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承認學習主要靠天賦,而強調努力和方法?

你的名字已存在


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一生都很普通,和所有人一樣正常的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也從沒發現自己有什麼特長,唱歌五音不全,跳舞踩不到點。看書就困,喝酒就醉。唯一特長就是身體好,三五幾年也不感冒。

平凡的活到40多歲,忽然一天,感覺到記憶下降,精神不集中,學不進新東西,丟三落四。跟人聊天時大腦會出現短暫空白,明明在聽人說話,卻出現斷篇現像,不知道別人上一句話說了什麼。我害怕是老年痴呆症的前期狀態,怕將來老了病嚴重了會拖累家人。就瞭解了下這個病,說不可逆轉,但通過鍛鍊可延緩發病。

那時發狂一樣找鍛鍊大腦的書,無意間看到《刻意練習》,想起《最強大腦》裡,那些大神的超強記憶很是佩服,瞭解後發現記憶法可以練習。於是報了些課程,就努力苦練記憶法。只練幾個月,每天2小時。《道德經》81章能順背倒背如流,還能點背。現在每兩天背一首古詩,幾乎都是看一遍就能背,長詩歌得多看幾遍。100位無序數字10分鐘可以記下,記一副完全打亂的樸克牌只要5分鐘。走過停車場,可以記下全部的車牌號,車型,車顏色。讀書時英語不好,現在也忘光。我用記憶法來背英語單詞,一天花2小時候,記100個,完全沒壓力。在認識的人眼裡我己擁有過目不忘的天賦,超強學習能力。而其實這只是我為防老年痴呆症找到了方法並通過努力,刻意練習的結果。

幾十年後,我終於知道我羨慕了半輩子的高中同學過目不忘的天賦,他點背《新華字典》的特長,是方法+刻意練習的結果。我差他的不是天賦,甚至不是努力,而是方法+努力。我也熬夜刷題,也努力讀書,但缺少方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點背一整本書,我甚至不知道記憶可以鍛煉出來。方法需要家庭背景+眼界,讓你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方法。他那麼早就接觸到記憶法,並加以練習,而我做了幾十年井底蛙才找到他當年的學習方法。這種感覺比承認他是有過目不忘的天賦,超強學習能力更多出了些荒涼感!

當眼界更寬闊些後會發現,大多數的所謂天賦都是方法加刻意練習的結果。一般音樂家的孩子都在音樂方面有天賦,畫家的孩子就有美術天賦,鐵匠的孩子能一眼認出刀的好壞,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方法,稍加練習就成了我們眼裡的天賦。

還有大多數人的努力,只是看上去在努力,做給別人看,騙人騙己。真正的努力,哪怕用最笨的方法,最終也會有回報。

儘管如此,我其實不否認天賦的存在的。只是99%的人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生活中也好,學習中也好,體育竟技也好,只有到了各領域頂尖時才要拼天賦。拿記憶來說,大多數人通過刻意練習幾個月可以做到5分鐘記下一幅打亂的樸克牌,但是若要做到幾十秒記下一幅牌就要拼天賦了。比如跑步,我現在每晚跑5-10公里,堅持了幾年。去跑馬拉松長跑3小時多點可以完成,超過大多數偶爾鍛鍊的人。但若要跑進2小時半以內就得拼天賦了。

我們喜歡把別人成功簡單歸結為別人的天賦,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努力付出。只不過是自我放棄,併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不願意承認別人的成功是方法+努力的結果,好像一承認就顯得自己又懶又蠢又沒眼界似的。。。而世界真的是好殘酷,也很公平,我們多數人不必衝擊領域頂尖,不必拼天賦。人生路上的每一分汗水與付出都會結成🌸朵,為你人生路增一份顏色!


ay2588


真實案例,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他讀書的努力真的無人能及,我相信什麼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的故事人物和她相比,也不算什麼,她是我唯一一個聽說是看書看到嘔吐的學生,但是她的天賦真的不好,平庸中的平庸哪種,最後高考當然成績也十分一般,就英語稍微偏上少少,其它成績就連我們普通學生都比她好,那你說天賦重不重要?我不是吹的,如果我有他一半的努力。。。。。。呵呵呵!

另外一個真實案例,我初中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基本上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壞學生,逃課,泡妞,賭錢,偷家裡錢,學校打架基本都全了,平時基本也不聽課不做作業的。有一次在數學精英班裡,他一直在睡覺,老師說了一個奧數比較難的題目,很多年級精英都回答不出來,後來老師看見他睡覺,故意整他,就叫他回答,結果他看了沒多久就粗略地把思路說了出來,雖然結果沒對好,但是過程基本正確,就是某個步奏有誤差而已。這就是天賦!


你條粉腸被佔用


我講一個真實的身邊事,你就知道能不能確定有沒有天賦。九十年代,我有兩個張姓同事,我們就分別稱“大老張”和“小老張”吧。當年的兩同事的孩子都是畢業班,大老張的孩子從每天早晨六點起床開始,一直學習到凌晨兩點左右。而小老張的孩子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八點整時睡覺,從來不復習,中午也不看書,該玩的還是玩。畢業考試分數出來了,大老張的孩子只能上大專,而小老張的孩子是650分,當年的650分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分數線。這裡還要再說明一點,小老張的孩子從唸書開始一直都是全年級一,二名,這是不是天賦?幹啥事都有天賦。本人認為沒有天賦的人只能靠努力和方法。


夕陽忽西下64


天賦不天賦的我就不說了!我說個最簡單的,同樣的一首詩,別人念兩遍就會背了,我念十遍百遍才會背,即便當時記得,過後就忘了!一道數學公式,有些人聽老師講一遍就會了,有些人聽一百遍也不會,也記不住!

也別說什麼努力不努力的,年年高考有多少如願以償?又有多少高考失利的?你能說如願以償的就一定比那些高考失利的努力嗎?你能說那些高考失利的一定沒有如願以償的那些人用功嗎?


此心安處是吾鄉5991


天賦!一定有!一定靠!但是靠天賦的人畢竟少!所以我們普通人戰勝的對手還是靠努力!我們不和天賦高的人做對手!

我說說我自己經歷吧,我初中時候,班級有個同學整天痴痴迷迷不見看書,但是次次考試都年級第一!我想也有人見過不學習成績牛逼的人!很少很少,有時候一個學校未必有一個!而我,也曾經有過那種學神的感覺!就是在英語上超過剛才提到的那個大神!不用學習看看就會!後來因為經歷一些曲折,精神受影響才不行了!到現在我英語看過深單詞都不會忘記!很多人說英語單詞不背就忘記,我是看了就不忘,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也許這就是殘留的天賦!

世界上登峰造極的人都是上帝的恩寵!天賦智商!所以沒有多少人把他們當作對手!如果把他們當對手,等於我們自取滅亡!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普通大學生只能算是幼兒園水平!

當然也有些天賦是環境所賜,而不是天賜!所成長的環境給他們造就了優別於他人,生來就含寶玉!這個就是算普通人當中的天賦!

我們不承認天賦,只是不想認命,不想放棄努力!這樣給大多數人希望,因為有了希望,才會努力,才會有夢,這世界才會美好!世界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世界!





民間自媒體


就像強調努力和方法一樣,強調天賦本身也是有問題。

一、不同階段,天賦和努力、方法佔比是不一樣的。

從實踐來看,從小學到初中,只要使用努力,不必過多動用天賦,大部分的學生還是能夠應付得過去,但是到了高中,考得好的基本上和天賦都是緊密相關的。

我問我兒子,你能不能向你班上能考入清華北大的同學學點招?我兒子大笑:向他們學什麼,他們這些人基本上是各個班級最不用功的同學,我同桌被文言文只要讀三遍就可以。

而我見到更多的孩子,學習很努力,投入在學習上的時間非常多,有的我都懷疑他們這樣讀書精神上是不是已經有所扭曲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覺得如果沒有讀好書,他們的人生已經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意義了。但是我看到他們成績非常差,非常差,差得我有時候都不忍心告訴這些學生,但這些學生已經改變不過來了,他們總是認為我還可以更加努力。

可如果我告訴他們,除了增加時間,你還應該留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他們卻沒辦法,老師基本上也沒辦法改變他們思考的模式,這畢竟需要很大的學養和耐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不是那麼容易,在集體授課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條件做到這些。

二、為什麼要強調努力和方法

強調努力和方法的人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因為你總不能告訴學生和孩子說,你沒這個天賦,那麼,你學習上就沒戲了。這樣學生會崩潰的。事實上,極有天賦的學生考他211和985,而一般學生之間還要競爭一般的學校,那麼,努力和方法好的學生當然就佔了優勢。

先進了大學,有了一個新的平臺,然後大學畢業之後,走上了社會,社會對一個評價並不是和學校的評價完全一致,有的人因此就轉敗為勝,進入了一個柳暗花明新天地中來。


門前海藍藍


天賦佔很重要的比例,類似數學題,你再努力,彎轉不過來也解決不了。但是別人問起來你為什麼考得那麼好,永遠只能回答:努力!若是說這種題都不用想的話會另他們心生不滿,覺得你狂妄。我上課從來不記筆記,就是在老師講的時候把知識全記牢了,文科要背的也是在課上記住了,沒有刻意去背,就是記憶力好,我侄女現在才5歲,一整本書都背下來了,隨便抽查她也能記牢,難道她一個放學回來就看電視的人也在努力嗎?每逢考試我同學就抓耳撓腮的說抓緊時間背,抓緊時間解題,回到宿舍也是廢寢忘食的模樣,然後對比我就顯得懶散,接著成績出來之後他們就會話裡話外的抱怨。


沒有安徒生的童話


有的人天賦好不努力最後泯然眾人,而有的人沒什麼天賦但勤奮努力也能混箇中上層,天賦固然重要,但它不能成為人不努力的藉口,現在特別討厭那種動不動扯到天賦上的人,我爸媽沒一個上大學的,但我也能成為優秀的人,說白了,我沒天賦,除了上課認真,學習努力而已


吃貨喬妹專懟zz


我以前一直相信天賦的重要性,直到我考大學之後才發現,原來勤能補拙,努力過後我可以和天賦高的人一樣賽跑,並不是因為我聰明,是因為天賦再高後天也要努力!天賦高的人只是極少數,堅持和努力才是天賦高的基本條件!


peggymom


一個人天賦再好,學習不努力,不求上進,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天才來自於九十九分的努力和一份的天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刻苦勤奮在學習中佔首位。天賦好條件優越,接受問題的能力快,時間短,效率高。但不努力,和平時天賦不好努力的學生相比較,稍微遜色一籌。對於學習來說,天賦固然重要,然而刻苦努力

更高人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