尽量选择原谅孩子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可原谅他,这样能够获得孩子对你的好感。

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一些问题,你不妨原谅他试试,相信父母一定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找到本质上的原因

父母在孩子犯错后,往往不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直接就会进行责骂教训,有时候甚至会冤枉孩子。

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如果孩子确实没有犯错,或者是出于好的想法,只是过程中没做好,我们不仅不能惩罚他,还要对孩子进行鼓励。

这样,即避免了冤枉孩子,也鼓励了孩子勇于去做更多的事情。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让孩子接受错误带来的结果

很多时候在孩子犯错后,虽然父母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但最后的后果却是父母帮忙承受,这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因为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后果。

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犯错后,让他自己承受后果,以此来让他记忆深刻,这样他以后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就会想到之前所承受的后果。

这比你每次跟着孩子后面“叨叨”有用的多。


冷静下来事后处理

我们都知道人在生气愤怒时,头脑是不理智的,我们当看到孩子犯错后,一时生气就会做出一些伤害到他的事情,或者伤害到孩子的语言。

我们应该在生气时先冷静下来,或者暂时避开,等事情过后情绪稳定了,再针对孩子做的事情进行教育。但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通过事情让孩子知道他的错误所在。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逼迫孩子说“我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犯错后,心理也愧疚也会不好受,有些事情也会影响到他的自信心,我父母也应该在孩子犯错后,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进行自我修复

对于打击到孩子自信心的事情,父母要进行鼓励和疏导。让他把不好的地方改正掉,好的保留下来,这样,他就不会对自己失去自信。

而我们父母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只是在孩子犯错后,让他知道错误本身应该有怎样的意义,而不是惩罚他,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的惩罚孩子,就背离了教育孩子的初衷。



大家好,我是奶妈说成长,多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并且专注于0-15岁孩子成长方面的诸多困扰、难题,有这方面疑惑的家长,可以关注,或者留言,我看到会给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