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2011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佈了一項重要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望京樓遺址的發現。望京樓遺址是一座二里頭文化時期-商代早期的城址,這個發現放在夏商考古上,是一個大發現,因為它的規模龐大、內涵豐富,是二里頭文化時期僅次於二里頭都邑的大型遺址。望京樓遺址在名氣雖然不如二里頭遺址大,但它在夏商交替之際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二里頭王朝的東方『哨所』、『夷夏』之交的前沿陣地。本文擬從考古學上披露的遺址內涵,以望京樓遺址的興衰為視角,簡述望京樓遺址在二里頭文化-商朝交替之際的重要地位。

注:本文的時間紀年採用考古學與歷史學混合的標準,商朝之前以考古學文化紀年,商之後以歷史學紀年。

二里頭時代的東方哨所

望京樓遺址位於新鄭市北,黃水河從遺址西側流過並折向東流,遺址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長1520米,總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在遺址區內發現二里頭文化時期和早商時期兩座疊加的城址,說明這座城在時代交替時曾被改造使用。筆者曾在去年秋天實地拜訪過望京樓遺址,從小的地理環境上講,該城建的位置極佳,靠近黃水河,兩面環水,水源充足,水域也是天然的屏障,利於防禦(如下圖中左上、左下小圖所示);整個城址所在位置地勢較高,夯土臺至今還高出地面3-5米左右(如下圖中右上、右下小圖所示)。內城位於大城的西北角,三級臺地的最高處,也是整座城地勢最高的地方。內城居高臨下,四周的地勢可一覽無餘。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平面圖及其現場實拍圖

考古勘探的結果顯示,二里頭時代的望京樓城址南、北、東三面有護城壕,西面未發現有護城壕,或是被黃水河沖毀,抑或是『假河為壕』,由河、溝壕組成一個封閉的空間,由這種居邑設壕的現象可知望京樓城址是一座防禦色彩比較濃厚的城址。在中原地區,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遺址,規模超過100萬平方米者非常罕見,至於超過100萬平方米的城址,除二里頭遺址外,目前也只有望京樓遺址了,該城址規格之高可以想見。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位置示意圖

再從大的地理環境來看,望京樓遺址西南靠著具茨山(也稱大隗山),有足夠的戰略緩衝空間,西距二里頭遺址約100公里,南北與二里頭文化重鎮大師姑、稍柴、蒲城店遺址的距離都在100公里以內,在沒有騎兵的二里頭時代,這個距離半徑步兵在一天之內都能很輕易地覆蓋到;望京樓遺址東臨一望無際的豫東大平原,正好位於中原地區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地帶,扼守著南北向和東西向的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單從地理位置來看,望京樓遺址的戰略地位就可見一斑了。

從考古學上來看,目前已經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城址都是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分佈的(如下圖),這些二里頭文化城址當中,只有二里頭遺址有宮城區且遺址規模最大,可見二里頭遺址就是這個時代的聚落核心無疑。望京樓遺址就位於二里頭文化的東部外圍區域,此區域內由北往南還分佈有鄭州大師姑、東趙和平頂山蒲城店城址,此種佈局應該有其特殊用意,這幾座城共同組成了二里頭王朝的東部防線,拱衛伊洛核心區(如上圖左所示),而望京樓遺址正是處在這條防線的最東部,也是這條防線的核心。

它的東方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而危險也正是來自於這個無險可守的東方平原,望京樓就是二里頭王朝鎮守東方的哨所。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面積168萬平方米,是僅次於二里頭遺址的二里頭文化城址,是二里頭王朝東部防線的核心

同二里頭王朝一起崩塌的望京樓

之所以說望京樓城址是二里頭文化的東部前哨,主要是基於考古勘探的結果,因為二里頭文化的分佈東界大致在河南開封杞縣,杞縣以西發掘出的是單純的二里頭文化,杞縣以東到商丘和魯西南之間,分佈的則是嶽石文化(東夷文化)、二里頭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先商文化)的交匯地區,有學者將其稱為

夷夏商混合文化,典型遺存如鹿臺崗遺址所見。再往東的商丘與魯西南地區則屬嶽石文化的分佈範圍。如此看來,望京樓城址雖然位於中原腹地,但它卻是二里頭文化的東部前哨,直面東方的嶽石和下七垣文化的衝擊。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位於二里頭文化的東方防線上,直面嶽石與下七垣文化的衝擊

歷史學視角

接下來我們把視角轉向歷史學的記載:夏末商初,夏桀暴虐無道導致夏朝內部矛盾激化,盤踞在夏朝東北方的商人在商湯的帶領下,開始蠶食夏王的領土,商湯經過『十一徵』已經將自己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黃河之南,夏王朝的統治以及岌岌可危。意識到威脅的夏桀想調遣『九夷之師』征討商湯,誰曾想九夷之師已經不聽調遣了,夷夏之間的聯盟關係已經破裂,商、夷之間已經形成了新的聯盟關係,而夏桀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雄心勃勃的成湯一鼓作氣突破夏王朝的東方防線,並攻入夏王朝的核心區域,將夏朝最大的方國昆吾滅掉。失去左膀右臂的夏桀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其統治大廈瞬間傾覆,中國歷史從此進入到了商紀年。

《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徵,自葛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

《說苑·權謀篇》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

《詩·商頌·長髮》:“韋、顧即伐,昆吾夏桀”

那麼,望京樓城址在夏商之交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筆者認為史書中的昆吾之國的地望極大可能就是在如今的望京樓遺址。雖然有學者認為望京樓遺址可能為葛國之墟(秦文生觀點),但據歷史記載,『湯始徵,自葛載』成湯十一徵就是從葛國開始的,葛滅國的時間比較早,而昆吾之國幾乎就是夏桀的最後一根稻草,時間對不上,故而排除這個觀點。

歷史記載的的昆吾的地望,先是在黃河北的衛地,到了夏朝中後期,遷到了黃河南岸的許昌附近。結合望京樓遺址的考古勘探結果可知,望京樓遺址的二里頭文化大城建立的時間為二里頭文化三期,相當於夏朝中晚期;而望京樓遺址二里頭文化城址廢棄的時間,相當於二里崗下層,也就是商早期。時間正好與昆吾南遷與滅亡的時間對應上。其次,史書中記載的昆吾之居在許昌附近,而許昌有沒有發現二里頭文化城址,且許昌離望京樓遺址僅僅50公里左右,參考商湯在發動十一徵之前有70裡的封地尚且被稱為彈丸之地,昆吾作為夏朝的一個大的方國,其勢力範圍觸及50公里外的許昌問題不大。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文保碑。望京樓遺址位於新鄭市北,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來回過頭總結一下:

考古學視角

從考古學上看:在二里頭文化中期,望京樓城址在黃河南岸的中原腹地建立了起來,其發掘而出的考古內涵處處透露出濃厚的防禦色彩,說明這個時候天下並不太平,它的建立是承擔著某種軍事功能。在二里頭文化末期,望京樓遺址突然廢棄,有二里崗文化特徵(早商文化)的遺物打破的二里頭文化層,與之一同廢棄的還有位於其北方50公里出的大師姑遺址,諸多二里頭文化城址一同廢棄,預示著改朝換代的發生。之後望京樓遺址被精心改造並繼續使用,內城收縮加築城牆、大型甕城和溝壕,說明後來的使用者依然將此處作為重要的軍事重鎮。在被繼續使用幾十年後,規模宏大的鄭州商城在其北部30公里的地方矗立起來了,從此望京樓遺址廢棄歸為塵土,直到近代被考古學家發現。

歷史學視角

上述的考古學動態描述,與史書中記載的夏朝昆吾之國的覆滅及其相似:夏朝中晚期,發源於河內地區的先商族群步步南下擠壓夏王朝的領土空間,作為夏朝重要的異姓同盟方國的昆吾國,本鎮守在黃河北岸的淇衛之地,但被強勢的商族擴張的腳步驅趕,昆吾國於夏朝中晚期遷到黃河南岸的中原腹地,繼續抵擋北方的商族與東部的東夷的侵襲,為夏王朝鎮守邊疆。夏朝末年,雄心勃勃的商湯發動十一徵,陸續翦除拱衛夏朝的方國,昆吾之國也未能倖免,消失在滾滾歷史的洪流之中。

一眼千年,考古人通過洛陽鏟釋讀出的無字地書,竟與史書中記錄的3500年前的那段歷史極為相似。

注:

  1. 本文考古學文化歸屬採用學術主流觀點:二里頭文化(夏文化)、下七垣文化(先商文化)、二里崗文化(早商文化)、嶽石文化(東夷文化);
  2. 望京樓為葛國之墟的觀點出自:秦文生,《新鄭望京樓城址性質初探》,華夏考古,2012年第4期;
  3. 望京樓遺址的興廢時間參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望京樓遺址-2011-2012年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4. 支持望京樓城址為昆吾之居的學者有:鄒衡、李德芳等;本文贊同此觀點。支持昆吾之居在許昌的有孫慶偉等,見《鼏宅禹跡》第一章;

遺址附圖: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文保碑背面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遠眺圖,至今仍殘存3-5米的高臺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望京樓遺址的三級臺地,內城位於最高處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遠處高臺為內城遺址,拍攝所站處為第二級臺地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內城遺址已經回填並綠化淺根系植物保護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站在內城最高處西望黃水河溝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遺址雖然已經回填,但仍到處可見陶片殘留,昔日的輝煌如在昨日


望京樓遺址:抵禦商族的前線哨所,二里頭王朝的東方據點

遺址南部城外的溝壕現已經被改造為南水北調中線的送水通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