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贛南客家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祠、堡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贛南現存圍屋600多座,而龍南縣境內就有370多座。龍南客家圍屋因在形制上的別具一格,在防禦體系的獨具匠心,在構造藝術方面的超凡脫俗,成為當之無愧的、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龍的傳人 黃春 攝

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徙,先後流落各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客家人稱謂的由此而來。為防匪患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防禦性極強的圍合式民居建築——客家圍屋。伴隨生存環境的劇烈變遷,客家圍屋建築形式先後經歷了創始期、成熟期、極端期和衰落期,圍屋的營造技藝也發生了對應的顯著變化。

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關西新圍內木雕 王瓊 攝

龍南境內的客家圍屋基本涵蓋了客家圍屋的所有建築樣式,形態豐富多元,尺度變化跨度極大,有國字型、口子型、回字形和不規則形等多種形式,面積也從200餘平方米的貓櫃圍到一萬多平米的關西新圍,在建築高度上,以2層-3層居多,在防禦功能方面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為防止敵人偷襲,四周牆基埋有數米深的梅花樁;圍屋瓦面上佈滿了用劇毒藥水浸泡過的三角鐵釘;而圍屋圍門頂上,則設有注水孔;圍內各相應地點,設有消防池和消防缸;外牆採用三合土和桐油夯築而成,不讓木頭外露,用生鐵緊固房梁,可謂是銅牆鐵壁。

為預防圍內斷糧,圍內除設有專門的糧倉外,還有用精確比例的蛋清、紅糖和糯米飯砌成的假牆作為儲備糧。

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鳥瞰烏石圍 王瓊 攝

龍南客家圍屋不僅注重堅固、易守難攻,而且在構造藝術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藝術珍品。以龍南為代表的贛南客家圍屋營造工藝,是研究明清時期贛南以及龍南社會歷史極其寶貴的載體,是客家文化藝術的綜合載體,是研究傳承中原優秀遠古文化和客家文化形成發展的寶貴資料,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研究中有著極其重要作用。

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圍屋修繕現場 鍾莉清 攝

近幾年,贛南圍屋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出臺了《贛南圍屋保護條例》。我縣在保護傳承上也開闢新路徑,注重整體性保護,成立“全國客家圍屋保護研究聯盟”,召開高峰論壇,打造關西圍屋群,拓寬傳播渠道,加強傳習所管理,抓好傳承人群隊伍建設等等。這一系列保護措施讓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得到了有效傳承,並有效推動了我縣旅遊事業高速發展。

2014年,贛南圍屋營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2018年,被列入國家第一批級傳統工藝振興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