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愛晚睡晚起,自己定好的學習計劃沒一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說好要起床跑步鍛鍊身體,可是每到早晨,彷彿萬有引力失效,就是爬不起來。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正處於這樣的狀態,對既定目標有心無力,這是怎麼了?

有這樣一位研究學者,他繼承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但他並不主張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動力都歸結為生物學方面的原因。在著作中他強調道,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在人的行為中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他認為人格發展會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

於是,他沿著自己的思路,研究了幾種文化背景下兒童發展的情況,在此基礎之上,他又發現,儘管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異,但情感的發展變化及其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關係卻遵循著相似的方式。

他就是愛利克·埃裡克森,他提出,要把自我發展和環境影響結合起來的人格發展階段論。其中一個階段講述的就是“自我同一”理論。

自我同一理論應用在生活中時,表現為對自身抱有強大的信心和渴望,可是對於外界的動力卻非常缺乏,自我同一性差的孩子,便是那些設定目標,卻無法做到的人。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一、為什麼許多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拖延習慣?

從埃裡克森的研究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當自己的期望和行動不匹配的時候,便會出現“力不從心”、“自我縱容”等情況,那麼,這又是出於怎樣的原因呢?

自制力障礙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什麼是自制力障礙?指的是人們不能足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在自制力方面的欠缺,自己無法很好的約束自身行為,這就是自制力障礙。

許多人都有嚴重的“自制力障礙”,比如古人所頌揚的“今日事,今日畢”,當今社會已經沒有什麼人可以做到這麼精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再比如“拖延症”,一天的事情要兩天做完,明明快要上學了卻始終在左右收拾。

相似的情景經常出現在生活裡,也在告訴著我們,自制力障礙正嚴重的阻礙著我們生活的節奏與腳步。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二、產生“自制力障礙”的因素

瞭解到這兒,不少家長又奇怪了,自己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犧牲自己大量的時間,一心一意在孩子身上,又為什麼會讓孩子產生自制力障礙的情況呢?

縱容自己:

許多的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寵愛之下長大的,父母的愛意很容易轉化成放縱自己的理由,因而,對自己的縱容是孩子們自制力障礙的首要原因。

逃避生活:說到逃避,最有發言權的就是“升學”這件事。前不久,網上流傳王源考取伯克利音樂學院的事情,不少網友表示,這是赤裸裸的逃避高考。在大多數孩子身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逃避”痕跡,“今天沒心情,明天再做吧”他們欺騙自己,覺得自己明天會有更好的狀態,用逃避來獲得安全感。

盲目樂觀:盲目樂觀的信心來源於“湊合”、“將就”,自認為某件事情已經達到了不錯的程度,便可以隨意放棄,因而盲目樂觀,態度不夠端正,幻想著事情出現好的轉變,可是事實上卻事與願違。成為了孩子們的自制力障礙形成的重要原因。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三、“自制力障礙”對孩子的影響

沒有任何人會喜歡自己一事無成的樣子,就算這是一個有著嚴重“自制力障礙”的人,那麼,在自制力障礙的影響當中,孩子們會出現哪些變化?

1、容易失去自信

陷入“自制力障礙”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自我否定感,也許是他們總覺得自身有著太多的缺點,總想去改變,卻不去行動。當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缺陷感越強,自卑感就越重,同時心理過於敏感,通常會感到自己並未被別人認可,從而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失去自信。

2、害怕嘗試

失去信心之後,害怕嘗試是自然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鼓舞,而這份鼓舞的動力首先是出自於我們自身的。沒有了自信心,在挑戰這件事上,會顯得更加懦弱無力。過於在乎別人的他們,往往只會想著嘗試自己能輕鬆完成的事情。

3、得過且過,碌碌無為

在自制力障礙面前,我們會看到兩種類型的孩子,一種是不斷提出要求,但是屢屢失敗,一種是自甘墮落,乾脆什麼也不做。自制力障礙會讓孩子變得碌碌無為,得過且過。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四、家長怎麼樣幫助孩子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呢?

“今天沒心情,明天再做吧”,孩子們總是喜歡拖延、推辭,陷入“自制力障礙”的負面影響當中,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打破自制力障礙的影響呢?

①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自我效能感”,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的自信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認可,便是一種“效能感”,因此,建立孩子對成功的渴望,積極地對待生活,為孩子描繪戰勝自己的成就感,培養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打破自制力障礙負面影響的重要措施。

②建立自我同一性

許多孩子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除了老師和父母安排的事情,自己一點兒規劃都沒有。所以,對於自制力障礙的孩子來說,建立自我同一性,清晰的瞭解自己應該做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③強化行為意識

一邊是無意識,一邊是有意識,在孩子的心裡,他明白自己這麼做會怎樣,自己又是如何說服內心選擇“不作為”的,如此一來,強化孩子的行為意識,為孩子設立目標,建立獎懲制度,力求“說到做到”,是減少“自制力障礙”對我們產生影響的方式。

同樣都作為學生,年僅15歲的談方琳可以坐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的議席上,而我們為什麼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拖延習慣呢?這是我們的“自制力障礙”在作祟,學會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控制不了自己拖延的習慣?打破“自制力障礙”,走向自律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