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婉容明知道"皇后"这个名头是一个腐烂的深渊,但是她仍自欺欺人活在自己编织的泡沫里面。23年的婚姻没有爱情支撑早已油尽灯枯,但是为了荣华富贵她不愿意放弃。大家都称婉容为人间富贵花,但却不知中年时期的婉容两次被溥仪抛弃,战争时期无人问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婉容唯一的女儿也被溥仪害死,孤苦下半载只靠鸦片陪伴,40岁临死无人送终。

家世显赫,"皇后"婉容势在必得

婉容的家世十分显赫,祖上出过许多的封疆大吏,立下了赫赫战功,及至祖父这一代弃武从文,又深受祖辈功德荫庇。待到婉容的父亲荣源掌家的时候,清帝已经退位了。荣源在朝廷中,因为没有实职,且经常留在北京,天津两地,所以开始经商,荣源凭借着祖辈积攒下来的家业,在靠自己的打拼为婉容留下了一个丰实的家底。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听说皇帝溥仪要开始选择皇后的消息时,京城各个名门望族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家适婚女儿的照片送到宫中。而荣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也将婉容的照片送去。不得不说,这或许就是天意,在经过一番筛选后,溥仪留下了4张照片,婉容便是其中之一。

说来搞笑,溥仪第一个圈定的人选是文绣,但是听从众议,改选婉容。因为相比较文绣,婉容的血统更加高贵,而且婉容自小就博学多识,修养气度文绣比不上。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婉容的家世比较文绣的家世显赫,相比较出身平凡的文绣,显然这样的婉容才更加适合"一国之母"。

于是溥仪在婉容的照片上打了一个圈,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圈,圈住了婉容的一生,从那以后,婉容再也没有逃出这个圈,在这个圈子里蹉跎一生。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小小年纪就有皇后气度,凭借才识吸引溥仪

在婚礼第三天的时候,婉容就证明了,溥仪这个选择是绝对没有错的。婉容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公开露面,就艳惊四座!婉容作为新时代女性,梳着满族特有的"两把头",虽身穿黄段锦织旗袍,却将皇后的端庄和小女孩特有的娇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当时的宴会,有不少外国使节夫人,她们也对皇后婉容的气度发出赞叹,虽然婉容的年纪很小,但是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气度可不小。婉容很好的将东方的婉约美和西方那种开放美结合在一起,她站在那个地方就宛如一幅画。而婉容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识,深得溥仪的欢心。

大婚之前,溥仪经常给婉容打电话,两人一起讨论西方的故事。溥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紫禁城,但是婉容不同,她经常和父亲经商奔走,各地交友甚广,而且思想开放,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对西方的文化也了解颇多。

结婚之后,两人兴趣相投,形影不离,一起度过了快乐而幸福的时光。婉容就像一个小太阳,不仅博学多识,而且对人友好。

小小年纪的她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她依旧天真烂漫。她和溥仪两个人经常一起讨论西方的文化,溥仪也非常的宠爱她,经常会引进一些西方的新鲜小玩意儿。但是,两人的相处方式更像是玩伴,不像夫妻,这也为婉容的不幸埋下伏笔。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无爱婚姻靠鸦片维持

刚刚入宫的婉容也才17岁而已,还未结婚之前,她对紫禁城很感兴趣,但是婚后这种新鲜感渐渐消失。宫里那种枯燥和乏味,一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让婉容感到压抑。因为婉容是一个接受新派教育的女人,所以接受不了宫里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溥仪知道婉容已经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于是怂恿婉容去吸大烟。

美名其曰是为了缓解痛经和偏头痛的毛病,但其实就是为了麻醉她,让她接受宫里的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为了让她能够陪伴在溥仪的身边。溥仪从出生到现在深感寂寞,好不容易能有一个人能够陪伴他,他不愿意放弃。迷上大烟的婉容变成了一个"瘾君子",不再落落大方,变得喜怒无常,斤斤计较。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虽然溥仪的目的达到了,婉容一辈子都被皇宫束缚,但是却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因为婉容的世界现在只剩下鸦片,没了儿时的亲密感。

帝国复辟无望,皇后梦破灭

1931年11月,溥仪抵挡不住复辟帝国的诱惑,在日本人的拐骗下,独身一人秘密离开天津,在这个过程里婉容被抛弃了。其实这是婉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当时她能够回头,放弃皇后的名头,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她肯定会过得很好。但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婉容,没有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她还是选择死死地抓住皇后这个名头不放弃。

当她后来找到溥仪的时候,希翼回到皇后的优渥生活,却没有想到溥仪已经是日本人的傀儡了,帝国复辟已然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再加上溥仪,因为文绣的事情不愿意搭理她,两人仅存的感情都被消磨光了,婉容也不愿意自讨没趣,就算是没有溥仪的宠爱又如何,她只希望能够拥有皇后的尊荣。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事与愿违在东北的10多年里面,她似乎被世人遗忘了,对于极度虚荣的婉容来讲,这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仅仅如此,她还失去了自由,不管做什么总有日本人监视,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婉容精神开始变得衰弱,暴躁易怒,后来还演变成精神分裂。

私通侍卫生下一女,四处飘零,香消玉殒

婉容在东北那几年没了溥仪的宠爱,没了皇后优渥的生活,每次溥仪在日本人那里受了气,回来就会将火发到婉容的身上,动辄打骂她。婉容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中,于是他对溥仪进行报复,私通她的侍卫,当孩子几个月时,肚子怀显,被溥仪发现了,溥仪将她打入冷宫,溥仪又趁婉容昏迷的时候将婉容所生的女婴活活扔进锅炉里烧化。

之后婉容被关起来,溥仪不允许她出门,也不允许她见任何人,婉容一个人呆在昏黑的屋子里,唯一的慰籍就是鸦片,每天疯狂吸食鸦片,她用鸦片麻痹自己,她不相信现实这么残酷,她幻想着自己能够再次回到皇后宝座。

长春会战时,为了防止婉容等人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军方带着他们到处转移,在一路的奔波和迁徙中,婉容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就像是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虽然她才40岁,但是她的身体状况不及80岁的老人。6月20日早晨五点,婉容结束了极富戏剧性的一生,没有进入皇陵,也没有葬礼,更没有送葬人。

婉容女儿被溥仪害死,孤苦后半生凄惨度日,40岁临死却无人送终

回顾婉容的一生,我们发现她其实有很多的选择,

但她在溥仪画的这个圈里偏执着,她不愿意放弃皇后的名头。

就算生活予以重击,她仍然偏执的认为自己还是那个万人敬仰的皇后。婉容骄傲而又自负,或许是时代的错,但是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原因,婉容因为自己的偏执,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损失了大好人生,颠沛流离,四十岁无人送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