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自卑?

“自卑”這種感覺,有時就像影子,距離閃耀的東西越近,感覺就越強烈;是伸出手最後一刻又收回的猶豫,是話到嘴邊又失語的沉默,是他人不經意的目光挑起的侷促心跳,是錯失所愛之後的自責悔恨。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或曾經或正在經歷這種感覺。但到底什麼是自卑情結?又如何確知自己是否如此呢?

我們接下來會展示幾種不為人知的自卑特徵,通過對照自身,你就可以知曉自己是否也在遭受自卑情結的困擾。我們會給出一些小的建議,來幫助你克服這種自卑感受。

你為什麼會自卑?

自卑從何而來?

當你是嬰兒時,其實你就自卑。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思考一下就會明白,沒有了父母,嬰兒自己甚至無法生存,Ta 必須完全依賴父母。當你從嬰兒變成孩童,你依然圍繞在大人身邊,這些大人比你更強壯/更有力量。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感到自卑通常可以說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動機。當你受到批評或者看到其他人比自己更出色時,會促使你克服自己的短處,想要通過變得更強大而消除自卑的感覺。感到自卑促使你從身邊優秀的人身上學習,你不斷地塑造自己,最終變成和他們一樣自信。

然而,有些人這種自卑感太過強烈,已經變得不再有益反而有害了,演變成了阿德勒所謂的“自卑情結”。這種情結非但不能增加人的行動力,反而造成人的無力;它會導致極端的害羞/社交焦慮/無價值感/傾向逃避來避免失敗。

這就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的區別。感到自卑,有時有助於提高自己和生活;但自卑情結卻意味著你常常感到缺失不完整/沒有自我價值/不被認可,無論你做什麼或者取得什麼成就,都難以輕易改變這種感覺。

你為什麼會自卑?

兩類自卑類型

感到自卑的人,通常可以歸入兩類:

A. “知道”自己其實很聰明/很漂亮/很成功……但依然感到自卑

很奇怪,他們常常感到不夠好卻並無真憑實據。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周圍的人或許常常對你講“你這麼漂亮/這麼聰明…,為甚麼還這麼害羞/這麼害怕/沮喪…”;其實你自己也不知道為甚麼,你就是常常感到“我知道自己是很漂亮,但我還是莫名地覺得自己丑”。

B.“知道“自己很醜/很笨/很無趣/很失敗……這些缺陷讓他們感到自己無力獲得他人的愛/支持/友誼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你或許這樣想過,就是如果自己能更漂亮一點/更挺拔一點/更成功一點或者更怎麼樣一點,許多問題會自動迎刃而解,然後自己就會覺得無與倫比,不再自卑。現在給你個快問快答:你會怎樣填下面這個句子?

“我會變得更自信/更快樂/更有魅力,只要我能____”

這兩種類型,你更貼近哪一種呢,A 還是 B?

兩者主要的區別是,A 擁有非真實的感受,而 B 認為這種自卑感源於真實的缺陷。

你為什麼會自卑?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都可能會被這種感覺如影隨形地牽絆大半生。日常生活中過,自卑情結往往如下展現:

1. 超級敏感

當你感到自卑時,任何細微的評判都會讓你陷入深深的沮喪和自我厭棄,有時甚至長達數天之久。捕捉到一點點被拒絕/被排斥的信號,就會讓自己很難過。你希望自己能“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愛誰誰”……但又無法真正做到。

糟糕的是,當你需求幫助時,絕大部分建議都會告訴你,“別太在乎,其他人的觀點並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但其實這樣的建議毫無幫助,因為並沒有解決這種感受的真實來源。

如何真正地做到不在乎他人的想法:解決過度敏感的真正方法,恰恰不是“不”在乎,而是要更在乎,只是對象變成自己而不是他人。那些“不在乎”他人所想的人,恰恰是因為“非常在乎”自己的想法,“深信”於自我價值觀。當你自己的價值判斷足夠強大時,自然就會停止在意其他人的看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女人常常說,“知道自己是誰”的男人很有吸引;其實是講,這樣的男人知道人生的哪些方面對自己很重要,他不會因為周遭而輕易改變或妥協。

你為什麼會自卑?

2. 不停地拿自己和另一個人最厲害之處比較

比較讓人產生自卑感或者優越感,這是顯而易見的。讓我們更進一步:為什麼總覺得其他人比自己優秀呢?

因為你總是在拿其他人最強的地方和自己比較。想想看:其他人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要麼是已經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又或者具有非凡的天賦,所以在這一點上他們比你做得好是理所應當的。

- J 每週有6天泡在健身館,所以 Ta 身材比你好。

- S 每天逛社交媒體,混跡各種聚會,自然比你有更廣的社交圈。

- B 每晚伏案學習到深夜,所以 Ta 在班上名列前茅。

僅僅憑藉第一眼印象,你就告訴自己“我比 J 差,我比 S 差,這些都忍了,我TM竟然比書呆子 B 差,唉…”,然後你就自卑了。但你有好好想想麼? 是的,你講的是沒有錯,如果你一直拿別人的尺子來衡量自己,那你永遠都能找到自己的短處。別忘了,非凡的成就常常來源於專注,那些你做比較的人其實是忽略了人生的其他方面,才換來了屬於自己的專長。如果你能發掘自己,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做到最好的自己,那你就無需迎合他人的標準了。

你既不低人一等,你也不比別人優越,你僅僅只是你自己,僅此而已。你的價值源於獨特。

你為什麼會自卑?

3. 過度順從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社會等級理論”,是說你外在的行為方式和內在的自我感受,常常取決於你如何定位自己的社會地位/等級。如果你對他人感到自卑,那你就傾向於表現出更強的服從性。許多被認為“害羞”的行為,其實也可以標識為“順從”!想想害羞的人的表現:

- 弱眼神交流

- 低聲交談,有氣無力

- 害怕顯得獨斷

如果一隻大猩猩有這樣的表現,就會被科學家標定為…“馴從”。這就是低社交自信的來源:無意識地相信其他人比自己優越,更應該得到尊敬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如果你能戰勝這種自卑感,你就能很輕易地表現得自信,不再“順從”&害羞。

你為什麼會自卑?

4. 完美主義

自卑常常和完美主義一同出現,因為兩者都是源於比較。對於完美主義者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個19歲的青年,夢想成為藝術家,他自認為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覺得身為完美主義者很好,這能讓他努力精進,錘鍊自己的技藝。只是對於完美主義者,常常事與願違…

青年每天在線看各種藝術論壇和藝術展,這裡匯聚了全世界第一流藝術家的作品。看到每一件作品都這麼讓人歎為觀止,他感到備受挫折,覺得自己的作品無論哪一點都比不上,懷疑自己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青年不切實際地想讓自己的初期作品就達到完美的地步,但他的比較沒有意義,一開始就和心中的大師做比較,令他自己受挫到想要放棄。許多年之後,他甚至不願再觸碰藝術創作,僅僅是因為達不到他自己的最終期望。他困住了。

諷刺的,完美主義常常會妨害其他人的工作質量。

沒錯,有些人天生具備特定才華,現代人過度執迷於天賦,但沒人能僅僅憑藉天賦就達到卓越。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有個非常有名的 10000 小時理論,任何領域想要達到天才或者卓越的地步,都必須經過 10000 小時的投入。青年藝術家欽佩的那些藝術家,其實都已經 30/40/50歲了,他們在創造出傑作之前,已經成年累月地創造了非常多的平庸之作。

5. 拖延症及不作為

完美主義常常導致拖延症及不作為。不停地和他人比較,樹立高標準,並不能讓你變得更好,反而會導致你自己自縛手腳。

你對失敗是如此敏感,最終導致你竭力避免嘗試。成功之前往往有數不盡的微小失敗,你最終放棄嘗試,也就間接放棄了原本可以取得的成就。

生活裡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不僅僅是藝術……比如,你不願意見到陌生人,因為你害怕表現得很拙劣,但不通過練習是沒辦法擅長與人交談的。所以如果你能放棄完美主義,那就能更快地培養社交技能。

請記住這句話:“做好某件事的第一步,往往是做不好某件事”

你為什麼會自卑?

6. 社交媒體催生內疚/嫉妒/羞恥感

當看到其他人在朋友圈/微博上po出來的生活照,你就產生了懷疑和自卑。

- 年輕的你,發現學校裡的其他人好像都在外出玩樂,參加各種聚會

- 年長的你,朋友大都成家立業,懷疑當初自己是否做錯了人生抉擇

- 或者其他人收穫了非常多的“贊”,相比之下,顯得自己無足輕重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只將生活裡最光彩的一面展現出來,有意剔除了那些悲傷/無趣/平庸的部分,而你卻以為看到了全貌。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其實會讓人自我感覺變差,尤其是你已經有自卑感的傾向時,更是如此。

(近來有研究表明,無論白天還是夜裡,低睡眠質量/低自信/焦慮/沮喪等都與使用社交媒體密切相關,更不要提那些時尚新聞和雜誌,它們24小時不間斷地向你投來全世界最成功/最有魅力/最富有的人的圖片)。

7. 私下裡非常喜歡論斷別人

有個有趣的模式是,不太受女性青睞的男性,通常會反感女性。

比如一個30歲的處男,見到一群談笑迷人的女性經過,他可能會感到憎恨憤怒。為什麼呢?可能是這些女性喚起了他的自卑感,比如無安全感/缺乏魅力/過往與女性相處的挫敗經歷/寂寞孤獨…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一個女的看到時尚雜誌上的超模身材時,可能會憤怒於“當下社會的變態標準”,但她並沒有深究自己憤怒的原因,其實是超模的身材喚起了她自己的自卑,感到自己沒有魅力/乏善可陳。她的內心深處,可能覺得外形吸引人的女性比身材普通的女性更有價值,所以認為其他人也會這樣看待自己;她的核心恐懼,源於認為女性對其他人的吸引力完全建立在身材外形上。

你看出這裡的潛在模式了麼?

最後一個例子是,取笑開法拉利富豪的,往往坐在斑駁的豐田車裡。但如果天降好運,讓他們中了彩票大獎,那跑去買豪車的往往就是他們自己。

所以,自卑會讓你對其他人吹毛求疵,易下論斷。當你評斷他人的時候,其實是想讓自己暗爽於這種比較,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下次你對他人憎恨甚至爆粗口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說不準剛好暗示了你的自卑之處。

你從外部世界看到了什麼,恰恰反映出你的心裡潛意識在想什麼。如果你不評判別人,你也就不會受被評判的煎熬。

你為什麼會自卑?

8. 你試圖掩飾自己的缺陷或者轉移他人的注意力,卻從未成功

有時自覺醜陋的人會完全放棄提升自己的外貌,另一些時候,他們又會小心翼翼地遮掩所有不滿意的地方。

- 比如不喜歡自己的身形,會故意穿肥大的黑色衣服

- 或者一直在照片裡擺同一種姿勢

- 不停地對著窗戶或者鏡子確認自己一切ok

- 由於很不喜歡自己的門牙,所以竭力避免對人報以燦爛的笑容

- 或者塗抹更多的化妝品

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你在竭力地想要控制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本質上是想避免讓別人來評判你感到自卑的地方。這種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自我預警,常常讓你倍感壓力。

我們只舉了形貌相關的例子,但適用於所有你感到難堪的地方:生活方式,性格缺陷,過往經歷,等等

未來怎麼走?

我們要明確一點,就是“知道自卑”不同於“感到自卑”。

比如施瓦辛格大概知道自己智力上比不上霍金,而霍金也知道自己無法和萊昂那多在表演上一較高下。但正是由於他們能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足夠真實的自我認知,所以不會因別的弱點而感到自卑。

正如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所言:“沒有你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讓你感到自卑”。人性決定了,人會想通過扭轉外部世界來讓自己開心好過一點,卻忽略了從能真正改變的地方著手:就是自己。

希望這篇短文能給你一點點助益,幫你更好地理解自卑的形成——因為理解常常是改變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