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秦末乱世的开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秦始皇第十八子嬴胡亥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一起秘不发丧,并假传秦始皇诏令,逼杀始皇长子扶苏与大将蒙恬。之后,嬴胡亥带着秦始皇遗体返回国都咸阳,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下,继承秦朝帝位,是为秦二世。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祖龙崩逝,大秦分裂

秦二世当政之后,沿袭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同时大肆征发百姓服苦役,修筑秦始皇陵和阿房宫,百姓苦不堪言,痛苦挣扎。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众人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秦朝律法,戍边未能按期抵达,将被处以死刑。在形势的逼迫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他们的军官,发动兵变,史称大泽乡起义。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在他们的带领下,起义军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正式拉开了秦末乱世的序幕。大泽乡起义之后,原本被秦国灭亡的六国旧贵族以及众多平民,纷纷起兵响应。原楚国贵族项梁与其侄子项羽趁机杀死秦会稽太守殷通,起兵吴中。

项氏一族,世代在楚国为将,项梁的父亲项燕在秦始皇灭楚之战中,以楚军主帅的身份战死沙场。楚国被灭之后,楚地百姓心怀灭国之恨,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正是在这种国仇家恨的驱动下,项梁在吴中起兵之后,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开始进行灭秦战争。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梁渡江之后,先在临淮郡东阳县收编了以陈婴为首的反秦义军,军队数量达到两万八千余人;之后,又在渡过淮河以后,收编了以英布为首的另一支反秦义军,楚军军队数量猛增到七万人,成为反秦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军队规模急速扩张之后,项梁带领军队驻扎于泗水县下邳城,整军备战。

当时,广陵人秦嘉先项梁一步,拥立原楚国贵族景驹为王,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宣布楚国复国。秦嘉的这一举动引起项梁不满。

当时项梁、秦嘉等反秦义军首领,名义上都归属首举义旗的陈胜管辖。为了确保自己在楚地义军中的政治地位,项梁以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为由,率军进攻彭城。秦嘉带领部队在胡陵与项梁大军激战一天之后,战败身死,秦嘉所拥立的楚王景驹,逃到梁地后被杀,在收编秦嘉的部队之后,项梁成为楚地义军的唯一军事首领。

四处灭火的章邯

项梁在击败秦嘉后,准备带兵西进,进兵关中,却遭到了秦军大将章邯的阻击。章邯,秦朝最后一位名将,在秦末乱世中,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领秦军四处征战,支撑着秦朝摇摇欲坠的江山,他也因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世人称为"白起之亚"。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糊裱将”

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领秦军在荥阳击败陈胜大军,首倡秦末起义的陈胜,在被章邯击败后,于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曾经势力极盛的"张楚"政权就此覆亡。

陈胜"张楚"政权灭亡后,坐拥数万大军的项梁成为反秦义军新的领头人,同时也成为章邯下一个要扑灭的军事对象。

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带领秦军进驻沛地栗县,项梁得知后,派遣手下大将硃鸡石、馀樊君二人带领楚军主动进攻章邯,章邯在栗县将来犯的楚军击败,馀樊君战死,硃鸡石带领残余楚军退守胡陵。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项梁与章邯初战失利

项梁在与章邯第一次交锋失败后,旋即决定避开秦军主力,分两路西进,一路由项梁亲自率领进攻薛城,一路由项羽、硃鸡石率领进攻襄城。

襄城之战,是项羽第一次独自指挥的战斗,这一战,让初上战场的项羽险些遭到失败。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襄城的军民表现的异常顽强,他们顽强据守,让项羽的进攻屡屡受挫。面对着久攻不下的局面,项羽心中的怒火在节节攀升,他一次次的率军猛攻,最终攻下了襄城。拿下襄城之后,早已经怒火中烧的项羽,下令将襄城之中的军民,全部坑杀,襄城之中,哀嚎遍地。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襄城之战,项羽初登军事舞台

在取得薛地、襄城两地战斗的胜利之后,陈胜被害的消息,传到了楚军大营,项梁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在薛地召集义军将领,讨论下一步的灭秦计划。

在这次大会上,项梁的主要谋士,七十岁的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范增,建议项梁复立楚王后裔为王,重建楚国,已从民望。

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人找到了为人牧羊的原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王,仍号楚怀王,正式复建楚国,定都盱台,项梁自号武信君,成为楚国实际上的控制者。随着楚国的复立,天下反秦义军纷纷选择归附,楚国成为反秦联盟的盟主,楚怀王熊心成为名义上的联盟领袖。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曾替人牧羊的楚怀王熊心成为名义上的反秦联盟领袖

薛地大会之后,项梁命项羽与另外一位手下将领率军攻打城阳,这个人就是刘邦。

刘邦原名刘季,他出身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一个世代黔首(秦灭六国后,将平民改称为黔首)之家,他原本没有名,只有字,史记记载他姓刘,字季,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得势之后,自取的名字。

不同于出身大贵族的项羽,刘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秦朝农村小混混。他成年之后,不置产业,四处游荡,早年梦想成为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江湖游侠,为此还专门去学习剑术。可惜,在秦朝严刑峻法的约束下,他的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从此开始了自己放荡不羁,混吃混喝的无赖之路。

刘邦这种混吃等死的心理,在他四十一岁时被一次盛典所扭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自国都咸阳出发,巡游天下,皇帝出巡,万民跪拜。刘邦当时就在跪拜的人群中,这是出身平民的刘邦第一次看到至高权力所带来的荣耀,他被深深震撼了,由此发出那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耳"的著名感慨。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始皇出巡,万民跪拜

从此之后,刘邦心中埋下了一颗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人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公元前209年,伴随着天下大乱的局面,从刘邦心中破土而出。

公元前209年10月,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帮助下,因私放囚犯而避难芒砀山的原秦朝泗水亭长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自号沛公,率领三千士兵加入了反秦大潮之中。

刘邦起兵之后,先是攻打胡陵,方与两地,并驻军丰邑县城。之后,刘邦命手下雍齿驻守丰邑,自己率兵攻打泗川。就在刘邦全力攻打泗川时,守护丰邑的雍齿被自立为魏王的魏咎拉拢叛变,刘邦回军进攻雍齿失败,无奈之下,带病领军退回沛县。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刘邦起兵反秦后,实力较弱

刘邦病愈之后,为了扩充实力,领兵攻占砀郡,从砀郡招募士兵六千人,之后攻占下邑,再次兵临丰邑城下。为了保证二次攻打丰邑的胜利,刘邦在围困丰邑之后,带领自己的卫队骑兵一百多人来到薛地,归附项梁。项梁接纳了刘邦的归附,同时拨出五千士兵交予刘邦,帮助他攻打丰邑县城,在项梁的帮助下,刘邦击败雍齿,重新占据丰邑。

城阳之战,是四十七岁的刘邦和二十三岁的项羽,合作指挥的首次战斗。这一战楚军取胜,顺利攻占城阳。攻占城阳后,刘邦和项羽带领军队继续西进,到达雍丘城下。在二人的指挥下,楚军大胜秦军,斩杀秦朝三川郡守李由(秦朝丞相李斯之子)。与此同时,项梁带领另一路楚军在濮阳、定陶连胜章邯率领的秦军,一时间,楚军军威大涨。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刘邦与项羽曾经是最亲密的军事搭档

历史如果照此发展,刘邦和项羽或许会成为楚军中最耀眼的一对军事搭档。然而,就在刘邦和项羽秣马厉兵,准备攻打陈留时,一个巨大的变故,让这组配合默契的军事搭档从此分道扬镳。

项梁在攻占定陶后,不顾手下宋义暂时休整部队的建议,执意领兵西进。此时的楚军,经过数次大战,虽士气高涨,但部队体力不支,减员较大。而章邯的秦军则刚刚获得新一轮的兵源补充,军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208年9月,章邯率领秦军趁着夜色,对驻扎在定陶的项梁发动突袭。志骄意满的项梁疏于防备,仓促应战,结果楚军大败,项梁死于乱军之中。楚军的这次大败,让整个天下震动,而正在准备攻打陈留的刘邦和项羽,不得不停止西进的脚步。项羽领兵驻守彭城西侧,刘邦领兵驻守砀郡,以此防备章邯大军的进攻。

先入关中为王的怀王之约

熊心在项梁在世时,只是名义上的楚国领袖,实权一直被项梁所掌握,项氏一族在楚军中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如今,项梁战死,楚怀王觉得自己掌握楚军大权的时机到来了。他首先下诏将国都迁往彭城,以躲避秦军锋芒;之后将楚军一分为三,分别命项羽、刘邦、吕臣三人统帅,并且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刘邦为武安侯,砀郡长;吕臣为司徒,以此来分割项氏的军权。

楚怀王忙于分割项氏军权的时候,章邯没有乘胜追击楚军,而是认为楚军已构不成威胁,转而率领秦军渡过黄河,进攻自立为赵王的赵歇。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二十万秦朝长城军的加入,让章邯实力大增

章邯渡过黄河之后,与秦将王离率领的另一支秦军精锐长城军(秦朝时,在以长城为界的秦朝北地边境,驻扎着一支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秦军精锐,数量在20万左右,被称为"长城军")汇合,秦军数量猛增至40万人。在40万秦军的进攻之下,赵国军队节节败退,最后被秦将王离率军围困在钜鹿城。赵歇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面对着赵国的求救,身为反秦联盟盟主的楚怀王自然无法坐视不理,他下诏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北上,救援赵国;同时命刘邦为主将,另外统领一支楚军随各路反秦义军一起西进关中,并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就是著名的"怀王之约"

楚怀王对项羽的评价

楚怀王的军事安排,招致项羽的不满。当时秦军战斗力很强大,各路诸侯慑于秦军的实力都不想西进关中,只有项羽因为国仇家恨,对西进关中怀有极强的执念。所以,当得知自己被派往赵地解救赵国时,他拒绝了,转而向楚怀王请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项羽的这个请求被楚怀王以"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为由拒绝,仍然坚持之前的作战部署,命项羽追随宋义解救赵国。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项羽对进军关中有着极深的执念

楚怀王拒绝项羽西进关中的理由,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史记载: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楚怀王在这段话中,指出了项羽巨大的人格缺陷,那就是性格过于急躁残暴。项羽在攻打襄城时,只因为襄城军民抵抗顽强,便在破城之后,将襄城军民全部坑杀。之后在攻打秦地时,对秦人大肆杀戮,项羽此举只会引起秦人更大的抵抗,所以相比于急躁残暴的项羽,性格相对随意宽厚的刘邦,更适合带领楚军进兵关中,完成灭秦大业。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项羽对秦人的方式缺乏大局观

虽然楚怀王拒绝项羽领兵进军关中的真实目的,是惧怕项羽占领关中为王后,影响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他这段对项羽的评价,仍可称得上知人善任。项羽对待秦人的残暴做法,暴露了他政治上的幼稚,他没有将秦人视为自己以后统治天下的一部分,而是出于国仇家恨的私愤,对秦人大肆杀戮,使得秦人对其愈发的憎恶。

项羽一战震天下

公元前208年9月,项羽和刘邦,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军事搭档,各自率领军队开拔,一个向北,一个向西。此时的两人都不会想到,这次分别之后的再见,二人已从战友变为对手,开始了另一段人生旅途。

宋义在带领楚军到达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下令楚军就地驻扎,停止前进,楚军在安阳一停就是46天,项羽的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烦躁,他数次建议宋义领兵渡河,进攻秦军,都被宋义以坐山观虎斗的理由拒绝。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宋义对项羽的轻视最终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是楚军粮草日渐减少,士气低落的恶劣结果,而宋义却仍然不为所动。他在这段时间中,为自己的儿子宋襄暗中谋得了齐国相国的职位,而且不顾军中粮草不济的现状,大摆筵席为宋襄送行。宋义愚蠢的做法,彻底激怒了项羽。

公元前208年11月,项羽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为由,于军帐中斩杀宋义,自立为假上将军,带领楚军渡过黄河,进军钜鹿城。项羽率领的楚军只有数万人,而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有四十万之众,从战前的局面看,项羽取胜的机会几乎为零。但是,历史的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项羽渡河之后,命士兵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之后,带领部队与围困钜鹿城的王离二十万秦军接战。双方交战九次,项羽九战九捷,二十万秦军被项羽打得大败,主帅王离被俘,大将苏角战死,涉间兵败自焚,钜鹿之围遂解。

项羽一战而天下知,引起诸侯震动。钜鹿之围被解之后,项羽召见诸侯,众人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成为新的反秦领袖。

王离战败之后,驻守棘原的章邯率军与项羽进行了数次战斗,皆告失败。此时的秦朝国政已被宦官赵高把持,赵高对手握重兵的章邯本就心生忌惮,如今章邯屡次战败,赵高便以秦二世的名义下诏斥责章邯,这让章邯心生恐惧。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支撑秦帝国数百年的铁血秦军,随着项羽的坑杀令就此消亡

在长史司马欣以白起为例劝说后,章邯在与项羽对战八个多月之后,于公元前207年9月,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项羽在接受章邯投降之后,为了稳固军队局势,将除了章邯等主将之外的20万秦军士兵全部坑杀,至此,秦军主力尽失,名存实亡。

在赢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后,项羽并没有在赵地逗留,而是挥师西向,大踏步的向关中之地前进,在他心中,关中才是成就自己灭秦大业的功名之地。

志得意满的刘邦

相比于项羽巨鹿之战的凶险,刘邦的西进之路则要顺利许多。他两次攻打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不克后,便绕开昌邑进军砀郡高阳,在陈留、白马、曲遇连胜秦军,接着顺利攻下南阳郡。攻占南阳郡后,刘邦率军继续西进,接连攻占丹水(今淅川)、西陵、胡阳、析县(今西峡县)、郦县等地,兵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

刘邦兵临武关之后,依照张良的计策,派遣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秦将投降,然后袭击武关秦将,一举夺取武关。接着刘邦在嶢下击败秦军,进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在蓝田击败秦军后,刘邦彻底歼灭了关中地区的秦朝军事力量。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秦王子婴向刘邦显出传国玉玺,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杀死赵高,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在轵道(今陕西西安城区)旁,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统一天下15年零47天的秦朝至此灭亡。

直到拿起传国玉玺的那一刻,刘邦才确信灭亡秦朝这份滔天功劳,被自己握在了手中。随着这份功劳而来的,还有怀王之约中,关中王的诸侯头衔以及富庶的关中之地。这一切让五十岁的刘邦欣喜若狂,他昂首阔步的走进咸阳秦宫。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张良的劝谏让刘邦打消了留宿秦宫的想法

秦宫中的美女珠宝,富丽堂皇的宫殿让出身寒微的刘邦如痴如醉,他迫不及待的想要享受这一切,这时,张良却站出来劝阻了刘邦,他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在张良的劝阻下,刘邦最终打消了留宿秦宫的决定,派人封存秦朝宫殿财宝,还军灞上。

刘邦知道,按照怀王之约,关中之地会成为自己的封地。所以,为了收拢秦人之心,方便自己未来的治理,刘邦拒绝了将士杀死秦王子婴的建议,将子婴等秦朝宗室妥善安置;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法,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命原来的秦朝官员照常履职,安堵如故。

怀王之约,刘邦与项羽分裂的开始

刘邦善待秦人的做法,显露了其极高的政治智商,他也因为这一系列温和的政治纲领,迅速获得了关中秦人的拥护。然而,富有大智慧的刘邦,仍然犯下了一个错误,他采纳了手下谋士解生的建议,派兵封闭了关中东部门户函谷关,以此防备其他诸侯西入关中,想以此宣示自己按照怀王之约,对关中地区的所有权。

楚汉(一):怀王之约,刘邦项羽决裂的开始,楚汉之争的导火索

刘邦关闭函谷关的举动,将自己与项羽推向了对立面

刘邦封闭函谷关,实际防备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项羽,因为只有项羽才会执意进入关中。果不其然,公元前207年11月,挟巨鹿之战大胜之威的项羽,抵达函谷关下。看着关门紧闭,士兵严阵以待的函谷关,项羽知道自己还是晚了一步,刘邦已经先入关中了。

伴随着自己灭秦功劳被抢,加之刘邦封闭函谷关,阻拦自己进入关中,项羽怒火中烧,命部下英布等人攻破函谷关,率领四十万大军急速入关。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带领大军驻军戏水之畔,兵锋直指刘邦的十万部队。至此,围绕怀王之约,刘邦和项羽这对曾经的军事搭档,正式由合作转向对抗,进而在不久之后,上演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之一,也就此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留侯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