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完美主義

打破完美主義


1.接受自我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想著一定要做好,所以充分準備各種東西,但總覺得還不夠,然後一直沒有開始。最明顯的是在寫畢業論文時,先是確定主題,實驗準備,素材收集,別人都進行了一半,自己還是不夠滿意,結果時間臨近,匆匆趕完。不僅不是完美主義,反而過猶不及。

要接受准許為人的想法,允許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不能一味高標準嚴要求,立一個很高的flag,為了這個flag破壞掉現有的平衡。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講述一個女孩為了到國外知名大學讀書,實現名校夢,要求父母賣掉唯一的房子。這種表面上的完美主義,害人害己。

當你開始行動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開始行動意味著你已經克服心理的重重壓力,就像寫文章時,很多時候提筆前大綱素材並未齊全,但當你寫時,會發現如行雲流水一般順利,思如泉湧,本以為忘卻的文字和素材隨著指尖輕觸鍵盤都出來了。

我們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他人以為成功卻失敗了。

有句話叫做“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意思就是穿鞋的人有所顧慮,而那些一無所有的人,他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東西,也就無所顧慮,什麼事情都敢於去做。

美國演員瓦倫達是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表演了一輩子走鋼絲都非常成功,但在生平最後一次演出時卻不幸失足身亡。因為知道是最後一次,所以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失敗,一定要完美謝幕,結果卻是表現更差,丟失性命。

越是祈求完美,越容易得不償失。

打破完美主義

2.利用好已發生的事

拋棄完美主義,並不是放棄追求,而是對人生的每一步,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態度。

愛迪生面對採訪者說:“您已經在電燈泡實驗中失敗了五千次”的提問,愛迪生回答到:“我沒有失敗,我知道有五千次的方法行不通”。這就面對失敗的不同態度,誰都不能保證第一次做一件事是成功,反而大多數情況下失敗更多些。

學會面對失敗,是人生路上的一場修行。

聽過太多名人故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挫折中吸取教訓,不是屢戰屢敗,而是屢敗屢戰,每一次的歸納總結,都是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比失敗更可怕的是我們一直努力,一直沒有起色,平平無奇的事業,乏味無趣的生活,瀰漫在周圍。學會進行自我激勵,外界的激勵就好比河流湖泊中的水流,勢不可擋,自我內在的激勵更像是撐一支竹篙,即使很慢,但不斷在前進。

自我激勵可以是提前完成工作後火龍果的獎勵,可以是週六定時完成大掃除的電影獎勵,可以是一個月讀完10本書後期待已久的ipad獎勵。這些沒有限制,需要量身定做。

在事業生活投資愛好的某一階段產生重大進展時,要理性進行面對,開心興奮再正常不過,給自己放個假,用娛樂來慶祝。當慶祝結束後快速投入到下一個階段,不可沾沾自喜,沉溺於過去的輝煌,停滯進步。

無論是成功失敗平淡都要正確面對,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好比西天取經,路上會有妖魔鬼怪,會有神仙相助,會有貌美如花嬌妻守候,但要一直向西走。

打破完美主義

3.重視努力

愛因斯坦說:“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於是很多人在糾結靈感重要還是努力重要,我倒覺得沒有唯一的答案,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實驗,將20個10歲的小孩,隨機分成兩組。第一個測試中,在第一組小孩測試完成後統一表揚非常有天賦聰明,在第二組小孩測試完成後統一評價說很努力加油。第二個測試中,明確告訴兩組的小孩一個題難,一個題簡單,可以選擇一道題做。結果是第一組小孩選擇難的50%,簡單的50%;第二組小孩選擇難的90%,簡單的10%。

隨機分組的小孩,在被評價有天賦後害怕失敗後證明沒有天賦,所以選擇題簡單的多,在被評價努力後更願意嘗試難的。

不是我們的天賦不夠,更多的時候就像是實驗中的小孩,因為被冠以天賦聰明的頭銜,我們害怕失敗。而誇讚努力,則更願意學習獲取新知識。

初始天賦,就是出生時基因裡刻的初始值,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但成長的過程就是分數動態改變的過程,學習一個新技能,分數增長一些,失去一個機會,分數降低一些。

上一階段出生天賦加過程積分做為在下一階段初始值,所以你以為的天賦只不過是以往所有的積累。

互聯網的興起,許多人轉行去做程序猿,希望是一個新的起點。小宋是學習汽車工程專業的,一直是專業前三名,各種獎學金,大學時期創業;小王是化學畢業的,大學平淡無奇,不掛科是值得炫耀一輩子的事。兩人在畢業一年後同時進入培訓機構系統學習計算機。剛找工作時,差異不大,工資不相上下,等兩年後,一個進入大廠成為高級開發人員,一個還是原地徘徊等待機會。

都是轉行做互聯網,進入一個陌生領域,但兩人過往是千差萬別的,對陌生領域的學習認知成長速度都是不同的,最後的結果自然相差甚遠。不要抱希望於換個崗位、換個專業、換個行業改變人生,要知道努力優秀的人在任何行業都可以出色。

所謂的天賦,不過是過去努力在新階段的體現罷了。

打破完美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