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10月28號上午,融媒體大型直播——“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第五場---大荔專場,邀請大荔縣文化館館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瑞、大荔碗碗腔傳承人王進發、朝邑剪紙傳承人王小俠、大荔面花傳承人聶秀芳及其孫女王丹一起走進直播室展示非遺技藝。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王瑞館長介紹說,2008年大荔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面花之鄉”; 2018-2020年度“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面花之鄉”,非遺項目名錄位居全省前列。大荔縣成功申報國家級保護項目1項,省級保護項目11項,市級保護項目33項,縣級保護項目21項。目前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10人,市級傳承人72人,縣級傳承人22人。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碗碗腔是中國民間古老藝術的活化石。它源於陝西東部流行的民間燈影戲的音樂唱腔,於1956年開始由燈影戲搬上大舞臺,形成了陝西地方戲曲劇種的特殊表演程式,碗碗腔音樂唱腔細緻纏綿、委婉動聽。它見證了一個小劇種從幾個人的皮影班社演出逐步發展形成了一個地方戲曲大劇種的繁衍歷史過程,再現了我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成果。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大荔碗碗腔傳承人王進發今年76歲高齡,他15歲拜師學藝,藝齡已經超過60年。這些年,王進發始終把大荔碗碗腔的保護傳承工作作為自己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目前已經收了四個徒弟,有的學打碗碗,有的學拉硬弦。這樣的“傳幫帶” 使碗碗腔真正得到了傳承。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正式的碗碗腔演出,樂隊最少需要有五個人,每個人都要會操縱五樣樂器,一曲彈唱下來,又是彈琴、又是敲鑼、又是打鼓,非常熱鬧。” 直播中,王進發老師介紹了大荔碗碗腔的唱腔和演出人員的配置要求,並現場拿起月琴表演了一段,唱腔委婉細膩、入耳動聽。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朝邑剪紙是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形式,它吸收當地皮影戲中的人物及場景造型,以側面人物為主,捨棄了皮影中的繁密裝飾,突出線條美與人物的情態美。直播中,傳承人王小俠老師現場剪出了栩栩如生的“蓮生貴子”圖像。同時還展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毛主席頭像》和《皮影剪紙》,引得現場嘉賓連連稱讚。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聶秀芳是大荔面花的傳承人,她所在的大荔縣阿壽村,人們把面“塑”成了建築,用指尖捏出了一個個“新世界”。說起大荔面花的特點,聶秀芳頭頭是道,大荔面花按用途分為時令面花、喜慶面花和祭祀面花,藉助刀、剪、針、梳等工具,彙集揉、捻、捏、搓、點等多道工序,靠巧手揉捏出花、鳥、蟲、魚、戲劇人物、各種動物和建築。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聶秀芳老師的孫女王丹現場用麵糰,不一會兒就捏出小魚、小雞等造型,形象生動逼真。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本次融媒體大型直播活動由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渭南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1026渭南新聞廣播承辦,通過1026渭南新聞廣播、渭水之南、華山網同步直播。

直播+非遺 展同州傳統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