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今天我們聊一聊,在各種清朝古裝劇中都會出現的一個組織,那就是【八旗】。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但是八旗究竟是什麼,又有哪些分支、經歷過何種變化,最後是如何消亡的。

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八旗的興衰存亡史。

八旗原本是女真人的一個狩獵組織(此時清軍還未入關)。

1584年努爾哈赤開始起兵攻打其他女真部落掛黑旗為旗幟史稱黑旗軍。

1589年女真部落基本完成統一,努爾哈赤又增設紅旗軍。

1593年前後努爾哈赤對其進行整頓改編,設為黃、白、紅、藍四種純色旗,稱為最初的【四旗】。

1615年努爾哈赤的軍隊日益壯大,女真部落基本完成吞併,還有很多蒙古部落歸附努爾哈赤,女真族早已從小打小鬧變成了一臺龐大的戰爭機器,而部隊的編制也需要重新進行改制,努爾哈赤就開始著手進行八旗的重建。

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歷史的真相」滿清時期八旗軍隊的真正面目

至此滿洲(女真)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而努爾哈赤是個很聰明的帝王,他開始仿照明朝的官職,對自己麾下的功臣進行冊封官爵,而這些功臣則全部出自八旗,也就是說在清軍入關之前,八旗子弟就已經是名正言順的貴族階層。

隨著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勢力越來越大,歸順的其他民族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統治努爾哈赤在1624年把蒙古族人歸入八旗,1635年皇太極則正式把蒙古族壯丁進行改革編審,蒙古八旗自此出現。

除了蒙古族,清軍也俘虜大批漢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漢人組成的清軍也在逐漸壯大,1642年皇太極正式把漢軍擴充為八旗軍。

至此,清軍三大主力部隊,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正式形成。

最初八旗等級相同互相平級,清軍入關之前皇帝統領鑲黃旗。

清軍入關後正黃、正白、鑲黃三旗全部由皇帝統領連皇子都不可入主。

如此便有了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八旗的旗人後世稱為八旗子弟,而八旗子弟無論蒙古、漢、還是滿人,都與未入八旗的子民有天差地別的區別。

在雍正統治時期,軍隊戰鬥主力已經從八旗軍轉向綠營兵,八旗軍已經徹底淪為大少爺們養老的地方,而綠營兵則是由被招降的明軍、漢人組成的常備軍,繼承製度為世兵制也就是父死子繼,世世代代皆為兵士。

可是即便如此在光緒年間因為人員逐漸腐敗,綠營兵被改編為警察性質的部隊失去常備軍作用。

即便八旗子弟如此腐敗不堪。

但是歷史上還是有很多耳熟能詳的人物出自八旗。

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就出身自正黃旗

著名學者【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出身自正白旗

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就出身自正紅旗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出身自鑲藍旗

為了保持八旗軍隊的作戰能力,清朝規定【不分滿漢,但問旗民】的政策,即清朝禁止八旗子弟與普通民眾通婚不論是什麼民族,這就形成了八旗子弟只能跟同為八旗的人通婚,大家都很熟,偷懶一起偷懶貪汙一起貪汙的局面。

八旗軍的戰鬥力每況愈下,八旗軍入關後雖然參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但是戰爭的結果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除了【雅克薩之戰】以外但凡大仗就沒贏過。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太平天國起義】

【高樓寨之戰】

自此這隻清朝的嫡系部隊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而乾隆皇帝曾經說過【八旗為國家根本】,但是歷史則狠狠的打了乾隆皇帝一個響亮的耳光,

說來實在是諷刺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