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胃癌”嚇到了你!簡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誤區

臨近過年,大家都開開心心地準備好吃好喝,但是有些朋友們卻發愁了,飯也吃不下,節也不想過,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問,出“大事兒”了,要得“胃癌”啦!

莫讓“胃癌”嚇到了你!簡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誤區

張阿姨以前是一個公司經理,平時工作緊張,飲食也不太規律,十幾年來時不時就胃部隱隱作痛,但一直太忙沒有空看,一直吃奧美拉唑之類的藥頂著。退休之後漸漸聽到周圍的阿姨說最近誰誰誰又胃癌走了,趕緊去做了胃鏡,結果說“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張阿姨上網搜了一下可了不得,都說萎縮性胃炎離癌症不遠了,這把她可嚇壞了,好幾天沒睡著覺,終於下定決心去大醫院看看專家,經過專家一番教育和治療,張阿姨也終於放下心來。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我們在臨床上經常見到拿著胃鏡病理報告的患者帶著焦慮的心情來尋求治療。但是慢性胃炎一定會變成癌症嗎?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一、慢性胃炎的發展過程

文中張阿姨胃鏡所說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固有腺體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為特徵的慢性胃部疾病。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胃灼熱、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而其只有極少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胃黏膜上皮細胞癌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並非由正常細胞一躍成為癌細胞,而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在發展成惡性腫瘤之前,常常經歷這個過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作為常見的疾病,需要早期發現、診斷與預防,但並不可怕。根據一項持續2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觀察,正常人群胃癌的年粗發病率為0.2‰,萎縮性胃炎是1‰,腸化生為1.29‰,異型增生的胃癌年粗發病率為2.63‰[1]。根據地區的不同比例也有不同,但總體來說進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怖。

二、腸上皮化生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一些患者取到胃鏡病理報告後發現除了萎縮胃炎,還出現了輕重不等的腸上皮化生等字眼,又被某些小道新聞中“癌前病變”嚇到。其實腸上皮化生是胃萎縮性胃炎的自我修復的過程和結果,是胃保衛自我的機制。它指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換而言之就像腸黏膜細胞跑到了胃粘膜上一樣。所以有學說認為發生腸上皮化生的胃黏膜具有了腸黏膜的吸收功能,相比較正常人來說吸收的有害物質會增多,進而有癌變的可能。但是不太明白的人就會把這種可能放大,認為腸上皮化生就離癌症只有“一步之遙”了,從而陷入焦慮和苦惱。

三、如何改善情況,有效遏制發展

現代臨床和實驗研究進展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改善症狀,遏制發展,甚至逆轉萎縮及腸化生的。首先應當改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其次要進行專業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定期胃鏡複查等。此外還需要各位保持心情舒暢,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希望大家都能快樂過好新年哦。

莫讓“胃癌”嚇到了你!簡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誤區

好消息!!!考慮到大家夥兒平時可能比較忙,沒時間瀏覽那麼多頭條消息,李志紅醫生現已開通微信公眾號,大家可以掃一下下方二維碼關注,更方便的瞭解消化系統疾病,呵護健康,“胃”您保駕護航!

莫讓“胃癌”嚇到了你!簡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誤區
  • 聲明:本文章僅用於科普,若讀者有就醫意願及需求,可以選擇以下時間看門診(同時攜帶全部的檢查資料):
  • 李志紅主任醫師(東直門醫院)出診時間:

專家號:週一上午、週二下午、週四上午

特需號:週一下午(國際部)、週四下午及夜門診、週六上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擅長診治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上消化道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便秘、潰瘍性結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專注消化疾病30年,經驗豐富。


參考文獻

[1]許青,郭獻靈,趙昆.對Correa級聯反應的完整確認:西方低危發病人群胃癌前病變患者胃癌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