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我的老家位於河南新鄉地區,其四區八縣裡有個“長垣市”在戰疫期間成了一個熱點地名,因為這個縣除了是起重機械之鄉、防腐之鄉、廚師之鄉外,更是衛材之鄉,長垣一個縣級市就有近70家衛材企業,日常的口罩產能是105萬隻,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疫情期間加大產能後已經達到了日產250萬隻,前期絕大部分口罩出廠後直接運送到湖北疫區,為我國疫情的前期控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苦於我國人口基數的龐大,250只每天的產能對“共同戰疫”來說仍是供不應求。

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比亞迪口罩: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


比亞迪造口罩及口罩設備,並不比造導彈麻煩

一罩難求的情況下,2月7日起,廣東省汕尾市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發佈消息開始造口罩。同時,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也發生了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這之前,聽說有我省南陽市的一酒廠為解決消毒劑的缺口,直接改做醫用酒精,酒廠改型做酒精,在可操作性方面還能讓常人理解,但一家主業是電子、電池,副業是造汽車、造導彈等工業化產品的民營企業,除了抗疫捐款捐物外,突然一下子開始造醫用口罩,且一天產能比我們河南新鄉地區的衛材基地所有工廠產能還多2倍,這就讓人刮目相看了。

比亞迪開始造口罩,確是震撼了大多數人的想象力,更是在第二天震撼了A股市場,接近漲停價開盤。2月8日,比亞迪汽車開始援產口罩和消毒液,在2月17日量產出貨,口罩產能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2月16日,首批醫用級免洗消毒凝膠發貨給一線的抗疫人員使用。此外,比亞迪還宣佈增加消毒凝膠生產線,日產能擴大至30萬瓶。

在比亞迪公佈造口罩、消毒劑之後,又有很多其他汽車廠、服裝廠帶著“社會責任感”使命而加入援產抗疫物資的戰疫中來。

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比亞迪造口罩及口罩設備,並不比造導彈麻煩


企業若其“智造”能力強大,則造口罩這種產品真算不得高科技。

我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也是一名比亞迪唐DM的車主,作為一名在夕陽產業裡摸爬滾打了19年的工廠從業者,自比亞迪造口罩的新聞之後,更是由衷地敬佩類似比亞迪這樣的公司,這樣的“有開拓創新、有社會責任、有智造能力”的企業才真正是未來民企發展的方向。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工業化實力,是體現在其裝備製造業水平上的,汽車行業作為一個糅合進諸多“製造工藝水平”的工業門類,我們雖然在內燃發動機方面努力了幾十年,但和百年技術積累下的頭部國外廠家相比,技術仍然存在差距,唯一的優勢是因為內燃機在技術上的壓榨幾乎已經到了極致(比如日本已經趕超歐美),在瓶頸期難以提升的國外汽車頭部企業,沒有想到十來年前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崛起並不是和你比內燃引擎,而是直接在傳統汽車頭部企業的瓶頸期彎道超車來造“電動引擎”。

汽車,在細點說是乘用車(因為比亞迪還造商用車、工程車),只是比亞迪後來才涉及的一個產業,但其從收購秦川汽車開始後就在國內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製造新能源汽車”,雖然相對傳統車企而言比亞迪是最年輕的車企,但其新能源汽車技術目前在世界車企內屬於前兩名的頭部地位,比亞迪擁有新能源車企裡特斯拉所不具備的優勢是“除了輪胎不造外,所有的零部件比亞迪都能做到自給自足(這也是前期比亞迪汽車發展較慢的原因之一,近些年才開始對於非核心件進行外採)”。

在既有圈子下我們既然難以戰勝敵人,那何不跳出來自己整合個更好的圈子。內燃機你們研究一百多年了,我再努力也難以打破頭部企業的層層壁壘,那提前佈局新能源一下子讓你們跟在我後面吃灰。比亞迪、特斯拉,並不是攪局者,只是因為傳統頭部車企們在重複之前功能機天下時“諾基亞、摩托羅拉”們的老路而已。因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二字。

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富士康若受某TAIDU影響撤出大陸,那比亞迪分分鐘可取代其地位、承接其產能。

筆者曾在兩家世界500強的歐美公司做過主管,不管是在AB-Inbev,還是在Dupont,企業的人事組織架構裡都很忌諱某個崗位出現“不可替代”的問題,因此人才梯隊培養、管理團隊的構建都有效避免了這種漏洞。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傳言富士康撤出大陸的說法甚為鴰噪,有一種聲音認為各地離不開富士康,認為其提供了龐大的就業、客觀的稅收,但我認為現下的國內企業能替代富士康的還真不少,能從這個市場裡分一杯羹者甚多,如立訊、欣旺達、藍思、長盈、通達等等,不過從體量上來講,“比亞迪電子”是唯一一個能全盤取代其產能的公司,沒有之一。

比亞迪電子,是比亞迪的核心事業部,也是在富士康撤退後唯一能完全替代其產業鏈的企業。比亞迪造汽車同華為賣手機一樣,面向終端消費者的下游產品總是讓我們熟悉一個企業,而其科技含量和製造水平更高的上游電子科技行業則少有人知,但越是我們不瞭解的地方,才是一個行業裡技術壁壘最可怕的地方。(很多人最多知道杜邦是家化學公司,但不知道地球上大多數人的衣食住行中無時無刻都受到杜邦公司各種產品的影響,而歐美像杜邦這樣壽命200多年的世界500強公司並不少見,更不用說那些壽命100多年的大型跨國公司了。)

從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到袁世凱北洋時的“發展實業”,一百多少前提出的“實業救國”路線,在那個亂世難以拯救時局,但我們現在的世界正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經濟戰爭、貿易戰爭、貨幣戰爭,而支撐經貿領域談判的最大籌碼就是一個國家的實業領域內的工業門類是否健全、是否強大,這個強大不僅僅是規模,更重要的是在你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上。虛擬經濟可以助推實體經濟,但實體經濟裡的實業不強,則一切沒戲。

共同戰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強大

袁世凱致近代實業家王錫彤的一封“實業救國”信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真正的工業化強國,需要靠什麼?是靠我國一共2856個縣卻擁有一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的地產業麼?每年燒錢成百億的娛樂至死業麼?大而不強的高能耗低產出的汙染型夕陽產業麼?…,這些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像華為、像比亞迪這樣的“有開拓創新、有社會責任、有智造能力”的公司存在,才能撐起一個工業強國的經濟實力,未來的日子不是簡單地上量、上規模、比大小,而是比製造水平。

近兩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譟下,倒閉了不少浮誇的企業、浮躁的企業、步子太大扯著蛋的企業。我們搞實體經濟,就是要靠實業工廠,做實業,更是要“實打實、踏踏實實”去做,每個老闆即便不是工程師出身,但要有工程師、技師們的“匠心精神”,要從“中國製造”往“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上去跨越,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我國更多的百年企業。

新冠病毒的戰疫,很快就會結束,但中國智造的戰疫,才剛剛開始,民族企業,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